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分析(附137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红金 陈德昌 朱浩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06-1108,共3页
目的分析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6月并发IFI的ICU重症患者137例,男性91例,女性46例,年龄17~82岁。其中并发白色念珠菌感染65例,光滑球念珠菌感染36例,热带念珠菌感染28例,平... 目的分析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6月并发IFI的ICU重症患者137例,男性91例,女性46例,年龄17~82岁。其中并发白色念珠菌感染65例,光滑球念珠菌感染36例,热带念珠菌感染28例,平滑念珠菌感染5例,克柔念珠菌感染2例,青霉菌感染1例。患者在入院后3天进行痰、尿、血和能采集的其他体液、引流物及分泌物的培养,每3天采集、培养1次。结果137例IFI患者中并发出血42例(30.66%),出现念珠菌疹53例(38.69%),并发器官功能损害49例(35.77%)。肺部影像学表现以累及肺尖的炎性渗出为特征。137例患者初治均应用氟康唑,其中64例治愈,治愈率46.72%。61例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或脂质体治疗,39例治愈,治愈率63.39%;11例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治疗,6例治愈,治愈率54.55%。137例患者中28例死亡,死亡率为20.4%。结论侵袭性真菌感染常可引起器官水平出血、念珠菌疹、脏器功能损害、累及肺尖的炎性渗出性病变,氟康唑、两性霉素B及脂质体对其仍有较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 出血 器官功能障碍 氟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外伤病人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0
2
作者 陈剑平 卢阳珍 朱浩刚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症颅脑外伤病人康复过程中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重症颅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0)。检测和比较两组病人入院时、治疗后1周和2周的炎性因子(IL-2、6、8),肿瘤坏死因...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症颅脑外伤病人康复过程中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重症颅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0)。检测和比较两组病人入院时、治疗后1周和2周的炎性因子(IL-2、6、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免疫功能指标(Ig G、Ig A、Ig M、TLC)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康复时间等。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病人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下降,免疫功能指标明显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外伤病人EEN可有效地改善病人康复过程中的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外伤 早期肠内营养 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4
3
作者 戴美芬 包黎刚 +4 位作者 徐冬娟 张为强 李鸿飞 陈娟燕 朱浩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7月发病〈4.5h的轻型脑卒中患者108例,其中溶栓组38例,未溶栓组70例。将轻型脑卒中定义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7月发病〈4.5h的轻型脑卒中患者108例,其中溶栓组38例,未溶栓组70例。将轻型脑卒中定义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治疗前和治疗后14dNIHSS评分判断疗效,90d随访时改良Rankins量表评分判断预后,比较2组颅内出血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疗效和预后。结果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治疗后14d有效率分别为50.0%和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3%和1.4%(P=0.28),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6%和1.4%(P=1.00),病死率分别为5.3%和4.3%(P=0.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组发病后90d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未溶栓组(63.2%vs24.3%,P〈0.01)。结论 rt-PA静脉溶栓用于治疗轻型脑卒中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颅内出血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以及药物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蒋冀渊 陈新新 +1 位作者 徐秉正 王斌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药物治疗策略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六家医学合作中心350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MINOCA组204例,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阻塞性MI)组329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药物治疗策略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六家医学合作中心350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MINOCA组204例,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阻塞性MI)组3299例,比较不同类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药物治疗策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他汀类以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与MINOCA及其亚组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冠状动脉阻塞性MI组相比,MINOCA组患者的年龄较小[(58.5±8.3)岁比(62.5±10.7)岁,t=5.242,P<0.01]、糖尿病比例较少(27.0%比45.1%,χ2=25.580,P<0.01)、DAPT使用率较低(46.1%比83.1%,χ2=169.54,P<0.01)。对于MINOCA亚组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他汀类(HR=0.70,95%CI:0.46~0.85,P=0.002)、β受体阻滞剂(HR=0.89,95%CI:0.50~0.97,P=0.023)、DAPT(HR=0.67,95%CI:0.40~0.84,P=0.002)能够降低因斑块糜烂或破裂导致MINOCA的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而ACEI/ARB与1年内MACE发生无独立相关性;并且上述药物均无显著增加出血事件的趋势。结论MINOCA患者药物治疗策略需个体化,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和DAPT对于因斑块糜烂或破裂导致的MINOCA预后有显著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 药物疗法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残留法解决皮试液配制时注射器死腔问题的探讨
5
作者 陆晨英 徐淑英 沈丹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1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皮试液浓度 空气残留 配制后 注射器 死腔 皮肤过敏试验 操作者因素 青霉素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输液器在双人吸氧中的应用
6
作者 陆晨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4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一次性输液器 双人吸氧 氯气中毒 膀胱冲洗 胸腔闭锁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