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ST法联合OSCE考核在门诊护士战伤自救互救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林林 甘倩 +2 位作者 杭润霞 谢欣兰 于晓玲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探讨BEST培训法联合OSCE考核对指导护士战伤自救互救操作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选取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部入职8年内的6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培训,试验组培训方案采用BEST... 目的探讨BEST培训法联合OSCE考核对指导护士战伤自救互救操作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选取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部入职8年内的6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培训,试验组培训方案采用BEST培训法进行同质化统一基线培训,两组均采用OECE进行考核,并采用问卷调查法由培训对象对培训教学方法进行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理论考核得分(92.1±2.2)分,高于对照组(89.6±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止血、包扎、固定3项操作技能考试成绩[(97.2±1.7)分、(97.8±1.0)分、(98.0±1.1)分]均高于对照组[(90.4±2.2)分、(91.2±1.6)分、(90.7±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教学总体满意度(86.66%)高于对照组(56.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EST培训法联合OSCE考核是一种理想的战伤自救互救操作技能培训方法和考核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ST培训 OSCE考核 战伤救治 自救互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内外GRP78/Bip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和病程进展中的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刘国印 吕德珍 +4 位作者 陈建民 徐院生 黄伟谦 吴宇 汪勇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5-252,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活动和进展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葡萄糖调节蛋白78/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GRP78/Bip)在病变细胞内(滑膜组织)和细胞外(关节液和血液)中的表达,并分析细胞内和细胞外GRP78/Bip在RA病情活动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活动和进展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葡萄糖调节蛋白78/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GRP78/Bip)在病变细胞内(滑膜组织)和细胞外(关节液和血液)中的表达,并分析细胞内和细胞外GRP78/Bip在RA病情活动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就诊的128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骨性关节炎(OA)和RA患者。其中16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非OA非RA,即对照组)、16例OA患者(OA组)和96例RA患者(RA组)。RA组患者根据DAS28活动度分为RA缓解期组(n=48)和RA活动期组(n=48)。RA缓解期和活动期根据疾病进展严重程度又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采用Elisa方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GRP78/Bip的表达情况。依据血清中位GRP78/Bip水平对患者进行筛选,最终纳入了24例患者参与后续研究,其中,对照组3例,OA组3例,RA缓解组和RA活动组各9例(早期、中期和晚期各3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病变滑膜组织和关节液中TNF-α、IL-10和GRP78/Bip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B)方法检测病变滑膜组织中GRP78/Bip和Caspase-3的表达、关节液中GRP78/Bip的表达。结果GRP78/Bip在RA血液和病变滑膜组织中的表达:RA活动组大于RA缓解组,且早期、中期、晚期逐渐升高(P<0.05)。GRP78/Bip在RA关节液中的表达:RA缓解组大于RA活动组,且早期、中期、晚期逐渐降低(P<0.05)。Caspase-3在RA滑膜组织中的表达:RA活动组大于RA缓解组,且晚期和中期大于早期(P<0.05)。TNF-α在RA血清、滑膜组织和关节液中的表达:RA活动组大于RA缓解组,且早期、中期、晚期逐渐升高(P<0.05)。IL-10在RA血清和滑膜组织的表达:RA活动组大于缓解组,且早期、中期、晚期逐渐升高(P<0.05)。IL-10在RA关节液中的表达:RA缓解组大于RA活动组,且早期、中期、晚期逐渐升高(P<0.05)。结论细胞内和细胞外GRP78/Bip在RA病情活动和进展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靶点,为临床缓解或治疗RA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调节蛋白78/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 细胞内GRP78/Bip 细胞外GRP78/Bip 类风湿性关节炎 病情活动 病程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所三级医院成人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流行特征及Braden量表预测效能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蒋琪霞 洪艳燕 +6 位作者 彭青 展颖颖 俞萍 解怡洁 孙颖 王祖晶 刘玉秀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9-374,共6页
目的通过横断面调研江苏省21所三级医院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特征数据,分析基于Braden量表及其不同界值评估压力性损伤和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的预测作用,为临床准确使用Braden量表提供依据。方法招募入选21所三级甲等医院参与... 目的通过横断面调研江苏省21所三级医院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特征数据,分析基于Braden量表及其不同界值评估压力性损伤和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的预测作用,为临床准确使用Braden量表提供依据。方法招募入选21所三级甲等医院参与横断面调研。1012名培训合格的护士采用便利抽样,在统一时间内使用一致的调研工具、方法和流程,对纳入住院≥24h、年龄≥18岁的住院患者检查皮肤发生压力性损伤情况,并采用Braden量表逐项评分获得总分。分析Braden量表及其不同界值预测压力性损伤和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效能。结果回收有效资料23850例,压力性损伤总现患率1.79%,其中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现患率0.81%,2期以上PI现患率0.99%,2期以上HAPI现患率0.40%。最常见部位为尾骶部65.11%和足跟8.43%;最常见的分期为1期44.50%和2期29.74%。ICU现患率11.42%,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老年科3.60%。Braden量表预测成人压力性损伤和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和0.94,敏感度分别为0.98和0.97,特异度分别为0.86和0.85,约登指数分别为0.84和0.82,所对应的最佳截断值均为17分。分层分析显示,Braden量表预测不同医院、科室、性别和年龄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AUC分别0.85~0.98,敏感度0.92~1.00,特异度0.67~0.92,约登指数0.57~0.92,所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14~17分。结论Braden量表评估不同类型三级医院各科系住院患者PI和HAPI均有良好的预测作用,预测界值提升至≤17分,不同人群可调整至14~17分有更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危险评估 预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46所三级医院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流行病学特征及Braden量表预测作用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蒋琪霞 周济宏 +6 位作者 陈可塑 洪艳燕 彭青 展颖颖 解怡洁 孙颖 王祖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195-2202,共8页
背景Braden量表是全球公认的有良好信效度的压力性损伤危险预测工具,但因应用人群不同,其最佳预测界值也存有争议。该量表在我国临床应用的预测界值为≤16分,欧美国家多以≤18分为界值,但其在我国住院患者中的预测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 背景Braden量表是全球公认的有良好信效度的压力性损伤危险预测工具,但因应用人群不同,其最佳预测界值也存有争议。该量表在我国临床应用的预测界值为≤16分,欧美国家多以≤18分为界值,但其在我国住院患者中的预测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横断面调研全国13个省/自治区、46所三级医院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Braden量表及其6个分量表预测压力性损伤发生的效能及其最佳界值。方法由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负责成立多中心合作研究课题组,在全国公开招募≥500张床位的三甲医院,经过资格审查和签订合作研究双向协议后,共纳入13个省/自治区、46所符合条件的医院作为多中心研究单位,纳入住院时间≥24 h、年龄≥18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护龄≥2年的伤口护理骨干护士作为调研人员,共入选1060名调研护士。在2021-03-30和2021-05-29,使用专用调查记录表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检查全身皮肤,判断是否发生压力性损伤及分期情况;采用Braden量表(从感知觉、潮湿度、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摩擦和剪切力6个分量表逐项评分)判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危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raden量表及其6个分量表预测成年住院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效能及其最佳界值。结果本次调研共获得60555例有效数据,其中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1.67%(1010/60555),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0.74%(448/60555)。男性压力性损伤现患率〔2.08%(677/32518)〕高于女性〔1.19%(333/28037)〕(χ^(2)=73.394,P<0.001)。≥80岁和ICU患者压力性损伤现患率最高,分别为5.98%(311/5198)和10.58%(324/30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失禁类型、卧床、Braden量表总分是成年住院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Braden量表预测成年住院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95%CI(0.94,0.9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和83%,约登指数为0.79,对应的最佳界值为17.50分。Braden量表预测不同科室和年龄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AUC为0.78~0.97,灵敏度为83%~97%,特异度为61%~91%,约登指数为0.47~0.88,最佳界值为13.5~18.5分。摩擦和剪切力、移动能力和活动能力3个分量表预测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的AUC分别为0.87、0.84、0.80,约登指数分别为0.56、0.56、0.54,最佳界值分别为1.50、2.50、1.50分。结论本次调研得出我国13个省/自治区、46所三级医院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1.67%(1010/60555),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0.74%(448/60555)。Braden量表适用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预测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总分≤18分有更好的预测作用,其中摩擦和剪切力、移动能力和活动能力分量表的预测作用最大,在人员紧张或特殊环境下可采用此3个分量表预测压力性损伤危险,最佳界值的预测作用需在应用中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BRADEN量表 危险评估 预测作用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网上伤口门诊实施方法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蒋琪霞 王桂玲 +12 位作者 汤雨佳 彭青 薛嘉宇 黄秀玲 谷宇 李欢 邵嫣然 宋思平 董珊 吴磊 刘晓晴 魏巍 朱冬梅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网上伤口门诊的可行性及效果,为今后开展“互联网+”伤口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针对疫情防控要求,成立应急小组,通过微信咨询、好大夫网站、伤口课堂微信公众平台三个途径进行网上伤口门诊(简称线...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网上伤口门诊的可行性及效果,为今后开展“互联网+”伤口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针对疫情防控要求,成立应急小组,通过微信咨询、好大夫网站、伤口课堂微信公众平台三个途径进行网上伤口门诊(简称线上门诊)。采取责任护士、中级和高级职称国际造口治疗师三级质量管理模式确保专业护理质量,专人收集数据、及时答复患者提问。4周后,按就诊人数10%随机匿名在线测评满意度。结果:线上服务29天共计200人,560人次,伤口治愈有效率为79.50%、慢性伤口维持率为10.00%、脱落率为10.50%,与2019年2月线下门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上门诊的患者来源更广(P<0.001),线上门诊满意度为100%。结论:线上门诊可行、有效,为今后开展“互联网+”伤口护理服务进行了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计算机 诊疗模式 伤口感染 家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玺 刘浩 +3 位作者 沈鑫宇 孙心 邹得方 顾任钧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6-675,共10页
肠纤维化(intestinal fibrosis,IF)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并发症之一,其难愈性和复发性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负担。目前该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故造模研究备受关注,但现缺乏公认的动物模型。本... 肠纤维化(intestinal fibrosis,IF)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并发症之一,其难愈性和复发性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负担。目前该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故造模研究备受关注,但现缺乏公认的动物模型。本文就国内外肠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适用范围、关键特征和优缺点,从造模周期和造模方式两个维度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纤维化 动物模型 模型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RNA-603靶向山梨糖和SH3结构域包含蛋白3诱导髓核细胞炎症反应影响椎间盘退行性变
7
作者 李理 李金程 +1 位作者 高淑华 秦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6-102,共7页
目的筛选椎间盘退行性变(IDD)组织中表达升高的miRNA,探究其在IDD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比较已发表的2个IDD miRNA表达谱测序数据集,筛选出表达升高最显著的miRNA——miRNA-603。收集10例IDD患者和10例腰椎骨折患者的椎间盘组织,取... 目的筛选椎间盘退行性变(IDD)组织中表达升高的miRNA,探究其在IDD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比较已发表的2个IDD miRNA表达谱测序数据集,筛选出表达升高最显著的miRNA——miRNA-603。收集10例IDD患者和10例腰椎骨折患者的椎间盘组织,取正常椎间盘组织分离培养髓核细胞。用qRT-PCR检测IDD组织和正常椎间盘组织中miRNA-603的表达。通过miRNA-603过表达和抑制实验探究miRNA-603在TNF-α诱导的髓核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及已发表的IDD mRNA测序数据集,获得miRNA-603的靶基因山梨糖和SH3结构域包含蛋白3(SORBS3),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通过miRNA-603和SORBS3过表达实验探究miRNA-603和SORBS3在髓核细胞炎症反应中的功能。结果miRNA-603在IDD组织中表达升高(P<0.01)。在髓核细胞中过表达miRNA-603可以促进IL-6和IL-1β的表达(P均<0.01);抑制miRNA-603表达后,TNF-α刺激诱导的IL-6和IL-1β表达降低(P<0.01,P<0.05)。同时,cleaved caspase-1的蛋白表达量也降低(P<0.01)。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miRNA-603可以靶向调控SORBS3基因,IDD组织样本检测显示SORBS3低表达(P<0.01)。与单独过表达miRNA-603相比,同时过表达miRNA-603和SORBS3可抑制TNF-α诱导的髓核细胞中IL-6和IL-1β的表达(P均<0.01)。结论人IDD组织中miRNA-603表达升高。miRNA-603可能通过靶向抑制SORBS3继而诱导髓核细胞炎症反应,推动IDD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603 椎间盘退行性变 炎症 山梨糖和SH3结构域包含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流行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蒋琪霞 刘玉秀 +11 位作者 魏巍 陈爱华 白育瑄 蔡英华 陶莲德 唐永利 江智霞 徐桂娥 李来娟 薛嘉宇 肖健 李校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3-1090,共8页
背景医疗器械相关性皮肤损伤主要发生于危重患者和矫形患者,一直是全球住院患者安全管理和专科护理的研究热点,但尚缺乏关于医护人员的报道。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大量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容... 背景医疗器械相关性皮肤损伤主要发生于危重患者和矫形患者,一直是全球住院患者安全管理和专科护理的研究热点,但尚缺乏关于医护人员的报道。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大量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容易引起皮肤损伤,严重危害了医护人员的健康,也增加了其被感染的风险,如何保护医护人员免受伤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由本课题组研制调研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防护装备佩戴情况、皮肤损伤情况、针对皮肤损伤的防护措施及损伤后处理情况。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发布,于2020-02-08至2020-02-15通过微信向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推送,采用自愿参与、手机“问卷星”在线填写的方法完成调研。1周内完成调研数据收集,建立数据库,并对医护人员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损伤类型及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901份,来源于我国19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145家医院。其中,男214例(7.38%)、女2687例(92.62%),医生147例(5.07%)、护士2754例(94.93%)。825例(28.44%)医护人员因佩戴防护装备发生皮肤损伤,合计皮肤损伤数量为2794处。主要皮肤损伤类型为压力性损伤〔771例(26.58%),人均2.53处〕、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256例(8.83%),人均2.77处〕、皮肤撕裂伤〔42例(1.45%),人均3.12处〕。在发生皮肤损伤的825例医护人员中,存在≥2类皮肤损伤者221例(26.79%)。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防护装备所致皮肤损伤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31~45岁者高于≤30岁者(P<0.0167),工龄>10年者高于工龄<5年者(P<0.0167),医生高于护士(P<0.05),武汉防疫定点医院高于其他医院(P<0.0033)、其他医院中传染科高于其他科室(P<0.0033),三级防护高于二级防护、二级防护高于一级防护(P<0.0167),而不同连续佩戴时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疫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并有多种类型、多个部位损伤并存现象,建议采取减压、减轻摩擦力、吸湿、护肤的综合预防措施减少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同时关注性别、年龄、工作岗位等人力资源管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冠状病毒感染 防护装置 医务人员 职业损伤 皮肤损伤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预防处理现况及对策 被引量:5
9
作者 蒋琪霞 徐娟 +11 位作者 魏巍 江智霞 张艳红 王静 唐永利 刘海英 华皎 韩秋英 陈爱华 白育瑄 薛嘉宇 朱冬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预防处理现况及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以问卷星形式进行网络在线调查,分析其皮肤损伤发生类型及特点、预防处理措施的实施情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预防处理现况及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以问卷星形式进行网络在线调查,分析其皮肤损伤发生类型及特点、预防处理措施的实施情况。结果共调查医护人员2901人,其中1069人(2794处)发生皮肤损伤,皮肤损伤发生率为36.8%(95%CI 35.1%~38.6%),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6.6%(95%CI 25.0%~28.2%),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8.8%(95%CI 7.8%~9.8%),皮肤撕裂伤1.5%(95%CI 1.0%~1.9%)。穿戴一、二、三级防护装备者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9.5%、43.1%和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取预防措施者仅占13.1%(380人),其中使用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和涂抹油剂分别占3.7%(107人)、5.8%(169人)和5.9%(170人)。皮肤损伤发生后,57.0%使用了不同方法处理。结论防护装备引起的皮肤损伤高发于穿戴二、三级防护装备的医护人员,以压力性损伤为主,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其次,预防和处理措施不足且不规范。建议从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加强管理,有效干预,维护一线医护人员的皮肤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防护装备 皮肤损伤 压力性损伤 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皮肤撕裂伤 护理人员 皮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机时期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佳新 王洋 +1 位作者 朱海兰(综述) 汪勇(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05-1008,共4页
为应对大规模疫情导致的供应链短缺的挑战,世界各国采用了各种办法进行了供应链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主要的策略是提高原材料的透明度,商品来源多元化以及预测潜在短缺的技术,而积极制定预算战略以满足早期供应需求以及提高医疗保健... 为应对大规模疫情导致的供应链短缺的挑战,世界各国采用了各种办法进行了供应链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主要的策略是提高原材料的透明度,商品来源多元化以及预测潜在短缺的技术,而积极制定预算战略以满足早期供应需求以及提高医疗保健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也很重要。文章就危机时期供应链管理的治理与筹资、应急措施和应急采购的问题作一综述,以期为危机时期来临时的供应链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时期 供应链管理 常规供应链 应急供应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性损伤预防敏感结局指标的监控方法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蒋琪霞 王桂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医院内压力性损伤被公认是医院获得性不良事件而列入患者安全管理目标。近年来,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作为压疮预防的敏感结局指标得到全球公认。文章主要从压力性损伤敏感结局指标的测算方法、监控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压力性损伤... 医院内压力性损伤被公认是医院获得性不良事件而列入患者安全管理目标。近年来,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作为压疮预防的敏感结局指标得到全球公认。文章主要从压力性损伤敏感结局指标的测算方法、监控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压力性损伤管理和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预防 护理敏感指标 监测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支持在老年压疮病人预后影响因素中重要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12
作者 施晓宇 蒋琪霞 刘喜平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病人压疮愈合结果及评价营养支持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入住安宁医院的75例新发3~4期老年压疮病人,由固定医疗护理团队采取全身和局部对症干预治疗,以是否愈合作为判断临床结局指标...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病人压疮愈合结果及评价营养支持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入住安宁医院的75例新发3~4期老年压疮病人,由固定医疗护理团队采取全身和局部对症干预治疗,以是否愈合作为判断临床结局指标,观察搜集可能影响愈合的相关因素。以愈合与否为因变量,以其他可能影响愈合的多种因素(性别、年龄、感染及严重程度、伤口数量、总面积、最大深度、营养支持方式、血红蛋白值、血清白蛋白值、入院前压疮持续时间)为自变量,每种自变量经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后,最后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对愈合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及其回归系数。结果:本组入院时压疮感染率85.33%(64/75),5个月压疮愈合率58.67%(44/75),中位愈合时间60 d。31例未愈合压疮病人,死亡18例,死亡率24.00%,主要死亡原因为脓毒症(占88.89%);13例好转为1~2期压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营养支持与否(P<0.01)、感染严重程度(P<0.05)、伤口最大深度(P<0.05)是影响压疮愈合的三大重要因素。结论:营养支持、伤口感染和深度是影响愈合的主要因素。营养支持治疗和防控感染是提高压疮愈合率的重要措施。老年压疮病人死亡率高,脓毒症为主要死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 压疮 预后 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2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蒋琪霞 周济宏 +5 位作者 程东瑞 钱红波 彭青 黄秀玲 谷宇 薛嘉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手术切口感染是一类常见的医院获得性伤口,文章旨在了解其临床特征与干预效果,为采取针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部伤口护理中心就诊并符合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的伤口患者132例,局部采... 目的手术切口感染是一类常见的医院获得性伤口,文章旨在了解其临床特征与干预效果,为采取针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部伤口护理中心就诊并符合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的伤口患者132例,局部采用纳米银敷料并结合红光和红外线辅助治疗,全身给予个体化营养食谱和活动处方及淋浴清洗全身皮肤,隔日1次至愈合或2个月。观察指标:人口学资料和伤口特征资料;干预后14 d面积、深度变化;干预前后细菌阳性率及2个月的治愈率和愈合时间,进行分类分析、比较。结果 132例切口感染患者中符合浅层和深层手术切口感染标准者分别占52.27%和47.73%,平均年龄(48.33±16.90)岁,浅层和深层手术切口感染组性别、平均年龄相近(P>0.05)。所有患者切口周围皮肤污秽。切口感染发生时间(19.82±5.64)d,中位发生时间20 d,深层切口感染的发生时间与持续时间均长于浅层(P<0.05)。伤口面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深度深层均大于浅层SSI(P<0.05),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浅层SSI组(79.31%vs 59.46%,P<0.05)。治疗后14 d两者面积、深度均有明显缩小(P<0.05),细菌阳性率明显下降(P<0.05),干预2个月的浅层SSI组治愈率高于深层SSI组(84.06%vs 66.67%,P<0.05),愈合时间较深层切口感染组明显缩短[(35.46±11.12)d vs(41.08±11.33)d,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与愈合相关的因素,发现初诊细菌培养阴性能提高愈合概率(OR=0.190),长期使用抗生素并不能促进愈合(OR=0.343)。结论浅层和深层切口感染是切口感染的常见类型,性别、年龄相仿,伤口周围皮肤污秽有可能对SSI发生发展发挥作用,需要关注。局部结合全身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浅层和深层切口感染的愈合效果。细菌培养阴性和适当使用抗生素能提高伤口愈合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口感染 临床特征 伤口护理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护士对ICU谵妄认知、态度与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4
作者 余金甜 张爱琴 陈俊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2-465,共4页
本文从ICU护士对ICU谵妄的认知及评估现状、对ICU谵妄管理的态度,以及影响护士对ICU谵妄认知、态度及评估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及护士对ICU谵妄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ICU护士 ICU谵妄 认知 态度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伤口治疗结合纳米银敷料处理创伤性慢性伤口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5
15
作者 蒋琪霞 王建东 +2 位作者 彭青 董珊 黄秀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98-1202,共5页
目的如何使用负压伤口治疗(NPWT)伤口感染目前尚无明确建议。文章旨在将纳米银敷料作为填充敷料实施NPWT,并观察其效果,为优化NPWT技术提供依据。方法纳入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伤口护理中心就诊、符合物理性创伤性伤口患者80例,完全随机... 目的如何使用负压伤口治疗(NPWT)伤口感染目前尚无明确建议。文章旨在将纳米银敷料作为填充敷料实施NPWT,并观察其效果,为优化NPWT技术提供依据。方法纳入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伤口护理中心就诊、符合物理性创伤性伤口患者80例,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等渗盐水纱布为填充敷料的标准NPWT,干预组将NPWT的填充敷料改进为纳米银敷料,所有患者负压治疗至少14 d,后采用湿性治疗随访至愈合或3个月。全分析集(FAS)和符合方案集(PPS)分析2组干预后14 d的体积缩小率,另比较干预后14 d细菌阳性率和随访3个月末的伤口治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36例、干预组40例完成了预期的负压治疗时间和随访时间。治疗前2组基线接近。FAS显示对照组、干预组NPWT治疗后14 d伤口体积缩小率分别为(59.48±27.24)%、(70.95±2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S显示对照组、干预组伤口体积缩小率分别为(64.42±22.33)%、(70.95±2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伤口治疗后效果比较显示,与对照组细菌阳性率(44.44%)比较,干预组细菌阳性率(20.00%)降低(P<0.05);与对照组愈合时间[(62.58±16.18)d]比较,干预组[(50.85±15.81)d]缩短(P<0.05);与对照组伤口治愈率(66.67%)比较,干预组(97.50%)提高(P<0.05)。结论改进NPWT填充敷料能有效缩小创伤性伤口的体积和降低致病菌阳性率,有助于控制伤口感染和改善伤口愈合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治疗 慢性伤口 银敷料 伤口感染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欧洲肝病学会血色病临床实践指南》摘译 被引量:7
16
作者 郝坤艳 汪勇 于乐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99-2004,共6页
2022年3月,欧洲肝病学会发布了关于血色病(haemochromatosis)的新版临床实践指南。血色病以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升高及主要累及肝脏的进行性铁负荷增加为主要特征,早期诊断及静脉放血疗法可阻止肝硬化、肝细胞癌、糖尿病、关节炎及其... 2022年3月,欧洲肝病学会发布了关于血色病(haemochromatosis)的新版临床实践指南。血色病以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升高及主要累及肝脏的进行性铁负荷增加为主要特征,早期诊断及静脉放血疗法可阻止肝硬化、肝细胞癌、糖尿病、关节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携带血色病基因HFE p.Cys282Tyr纯合突变的患者,若血清铁参数显示女性TSAT>45%、铁蛋白>200μg/L,或男性和绝经后女性TSAT>50%、铁蛋白>300μg/L,则足以诊断血色病。若虽有TSAT及铁蛋白升高,但属于其他HFE基因型,则需通过磁共振或肝活检证实肝脏铁过载。诊断时需仔细评估肝纤维化的阶段及其他脏器的损伤情况,这些将决定处置策略。对进展期肝脏纤维化患者,需筛查肝细胞癌。放血治疗的目标是在诱导期达到铁蛋白<50μg/L,在维持期铁蛋白<100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色病 欧洲 诊疗准则(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流行特征和危险评估新进展 被引量:35
17
作者 蒋琪霞 苗素琴 +1 位作者 陈文芳(综述) 周济宏(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82-885,共4页
手术获得性压疮,又称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是医院获得性压疮的主要来源之一,不但直接影响手术后康复,而且延长了住院时间和增加了相关费用以及隐含的医疗纠纷风险。近年来,全球研究该损伤的高发时段及部位,现患率及发生率,临床特征,危... 手术获得性压疮,又称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是医院获得性压疮的主要来源之一,不但直接影响手术后康复,而且延长了住院时间和增加了相关费用以及隐含的医疗纠纷风险。近年来,全球研究该损伤的高发时段及部位,现患率及发生率,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危险评估的报告逐渐增多,这些研究进展对临床采取针对预防措施大有裨益。文章从上述几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预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流行特征 危险因素 危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局部微氧治疗用于创伤性慢性伤口的方法及效果: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琪霞 刘国帧 +4 位作者 王雅婧 彭青 范丽华 刁品君 白育瑄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局部氧疗的适宜时机、置管方式、氧流量和疗程等方法学技巧。方法纳入2019年1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3例创伤性伤口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试验组清创后伤口中放置微细输氧管、连... 目的探讨局部氧疗的适宜时机、置管方式、氧流量和疗程等方法学技巧。方法纳入2019年1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3例创伤性伤口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试验组清创后伤口中放置微细输氧管、连接便携式局部微氧治疗仪,持续输入50%的湿化纯氧3 mL/h+标准湿性疗法每周更换3次输氧管和敷料;对照组清创后采用标准湿性疗法每周更换3次敷料。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28 d。干预前、后每周测量受试者伤口面积、深度,从面积、渗液量及组织类型3方面计分,计算2组干预期伤口面积缩小率和愈合率,判断愈合效果,计算随访12周的愈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干预28 d的伤口面积缩小率大于对照组[(88.06±11.74)%vs(79.17±18.79)%,P=0.018],愈合率高于对照组(41.67%vs 20.0%,P=0.048),愈合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33±2.73)分vs(5.05±3.40)分,P=0.02]。随访12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愈合率接近(100%vs 94.29%,P=0.146)。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34.81±13.31)d vs(42.74±17.40)d,P=0.034]。结论便携式局部微氧治疗能够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治愈率和缩短愈合时间,特别适用于院外和居家伤口治疗,可为军事医学领域的伤口处置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氧治疗 创伤与损伤 伤口愈合 伤口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模式负压伤口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19
作者 蒋琪霞 周济宏 +3 位作者 董珊 牛妞 彭青 黄秀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186-2191,共6页
背景负压伤口治疗是全球公认的有效技术,国外广泛应用于医院、社区和家庭。国内主要在医院环境中实施,研究能否在家庭环境中安全、有效开展此技术,对提高我国慢性伤口患者的家庭治疗水平和效果有积极意义。目的评价家庭模式负压治疗处... 背景负压伤口治疗是全球公认的有效技术,国外广泛应用于医院、社区和家庭。国内主要在医院环境中实施,研究能否在家庭环境中安全、有效开展此技术,对提高我国慢性伤口患者的家庭治疗水平和效果有积极意义。目的评价家庭模式负压治疗处理慢性伤口的安全性与效果,为在家庭中开展此技术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2月共纳入128例慢性伤口患者,非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干预组66例,对照组在伤口护理门诊接受负压伤口治疗(门诊模式),干预组在家庭环境中接受负压伤口治疗(家庭模式),均连续治疗14 d,然后采用标准湿性疗法随访治疗3个月。安全性指标:负压治疗过程中观察伤口出血、皮肤浸渍、漏气报警、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效果指标:观察负压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细菌阳性率、面积缩小率、深度缩小率及随访治疗3个月的伤口治愈率、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脱落率为8.1%(5/62)、干预组脱落率为1.5%(1/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7例、干预组65例完成了3个月的负压治疗和随访,两组负压治疗时间接近[(17.5±7.6)d比(18.4±7.9)d,P>0.05]。两组皮肤浸渍、漏气报警次数及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一例发生伤口出血。干预组治疗14 d的面积缩小率[(49.4±22.1)%]高于对照组[(33.4±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伤口治愈率比较[(81.5%(53/65)比54.4%(3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愈合时间短于后者[(51.7±16.9)d比(61.9±1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模式负压伤口治疗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各类慢性伤口,改善伤口治疗效果,可用于慢性伤口的家庭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治疗 慢性伤口 伤口感染 家庭护理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