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内外GRP78/Bip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和病程进展中的表达及意义
1
作者 刘国印 吕德珍 +4 位作者 陈建民 徐院生 黄伟谦 吴宇 汪勇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5-252,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活动和进展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葡萄糖调节蛋白78/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GRP78/Bip)在病变细胞内(滑膜组织)和细胞外(关节液和血液)中的表达,并分析细胞内和细胞外GRP78/Bip在RA病情活动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活动和进展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葡萄糖调节蛋白78/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GRP78/Bip)在病变细胞内(滑膜组织)和细胞外(关节液和血液)中的表达,并分析细胞内和细胞外GRP78/Bip在RA病情活动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就诊的128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骨性关节炎(OA)和RA患者。其中16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非OA非RA,即对照组)、16例OA患者(OA组)和96例RA患者(RA组)。RA组患者根据DAS28活动度分为RA缓解期组(n=48)和RA活动期组(n=48)。RA缓解期和活动期根据疾病进展严重程度又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采用Elisa方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GRP78/Bip的表达情况。依据血清中位GRP78/Bip水平对患者进行筛选,最终纳入了24例患者参与后续研究,其中,对照组3例,OA组3例,RA缓解组和RA活动组各9例(早期、中期和晚期各3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病变滑膜组织和关节液中TNF-α、IL-10和GRP78/Bip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B)方法检测病变滑膜组织中GRP78/Bip和Caspase-3的表达、关节液中GRP78/Bip的表达。结果GRP78/Bip在RA血液和病变滑膜组织中的表达:RA活动组大于RA缓解组,且早期、中期、晚期逐渐升高(P<0.05)。GRP78/Bip在RA关节液中的表达:RA缓解组大于RA活动组,且早期、中期、晚期逐渐降低(P<0.05)。Caspase-3在RA滑膜组织中的表达:RA活动组大于RA缓解组,且晚期和中期大于早期(P<0.05)。TNF-α在RA血清、滑膜组织和关节液中的表达:RA活动组大于RA缓解组,且早期、中期、晚期逐渐升高(P<0.05)。IL-10在RA血清和滑膜组织的表达:RA活动组大于缓解组,且早期、中期、晚期逐渐升高(P<0.05)。IL-10在RA关节液中的表达:RA缓解组大于RA活动组,且早期、中期、晚期逐渐升高(P<0.05)。结论细胞内和细胞外GRP78/Bip在RA病情活动和进展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靶点,为临床缓解或治疗RA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调节蛋白78/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 细胞内GRP78/Bip 细胞外GRP78/Bip 类风湿性关节炎 病情活动 病程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溶液稀释盐酸罗哌卡因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曹林 田蜜 +3 位作者 段满林 陈静 刘国印 周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0-495,共6页
目的用等渗盐水稀释的局部麻醉药物含有较多Na+,而高浓度钠可影响药物起效。文中旨在观察等渗盐水和3种葡萄糖溶液分别稀释罗哌卡因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理局部麻醉药物稀释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9月东部... 目的用等渗盐水稀释的局部麻醉药物含有较多Na+,而高浓度钠可影响药物起效。文中旨在观察等渗盐水和3种葡萄糖溶液分别稀释罗哌卡因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理局部麻醉药物稀释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行上肢手术患者93例,年龄18~65岁,BMI 18~30 kg/m 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患者分为等渗盐水组、5%葡萄糖溶液组、25%葡萄糖溶液组和50%葡萄糖溶液组。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主要观察4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次要或同时记录阻滞成功率及阻滞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术后随访是否出现神经并发症。结果50%葡萄糖溶液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4.5±1.4)min,稍快于等渗盐水组(6.2±2.3)(P=0.035)、5%葡萄糖溶液组(6.1±1.7)(P=0.044)和25%葡萄糖溶液组(6.2±2.3)min(P=0.034)。等渗盐水组、5%葡萄糖溶液组、25%葡萄糖溶液组和50%葡萄糖溶液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657.7±61.8)、(797.5±92.6)、(478.8±66.7)和(373.7±78.9)min,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586.7±51.6)、(728.7±95.6)、(407.7±66.9)和(328.7±64.1)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5%葡萄糖溶液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最长,50%葡萄糖溶液组持续时间最短。4组臂丛各分支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成功率、阻滞前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内随访,4组患者均无神经并发症。结论在一定条件下,5%葡萄糖溶液稀释罗哌卡因,既能同样快速起效和完美镇痛,又能维持术后较长时间镇痛,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起效时间 罗哌卡因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NI、SII、CAR的列线图模型对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罗文婷 曹丽 +1 位作者 吕德珍 刘国印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3-508,共6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原位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为感染组(51例)和非感染组(233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原位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为感染组(51例)和非感染组(233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预测效果,分析连续性变量对腹腔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284例受者中,51例发生腹腔感染,发生率为18.0%。术前有糖尿病[比值比(OR)2.66,95%可信区间(CI)1.13~6.14,P=0.013]、手术时间长(OR 1.98,95%CI 1.03~3.57,P=0.038)、预后营养指数(PNI)低(OR 2.18,95%CI 1.06~4.44,P=0.023)、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高(OR 2.21,95%CI 1.06~4.78,P=0.012)、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高(OR 1.90,95%CI 1.05~3.49,P=0.029)是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1,且模型标准,一致性较好。CAR、PNI、SII均为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的预测因子(均为P<0.05),AUC分别为0.648、0.611和0.648,临界值分别为2.75、43.15和564.50。结论CAR、SII、PNI是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的预测因子,基于PNI、SII、CAR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腹腔感染 预测模型 列线图 预后营养指数(PNI)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肝脏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真真 周晓艳 +1 位作者 杨建军 周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行肝脏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肝脏切除术的肝癌患者100例,男72例,女28例,年龄65~80岁,BMI<30 kg/m^(2),ASAⅡ或Ⅲ级。根据术后3 d内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两组:非并发症组(n=69)和并... 目的探讨行肝脏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肝脏切除术的肝癌患者100例,男72例,女28例,年龄65~80岁,BMI<30 kg/m^(2),ASAⅡ或Ⅲ级。根据术后3 d内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两组:非并发症组(n=69)和并发症组(n=31)。于术后1~3 d采用3D-谵妄评估(CAM)量表评估术后谵妄(POD)的发生情况。记录其他术后并发症、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30 d内再入院及30 d内死亡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并发症组比较,并发症组年龄明显增大,BMI明显降低,ASA分级明显增高,术前衰弱、心血管疾病比例以及总胆红素含量明显升高,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多,ICU停留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术后30 d再入院率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每增大1岁,OR=1.404,95%CI 1.067~1.847)和术前衰弱(OR=6.497,95%CI 1.646~25.640)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增大和术前衰弱会增加老年患者肝脏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老年 术后谵妄 术后并发症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气管支气管症患者术中气道管理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韬 王青 周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2-333,共2页
患者,女,49岁,156 cm,51 kg,因“反复发热、咳嗽、咳痰,再发急性感染2周”入院。患者十余年前因“左侧胸膜炎”在外院行抗感染、胸腔穿刺等治疗。患者兄长十余年前因“咯血”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左下肺支气管扩张”。患者一般情况尚可,... 患者,女,49岁,156 cm,51 kg,因“反复发热、咳嗽、咳痰,再发急性感染2周”入院。患者十余年前因“左侧胸膜炎”在外院行抗感染、胸腔穿刺等治疗。患者兄长十余年前因“咯血”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左下肺支气管扩张”。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入院后第二天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时有“空腔感”,咳大量黄脓痰,咳痰困难,无杵状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胸腔穿刺 咳痰困难 杵状指 气道管理 咯血 胸膜炎 急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