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队医院老年保健对象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及预防现况的多中心研究
1
作者 蒋琪霞 展颖颖 +7 位作者 蒋炜 王亚玲 何燕敏 李丽 宋彩萍 郑喜灿 罗丽琴 白育瑄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3,共8页
目的 调查军队医院老年保健对象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及预防现况,为制定规范化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入选8所三级甲等军队医院作为多中心研究单位,纳入住院≥24 h、年龄≥65岁的军队和地方保健对象为研究对象,选择210名培训合格... 目的 调查军队医院老年保健对象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及预防现况,为制定规范化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入选8所三级甲等军队医院作为多中心研究单位,纳入住院≥24 h、年龄≥65岁的军队和地方保健对象为研究对象,选择210名培训合格的护士使用一致的调研工具和方法,于2023年5月和7月两个时间点,从一般资料、健康状况、皮肤检查、Braden量表计分、预防措施落实情况五个方面收集资料,发现皮肤损伤采用国际标准判断是否压力性损伤及分期,并根据发生时间判断是否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7638例,获得有效资料7615例,男性和女性分别占比62.59%和37.41%,军队和地方保健对象分别占比10.23%(n=779)和89.77%(n=6836),前者年龄大于后者[(90.11±8.66)岁vs (72.72±6.33)岁,P<0.001],前者失禁率高于后者(13.86%vs 3.58%,P<0.001),前者有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者(Braden计分≤18分)的比例高于后者(55.58%vs 26.18%,P<0.001),前者的减压垫使用率(72.29%)、定时翻身落实率(76.22%)、结构化失禁护理落实率(97.22%)及营养护理落实率(74.67%),均高于后者(P均<0.05),前者压力性损伤现患率高于后者(4.62%vs 2.00%, P<0.001),前者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高于后者(1.28%vs 0.44%,P<0.001)。两者压力性损伤分期均以2期为主(50.00%和37.23%)。结论 军队保健对象年龄大、失禁率高、处于危险状态者多,因此,压力性损伤现患率及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高,预防措施未达100%,是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医院 老年 保健 压力性损伤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所三级医院成人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流行特征及Braden量表预测效能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蒋琪霞 洪艳燕 +6 位作者 彭青 展颖颖 俞萍 解怡洁 孙颖 王祖晶 刘玉秀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9-374,共6页
目的通过横断面调研江苏省21所三级医院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特征数据,分析基于Braden量表及其不同界值评估压力性损伤和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的预测作用,为临床准确使用Braden量表提供依据。方法招募入选21所三级甲等医院参与... 目的通过横断面调研江苏省21所三级医院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特征数据,分析基于Braden量表及其不同界值评估压力性损伤和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的预测作用,为临床准确使用Braden量表提供依据。方法招募入选21所三级甲等医院参与横断面调研。1012名培训合格的护士采用便利抽样,在统一时间内使用一致的调研工具、方法和流程,对纳入住院≥24h、年龄≥18岁的住院患者检查皮肤发生压力性损伤情况,并采用Braden量表逐项评分获得总分。分析Braden量表及其不同界值预测压力性损伤和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效能。结果回收有效资料23850例,压力性损伤总现患率1.79%,其中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现患率0.81%,2期以上PI现患率0.99%,2期以上HAPI现患率0.40%。最常见部位为尾骶部65.11%和足跟8.43%;最常见的分期为1期44.50%和2期29.74%。ICU现患率11.42%,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老年科3.60%。Braden量表预测成人压力性损伤和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和0.94,敏感度分别为0.98和0.97,特异度分别为0.86和0.85,约登指数分别为0.84和0.82,所对应的最佳截断值均为17分。分层分析显示,Braden量表预测不同医院、科室、性别和年龄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AUC分别0.85~0.98,敏感度0.92~1.00,特异度0.67~0.92,约登指数0.57~0.92,所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14~17分。结论Braden量表评估不同类型三级医院各科系住院患者PI和HAPI均有良好的预测作用,预测界值提升至≤17分,不同人群可调整至14~17分有更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危险评估 预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46所三级医院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流行病学特征及Braden量表预测作用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蒋琪霞 周济宏 +6 位作者 陈可塑 洪艳燕 彭青 展颖颖 解怡洁 孙颖 王祖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195-2202,共8页
背景Braden量表是全球公认的有良好信效度的压力性损伤危险预测工具,但因应用人群不同,其最佳预测界值也存有争议。该量表在我国临床应用的预测界值为≤16分,欧美国家多以≤18分为界值,但其在我国住院患者中的预测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 背景Braden量表是全球公认的有良好信效度的压力性损伤危险预测工具,但因应用人群不同,其最佳预测界值也存有争议。该量表在我国临床应用的预测界值为≤16分,欧美国家多以≤18分为界值,但其在我国住院患者中的预测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横断面调研全国13个省/自治区、46所三级医院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Braden量表及其6个分量表预测压力性损伤发生的效能及其最佳界值。方法由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负责成立多中心合作研究课题组,在全国公开招募≥500张床位的三甲医院,经过资格审查和签订合作研究双向协议后,共纳入13个省/自治区、46所符合条件的医院作为多中心研究单位,纳入住院时间≥24 h、年龄≥18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护龄≥2年的伤口护理骨干护士作为调研人员,共入选1060名调研护士。在2021-03-30和2021-05-29,使用专用调查记录表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检查全身皮肤,判断是否发生压力性损伤及分期情况;采用Braden量表(从感知觉、潮湿度、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摩擦和剪切力6个分量表逐项评分)判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危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raden量表及其6个分量表预测成年住院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效能及其最佳界值。结果本次调研共获得60555例有效数据,其中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1.67%(1010/60555),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0.74%(448/60555)。男性压力性损伤现患率〔2.08%(677/32518)〕高于女性〔1.19%(333/28037)〕(χ^(2)=73.394,P<0.001)。≥80岁和ICU患者压力性损伤现患率最高,分别为5.98%(311/5198)和10.58%(324/30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失禁类型、卧床、Braden量表总分是成年住院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Braden量表预测成年住院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95%CI(0.94,0.9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和83%,约登指数为0.79,对应的最佳界值为17.50分。Braden量表预测不同科室和年龄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AUC为0.78~0.97,灵敏度为83%~97%,特异度为61%~91%,约登指数为0.47~0.88,最佳界值为13.5~18.5分。摩擦和剪切力、移动能力和活动能力3个分量表预测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的AUC分别为0.87、0.84、0.80,约登指数分别为0.56、0.56、0.54,最佳界值分别为1.50、2.50、1.50分。结论本次调研得出我国13个省/自治区、46所三级医院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1.67%(1010/60555),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0.74%(448/60555)。Braden量表适用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预测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总分≤18分有更好的预测作用,其中摩擦和剪切力、移动能力和活动能力分量表的预测作用最大,在人员紧张或特殊环境下可采用此3个分量表预测压力性损伤危险,最佳界值的预测作用需在应用中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BRADEN量表 危险评估 预测作用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损伤患者温水淋浴与伤口感染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4
作者 蒋琪霞 展颖颖 +3 位作者 魏巍 范丽华 刁品君 白育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34-839,共6页
目的伤后能否淋浴和如何淋浴成为国际争议的焦点。文中分析皮肤损伤患者伤后温水淋浴率及其特征,温水淋浴与伤口感染之间的关系以及伤口感染相关因素,为创伤后采取适宜的皮肤清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东部... 目的伤后能否淋浴和如何淋浴成为国际争议的焦点。文中分析皮肤损伤患者伤后温水淋浴率及其特征,温水淋浴与伤口感染之间的关系以及伤口感染相关因素,为创伤后采取适宜的皮肤清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392例皮肤损伤患者。评估、收集纳入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慢性病史、创伤特征、是否淋浴等资料。以入组时伤口是否存在感染作为结局指标,符合伤口感染临床诊断标准者纳入病例组,不符合感染者纳入对照组。分析伤口总体感染率、总体淋浴率、温水淋浴和不淋浴者的伤口感染率、病例和对照组的温水淋浴率,淋浴特征以及病例和对照组的人口学特征和创伤特征资料,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温水淋浴与伤口感染的关系。结果392例患者经评价纳入病例组166例、对照组226例。总体感染率43.35%(95%CI:37.40%~47.30%)。128例温水淋浴患者中的伤口感染率[30.47%(95%CI:22.40%%~38.40%)]低于264例不淋浴患者的伤口感染率[48.11%(95%CI:42.00%~5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4,P=0.001)。两组总体淋浴率[32.65%(95%CI:28.00%~37.30%)],其中病例组的温水淋浴率[24.49%(95%CI:17.00%~30.00%)]低于对照组的温水淋浴率[39.38%(95%CI:33.00%~4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温水淋浴与伤口感染存在负相关关系(r=-0.167,P=0.00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创伤深度(OR=4.24)、慢性病史(OR=23.02)、持续时间(OR=4.17)、伤口疼痛(40.35)和异味(OR=51.01~127.81)是伤口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皮肤损伤患者总体淋浴率较低。温水淋浴不增加伤口感染率,可作为皮肤损伤患者的适宜清洗方法。全皮层损伤、有慢性病史、伤口持续时间长、伤口有疼痛和异味会增加伤口感染风险,可以考虑采用温水淋浴方法保持皮肤和伤口清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病例对照研究 伤口感染 危险因素 皮肤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皮肤撕裂伤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蒋琪霞 唐永利 +12 位作者 展颖颖 王学红 赵静 张燕双 索惠娟 李冬梅 李霞 蔡蕴敏 黄玲 庞建喜 杨海燕 窦薇 张晓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37,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不同医疗机构老年患者皮肤撕裂伤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老年皮肤撕裂伤提供参考。方法招募16个省、2个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52所医院或养老院,整群抽取≥60岁的住院患者,从头到脚检查纳入对象的皮肤识别是否存...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不同医疗机构老年患者皮肤撕裂伤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老年皮肤撕裂伤提供参考。方法招募16个省、2个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52所医院或养老院,整群抽取≥60岁的住院患者,从头到脚检查纳入对象的皮肤识别是否存在皮肤撕裂伤及其严重度,并收集人口学、健康状况以及皮肤撕裂伤致伤原因等相关资料。结果共获得14675例有效资料,发现皮肤撕裂伤129例,现患率0.88%;康复医院皮肤撕裂伤现患率最高(0.97%),其次为综合性医院(0.90%)、老年医院(0.49%),养老院为0。前三位致伤原因为跌倒(27.13%)、钝力创伤(24.03%)和移除粘性敷料(17.83%)。回归分析显示,有皮肤撕裂伤发生史、有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是老年患者皮肤撕裂伤的危险因素(OR=230.240、4.050)。结论老年皮肤撕裂伤常见致伤原因为跌倒、钝力创伤和移除粘性敷料;最近6个月内有皮肤撕裂伤发生史和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是独立危险因素。需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简便易行和具有良好预测效度的预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皮肤撕裂伤 压力性损伤 跌倒 皮肤干燥 自理能力 粘性敷料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皮肤损伤患病率及其流行特征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蒋琪霞 解怡洁 +27 位作者 白育瑄 封海霞 陈倩竹 陈德凤 高艳红 王学红 张燕双 潘晓红 潘迎春 赵静 于金美 索惠娟 洪艳燕 展颖颖 李冬梅 刘海燕 李霞 匡丹 彭青 王静 俞萍 陈锐 蔡蕴敏 黄玲 王祖晶 王光扬 郝景平 朱冬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569-2576,共8页
背景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医疗保健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病理和生理性皮肤衰老使老年人成为皮肤损伤的高发人群,因此,近年来老年人皮肤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成为研究热点。目的多中心横断面调研住院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PI)、失禁相关性皮炎... 背景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医疗保健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病理和生理性皮肤衰老使老年人成为皮肤损伤的高发人群,因此,近年来老年人皮肤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成为研究热点。目的多中心横断面调研住院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PI)、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皮肤撕裂伤(ST)3种皮肤损伤的患病率和流行特征,为制订老年人皮肤损伤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16个省、2个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52所不同等级医院作为多中心调研单位,1067名护士经过课题组线上同质化培训并考试合格后作为资料调研员,2~3人一组采用相同工具和方法对参研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人进行全身皮肤检查,发现皮肤损伤者,分别按照国际指南或专家共识推荐的PI定义和分期、IAD定义和分级、ST定义和分级进行识别,同时获取人口学资料、住院时间、既往慢性病史、近1个月用药情况、生活自理情况及有无PI发生风险(采用Braden量表评估)等资料,每组双人签名确定结果,原始数据通过“问卷星”网站上传。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研14675例老年患者,问卷有效率100.0%。男、女分别占56.3%(8262/14675)和43.7%(6413/14675);平均年龄(73.5±9.0)岁;中位住院时间7(4,13)d;汉族和19个少数民族老年患者分别占95.5%(14020/14675)和4.5%(655/14675)。PI、IAD、ST及其多种皮肤损伤的总患病率为6.0%(881/14675),其中PI、IAD和ST患病率分别为3.3%(484/14675)、1.4%(199/14675)和0.8%(110/14675),多种皮肤损伤(≥2种共存)患病率为0.6%(88/14675)。流行特征:汉族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少数民族(6.2%vs 2.9%,P<0.05),>80岁老年患者患病率高于71~80岁和60~70岁者(10.2%vs 6.1%vs 3.8%,P<0.0167),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无慢性病者和患1种慢性病者(5.7%~12.0%vs 2.9%vs 4.4%,P<0.005),使用2种及以上药物的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未用药和使用1种药物者(6.1%~10.2%vs 2.7%vs 4.6%,P<0.005),住院时间>30 d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住院时间8~30 d和≤7 d者(10.7%vs 4.4%vs 7.1%,P<0.0167),有PI发生风险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无PI发生风险者(20.5%vs 1.6%,P<0.05),生活不能自理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完全自理者(7.0%vs 0.9%,P<0.05)。损伤部位:PI多发于尾骶部(57.9%)与足跟(14.3%),IAD多发于肛周(68.3%)与臀裂(24.6%),ST多发于下肢(38.2%)与上肢(28.2%),PI合并IAD多发于骶尾部(71.0%),PI合并ST多发于尾骶部(50.0%)和足跟(35.7%),ST合并IAD多发于尾骶部(33.3%)、肛周(33.3%)和臀裂(33.3%),PI、IAD和ST共存多发于尾骶部(50.0%)和臀裂(50.0%)。结论我国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患有慢性病、全身用药、生活不能自理和有PI发生风险者皮肤损伤患病率明显增高,多重损伤和多部位损伤是老年人皮肤损伤的重要特征,制订老年人皮肤损伤预防策略时应关注上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老年人 患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特征 老年压力性损伤 失禁相关性皮炎 皮肤撕裂伤 多中心研究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皮肤损伤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现况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蒋琪霞 展颖颖 白育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164-2168,共5页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老年人因皮肤老化、多种慢性病共存、失能和半失能而容易发生多种皮肤损伤,如压力性损伤、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皮肤撕裂伤、皮肤干燥症,这些皮肤损伤可能单发,也可能多发,还有可能是多种损伤类型并存...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老年人因皮肤老化、多种慢性病共存、失能和半失能而容易发生多种皮肤损伤,如压力性损伤、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皮肤撕裂伤、皮肤干燥症,这些皮肤损伤可能单发,也可能多发,还有可能是多种损伤类型并存,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甚至会威胁生命。各国均在关注老年人的皮肤健康,将预防皮肤损伤作为临床护理和管理的重点。本文就老年人皮肤衰老特征、不同类型皮肤损伤在老年人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现况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老年皮肤损伤预防和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老年人 皮肤衰老 皮肤保护 流行病学研究 患病率 预防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平台和创伤模拟人对伤口护理小组护士掌握伤口护理技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雅婧 蒋琪霞 +5 位作者 刘国帧 吴芸 李莹 展颖颖 付成成 陈文芳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9-522,共4页
目的探讨移动平台理论授课和创伤模拟人仿真训练培训伤口护理小组护士掌握伤口护理关键技术理论和操作的效果,旨在提高护士处理战创伤的救护能力。方法纳入东部战区总医院各院区伤口护理小组护士105名作为培训对象,培训前2周采用问卷星... 目的探讨移动平台理论授课和创伤模拟人仿真训练培训伤口护理小组护士掌握伤口护理关键技术理论和操作的效果,旨在提高护士处理战创伤的救护能力。方法纳入东部战区总医院各院区伤口护理小组护士105名作为培训对象,培训前2周采用问卷星进行战创伤伤口护理相关理论摸底考核,接着通过移动办公平台线上培训结合培训视频播放混合模式进行理论授课,培训后2周采用问卷星考核理论。再录制可视化战创伤伤口处理操作视频推送至培训对象,对照视频反复练习1周,利用创伤模拟人进行仿真实训和训练前后的操作考核。理论和操作考核满分均为100分。结果105名护士培训前理论得分(62.50±7.03)分,操作得分(83.75±15.16)分;培训后理论得分(73.50±10.64)分,操作得分(96.41±1.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动平台和创伤模拟人培训能够显著提升伤口护理小组护士的战创伤理论知识及伤口处理操作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创伤 伤口护理 移动平台 战创伤模拟人 仿真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