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级别嗜酸细胞性肾肿瘤1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鑫 王璇 +7 位作者 叶胜兵 李学广 方茹 王小桐 章如松 陆珍凤 饶秋 夏秋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8-362,共5页
目的探讨低级别嗜酸细胞性肾肿瘤(low-grade oncocytic tumor of kidney,LO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及鉴别诊断,同时寻找敏感的客观指标辅助诊断。方法收集14例LO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等,其中8例送检... 目的探讨低级别嗜酸细胞性肾肿瘤(low-grade oncocytic tumor of kidney,LO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及鉴别诊断,同时寻找敏感的客观指标辅助诊断。方法收集14例LO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等,其中8例送检了高通量靶向基因突变检测。结果14例中男性4例,女性10例,年龄46~88岁,中位年龄57.5岁,平均61.1岁,平均随访6~90个月,1例患者肿瘤复发,其余无瘤生存;镜下肿瘤以实性片状、小巢状结构为主,常兼有大片出血与疏松水肿区域;胞质嗜酸性、细颗粒状,细胞核圆,核仁不明显,常见核周空晕,不易见核皱缩、核多形。免疫表型:LOT免疫表型一致性较好,所有病例均呈现经典的CK7+/CD117-表型(14/14,100%);CD10、CK20、vimentin均呈阴性(0/14,0);Ki67增殖指数1%~3%;此外,新提出的鉴别抗体GPNMB(14/14,100%)弥漫强阳性;GATA3(14/14,100%)至少部分区域中等程度核阳性。高通量测序:8例送检NGS测序,均有MTOR或TSC1基因致病性/可能致病性突变(7例有MTOR基因突变,1例有TSC1基因突变)。结论LOT是一种低级别嗜酸性肿瘤,具有可辨识的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分子特征,偏向惰性生物学行为,是一种独立的嗜酸性肿瘤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嗜酸细胞性肾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NGS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肾细胞癌病理图像分析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辉 焦一平 +2 位作者 曲乐 徐军 饶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51-1256,共6页
鉴于人类视觉的局限性和认知的主观性,传统的病理切片判读既耗时又费力,且不同阅片者之间的判读结果可能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的诊断分型、风险评估、治疗管理等已取得显著进展,但... 鉴于人类视觉的局限性和认知的主观性,传统的病理切片判读既耗时又费力,且不同阅片者之间的判读结果可能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的诊断分型、风险评估、治疗管理等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在准确性和一致性方面仍存在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人工智能 病理图像分析 计算机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透明细胞型软骨肉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鲍美玲 李海 +5 位作者 朱岩 汤代军 饶秋 张丽华 赵有财 潘敏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87-1191,共5页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型软骨肉瘤(clear cell chondrosarcoma,CC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C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表现、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型软骨肉瘤(clear cell chondrosarcoma,CC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C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表现、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6~51岁,平均年龄37.8岁;发病部位:股骨4例,肱骨1例,胸椎1例。临床表现均为长期疼痛,2例合并骨折。眼观:手术切除标本肿瘤最大径2.0~8.5 cm;镜检:肿瘤细胞呈分叶状、片状、巢团状分布,瘤细胞胞质透明,小叶中央可见骨小梁或成骨,小叶周围可见散在破骨样巨细胞,2例可见局灶经典型软骨肉瘤成分。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100阳性,1例CKpan阳性,SATB2在骨母细胞中阳性,而在瘤细胞中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2%~5%。分子检测示IDH1/IDH2、H3F3A均为野生型。2例于术后14、44个月复发,其中1例同时转移到锁骨。结论CCC属软骨肉瘤亚型,绝大多数位于长骨骨骺和干骺端,以股骨近端最为多见,组织病理学以透明细胞、不规则骨小梁及破骨样多核巨细胞为特征,因其临床多呈低侵袭性,正确识别该亚型可避免临床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 透明细胞型 多中心 免疫组织化学 DNA测序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化上皮瘤的诊治分析
4
作者 钱佳慧 李婷 +2 位作者 周晓蝶 王笑亮 戚荣丰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9-531,共3页
0引言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oma),是发生于皮肤真皮或皮下组织的良性肿瘤,来源毛囊基质细胞,并且内部常出现钙化,增生的上皮组织又具备向毛母质细胞分化的潜能,因此又称毛母质瘤(pilomatricoma)。该病多发生在面部、颈部、上... 0引言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oma),是发生于皮肤真皮或皮下组织的良性肿瘤,来源毛囊基质细胞,并且内部常出现钙化,增生的上皮组织又具备向毛母质细胞分化的潜能,因此又称毛母质瘤(pilomatricoma)。该病多发生在面部、颈部、上肢及臀背部,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第一个高峰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第二个高峰主要发生在50~65岁的成年人[1-2]。该病在临床上极其罕见,但误诊率较高,经常与表皮样囊肿、纤维瘤、血管瘤等鉴别诊断。本文报道1例右侧枕部钙化上皮瘤的病例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和发病机制等,提高对钙化上皮瘤的认识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上皮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病理诊断的实用策略
5
作者 吕京澴 王晨晨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4-908,共5页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ndometrial stromal tumors,EST)是第二大常见的子宫间质肿瘤,与平滑肌肿瘤相比,其发病率较低,年发病率约为0.30/10万[1]。EST分为4类: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ndometrial stromal nodule,ESN)、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ndometrial stromal tumors,EST)是第二大常见的子宫间质肿瘤,与平滑肌肿瘤相比,其发病率较低,年发病率约为0.30/10万[1]。EST分为4类: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ndometrial stromal nodule,ESN)、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GESS)、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igh-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HGESS)和未分化子宫肉瘤(undifferentiated uterine sarcoma,UUS)。近年随着分子病理学的发展,EST的分子遗传学特征逐渐被发现。WHO(2020)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对其分类、分级进行了更新及扩充,在病理诊断中增加了分子遗传学特征。显然,不同类型的间质肿瘤形态相近,传统免疫组化标志物对其诊断作用有限,而分子标志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足。目前多数病理科尚不具备分子检测的条件,从实用角度考虑,根据临床及病理特征性的表现,再合理应用免疫组化能够对大多数间质肿瘤做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微囊性间质肿瘤2例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宏 马杰 +5 位作者 王璇 夏秋媛 鲍炜 石群立 周晓军 沈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观察2例睾丸微囊性间质肿瘤(microcystic stromal tumor,MCST)的临床病理学表现和分子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睾丸MCST的临床病理学及相关分子特征,运用免疫组化法及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MCST中的蛋白表达及基因状态。结果2例患... 目的观察2例睾丸微囊性间质肿瘤(microcystic stromal tumor,MCST)的临床病理学表现和分子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睾丸MCST的临床病理学及相关分子特征,运用免疫组化法及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MCST中的蛋白表达及基因状态。结果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31岁和34岁,均偶然发现单侧睾丸肿大,无不适症状,肿瘤最大径分别为2.0 cm和1.7 cm。镜下见肿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膨胀性生长,瘤细胞呈微囊、网状、实性、漩涡状、条索状等多种形态,与玻变纤维不同比例混合。细胞形态较一致,胞质较丰富,核圆形~卵圆形,未见病理性核分裂及坏死。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β-catenin(核染色)、CD10及CD99,不表达性索-间质肿瘤标志物(α-inhibin及Calretinin)。二代基因测序示2例均发生CTNNB1基因3号外显子突变,其中1例发生了APC基因突变。2例均行患侧睾丸根治术,术后分别随访14个月和29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睾丸MCST极其罕见,除具有独特的微囊结构外,还具有更宽广的形态表现。发病机制与CTNNB1或APC基因突变有关,导致β-catenin核异常表达,归属性腺肿瘤中的独立病种之一。大多数肿瘤切除后治愈,生物学行为仍需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微囊性间质肿瘤 Β-CATENIN CTNNB1 A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7
作者 袁菊 刘蕾蕾 +5 位作者 史传兵 王璇 时珊珊 王小桐 陆珍凤 饶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探讨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seudomyogenic hemangioendothelioma,PH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PH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年龄38~70岁,中位年... 目的探讨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seudomyogenic hemangioendothelioma,PH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PH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年龄38~70岁,中位年龄56岁,肿块平均直径4 cm,边界不清,浸润性生长。镜下见肿瘤细胞结节状生长,瘤细胞上皮样,卵圆形或梭形,大而肥胖,胞质嗜酸性,核仁小,核分裂罕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CD31、Fli-1、CK(AE1/AE3),不表达S-100、desmin、SMA。结论 PHE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需与上皮样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上皮样血管肉瘤等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区原发性软骨肉瘤5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冯潇 叶胜兵 +4 位作者 戴程婷 余波 石群立 饶秋 岳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82-1186,共5页
目的探讨鞍区原发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鞍区原发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表现及免疫表型,行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6~53岁,临床症状以头痛及视... 目的探讨鞍区原发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鞍区原发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表现及免疫表型,行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6~53岁,临床症状以头痛及视力障碍为主,均行颅底肿瘤切除术。镜检:肿瘤由软骨细胞和丰富的黏液样软骨基质组成,呈分叶状,瘤细胞轻-中度异型,可见双核细胞,核分裂象罕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100蛋白和vimentin均阳性。1例肿瘤细胞IDH-1阳性。CKpan、EMA和Brachyury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2%~5%。3例行IDH分子检测,其中1例呈IDH-1 R132L突变,2例为野生型。4例获得随访,均存活,其中2例复发。结论鞍区软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鞍区恶性肿瘤,术前诊断具有挑战性。需与软骨样脊索瘤、脊索样脑膜瘤及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等鉴别,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肿瘤 软骨肉瘤 IDH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处理快速石蜡制片在供肾零点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与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魏雪 章如松 +5 位作者 李颖 冯翠云 张明超 夏秋媛 饶秋 马恒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9-631,共3页
活体供肾移植是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理想的治疗手段。虽然活体供者在术前已按照相应标准进行充分的临床评估[1],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发现部分供者的肾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2-3],并且其病变程度与术后移植... 活体供肾移植是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理想的治疗手段。虽然活体供者在术前已按照相应标准进行充分的临床评估[1],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发现部分供者的肾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2-3],并且其病变程度与术后移植肾的肾功能恢复存在差异。供肾零点活检(time-zero renal biopsy,TO-RBx)为供肾的取舍、分配及术后移植肾肾功能预后的判断等,提供重要的组织病理学依据,是术前评估供肾质量的重要手段[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组织处理 快速石蜡制片 供肾零点活检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势赫 支春春 +5 位作者 叶胜兵 魏雪 夏秋媛 石群立 鲍炜 沈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7-661,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胸腺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病理... 目的探讨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胸腺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探讨。结果9例胸腺原发MALT淋巴瘤患者年龄35~72岁(平均50岁),男性2例,女性7例。5例患者体检发现纵隔占位,2例表现为胸痛、咳嗽及四肢面部浮肿等症状。4例患者既往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镜下肿瘤主要由小到中等的淋巴细胞样细胞构成,弥漫浸润生长,其内见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囊腔内可见胆固醇结晶沉积,瘤细胞侵犯囊壁及胸腺小体而形成淋巴上皮病变。免疫表型:9例肿瘤细胞均表达B细胞标志物(CD20、CD79α、Pax-5),基因重排均显示单克隆性B细胞增生,FISH检测未见MALT1基因断裂。结论胸腺MALT淋巴瘤较少见,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多数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单一形态的瘤细胞结合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可明确诊断,警惕漏诊或过诊。手术完整切除后密切随访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MALT淋巴瘤 淋巴上皮病变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SDH缺陷型胃肠道间质瘤26例临床及分子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时姗姗 沈勤 +6 位作者 叶胜兵 吴楠 王璇 夏秋媛 李锐 鲍炜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1-635,共5页
目的观察散发性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缺陷型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并探讨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直接测序法检测26例... 目的观察散发性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缺陷型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并探讨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直接测序法检测26例散发性SDH缺陷型GIST,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结果26例GIST中15例(57.69%)存在至少一项SDH基因异常,38.46%(10/26)检测到SDHB、SDHC、SDHD基因突变,其中3例双突变。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出38.46%(10/26)病例发生基因启动子甲基化:SDHA基因8例,SDHB基因3例,其中1例同时甲基化。结论通过分析SDH缺陷型GIST的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提示SDH基因突变及甲基化均是肿瘤抑制因子失活的重要机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SDH突变与SDH启动子甲基化同时发生,提示存在基因多种异常共同作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肠道间质瘤 琥珀酸脱氢酶 突变 甲基化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切片电镜在肉瘤样肾细胞癌病理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武良美 王璇 +4 位作者 程凯 马恒辉 陆珍凤 饶秋 陈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82-883,共2页
超薄切片电镜是生物透射电镜样品制备中最经典、最基础的实验技术方法,该技术在活检病理诊断特别是慢性肾脏疾病和肝脏代谢性疾病诊断中应用广泛[1]。随着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技术的发展,其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已逐渐被边缘化。尽管如... 超薄切片电镜是生物透射电镜样品制备中最经典、最基础的实验技术方法,该技术在活检病理诊断特别是慢性肾脏疾病和肝脏代谢性疾病诊断中应用广泛[1]。随着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技术的发展,其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已逐渐被边缘化。尽管如此,该方法在细胞凋亡、超微结构病理观察以及肿瘤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肉瘤样肾细胞癌(sarcomatoid renal cell carcinoma,sRCC)是指肾癌细胞发生肉瘤样分化的一种特殊病理学改变,可发生于所有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亚型中[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肉瘤样 超微结构 病理活检 肿瘤异质性 肿瘤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滤泡上皮癌病理诊断的实用策略
13
作者 沈勤 王康 +1 位作者 张红莺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20-1423,共4页
甲状腺癌主要来自于甲状腺滤泡上皮,占比达95%以上。近30年来随着体检的普及和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急剧上升,新发甲状腺癌患者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而病死率基本无变化,提示以往诊断的甲状腺癌多数是缓慢生长的... 甲状腺癌主要来自于甲状腺滤泡上皮,占比达95%以上。近30年来随着体检的普及和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急剧上升,新发甲状腺癌患者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而病死率基本无变化,提示以往诊断的甲状腺癌多数是缓慢生长的惰性病变[1]。随着甲状腺癌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甲状腺癌的诊断标准也随之被修订,而甲状腺滤泡上皮癌也被分为低风险肿瘤、分化型癌和高级别癌3种类型。本文基于近年来对甲状腺癌新的认识,着重讨论如何根据病理基本形态(包括免疫表型),并有效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对这些肿瘤作出更精准的病理诊断,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滤泡上皮癌 病理诊断 细胞学诊断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恶性息肉的病理诊断要点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春年 方虹斐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55-1357,共3页
随着结肠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结直肠息肉在早期得到诊治。对内镜下切除的结直肠肿瘤的病理诊断包括病变性质诊断和程度诊断,准确判断是否存在黏膜下层的浸润以及浸润的深度十分重要。如果侵犯范围较广、淋巴或静脉血管侵犯明显,则... 随着结肠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结直肠息肉在早期得到诊治。对内镜下切除的结直肠肿瘤的病理诊断包括病变性质诊断和程度诊断,准确判断是否存在黏膜下层的浸润以及浸润的深度十分重要。如果侵犯范围较广、淋巴或静脉血管侵犯明显,则需要进行后续手术切除,包括淋巴结清扫。近年提出肿瘤出芽和低分化肿瘤巢的新概念,且发现两者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该文现就恶性息肉病理诊断中的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息肉 早期结直肠癌 病理 诊断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武聪 赵苗青 +3 位作者 王小桐 夏秋媛 宗园媛 侯东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4-698,共5页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fumarate hydratase,FH)缺陷型肾细胞癌(fumarate hydratase-deficient renal cell carcinoma,FH-RCC)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筛选出6例FH-RCC,总结其组织学形态、FH蛋白表...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fumarate hydratase,FH)缺陷型肾细胞癌(fumarate hydratase-deficient renal cell carcinoma,FH-RCC)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筛选出6例FH-RCC,总结其组织学形态、FH蛋白表达以及患者预后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FH-RCC中男性1例,女性5例,发病年龄30~49岁(平均年龄41.3岁)。4例女性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1例患者的一级亲属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2例患者有肾窦或肾周脂肪侵犯,2例有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瘤栓形成,4例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乳头状、管囊状、实性片状、筛网状等不同结构混合存在,个别病例伴有卵黄囊瘤样网状结构、条索样形态,瘤细胞均有病毒包涵体样嗜酸性大核仁及核周空晕。免疫表型:6例瘤细胞FH均呈阴性(周围非肿瘤性平滑肌组织和间质血管阳性作为内对照),2SC呈强阳性。1例行高通量基因测序提示FH基因5号外显子无义突变。结论FH-RCC具有高度侵袭性,具有独特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多种结构混合存在是其主要生长方式,部分病例常伴有平滑肌瘤病史。免疫组化标记FH和2SC是有效的筛选手段,确诊还需进行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细胞癌 延胡索酸水合酶 2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催乳素瘤的临床应对:石以砥焉,化钝为利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瑞风 叶小珍 +8 位作者 李建瑞 李静 李家亮 丛子翔 陆燕 吴楠 戈一峰 马驰原 邵加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7-1243,共7页
垂体催乳素瘤是常见的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一般首选药物治疗,主要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大部分催乳素瘤患者对DA反应良好,然而,仍有少数患者对DA表现出抵抗性、耐药性。DA抵抗型难治性催乳素瘤临床少见,但其治疗极其困难,即使是药物... 垂体催乳素瘤是常见的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一般首选药物治疗,主要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大部分催乳素瘤患者对DA反应良好,然而,仍有少数患者对DA表现出抵抗性、耐药性。DA抵抗型难治性催乳素瘤临床少见,但其治疗极其困难,即使是药物治疗联合多次手术和放射治疗,也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因此,规范难治性催乳素瘤的诊疗流程和路径、探索更为有效的多学科协作治疗策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临床针对难治性催乳素瘤常需要综合患者情况,更换其他种类的DA,或考虑手术、放疗以及免疫治疗等,此过程需要多学科联合诊治。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文献,系统论述了难治性催乳素瘤的治疗药物、手术及放射治疗的最新进展,以期为难治性催乳素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催乳素瘤 多巴胺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腺癌中CD147和p16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洁 杨其昌 +3 位作者 王璇 吴楠 魏雪 吴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66-1369,共4页
目的探讨CD147和p16在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子宫颈腺癌(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ECA)、11例子宫颈腺体不典型增生(glandular dysplasia,GD)、13例子宫颈良性腺体病变(benign glandular lesions,... 目的探讨CD147和p16在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子宫颈腺癌(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ECA)、11例子宫颈腺体不典型增生(glandular dysplasia,GD)、13例子宫颈良性腺体病变(benign glandular lesions,BGL)和2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CD147和p16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D147和p16在子宫颈ECA、GD、BGL及正常腺上皮中均有表达。CD147和p16在ECA组中的表达高于BGL组和正常子宫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D147在GD组中的表达高于BGL组和正常子宫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p16在GD组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年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子宫颈腺癌患者CD147和p16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ECA组中CD147和p16的表达呈正相关(rs=0. 546,P <0. 05)。结论 CD147和p16对子宫颈腺体良恶性病变的甄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联合运用CD147和p16可以辅助ECA的诊断,尤其是活检标本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腺癌 CD147 P16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小鼠胰腺发育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逸 戴程婷 +2 位作者 李一卉 王莉 袁庆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5-795,共11页
目的:通过全转录组测序比较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新生鼠与正常新生鼠胰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及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表达谱的差别,探讨IUGR胰岛发育障碍及发生成年糖尿病... 目的:通过全转录组测序比较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新生鼠与正常新生鼠胰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及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表达谱的差别,探讨IUGR胰岛发育障碍及发生成年糖尿病的潜在机制。方法:建立IUGR新生鼠及正常新生鼠模型,对两种小鼠胰腺进行全转录组测序,分别对LncRNA和m RNA数据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EG)进行富集分析,全转录组数据联合分析后挑选与胰岛发育相关、表达差异高的LncRNA进行验证。结果:IUGR新生鼠和正常新生鼠差异表达LncRNA 294个,其中上调83个,下调211个;差异表达mRNA 2 000个,其中1 711个上调,289个下调。LncRNA靶基因及差异m RNA的GO显示:生物学途径(biological process,BP)均集中于细胞过程、生物调节及代谢过程;细胞组件(cellular component,CC)集中在细胞及器官等过程;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集中于整合、催化活性、转运活性等。KEE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LncRNA靶基因及mRNA主要集中于PI3K-Akt通路、MAPK通路及Foxo通路上。对差异表达LncRNA Snhg12、Rian的验证显示,它们在IUGR鼠与正常鼠中存在明显表达差异,与测序结果一致,且受糖浓度调节。结论:本研究分析并部分验证了IUGR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 RNA,有助于进一步探讨IUGR新生鼠胰岛发育障碍及发生成年糖尿病的潜在机制及LncRNA在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UGR 胰腺发育 转录组测序 LncRNA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伤口治疗结合纳米银敷料处理创伤性慢性伤口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5
19
作者 蒋琪霞 王建东 +2 位作者 彭青 董珊 黄秀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98-1202,共5页
目的如何使用负压伤口治疗(NPWT)伤口感染目前尚无明确建议。文章旨在将纳米银敷料作为填充敷料实施NPWT,并观察其效果,为优化NPWT技术提供依据。方法纳入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伤口护理中心就诊、符合物理性创伤性伤口患者80例,完全随机... 目的如何使用负压伤口治疗(NPWT)伤口感染目前尚无明确建议。文章旨在将纳米银敷料作为填充敷料实施NPWT,并观察其效果,为优化NPWT技术提供依据。方法纳入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伤口护理中心就诊、符合物理性创伤性伤口患者80例,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等渗盐水纱布为填充敷料的标准NPWT,干预组将NPWT的填充敷料改进为纳米银敷料,所有患者负压治疗至少14 d,后采用湿性治疗随访至愈合或3个月。全分析集(FAS)和符合方案集(PPS)分析2组干预后14 d的体积缩小率,另比较干预后14 d细菌阳性率和随访3个月末的伤口治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36例、干预组40例完成了预期的负压治疗时间和随访时间。治疗前2组基线接近。FAS显示对照组、干预组NPWT治疗后14 d伤口体积缩小率分别为(59.48±27.24)%、(70.95±2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S显示对照组、干预组伤口体积缩小率分别为(64.42±22.33)%、(70.95±2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伤口治疗后效果比较显示,与对照组细菌阳性率(44.44%)比较,干预组细菌阳性率(20.00%)降低(P<0.05);与对照组愈合时间[(62.58±16.18)d]比较,干预组[(50.85±15.81)d]缩短(P<0.05);与对照组伤口治愈率(66.67%)比较,干预组(97.50%)提高(P<0.05)。结论改进NPWT填充敷料能有效缩小创伤性伤口的体积和降低致病菌阳性率,有助于控制伤口感染和改善伤口愈合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治疗 慢性伤口 银敷料 伤口感染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H3 K27M和BRAF V600E双突变的弥漫性中线胶质瘤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楠 王璇 +4 位作者 魏雪 吴晋蓉 章如松 石群立 李南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3-329,共7页
目的探讨H3 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21岁,因烦渴、多饮多尿就诊。临床表现为双侧视敏感度减弱,视野无缺损;MRI呈鞍上T1WI等、低信号,T2WI... 目的探讨H3 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21岁,因烦渴、多饮多尿就诊。临床表现为双侧视敏感度减弱,视野无缺损;MRI呈鞍上T1WI等、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占位,病灶呈不均匀强化。术后组织病理学观察肿瘤细胞呈短梭形或椭圆形,较高或中等密度,呈束状、旋涡状排列,或形成血管周围假菊形团样结构;可见少量核分裂象、小灶性坏死及微血管增生。肿瘤细胞弥漫表达H3 K27M、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波形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S-100蛋白、突触素、巢蛋白和P53,Ki-67抗原标记指数为10%~20%。全基因组测序存在H3 K27M和BRAF V600E双突变;整合病理诊断为鞍区H3 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WHOⅣ级),患者于术后11个月死亡。结论H3 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是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四版修订版中新增肿瘤分型(WHOⅣ级),组织学改变宽泛(WHOⅡ~Ⅳ级),极易误诊,诊断应以发病年龄(儿童为主)、发生部位(中线)、弥漫性生长及特征性H3 K27M突变作为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组蛋白类 DNA突变分析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