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知识现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蒋琪霞 祝文君 +10 位作者 倪娟 李丽 王亚玲 宋彩萍 王静 郑喜灿 罗丽琴 唐永利 嵇会明 蒋炜 李丽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掌握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护理知识的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在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4月30日至7月30日,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14家三级甲等医院中符合条件的ICU护士,使用中文版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掌握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护理知识的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在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4月30日至7月30日,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14家三级甲等医院中符合条件的ICU护士,使用中文版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测试问卷对其进行测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问卷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1020份,问卷24个题目的答对率为34.3%~89.7%,得分为4~24(16.10±5.58)分,答对率<60%的题目有9题(37.5%),包括2期压力性损伤的局部处理1题、看图识别压力性损伤分期4题、高危患者减压床垫的选择与使用1题、翻身频率1题和ICU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2题。问卷的及格率为50.5%(515例),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是其影响因素。结论:14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知识及格率仅半数,受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影响,主要缺乏压力性损伤分期知识、局部处理、减压垫和翻身频次以及流行病学知识。建议制定在职培训计划时,针对ICU护士主要缺乏的相关知识,并考虑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的影响,以增强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护理 压力性损伤 问卷调查 在职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队医院老年保健对象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及预防现况的多中心研究
2
作者 蒋琪霞 展颖颖 +7 位作者 蒋炜 王亚玲 何燕敏 李丽 宋彩萍 郑喜灿 罗丽琴 白育瑄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3,共8页
目的 调查军队医院老年保健对象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及预防现况,为制定规范化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入选8所三级甲等军队医院作为多中心研究单位,纳入住院≥24 h、年龄≥65岁的军队和地方保健对象为研究对象,选择210名培训合格... 目的 调查军队医院老年保健对象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及预防现况,为制定规范化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入选8所三级甲等军队医院作为多中心研究单位,纳入住院≥24 h、年龄≥65岁的军队和地方保健对象为研究对象,选择210名培训合格的护士使用一致的调研工具和方法,于2023年5月和7月两个时间点,从一般资料、健康状况、皮肤检查、Braden量表计分、预防措施落实情况五个方面收集资料,发现皮肤损伤采用国际标准判断是否压力性损伤及分期,并根据发生时间判断是否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7638例,获得有效资料7615例,男性和女性分别占比62.59%和37.41%,军队和地方保健对象分别占比10.23%(n=779)和89.77%(n=6836),前者年龄大于后者[(90.11±8.66)岁vs (72.72±6.33)岁,P<0.001],前者失禁率高于后者(13.86%vs 3.58%,P<0.001),前者有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者(Braden计分≤18分)的比例高于后者(55.58%vs 26.18%,P<0.001),前者的减压垫使用率(72.29%)、定时翻身落实率(76.22%)、结构化失禁护理落实率(97.22%)及营养护理落实率(74.67%),均高于后者(P均<0.05),前者压力性损伤现患率高于后者(4.62%vs 2.00%, P<0.001),前者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高于后者(1.28%vs 0.44%,P<0.001)。两者压力性损伤分期均以2期为主(50.00%和37.23%)。结论 军队保健对象年龄大、失禁率高、处于危险状态者多,因此,压力性损伤现患率及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高,预防措施未达100%,是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医院 老年 保健 压力性损伤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瓣移植术后皮瓣区“五点温度”变化与皮瓣血供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玉玲 蒋琪霞 +5 位作者 祝文君 朱思文 李秀芸 谢郝婷 王华军 王金金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4,共5页
目的:分析皮瓣移植术后皮瓣温度变化规律与皮瓣血供和预后的关系,以及时发现皮瓣血运障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方法:纳入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住院的65例接受皮瓣手术的患者。术后第1天起,每2小时一次,连续... 目的:分析皮瓣移植术后皮瓣温度变化规律与皮瓣血供和预后的关系,以及时发现皮瓣血运障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方法:纳入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住院的65例接受皮瓣手术的患者。术后第1天起,每2小时一次,连续5天观察皮瓣“五点温度”、毛细血管反应、皮瓣颜色,记录皮瓣血运情况、患者住院时间和预后。结果:患者术后1~5天“五点温度”由(35.87±0.48)℃上升至(36.20±0.18)℃。11例(16.9%)患者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其中静脉危象7例(10.8%)、动脉危象4例(6.2%)。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1~3天“五点温度”与血管危象(r=-0.621、-0.523、-0.462,均P<0.001)及皮瓣坏死(r=-0.492、-0.649、-0.739,均P<0.001)呈负相关。血供正常组术后皮瓣一期愈合,住院时间为(24.24±10.97)天;静脉危象组经处理后皮瓣成活,住院时间为(39.00±11.51)天;动脉危象组皮瓣坏死需要再次手术,住院时间为(52.33±14.30)天。三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后1~5天皮瓣“五点温度”逐渐升高。当术后1~3天皮瓣温度低于36.05℃时,需要警惕血管危象发生,低于35.70℃时需要警惕皮瓣坏死。准确监测皮瓣温度对早期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皮瓣坏死及改善皮瓣预后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移植 温度测量 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 血管危象 皮瓣血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点”皮瓣温度和“单点”皮瓣温度预测血管危象的准确性及临界值研究
4
作者 蒋琪霞 朱玉玲 +4 位作者 祝文君 李秀芸 谢郝婷 王华军 袁斯明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3013-3018,共6页
背景皮瓣移植是手术修复各类伤口的常用方式,皮瓣温度反映了皮瓣的血液供应和静脉回流状况,有助于早期发现血管危象,但如何准确测量皮瓣温度及其对血管危象的具体预测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五点”和“单点”皮瓣温度差异及其预测血... 背景皮瓣移植是手术修复各类伤口的常用方式,皮瓣温度反映了皮瓣的血液供应和静脉回流状况,有助于早期发现血管危象,但如何准确测量皮瓣温度及其对血管危象的具体预测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五点”和“单点”皮瓣温度差异及其预测血管危象的准确性与最佳临界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7月接受皮瓣手术的成年住院患者,从术后第1天开始,每2 h一次采用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按照皮瓣中心点、边缘12点、3点、6点、9点的“五点法”测量皮瓣温度,距离每个部位3 cm停顿3 s获取温度读数,取“五点”温度的平均值,与皮瓣中心点的“单点”温度比较,同时采用“棉签压迫法”监测皮瓣的毛细血管反应,观察皮瓣颜色,连续监测5 d。结果共纳入66例各类皮瓣手术患者,男、女各占59.09%(39/66)和40.91%(27/66),平均年龄(45.03±17.00)岁,术后1~5 d的“五点”皮瓣温度和“单点”皮瓣温度的变化规律均为术后第1天温度最低,此后逐渐升高。血管危象发生率为15.15%,主要发生于术后3 d内,“五点”皮瓣温度低于“单点”皮瓣温度(P<0.001)。绘制“五点”皮瓣温度和“单点”皮瓣温度预测血管危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五点”皮瓣温度预测血管危象的曲线下面积为0.87(95%CI=0.74~0.99),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0%和75%,约登指数为0.65,最佳截断值为35.96℃;“单点”皮瓣温度预测血管危象的曲线下面积为0.76(95%CI=0.61~0.91),灵敏度和特异度为70%和71%,约登指数为0.41,最佳截断值为36.18℃。结论“五点”皮瓣温度低于“单点”皮瓣温度,前者预测血管危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稍优于后者,临床采用“五点法”测量的皮瓣温度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移植 温度测量 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 血管危象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所三级医院成人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流行特征及Braden量表预测效能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蒋琪霞 洪艳燕 +6 位作者 彭青 展颖颖 俞萍 解怡洁 孙颖 王祖晶 刘玉秀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9-374,共6页
目的通过横断面调研江苏省21所三级医院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特征数据,分析基于Braden量表及其不同界值评估压力性损伤和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的预测作用,为临床准确使用Braden量表提供依据。方法招募入选21所三级甲等医院参与... 目的通过横断面调研江苏省21所三级医院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特征数据,分析基于Braden量表及其不同界值评估压力性损伤和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的预测作用,为临床准确使用Braden量表提供依据。方法招募入选21所三级甲等医院参与横断面调研。1012名培训合格的护士采用便利抽样,在统一时间内使用一致的调研工具、方法和流程,对纳入住院≥24h、年龄≥18岁的住院患者检查皮肤发生压力性损伤情况,并采用Braden量表逐项评分获得总分。分析Braden量表及其不同界值预测压力性损伤和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效能。结果回收有效资料23850例,压力性损伤总现患率1.79%,其中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现患率0.81%,2期以上PI现患率0.99%,2期以上HAPI现患率0.40%。最常见部位为尾骶部65.11%和足跟8.43%;最常见的分期为1期44.50%和2期29.74%。ICU现患率11.42%,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老年科3.60%。Braden量表预测成人压力性损伤和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和0.94,敏感度分别为0.98和0.97,特异度分别为0.86和0.85,约登指数分别为0.84和0.82,所对应的最佳截断值均为17分。分层分析显示,Braden量表预测不同医院、科室、性别和年龄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AUC分别0.85~0.98,敏感度0.92~1.00,特异度0.67~0.92,约登指数0.57~0.92,所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14~17分。结论Braden量表评估不同类型三级医院各科系住院患者PI和HAPI均有良好的预测作用,预测界值提升至≤17分,不同人群可调整至14~17分有更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危险评估 预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46所三级医院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流行病学特征及Braden量表预测作用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蒋琪霞 周济宏 +6 位作者 陈可塑 洪艳燕 彭青 展颖颖 解怡洁 孙颖 王祖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195-2202,共8页
背景Braden量表是全球公认的有良好信效度的压力性损伤危险预测工具,但因应用人群不同,其最佳预测界值也存有争议。该量表在我国临床应用的预测界值为≤16分,欧美国家多以≤18分为界值,但其在我国住院患者中的预测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 背景Braden量表是全球公认的有良好信效度的压力性损伤危险预测工具,但因应用人群不同,其最佳预测界值也存有争议。该量表在我国临床应用的预测界值为≤16分,欧美国家多以≤18分为界值,但其在我国住院患者中的预测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横断面调研全国13个省/自治区、46所三级医院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Braden量表及其6个分量表预测压力性损伤发生的效能及其最佳界值。方法由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负责成立多中心合作研究课题组,在全国公开招募≥500张床位的三甲医院,经过资格审查和签订合作研究双向协议后,共纳入13个省/自治区、46所符合条件的医院作为多中心研究单位,纳入住院时间≥24 h、年龄≥18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护龄≥2年的伤口护理骨干护士作为调研人员,共入选1060名调研护士。在2021-03-30和2021-05-29,使用专用调查记录表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检查全身皮肤,判断是否发生压力性损伤及分期情况;采用Braden量表(从感知觉、潮湿度、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摩擦和剪切力6个分量表逐项评分)判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危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raden量表及其6个分量表预测成年住院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效能及其最佳界值。结果本次调研共获得60555例有效数据,其中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1.67%(1010/60555),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0.74%(448/60555)。男性压力性损伤现患率〔2.08%(677/32518)〕高于女性〔1.19%(333/28037)〕(χ^(2)=73.394,P<0.001)。≥80岁和ICU患者压力性损伤现患率最高,分别为5.98%(311/5198)和10.58%(324/30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失禁类型、卧床、Braden量表总分是成年住院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Braden量表预测成年住院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95%CI(0.94,0.9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和83%,约登指数为0.79,对应的最佳界值为17.50分。Braden量表预测不同科室和年龄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AUC为0.78~0.97,灵敏度为83%~97%,特异度为61%~91%,约登指数为0.47~0.88,最佳界值为13.5~18.5分。摩擦和剪切力、移动能力和活动能力3个分量表预测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的AUC分别为0.87、0.84、0.80,约登指数分别为0.56、0.56、0.54,最佳界值分别为1.50、2.50、1.50分。结论本次调研得出我国13个省/自治区、46所三级医院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1.67%(1010/60555),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0.74%(448/60555)。Braden量表适用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预测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总分≤18分有更好的预测作用,其中摩擦和剪切力、移动能力和活动能力分量表的预测作用最大,在人员紧张或特殊环境下可采用此3个分量表预测压力性损伤危险,最佳界值的预测作用需在应用中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BRADEN量表 危险评估 预测作用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方案的构建与初步验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婷 蒋琪霞 +2 位作者 徐慧黎 陆娴 巢红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29-1734,共6页
背景创伤是一种发生率高、耗费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预防和控制感染是创伤性伤口处理的一大挑战,而创伤后长时间不进行皮肤清洗在影响舒适度的同时也增加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尽管很多患者创伤后有洗浴的意愿,然而何时洗浴、如何洗浴尚不明... 背景创伤是一种发生率高、耗费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预防和控制感染是创伤性伤口处理的一大挑战,而创伤后长时间不进行皮肤清洗在影响舒适度的同时也增加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尽管很多患者创伤后有洗浴的意愿,然而何时洗浴、如何洗浴尚不明确,因此,构建适宜的带伤洗浴方案对保持皮肤和伤口清洁十分必要。目的构建适合我国创伤性伤口患者使用的居家带伤洗浴方案,为保持创伤患者的皮肤清洁、改善伤口愈合结局提供可行的护理方案。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原始文献,通过循证分析、归纳、小组讨论,形成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方案的条目初稿。纳入15名副高职称以上的伤口护理专家,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修改和完善带伤洗浴方案,每轮函询间隔1周,采用专家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评价函询结果的可靠性,采用变异系数评价函询结果的一致性,当变异系数<0.25时表示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停止函询,形成修改稿。纳入门诊创伤性伤口患者30例进行预试验,采用Likert 5级评分验证带伤洗浴方案的便利性、安全性和患者依从性,讨论修改后形成最终方案。结果纳入23篇相关文献,循证分析、讨论后形成了“洗浴前准备”“洗浴操作”“洗浴后处理”3个一级条目、7个二级条目、9个三级条目和4个四级条目的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方案初稿。15位专家进行2轮函询后意见趋于一致,两轮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3.75%和10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47和0.957。第一轮各条目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分别为0~0.25、0~0.23,第二轮各条目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分别为0.09~0.18、0.07~0.14,共删除条目2个,修改条目5个,新增条目2个,形成了修改稿。预试验验证结果:30例创伤性伤口患者依从洗浴方案每周洗浴(2.70±0.47)次,每次洗浴时间10~15 min,便利性评分(4.67±0.48)分,依从性评分(4.70±0.47)分,未发生与洗浴有关的不良事件及洗浴有关的伤口感染。预试验证明洗浴方案安全可靠、简单便利,患者依从性好,最终形成包括3个一级条目、8个二级条目、9个三级条目和3个四级条目的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方案终稿。结论本研究构建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方案过程中,专家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高,获得了函询专家的一致认可。预试验中30例创伤性伤口患者的依从性高,带伤洗浴方案安全、便利,可用于我国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与伤口 洗浴 伤口护理 皮肤护理 循证 专家函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南改良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和治疗老年肺炎患者继发压力性损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蒋琪霞 王华军 +4 位作者 仲海燕 朱思文 朱玉玲 李秀芸 谢郝婷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631,共5页
目的 观察和分析改良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和治疗老年肺炎患者继发压力性损伤的效果,为有效预防和护理此类患者的压力性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针对老年肺炎患者低氧血症、高血糖、营养不良和胃肠功能紊乱导致失禁高发等病情特点和护理难点,... 目的 观察和分析改良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和治疗老年肺炎患者继发压力性损伤的效果,为有效预防和护理此类患者的压力性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针对老年肺炎患者低氧血症、高血糖、营养不良和胃肠功能紊乱导致失禁高发等病情特点和护理难点,在原有指南推荐使用减压垫(S)、定时翻身(K)、失禁护理(I)和营养护理(N)的SKIN集束化护理方案基础上,按照更新的指南建议修订了评估危险(A)、检查皮肤(S)、使用减压垫(S)、定时翻身(K)、失禁护理(I)和营养护理(N)的改良ASSKIN集束化护理方案,对35例老年肺炎患者实施整体预防,对已经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采取ASSKIN+分期处理方案:1~2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由护士团队实施ASSKIN+局部清洗后封贴泡沫敷料,每周更换2次;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由护士团队实施ASSKIN方案,同时与医师共同处理伤口每周3次。采用Braden量表每日评估危险计分结果、监测住院期间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住院时间为预防效果指标,采用压力性损伤愈合率及愈合时间为治疗效果指标。结果 Braden计分监测结果显示压力性损伤患者计分低于无压力性损伤患者[(10.5±2.0)分vs(16.6±3.3)分],即前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大于后者。预防结果显示,2例(5.7%)发生医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33例未发生新的压力性损伤,家庭带入11例和院内获得2例压力性损伤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6.0(18.0,47.5)d,22例无压力性损伤患者的住院时间18.0(14.0,2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50,P=0.008)。治疗结果显示,非手术治愈1~3期压力性损伤6例,手术治愈4期压力性损伤3例,2例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出院后在门诊继续治疗至愈合,2例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未愈合,总愈合率84.6%(11/13),愈合时间30.0(8.0,47.5)d。结论 基于指南改良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可有效预防老年肺炎患者继发压力性损伤,促进压力性损伤的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肺炎 压力性损伤 预防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南的两种失禁护理方案用于老年COVID-19伴失禁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蒋琪霞 谢郝婷 +5 位作者 王华军 李秀芸 朱玉玲 王亚玲 闵艳 王珂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12-2217,2224,共7页
背景老年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和伴失禁的高发人群,也是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的易患人群,如何做好失禁护理以提高预防和治疗IAD的有效性一直在探索中。目的探讨基于指南的两种失禁护理方案用于老年COVID-19伴失禁患者的应用效... 背景老年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和伴失禁的高发人群,也是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的易患人群,如何做好失禁护理以提高预防和治疗IAD的有效性一直在探索中。目的探讨基于指南的两种失禁护理方案用于老年COVID-19伴失禁患者的应用效果,为做好此类患者的失禁护理和预防IA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探索性干预研究设计,于2022-12-26—2023-03-30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3所医院的外科和内科选取符合条件的老年COVID-19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30例患者纳入干预组,另外两家医院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同时将两组中的IAD患者分别纳入干预亚组和对照亚组。分析老年COVID-19伴失禁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失禁类型,基于指南推荐,改良修订了评估失禁和皮肤状况(A)、识别和管理危险因素(I)、管理失禁(M),皮肤护理(S)“AIMS四步改良失禁”护理方案(简称AIMS护理方案)。干预组采用改良AIMS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均连续干预至少14 d,每班检查皮肤,采用国际标准判断是否发生IAD以及变化。主要结局指标为两组患者IAD的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IAD愈合率和愈合时间。收集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失禁类型、失禁频次、慢性病共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糖、脉氧浓度、Braden计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老年病毒性肺炎伴失禁患者IAD发生率为33.3%(20/60),其中对照组IAD发生率为43.3%(13/30),干预组IAD发生率为23.3%(7/30);两组患者IA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患者IAD分级、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亚组患者IAD发生时间(t=3.225,P=0.005)较对照亚组延迟,IAD愈合时间(t=2.644,P=0.020)、住院时间(t=4.364,P<0.001)短于对照亚组。结论基于指南的两种失禁护理方案均能够有效预防老年失禁患者发生IAD并促进其愈合,但改良的AIMS护理方案效果更优,可在临床护理中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病毒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大便失禁 尿失禁 失禁相关性皮炎 失禁护理 皮肤护理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10
作者 赵婷 蒋琪霞 +1 位作者 徐慧黎 陆娴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77-1081,共5页
目的 探讨带伤洗浴方案用于不同创伤性伤口患者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采用探索性对比研究设计入选60例符合标准患者,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带伤淋浴,n=30)和对照组(不带伤淋浴,n=30)。观察组患者采取标准湿性疗法处理伤口,隔日1次,... 目的 探讨带伤洗浴方案用于不同创伤性伤口患者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采用探索性对比研究设计入选60例符合标准患者,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带伤淋浴,n=30)和对照组(不带伤淋浴,n=30)。观察组患者采取标准湿性疗法处理伤口,隔日1次,并使用洗浴方案进行带伤淋浴,每周洗浴3次,每次10~15 min;对照组患者仅采取标准湿性疗法处理伤口,隔日1次。2组患者均连续干预21 d。采用脱落率评价研究对象依从性;采用伤口感染率、与淋浴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来评价安全性;采用干预后第3、7、14、21天伤口愈合计分、伤口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以及干预周期内的伤口治愈率和愈合时间评价有效性。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全部依从治疗方案,无脱落,干预期内两组治愈率均为100%,无伤口感染,未发生与淋浴相关的不良事件。观察组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11.13±3.84)d vs(13.23±4.12)d,P=0.046],观察组干预14 d的愈合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73±0.92)分vs(5.25±2.35)分,P=0.000],观察组干预21 d的伤口疼痛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50±0.13)分vs(1.50±0.13)分,P=0.000]、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12.00±0.00)分vs(105.50±0.66)分,P=0.000]。结论 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方案的应用能有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轻伤口疼痛,并明显提高患者舒适度和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洗浴方案 伤口护理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皮肤撕裂伤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蒋琪霞 唐永利 +12 位作者 展颖颖 王学红 赵静 张燕双 索惠娟 李冬梅 李霞 蔡蕴敏 黄玲 庞建喜 杨海燕 窦薇 张晓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37,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不同医疗机构老年患者皮肤撕裂伤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老年皮肤撕裂伤提供参考。方法招募16个省、2个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52所医院或养老院,整群抽取≥60岁的住院患者,从头到脚检查纳入对象的皮肤识别是否存...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不同医疗机构老年患者皮肤撕裂伤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老年皮肤撕裂伤提供参考。方法招募16个省、2个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52所医院或养老院,整群抽取≥60岁的住院患者,从头到脚检查纳入对象的皮肤识别是否存在皮肤撕裂伤及其严重度,并收集人口学、健康状况以及皮肤撕裂伤致伤原因等相关资料。结果共获得14675例有效资料,发现皮肤撕裂伤129例,现患率0.88%;康复医院皮肤撕裂伤现患率最高(0.97%),其次为综合性医院(0.90%)、老年医院(0.49%),养老院为0。前三位致伤原因为跌倒(27.13%)、钝力创伤(24.03%)和移除粘性敷料(17.83%)。回归分析显示,有皮肤撕裂伤发生史、有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是老年患者皮肤撕裂伤的危险因素(OR=230.240、4.050)。结论老年皮肤撕裂伤常见致伤原因为跌倒、钝力创伤和移除粘性敷料;最近6个月内有皮肤撕裂伤发生史和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是独立危险因素。需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简便易行和具有良好预测效度的预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皮肤撕裂伤 压力性损伤 跌倒 皮肤干燥 自理能力 粘性敷料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伤口患者居家洗浴与伤口感染现况调查及伤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一项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蒋琪霞 徐娟 +7 位作者 王亚玲 解怡洁 郑美春 王蔚蔚 孙红玲 冯欢 嵇会明 白育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3757-3762,共6页
背景创伤后洗浴是保持皮肤清洁的重要手段,但如何洗浴一直存有争议,有研究报道术后温水淋浴不增加伤口感染率,居家洗浴是否可行尚缺乏证据支持。目的多中心调查创伤伤口患者居家洗浴及伤口感染的现况,分析居家洗浴与伤口感染的相关性以... 背景创伤后洗浴是保持皮肤清洁的重要手段,但如何洗浴一直存有争议,有研究报道术后温水淋浴不增加伤口感染率,居家洗浴是否可行尚缺乏证据支持。目的多中心调查创伤伤口患者居家洗浴及伤口感染的现况,分析居家洗浴与伤口感染的相关性以及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选择适宜的洗浴方法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9月纳入13所医院伤口护理门诊创伤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创伤伤口患者居家洗浴与伤口感染现况的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资料、创伤伤口资料、创伤后洗浴及伤口感染资料等。通过问卷星链接或二维码自愿完成在线问卷的匿名填写及提交。分别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居家洗浴和伤口感染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收到949份问卷,剔除2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947份,有效率为99.8%。(1)基本资料:男460例,女487例;年龄18~100岁,平均年龄(50.2±17.9)岁。创伤持续时间(42.7±66.7)d,全皮层损伤和部分皮层损伤分别占55.8%(528/947)和44.2%(419/947);致伤原因中以利器切割伤和跌倒外伤为主,分别占43.4%(411/947)和27.8%(263/947)。(2)伤后居家洗浴现况:伤后从未洗浴者占28.0%(265/947),带伤居家洗浴者占72.0%(682/947);洗浴方式以温水擦浴为主,占76.7%(523/682),包裹和敞开伤口温水淋浴分别占18.3%(125/682)和5.0%(34/682);洗浴以1次/周最多,占38.4%(262/682),其次为2次/周37.4%(255/682)和3次/周24.2%(165/682)。(3)伤口感染现况:伤口总感染率为36.0%(341/947),带伤居家洗浴者伤口感染率为24.6%(168/682),伤后从未洗浴者伤口感染率为65.3%(17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00,P<0.001);其中温水擦浴、包裹和开放伤口温水淋浴者伤口感染率分别为25.8%(135/523)、20.0%(25/125)和23.5%(8/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60,P=0.395);居家洗浴频次1次/周者、2次/周者和3次/周者伤口感染率分别为32.8%(86/262)、22.4%(57/255)和15.2%(25/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73,P<0.001)。(4)伤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以伤口是否感染分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伤口感染组居家洗浴情况、洗浴频次、抗生素治疗情况、创伤持续时间、致伤原因、创伤深度、创伤部位比例与无伤口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家洗浴情况〔OR=0.30,95%CI(0.20,0.44),P<0.001〕、洗浴频次〔OR=0.60,95%CI(0.39,0.93),P=0.023〕、抗生素治疗情况〔OR=1.67,95%CI(1.20,2.33),P=0.002〕、创伤持续时间〔OR=1.64,95%CI(1.19,2.76),P=0.003〕和创伤部位〔OR=5.69,95%CI(2.72,11.90),P<0.001〕是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居家洗浴和增加洗浴频次不增加伤口感染率,是可行的皮肤清洗方法。抗生素治疗、创伤持续时间超过30 d和腰臀部及四肢伤口可能增加伤口感染风险,患者可根据自理能力和伤口疼痛、伤口异味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洗浴方式和频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感染 创伤和损伤 皮肤清洗 洗浴 横断面研究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老年患者皮肤干燥症发生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蒋琪霞 欧玉兰 +12 位作者 于金美 赵静 索惠娟 彭青 李冬梅 李霞 王光扬 赵会莲 李博 窦薇 张晓蓉 孙颖 王敏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4期542-547,共6页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患者皮肤干燥症的发生现况并分析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全国52所医院作为多中心研究单位,在统一时间、采用相同方法检查≥60岁住院患者的皮肤,识别是否存在皮肤干燥症,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健康...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患者皮肤干燥症的发生现况并分析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全国52所医院作为多中心研究单位,在统一时间、采用相同方法检查≥60岁住院患者的皮肤,识别是否存在皮肤干燥症,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健康状况资料、Braden评分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14675例患者的有效资料,发现皮肤干燥症现患率为38.8%(5691/1467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Braden评分≤16分,患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利尿剂,年龄≥71岁和住院时间≥8天为老年患者发生皮肤干燥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我国住院老年患者皮肤干燥症现患率处于较高水平,男性,有压力性损伤风险,患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利尿剂,年龄≥71岁和住院时间≥8天的患者需要被列为重点预防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皮肤干燥症 横断面调查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网上伤口门诊实施方法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蒋琪霞 王桂玲 +12 位作者 汤雨佳 彭青 薛嘉宇 黄秀玲 谷宇 李欢 邵嫣然 宋思平 董珊 吴磊 刘晓晴 魏巍 朱冬梅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网上伤口门诊的可行性及效果,为今后开展“互联网+”伤口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针对疫情防控要求,成立应急小组,通过微信咨询、好大夫网站、伤口课堂微信公众平台三个途径进行网上伤口门诊(简称线...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网上伤口门诊的可行性及效果,为今后开展“互联网+”伤口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针对疫情防控要求,成立应急小组,通过微信咨询、好大夫网站、伤口课堂微信公众平台三个途径进行网上伤口门诊(简称线上门诊)。采取责任护士、中级和高级职称国际造口治疗师三级质量管理模式确保专业护理质量,专人收集数据、及时答复患者提问。4周后,按就诊人数10%随机匿名在线测评满意度。结果:线上服务29天共计200人,560人次,伤口治愈有效率为79.50%、慢性伤口维持率为10.00%、脱落率为10.50%,与2019年2月线下门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上门诊的患者来源更广(P<0.001),线上门诊满意度为100%。结论:线上门诊可行、有效,为今后开展“互联网+”伤口护理服务进行了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计算机 诊疗模式 伤口感染 家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皮肤损伤患病率及其流行特征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蒋琪霞 解怡洁 +27 位作者 白育瑄 封海霞 陈倩竹 陈德凤 高艳红 王学红 张燕双 潘晓红 潘迎春 赵静 于金美 索惠娟 洪艳燕 展颖颖 李冬梅 刘海燕 李霞 匡丹 彭青 王静 俞萍 陈锐 蔡蕴敏 黄玲 王祖晶 王光扬 郝景平 朱冬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569-2576,共8页
背景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医疗保健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病理和生理性皮肤衰老使老年人成为皮肤损伤的高发人群,因此,近年来老年人皮肤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成为研究热点。目的多中心横断面调研住院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PI)、失禁相关性皮炎... 背景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医疗保健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病理和生理性皮肤衰老使老年人成为皮肤损伤的高发人群,因此,近年来老年人皮肤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成为研究热点。目的多中心横断面调研住院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PI)、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皮肤撕裂伤(ST)3种皮肤损伤的患病率和流行特征,为制订老年人皮肤损伤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16个省、2个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52所不同等级医院作为多中心调研单位,1067名护士经过课题组线上同质化培训并考试合格后作为资料调研员,2~3人一组采用相同工具和方法对参研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人进行全身皮肤检查,发现皮肤损伤者,分别按照国际指南或专家共识推荐的PI定义和分期、IAD定义和分级、ST定义和分级进行识别,同时获取人口学资料、住院时间、既往慢性病史、近1个月用药情况、生活自理情况及有无PI发生风险(采用Braden量表评估)等资料,每组双人签名确定结果,原始数据通过“问卷星”网站上传。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研14675例老年患者,问卷有效率100.0%。男、女分别占56.3%(8262/14675)和43.7%(6413/14675);平均年龄(73.5±9.0)岁;中位住院时间7(4,13)d;汉族和19个少数民族老年患者分别占95.5%(14020/14675)和4.5%(655/14675)。PI、IAD、ST及其多种皮肤损伤的总患病率为6.0%(881/14675),其中PI、IAD和ST患病率分别为3.3%(484/14675)、1.4%(199/14675)和0.8%(110/14675),多种皮肤损伤(≥2种共存)患病率为0.6%(88/14675)。流行特征:汉族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少数民族(6.2%vs 2.9%,P<0.05),>80岁老年患者患病率高于71~80岁和60~70岁者(10.2%vs 6.1%vs 3.8%,P<0.0167),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无慢性病者和患1种慢性病者(5.7%~12.0%vs 2.9%vs 4.4%,P<0.005),使用2种及以上药物的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未用药和使用1种药物者(6.1%~10.2%vs 2.7%vs 4.6%,P<0.005),住院时间>30 d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住院时间8~30 d和≤7 d者(10.7%vs 4.4%vs 7.1%,P<0.0167),有PI发生风险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无PI发生风险者(20.5%vs 1.6%,P<0.05),生活不能自理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完全自理者(7.0%vs 0.9%,P<0.05)。损伤部位:PI多发于尾骶部(57.9%)与足跟(14.3%),IAD多发于肛周(68.3%)与臀裂(24.6%),ST多发于下肢(38.2%)与上肢(28.2%),PI合并IAD多发于骶尾部(71.0%),PI合并ST多发于尾骶部(50.0%)和足跟(35.7%),ST合并IAD多发于尾骶部(33.3%)、肛周(33.3%)和臀裂(33.3%),PI、IAD和ST共存多发于尾骶部(50.0%)和臀裂(50.0%)。结论我国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患有慢性病、全身用药、生活不能自理和有PI发生风险者皮肤损伤患病率明显增高,多重损伤和多部位损伤是老年人皮肤损伤的重要特征,制订老年人皮肤损伤预防策略时应关注上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老年人 患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特征 老年压力性损伤 失禁相关性皮炎 皮肤撕裂伤 多中心研究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过渡期患者家属需求量表的构建和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22
16
作者 叶磊 叶向红 +1 位作者 张爱琴 屈蕊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35-38,共4页
目的编制ICU过渡期患者家属需求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函询和预调查形成ICU过渡期患者家属需求量表;便利抽取186名ICU转出患者家属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累积方... 目的编制ICU过渡期患者家属需求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函询和预调查形成ICU过渡期患者家属需求量表;便利抽取186名ICU转出患者家属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1.976%;最终形成量表包括5个维度22个条目。总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98;Cronbach′sα系数为0.895,折半信度为0.807,1周后重测信度为0.874。结论ICU过渡期患者家属需求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ICU过渡期患者家属需求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过渡期 家属 需求 迁移应激 量表编制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2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蒋琪霞 周济宏 +5 位作者 程东瑞 钱红波 彭青 黄秀玲 谷宇 薛嘉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手术切口感染是一类常见的医院获得性伤口,文章旨在了解其临床特征与干预效果,为采取针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部伤口护理中心就诊并符合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的伤口患者132例,局部采... 目的手术切口感染是一类常见的医院获得性伤口,文章旨在了解其临床特征与干预效果,为采取针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部伤口护理中心就诊并符合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的伤口患者132例,局部采用纳米银敷料并结合红光和红外线辅助治疗,全身给予个体化营养食谱和活动处方及淋浴清洗全身皮肤,隔日1次至愈合或2个月。观察指标:人口学资料和伤口特征资料;干预后14 d面积、深度变化;干预前后细菌阳性率及2个月的治愈率和愈合时间,进行分类分析、比较。结果 132例切口感染患者中符合浅层和深层手术切口感染标准者分别占52.27%和47.73%,平均年龄(48.33±16.90)岁,浅层和深层手术切口感染组性别、平均年龄相近(P>0.05)。所有患者切口周围皮肤污秽。切口感染发生时间(19.82±5.64)d,中位发生时间20 d,深层切口感染的发生时间与持续时间均长于浅层(P<0.05)。伤口面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深度深层均大于浅层SSI(P<0.05),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浅层SSI组(79.31%vs 59.46%,P<0.05)。治疗后14 d两者面积、深度均有明显缩小(P<0.05),细菌阳性率明显下降(P<0.05),干预2个月的浅层SSI组治愈率高于深层SSI组(84.06%vs 66.67%,P<0.05),愈合时间较深层切口感染组明显缩短[(35.46±11.12)d vs(41.08±11.33)d,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与愈合相关的因素,发现初诊细菌培养阴性能提高愈合概率(OR=0.190),长期使用抗生素并不能促进愈合(OR=0.343)。结论浅层和深层切口感染是切口感染的常见类型,性别、年龄相仿,伤口周围皮肤污秽有可能对SSI发生发展发挥作用,需要关注。局部结合全身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浅层和深层切口感染的愈合效果。细菌培养阴性和适当使用抗生素能提高伤口愈合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口感染 临床特征 伤口护理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底内侧皮瓣在小腿及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倩 陈勇 +2 位作者 王慜 余明薇 袁斯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足底内侧皮瓣对于小腿创面的修复鲜见报道。文中旨在研究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小腿及足踝伴骨、肌腱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19例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小腿和... 目的足底内侧皮瓣对于小腿创面的修复鲜见报道。文中旨在研究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小腿及足踝伴骨、肌腱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19例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行多普勒超声、CTA或DSA检查,了解小腿血管情况,设计与受区缺损形状、面积相对应的足底内侧皮瓣。供瓣区即刻植皮修复,或移植真皮支架后二期植皮修复。术后随访皮瓣修复效果、供区愈合情况及足部感觉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及移植皮片均一期成活。术后随访显示皮瓣外观较好,颜色、质地与周围皮肤相似,无明显臃肿,患者较满意。足底供区植皮外观较差,踇趾及第二趾感觉丧失。植皮后行走时足底的耐磨性良好。结论足底内侧皮瓣血供可靠、位置隐蔽、血管蒂长,切取后对足部外观和功能影响小,是修复小腿和足踝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内侧皮瓣 小腿 足踝 深度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皮肤损伤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现况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蒋琪霞 展颖颖 白育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164-2168,共5页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老年人因皮肤老化、多种慢性病共存、失能和半失能而容易发生多种皮肤损伤,如压力性损伤、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皮肤撕裂伤、皮肤干燥症,这些皮肤损伤可能单发,也可能多发,还有可能是多种损伤类型并存...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老年人因皮肤老化、多种慢性病共存、失能和半失能而容易发生多种皮肤损伤,如压力性损伤、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皮肤撕裂伤、皮肤干燥症,这些皮肤损伤可能单发,也可能多发,还有可能是多种损伤类型并存,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甚至会威胁生命。各国均在关注老年人的皮肤健康,将预防皮肤损伤作为临床护理和管理的重点。本文就老年人皮肤衰老特征、不同类型皮肤损伤在老年人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现况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老年皮肤损伤预防和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老年人 皮肤衰老 皮肤保护 流行病学研究 患病率 预防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伤口治疗结合局部氧疗用于慢性伤口的抑菌及愈合效果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蒋琪霞 朱玉玲 +5 位作者 刘国帧 吴芸 范丽华 彭青 刁品君 白育瑄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4期491-496,共6页
目的 :分析负压伤口治疗结合局部氧疗用于慢性伤口的抑菌效果和愈合效果以及抑菌率与伤口愈合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96例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干预组清创后实施负压伤口治疗结合局部氧疗14天,对照组清创后... 目的 :分析负压伤口治疗结合局部氧疗用于慢性伤口的抑菌效果和愈合效果以及抑菌率与伤口愈合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96例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干预组清创后实施负压伤口治疗结合局部氧疗14天,对照组清创后实施负压伤口治疗14天,之后两组均采用标准湿性治疗每周3次,随访至愈合或随访5个月。效果指标为干预前和干预后14天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抑菌率,随访期内两组伤口的愈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 :干预组干预14天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58%vs54.17%,P<0.05),干预组对单种和2种细菌共存的抑菌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3.08%vs11.11%,100.00%vs66.67%,均P<0.05)。随访5个月内干预组伤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100.00%vs89.13%,P<0.05),愈合时间缩短了20.84天(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抑菌率与伤口愈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80,P<0.05),对照组抑菌率与伤口愈合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r=0.083,P>0.05)。结论:负压伤口治疗结合局部氧疗增强了抑菌作用,优化了伤口愈合效果,抑菌作用对慢性伤口愈合有促进作用,可为慢性伤口护理和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治疗 局部氧疗 慢性伤口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