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误吸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慧君 叶向红 +2 位作者 张锐 顾璐璐 薛阳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误吸发生现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外科重症患者,动态监测并记录患者从实施肠内营养开始7 d内误吸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误吸发生的影响因...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误吸发生现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外科重症患者,动态监测并记录患者从实施肠内营养开始7 d内误吸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误吸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26例患者,发生误吸30例(23.81%)。误吸组第7天目标热量达标率显著低于无误吸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高于无误吸组(均P<0.01)。APACHEⅡ评分、意识状况、营养风险、鼻饲管置入长度是外科重症患者误吸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误吸发生率较高,与患者意识、营养状态、疾病程度和鼻饲管置入长度相关。应针对误吸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 误吸 APACHEⅡ评分 意识状况 营养风险 鼻饲管置入长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式肠内营养联合消化液回输改善重症肠瘘病人营养状况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敏艺 庆敏 +2 位作者 姚红林 赵泽华 喻珊珊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66,共5页
目的:研究分段式肠内营养联合消化液回输对于改善重症肠瘘病人的营养状况效果,探讨营养支持方式对重症肠瘘预后的影响,为重症肠瘘病人提供护理参考。方法:选择2023年2月~2023年8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6例并发多... 目的:研究分段式肠内营养联合消化液回输对于改善重症肠瘘病人的营养状况效果,探讨营养支持方式对重症肠瘘预后的影响,为重症肠瘘病人提供护理参考。方法:选择2023年2月~2023年8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6例并发多个瘘的重症肠瘘病人。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分为干预组(n=47)和对照组(n=49),干预组采用分段式肠内营养联合消化液回输,对照组采用分段式肠内营养。在肠内营养干预后14 d收集指标比较两组差异,营养状况指标包括BMI、血清白蛋白水平、总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炎症指标包括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肠内营养不耐受症状发生率,以及ICU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等预后相关指标。结果:干预后14 d干预组血清总蛋白为(71.55±7.00)g/L、血红蛋白为(106.64±15.59)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BMI为(21.83±4.44)kg/m^(2),对照组为(19.64±3.16)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指标方面,干预组CRP水平为(35.71±27.77)mg/L,对照组为(56.78±51.2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IL-6水平为(30.20±24.47)pg/mL,对照组为(76.18±54.3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段式肠内营养联合消化液回输,有利于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减少总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液回输 分段式肠内营养 重症监护 肠瘘 多个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肠内营养个案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春燕 姚红林 +3 位作者 李嘉琪 沈硕 赵泽华 叶向红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6-311,共6页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并整合关于家庭肠内营养病人个案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关于家庭肠内营养病人个案管理的证据,对符合质量要求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的提取和总结。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指南1篇、专家共识3篇、行业标...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并整合关于家庭肠内营养病人个案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关于家庭肠内营养病人个案管理的证据,对符合质量要求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的提取和总结。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指南1篇、专家共识3篇、行业标准2篇、系统评价1篇和随机对照试验3篇,从建立档案、政策管理、建立多学科团队、家庭肠内营养整体评估、实施管理和健康教育及随访共6个方面汇总33条家庭肠内营养个案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结论:整合关于家庭肠内营养病人个案建档及管理的相关证据,可应用于临床实践,促进家庭肠内营养的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肠内营养 个案管理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培训及执业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洋 赵泽华 +3 位作者 黄迎春 丁岚 叶向红 朱冬梅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5-251,共7页
目的:调查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707名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培训及执业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完善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培养制度、选拔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10月至11月,参考专科护士执业情况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全国21个省... 目的:调查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707名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培训及执业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完善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培养制度、选拔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10月至11月,参考专科护士执业情况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707名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协调、护理研究与咨询等5个方面的执业现状与应用情况。结果: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执业情况不太理想,75.67%的专科护士使用情况总得分在208分以下(即低于总分的80%)。各维度使用情况中,临床护理实践维度得分最高为(54.17±10.26)分,其次为护理教育维度(36.98±8.0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等级和职称是专科护士使用和发展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执业水平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加强各级医院和社区、家庭的联动合作针对较高职称的专科护士,鼓励其充分发挥作用,加强薄弱环节培训,不断优化临床营养支持护理队伍的专业能力,全面提升专科护理质量,促进其专科高水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士 现状调查 影响因素 护理教育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围手术期优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相小松 苏钰 +1 位作者 郭飞龙(综述) 李国立(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3-668,共6页
胃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生存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仍是其唯一可能的治愈手段。然而有证据显示,手术创伤产生的应激会增加肿瘤细胞种植转移风险。文章主要就手术应激引起的炎症、交感神经系统兴奋、高凝、免疫抑制等病理生理状态对胃癌... 胃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生存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仍是其唯一可能的治愈手段。然而有证据显示,手术创伤产生的应激会增加肿瘤细胞种植转移风险。文章主要就手术应激引起的炎症、交感神经系统兴奋、高凝、免疫抑制等病理生理状态对胃癌复发的影响进行综述,并提出包括镇痛、免疫调节、营养治疗等以微创手术为核心的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优化管理方案,以期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应激对肿瘤进展的影响,改善胃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根治性手术 外科应激 围手术期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病人相位角与营养状态及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岚 付越 +2 位作者 赵泽华 姚红林 叶向红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ARDS病人相位角(PA)与其营养状态、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预后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普外ICU收治的83例SAP并发ARDS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ARDS病人相位角(PA)与其营养状态、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预后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普外ICU收治的83例SAP并发ARDS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相位角将病人分为低PA组和正常PA组。统计分析相位角与营养状态及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分析SAP合并ARDS病人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3例SAP并发ARDS病人,PA与营养风险分级(rs=-0.352,P=0.001)、机械通气时间(rp=-0.475,P<0.001)、住ICU时间(rp=-0.313,P=0.004)、临床预后(rs=-0.371,P=0.001)呈负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A值、机械通气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A值是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PA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生存与死亡、筛查营养不良等因素具有相关性,未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相位角 营养状态 临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饲病人鼻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及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蜓 徐瑶 +4 位作者 李嘉琪 左俊焘 蔡丽娜 郑恒宇 叶向红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0-375,共6页
目的:检索、评价和汇总国内外关于因鼻饲管引起的鼻黏膜压力性损伤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按照证据资源“6S”模型,系统检索UpToDate、国际指南协作网、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图书馆、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 目的:检索、评价和汇总国内外关于因鼻饲管引起的鼻黏膜压力性损伤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按照证据资源“6S”模型,系统检索UpToDate、国际指南协作网、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图书馆、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及相关营养专业网站有关鼻黏膜压力性损伤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2月。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由4名研究者独立完成,咨询循证专家意见后,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汇总。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5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1篇临床决策、1篇系统评价、1篇证据总结,涵盖组建团队、鼻黏膜评估、鼻黏膜护理、鼻饲管的放置与维护、监测和教育5个主题24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的关于预防和护理因鼻饲管道引起的鼻黏膜压力性损伤的证据可应用于临床实践,促进鼻饲管道规范化管理,提高肠内营养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鼻饲 鼻黏膜 黏膜压力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旭 叶向红 +4 位作者 江方正 汤佳洁 张驰 左莹 王芳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4,共9页
目的:系统检索、筛选、评价及归纳成人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相关证据,汇总证据集合,为基于循证的方案构建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决策支持系统、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指南网站、营养相关专业协作网站中所有营养管理相关证据,... 目的:系统检索、筛选、评价及归纳成人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相关证据,汇总证据集合,为基于循证的方案构建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决策支持系统、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指南网站、营养相关专业协作网站中所有营养管理相关证据,检索文献类型包含指南、临床决策、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和最佳实践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30日。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指南7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4篇,证据总结1篇,规范1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总结了包含营养筛查与评估、营养咨询、肌肉质量评估、多学科团队建立、营养管理原则、术前营养管理、术后营养管理和出院健康教育及随访管理8个方面的45条证据。结论:该研究总结了成人肝移植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证据,汇总的证据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临床医护人员在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证据,改善受者生存质量,同时为构建成人肝移植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方案提供了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围手术期 营养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病人肠道免疫的变化特点及营养支持的重要性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新颖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69,共5页
重症病人肠道功能障碍涉及多环节病理损伤,表现为上皮细胞损伤、粘液层变化、微生态失调以及免疫系统紊乱等[1-2]。在血管收缩导致的肠道灌注不足的触发下,这些相互关联的肠道功能障碍共同驱动并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 重症病人肠道功能障碍涉及多环节病理损伤,表现为上皮细胞损伤、粘液层变化、微生态失调以及免疫系统紊乱等[1-2]。在血管收缩导致的肠道灌注不足的触发下,这些相互关联的肠道功能障碍共同驱动并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肠道免疫功能是肠屏障功能的核心组成部分,约有15%~30%的重症病人会因肠道免疫紊乱发生肠道菌群易位[3]。肠道菌群易位所引发的局部和全身性免疫反应不仅会妨碍肠屏障功能的恢复,还可以形成病原体储存库,导致毒力和耐药微生物的积累,增加重症病人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及死亡率[3-4]。因此,在重症病人的治疗中,处理肠道炎症和免疫问题成为恢复肠屏障功能和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肠道免疫 营养支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代谢变化在重症病人营养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新颖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重症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30%~50%,显著延长ICU及总住院时间,增加感染及ICU获得性虚弱风险[1]。重症营养治疗目标在于供给合适的能量与营养底物,以满足病人的代谢需求,从而维持瘦体组织、实现代谢调理与免疫调节,改善器官功能[2]。... 重症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30%~50%,显著延长ICU及总住院时间,增加感染及ICU获得性虚弱风险[1]。重症营养治疗目标在于供给合适的能量与营养底物,以满足病人的代谢需求,从而维持瘦体组织、实现代谢调理与免疫调节,改善器官功能[2]。此时机体常伴随着复杂的分解和合成代谢的变化,并随着疾病进程表现出不同阶段性,对营养底物的利用也相应不同[3-4]。因此,准确评估病人的代谢状态是优化营养治疗的前提。其中,代谢标志物的精准识别有助于筛选对营养治疗有应答的人群,并通过量化代谢变化,动态调整营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营养 代谢变化 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出院准备指导清单的方案构建
11
作者 徐晓旋 陈楚琳 +3 位作者 刘梦 朱宁宁 叶向红 朱冬梅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77-981,共5页
目的 构建适用于护士针对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所实施的出院准备指导清单。方法 以“Melies过渡理论”为框架,采用文献回顾法,检索建库至2024年3月,国内外有关“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出院指导”的指南、临床决策及系统评价等,结合前期... 目的 构建适用于护士针对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所实施的出院准备指导清单。方法 以“Melies过渡理论”为框架,采用文献回顾法,检索建库至2024年3月,国内外有关“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出院指导”的指南、临床决策及系统评价等,结合前期质性研究结果,拟定初稿,根据专家遴选标准进行Delphi专家函询。运用熟悉程度、专家权威系数、变异系数及Kendall和谐系数,量化评估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和意见一致性水平。结果 共开展两轮专家函询,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96(P<0.01),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24、0.16(P<0.01),经过两轮修改,最终确定了“评估、知识宣教、技术指导、疗效监测、过渡支持”5项一级指标、27项二级指标的清单。方案初步应用中共纳入15例患者,未发生非计划再入院情况,其出院指导质量得分为(141.87±9.43)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结论 函询专家的权威程度、积极性较高,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结果真实可信,可助力护士在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在出院准备过程中高效有序地实施出院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肠内营养 出院准备 出院指导 方案构建 清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青年男性甲状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2
作者 杨纳存 徐晓帆 顾军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8-272,共5页
目的评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青年男性甲状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行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或传统开放手术的223例青年男性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 目的评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青年男性甲状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行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或传统开放手术的223例青年男性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机器人组(n=106)和开放组(n=117)。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BMI、术前甲状腺癌高危病史、术前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等基线资料;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区引流量等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进行美容效果满意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机器人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P<0.05),其他手术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术后出血、局部血肿、乳糜漏等其他并发症。机器人组患者术后切口满意评分高于开放组[(8.46±0.79)vs(7.47±0.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男性甲状腺癌患者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与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异,且在美容效果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系统 双侧腋乳入路 甲状腺癌 青年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在伤员后送中的发展现状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飞龙 陈傲雪 +1 位作者 陈力军(综述) 朱维铭(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85-1088,共4页
现代战争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给伤员救护带来了严峻挑战。无人机伤员后送应运而生,具有显著的优势,成为各国研究的重要方向,但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在机型设计、机上医疗平台建设以及安全性方面还有待加强。文章主要介绍无人机伤员后送... 现代战争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给伤员救护带来了严峻挑战。无人机伤员后送应运而生,具有显著的优势,成为各国研究的重要方向,但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在机型设计、机上医疗平台建设以及安全性方面还有待加强。文章主要介绍无人机伤员后送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创伤救治理论以及医疗新技术进行合理展望,以期为军民融合在伤员后送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伤员后送 军民融合 军队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案对重症病人热卡达标率及喂养不耐受的前后对照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叶向红 宫雪梅 薛阳阳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0-235,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护理方案对重症病人热卡达标率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入住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实施肠内营养(EN)的重症病人214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7例。对照...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护理方案对重症病人热卡达标率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入住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实施肠内营养(EN)的重症病人214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干预组采用EEN护理方案,比较两组7 d热卡达标率、每日热卡摄入量、喂养不耐受症状、预后指标、营养指标。结果:干预组7 d热卡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喂养不耐受症状与喂养中断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7 d营养学指标和炎症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施EEN护理方案能够提高重症病人热卡达标率,改善喂养不耐受症状,减少喂养中断次数,有效改善重症病人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肠内营养 护理 热卡达标率 喂养不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目标温度管理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薛阳阳 姚红林 +3 位作者 顾璐璐 童智慧 李维勤 叶向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实施目标温度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温护理方法;2017年收治的47例设为干预组,采用目标温度管理策略进行体温复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损伤控制性... 目的探讨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实施目标温度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温护理方法;2017年收治的47例设为干预组,采用目标温度管理策略进行体温复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损伤控制性手术前复苏时间,以及在2个时间点的体温、pH值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结果在损伤控制性手术前,干预组复苏时间、体温、血pH值、乳酸、凝血反应时间、凝血形成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凝固角、最大振幅、纤维蛋白溶解率及纤维蛋白溶解百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目标温度管理策略可明显改善创伤患者低体温的发生,预防酸中毒和凝血功能紊乱的发展,为患者行确定性手术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创伤 低体温 保温 目标温度管理 损伤控制性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病人肠内营养误吸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慧君 叶向红 顾璐璐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7-120,共4页
实施肠内营养的重症病人因吞咽功能、体位、喂养途径等原因易发生误吸,由此造成的的吸入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等并发症使病人死亡率增加,目前国内外研究更多的是针对误吸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尚无对重症肠内营养病人误吸监测做... 实施肠内营养的重症病人因吞咽功能、体位、喂养途径等原因易发生误吸,由此造成的的吸入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等并发症使病人死亡率增加,目前国内外研究更多的是针对误吸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尚无对重症肠内营养病人误吸监测做系统性研究,本文从误吸发生的相关症状、检测误吸的方法作一综述,旨在进一步完善肠内营养病人误吸的监测方法,为临床医护人员及时发现病人并发误吸的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病人 肠内营养 误吸 症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瘘病人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沈硕 赵雪成 +4 位作者 宗厚琴 赵泽华 李嘉琪 姚红林 叶向红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0-273,共4页
目的:调查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瘘病人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现状,并分析对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ICU 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瘘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病人行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现状... 目的:调查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瘘病人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现状,并分析对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ICU 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瘘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病人行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现状,并探究对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有45例(75.00%)和57例(95.00%)病人在入院48 h内开始EN治疗和PN治疗。入院前1周早期肠内营养(EEN)热卡达标率为44.20%,入院前1周早期肠内营养热卡达标组和非达标组,二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肠瘘病人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稍低,与早期肠内营养非达标组相比,肠内营养达标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短,病人住院总费用低,可改善病人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肠瘘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对骨骼肌的影响及SCFAs介导“肠-肌轴”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史益凡 王新颖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49-854,共6页
肠道微生物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分解代谢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效应分子,调节宿主各重要脏器的生理功能,如肝、肺、脑等。骨骼肌被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对机体自主运动、姿势维持和代谢稳态至关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 肠道微生物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分解代谢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效应分子,调节宿主各重要脏器的生理功能,如肝、肺、脑等。骨骼肌被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对机体自主运动、姿势维持和代谢稳态至关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骨骼肌与肠道菌群之间的重要生物学联系,认为肌肉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肠道菌群的数量及结构,创新性提出"肠-肌轴"理论。该文综述肠道菌群对骨骼肌的影响及短链脂肪酸(SCFAs)介导"肠-肌轴"的机制研究进展,并对后续研究提出建议,以期为基于肠道菌群干预改善肌肉功能和体能表现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短链脂肪酸 骨骼肌功能 肠-肌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肠综合征患者家庭肠外营养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沈如婷 黄迎春 +4 位作者 陈静 陈排旭 高学金 王新颖 叶向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3-116,共4页
目的了解短肠综合征患者行家庭肠外营养的真实体验,为临床制订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目的抽样法选取12例短肠综合征行家庭肠外营养患者,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用Colaizzi 7步法分析资料。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家庭肠外营养... 目的了解短肠综合征患者行家庭肠外营养的真实体验,为临床制订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目的抽样法选取12例短肠综合征行家庭肠外营养患者,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用Colaizzi 7步法分析资料。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家庭肠外营养的积极体验(改善营养状况、获得家庭归属感、自我管理意识及能力增强);家庭肠外营养的消极体验(睡眠障碍、活动受到限制、伴随和/或潜在的并发症、负性心理情绪);家庭肠外营养患者的需求(对专业医护人员培训及指导的需求、对医疗资源及政策支持的需求)。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的负性体验,通过有效干预方法解决患者在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保障家庭肠外营养支持顺利安全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肠综合征 家庭肠外营养 质性研究 体验 自我管理 活动受限 家庭归属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病人肠内营养中断现状及其对热卡达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左俊焘 李嘉琪 +5 位作者 徐瑶 蔡丽娜 吴翠丽 郑恒宇 孙蜓 叶向红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6-170,共5页
目的:对重症病人肠内营养中断现状进行调查并探讨中断时间与次数对热卡达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1月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普通外科ICU实施肠内营养的重症病人,记录病人1周内行肠内营养的相关资料,包括... 目的:对重症病人肠内营养中断现状进行调查并探讨中断时间与次数对热卡达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1月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普通外科ICU实施肠内营养的重症病人,记录病人1周内行肠内营养的相关资料,包括每日实际摄入热卡、肠内营养中断的原因、次数与时间。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肠内营养7 d达标天数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15例重症病人,肠内营养7 d内总中断次数为136次,总中断时间为512.94 h。肠内营养中断发生频率最高的原因是外出检查(33%),其次分别是喂养不耐受(15%)与医生操作(13%);肠内营养中断的持续时间因原因而异,包括手术或术前准备10.20(8.81,18.11)h、喂养不耐受7.33(1.34,21.71)h、气道操作4.30(0.93,10.84)h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肠内营养7d达标天数与中断时间和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肠内营养中断常见的原因是外出检查、喂养不耐受、医生操作等,肠内营养中断时间越长、中断次数越多,热卡摄入不足的风险越高。医护人员尽量避免肠内营养中断事件的发生从而改善病人的临床营养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肠内营养 中断 热卡达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