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知识现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蒋琪霞 祝文君 +10 位作者 倪娟 李丽 王亚玲 宋彩萍 王静 郑喜灿 罗丽琴 唐永利 嵇会明 蒋炜 李丽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掌握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护理知识的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在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4月30日至7月30日,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14家三级甲等医院中符合条件的ICU护士,使用中文版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掌握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护理知识的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在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4月30日至7月30日,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14家三级甲等医院中符合条件的ICU护士,使用中文版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测试问卷对其进行测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问卷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1020份,问卷24个题目的答对率为34.3%~89.7%,得分为4~24(16.10±5.58)分,答对率<60%的题目有9题(37.5%),包括2期压力性损伤的局部处理1题、看图识别压力性损伤分期4题、高危患者减压床垫的选择与使用1题、翻身频率1题和ICU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2题。问卷的及格率为50.5%(515例),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是其影响因素。结论:14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知识及格率仅半数,受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影响,主要缺乏压力性损伤分期知识、局部处理、减压垫和翻身频次以及流行病学知识。建议制定在职培训计划时,针对ICU护士主要缺乏的相关知识,并考虑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的影响,以增强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护理 压力性损伤 问卷调查 在职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分泌物吸引护理实践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珂 孙琳 +1 位作者 武燕 祁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2-85,共4页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分泌物吸引护理实践的最佳证据,为人工气道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针对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分泌物吸引最佳护理实践的问题,检索国内外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对各...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分泌物吸引护理实践的最佳证据,为人工气道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针对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分泌物吸引最佳护理实践的问题,检索国内外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汇总出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分泌物吸引护理实践证据18条,包括吸痰指征、患者评估及准备、吸痰方式、过程、感染控制6个方面。结论基于循证总结的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分泌物吸引护理实践的最佳证据可规范临床实践,临床科室在证据应用阶段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尽可能地降低吸痰对颅脑损伤带来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人工气道 分泌物 吸痰 颅内压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的护理管理
3
作者 黄迎春 曹舒雨 +1 位作者 王金金 倪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20-1322,共3页
为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上海迅速建立了多家方舱医院,用于收治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感染者。但目前为止并未形成成熟的方舱医院护理管理规范,而且医疗物资紧张、护理人员缺乏、医患心理压力增加均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带来... 为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上海迅速建立了多家方舱医院,用于收治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感染者。但目前为止并未形成成熟的方舱医院护理管理规范,而且医疗物资紧张、护理人员缺乏、医患心理压力增加均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带来了困难。文中从上海方舱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护理流程和护理应急预案、优质护理服务等一系列护理管理实践进行总结,为未来应对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中的移动方舱医院护理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方舱医院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护士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及分级护理知信行现状调查
4
作者 董倩 王珂 +3 位作者 徐晓旋 包浩莹 周梦良 朱冬梅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7-521,共5页
目的调查三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神经外科护士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及分级护理知信行现状。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3月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13所三级及以上综合医院304名神经外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表、... 目的调查三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神经外科护士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及分级护理知信行现状。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3月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13所三级及以上综合医院304名神经外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表、颅内压监测及分级护理知信行问卷调查神经外科护士对颅内压监测及护理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调查问卷的内容效度为0.855。结果共收回294份问卷。知识、态度、行为的得分分别为(15.05±4.27)分、(23.56±5.02)分和(30.91±6.75)分,总分为(69.52±12.87)分。职称、科室类别、护士类别等是神经外科护士对颅内压监测及分级护理知信行总体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理领导者应充分重视神经外科护士的临床培训需求,开展颅内压监测及分级护理的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的培训,医院也应大力开展神经外科护士专科培训,提高护士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知信行 脑损伤 分级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谱菜单结合IKAP模式在部队消化性溃疡患者院外健康行为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郑翠霞 万丽丽 +7 位作者 纪鹏云 王艳红 李娅 徐娜 宣佶 高青 崔绘丽 王芳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6-761,共6页
目的探讨运用图谱菜单结合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对部队消化性溃疡(PU)患者院外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东部战区总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消化科,且首次诊断为PU的部队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运用图谱菜单结合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对部队消化性溃疡(PU)患者院外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东部战区总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消化科,且首次诊断为PU的部队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取图谱菜单结合IKAP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行为、积极度、治疗效果、PU的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患者健康行为、积极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患者健康行为、积极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积极度第四级水平67例(85.90%),对照组第四级水平56例(71.79%),PU的复发率观察组为5.12%,对照组为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部队PU患者采用图谱菜单结合IKAP模式进行健康宣教,能够提高部队PU患者的健康行为、积极度和治疗效果,降低PU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保障参训率、训练质量和战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谱菜单 IKAP模式 消化性溃疡 健康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控制督导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方舱医院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金金 李珊珊 +4 位作者 姜文迪 吕红利 方红梅 干振华 齐晓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99-1201,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上海新冠肺炎疫情局部暴发。文中通过人员队伍组织、岗位制度设定、工作流程建立、感染控制培训、视频督导监控、常态化检查落实等方面对于提升疫情管控质量,降低院内传染风险所发挥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上海新冠肺炎疫情局部暴发。文中通过人员队伍组织、岗位制度设定、工作流程建立、感染控制培训、视频督导监控、常态化检查落实等方面对于提升疫情管控质量,降低院内传染风险所发挥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以期为方舱医院院内感染控制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方舱医院 医院感染 感控督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链氨基酸干预视域下军事作业性疲劳的防治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迎春 陈予欣(综述) 王金金(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军事训练是我国培养军人强健体格与顽强意志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全面提升部队的备战与作战能力。战士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作业产生运动性疲劳,从而影响训练效果。近年来,多项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均证明了支链氨基酸有助于缓解运... 军事训练是我国培养军人强健体格与顽强意志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全面提升部队的备战与作战能力。战士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作业产生运动性疲劳,从而影响训练效果。近年来,多项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均证明了支链氨基酸有助于缓解运动性疲劳,在军事预防医学领域具有良好前景。为进一步了解应用支链氨基酸缓解军事运动性疲劳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文章就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与补充支链氨基酸缓解该类疲劳的机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氨基酸 军事作业性疲劳 防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患者术后血糖调控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8
作者 江方正 王芳 +7 位作者 张双双 施旼艳 郑娴庆 王桂云 范杰梅 李百强 童智慧 李维勤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5-380,共6页
目的构建肝移植患者术后血糖调控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前后对照研究。便利选择东部战区总医院2022年7-12月肝移植术后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2022年1-6月行肝移植术后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基线资料一致。试验组采取... 目的构建肝移植患者术后血糖调控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前后对照研究。便利选择东部战区总医院2022年7-12月肝移植术后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2022年1-6月行肝移植术后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基线资料一致。试验组采取肝移植患者术后血糖调控方案,该方案基于循证、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对血糖值区间、复测血糖值、较前次监测值变化、胰岛素调整方案、监测频次等给予详细说明。对照组采取常规血糖调控方案。比较2组肝移植患者术后血糖调控方案48 h内血糖波动幅度、血糖监测频率、胰岛素用量、血糖调控至目标范围内所需时间、稳定在目标范围内总时间、低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干预48 h内在血糖波动幅度(8.77±3.64)mmol/L、胰岛素用量(72.82±55.19)U、血糖偏高调控至目标范围内所需时间(660.80±335.45)min、稳定在目标范围内总时间(1939.20±426.36)min,与对照组[(11.38±5.03)mmol/L、(98.84±66.82)U、(871.40±459.29)min、(1611.20±530.44)min]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在术后48 h未发生低血糖,与对照组发生8例低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48 h内血糖监测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血糖调控方案具备精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能改善肝移植患者术后血糖调控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肝移植 血糖管理 血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预防处理现况及对策 被引量:5
9
作者 蒋琪霞 徐娟 +11 位作者 魏巍 江智霞 张艳红 王静 唐永利 刘海英 华皎 韩秋英 陈爱华 白育瑄 薛嘉宇 朱冬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预防处理现况及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以问卷星形式进行网络在线调查,分析其皮肤损伤发生类型及特点、预防处理措施的实施情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预防处理现况及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以问卷星形式进行网络在线调查,分析其皮肤损伤发生类型及特点、预防处理措施的实施情况。结果共调查医护人员2901人,其中1069人(2794处)发生皮肤损伤,皮肤损伤发生率为36.8%(95%CI 35.1%~38.6%),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6.6%(95%CI 25.0%~28.2%),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8.8%(95%CI 7.8%~9.8%),皮肤撕裂伤1.5%(95%CI 1.0%~1.9%)。穿戴一、二、三级防护装备者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9.5%、43.1%和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取预防措施者仅占13.1%(380人),其中使用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和涂抹油剂分别占3.7%(107人)、5.8%(169人)和5.9%(170人)。皮肤损伤发生后,57.0%使用了不同方法处理。结论防护装备引起的皮肤损伤高发于穿戴二、三级防护装备的医护人员,以压力性损伤为主,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其次,预防和处理措施不足且不规范。建议从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加强管理,有效干预,维护一线医护人员的皮肤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防护装备 皮肤损伤 压力性损伤 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皮肤撕裂伤 护理人员 皮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网上伤口门诊实施方法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蒋琪霞 王桂玲 +12 位作者 汤雨佳 彭青 薛嘉宇 黄秀玲 谷宇 李欢 邵嫣然 宋思平 董珊 吴磊 刘晓晴 魏巍 朱冬梅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网上伤口门诊的可行性及效果,为今后开展“互联网+”伤口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针对疫情防控要求,成立应急小组,通过微信咨询、好大夫网站、伤口课堂微信公众平台三个途径进行网上伤口门诊(简称线...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网上伤口门诊的可行性及效果,为今后开展“互联网+”伤口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针对疫情防控要求,成立应急小组,通过微信咨询、好大夫网站、伤口课堂微信公众平台三个途径进行网上伤口门诊(简称线上门诊)。采取责任护士、中级和高级职称国际造口治疗师三级质量管理模式确保专业护理质量,专人收集数据、及时答复患者提问。4周后,按就诊人数10%随机匿名在线测评满意度。结果:线上服务29天共计200人,560人次,伤口治愈有效率为79.50%、慢性伤口维持率为10.00%、脱落率为10.50%,与2019年2月线下门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上门诊的患者来源更广(P<0.001),线上门诊满意度为100%。结论:线上门诊可行、有效,为今后开展“互联网+”伤口护理服务进行了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计算机 诊疗模式 伤口感染 家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皮肤损伤患病率及其流行特征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蒋琪霞 解怡洁 +27 位作者 白育瑄 封海霞 陈倩竹 陈德凤 高艳红 王学红 张燕双 潘晓红 潘迎春 赵静 于金美 索惠娟 洪艳燕 展颖颖 李冬梅 刘海燕 李霞 匡丹 彭青 王静 俞萍 陈锐 蔡蕴敏 黄玲 王祖晶 王光扬 郝景平 朱冬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569-2576,共8页
背景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医疗保健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病理和生理性皮肤衰老使老年人成为皮肤损伤的高发人群,因此,近年来老年人皮肤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成为研究热点。目的多中心横断面调研住院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PI)、失禁相关性皮炎... 背景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医疗保健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病理和生理性皮肤衰老使老年人成为皮肤损伤的高发人群,因此,近年来老年人皮肤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成为研究热点。目的多中心横断面调研住院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PI)、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皮肤撕裂伤(ST)3种皮肤损伤的患病率和流行特征,为制订老年人皮肤损伤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16个省、2个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52所不同等级医院作为多中心调研单位,1067名护士经过课题组线上同质化培训并考试合格后作为资料调研员,2~3人一组采用相同工具和方法对参研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人进行全身皮肤检查,发现皮肤损伤者,分别按照国际指南或专家共识推荐的PI定义和分期、IAD定义和分级、ST定义和分级进行识别,同时获取人口学资料、住院时间、既往慢性病史、近1个月用药情况、生活自理情况及有无PI发生风险(采用Braden量表评估)等资料,每组双人签名确定结果,原始数据通过“问卷星”网站上传。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研14675例老年患者,问卷有效率100.0%。男、女分别占56.3%(8262/14675)和43.7%(6413/14675);平均年龄(73.5±9.0)岁;中位住院时间7(4,13)d;汉族和19个少数民族老年患者分别占95.5%(14020/14675)和4.5%(655/14675)。PI、IAD、ST及其多种皮肤损伤的总患病率为6.0%(881/14675),其中PI、IAD和ST患病率分别为3.3%(484/14675)、1.4%(199/14675)和0.8%(110/14675),多种皮肤损伤(≥2种共存)患病率为0.6%(88/14675)。流行特征:汉族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少数民族(6.2%vs 2.9%,P<0.05),>80岁老年患者患病率高于71~80岁和60~70岁者(10.2%vs 6.1%vs 3.8%,P<0.0167),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无慢性病者和患1种慢性病者(5.7%~12.0%vs 2.9%vs 4.4%,P<0.005),使用2种及以上药物的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未用药和使用1种药物者(6.1%~10.2%vs 2.7%vs 4.6%,P<0.005),住院时间>30 d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住院时间8~30 d和≤7 d者(10.7%vs 4.4%vs 7.1%,P<0.0167),有PI发生风险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无PI发生风险者(20.5%vs 1.6%,P<0.05),生活不能自理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完全自理者(7.0%vs 0.9%,P<0.05)。损伤部位:PI多发于尾骶部(57.9%)与足跟(14.3%),IAD多发于肛周(68.3%)与臀裂(24.6%),ST多发于下肢(38.2%)与上肢(28.2%),PI合并IAD多发于骶尾部(71.0%),PI合并ST多发于尾骶部(50.0%)和足跟(35.7%),ST合并IAD多发于尾骶部(33.3%)、肛周(33.3%)和臀裂(33.3%),PI、IAD和ST共存多发于尾骶部(50.0%)和臀裂(50.0%)。结论我国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患有慢性病、全身用药、生活不能自理和有PI发生风险者皮肤损伤患病率明显增高,多重损伤和多部位损伤是老年人皮肤损伤的重要特征,制订老年人皮肤损伤预防策略时应关注上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老年人 患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特征 老年压力性损伤 失禁相关性皮炎 皮肤撕裂伤 多中心研究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灸对胃癌病人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谢薄 吴莉莉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热敏灸对胃癌病人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病人,按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肠内营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肠内营养常规护理基础上在实施肠内营养前30 min给... 目的:探讨热敏灸对胃癌病人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病人,按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肠内营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肠内营养常规护理基础上在实施肠内营养前30 min给病人进行热敏灸。观察两组病人胃肠道不耐受症状发生率、肠内营养日需要量完成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胃肠道不耐受症状发生率为20.69%,对照组为4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人肠内营养日需要量完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能降低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耐受症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肠内营养日需要量完成率,热敏灸还能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胃癌根治术后 早期肠内营养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罗恩病患者出院后体力活动状况、限制、需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3
作者 曾星 叶向红 +2 位作者 孙琳 徐金中 梁枫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出院后体力活动状况、限制、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6-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出院后的219例C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对其进...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出院后体力活动状况、限制、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6-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出院后的219例C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CD患者出院后体力活动高、中、低水平分别占比10.1%、47.5%、42.5%。体力活动总量中位数及四分位差为693(297,1386)MET-min/周,每天静坐时间中位数及四分位差为290(240,660)min。步行(83.6%)是CD患者最常见的运动方式。61.6%的患者报告CD限制了他们参与体力活动。有运动意愿者占90.9%。有序Logistic模型显示,性别、肠道手术次数、运动意愿是患者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CD患者出院后体力活动水平低,CD不同程度限制了患者体力活动,但大部分患者运动意愿强烈;护理人员应根据影响因素及患者需求给予健康指导并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干预方案,提高患者体力活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体力活动 限制 需求 影响因素 出院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罗恩病患者肌肉衰减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曾星 叶向红 +3 位作者 徐金中 刘云 王先瑜 孙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9-23,共5页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患者肌肉衰减症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有效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维疲乏问卷、营养不良风险筛查量表及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等,对188例克罗恩病患者进行调查,同时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等评估患者肌肉衰减状况。结果正常...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患者肌肉衰减症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有效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维疲乏问卷、营养不良风险筛查量表及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等,对188例克罗恩病患者进行调查,同时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等评估患者肌肉衰减状况。结果正常患者29.8%,准肌肉衰减症期占31.9%,肌肉衰减症期占16.5%,严重肌肉衰减症期占21.8%。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体重指数、疲乏、疾病活动度及并发症是克罗恩病患者肌肉衰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克罗恩病患者肌肉衰减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众多。应给予重视,尤其需要关注男性、体重指数偏低、疲乏水平高、活动期及并发症多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肌肉衰减 影响因素 疲乏 营养不良 疾病活动度 并发症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罗恩病病人疲乏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琳 曾星 +2 位作者 徐金中 沈如婷 叶向红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D)病人营养不良、C反应蛋白(CRP)、简化CDAI及人体体成分与疲乏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身体质量指数(BMI)、简化CDAI、多维疲乏问卷(MFI-20)及生物电阻抗,采用便利抽样法,对东部战区总医院...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D)病人营养不良、C反应蛋白(CRP)、简化CDAI及人体体成分与疲乏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身体质量指数(BMI)、简化CDAI、多维疲乏问卷(MFI-20)及生物电阻抗,采用便利抽样法,对东部战区总医院的138例CD住院病人的营养不良、疾病活动度、疲乏水平、人体体成分进行调查评估和测量,同时收集病人同期的CRP数据纳入分析。结果:CD病人MFI-20总分为(60.93±13.42)分,条目平均分3.047分;体力疲乏、脑力疲乏、动力下降及活动减少四个维度得分分别为(30.22±7.88)分、(10.57±3.31)分、(9.17±2.57)分、(10.98±3.17)分;四个维度每条目平均分分别为3.022分、2.643分、3.057分、3.660分。138例CD病人中,BMI:10.3~29.0 kg/m2,平均(18.5±3.6)kg/m2,简化CDAI中位数及四分位差为3(2.3)分,CRP中位数及四分位差为6.3(30.1)mg/L,营养不良发生率52.9%。相关性分析显示简化CDAI、CRP、营养不良及人体成分与疲乏水平具有相关性,人体成分中的细胞内液、蛋白质、骨骼肌量及人体细胞量与疲乏水平存在负相关(P<0.01),内脏脂肪面积与疲乏水平成正相关(P<0.05)。结论:CD病人普遍存在疲乏,与疾病活动度、炎症状态、营养不良及人体成分密切相关。应积极评估病人疲乏水平,控制炎症水平,诱导疾病缓解,并采用营养及运动干预等方式改善病人的人体体成分,以改善病人的疲乏状态,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营养不良 简化CDAI C反应蛋白 人体体成分 疲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恶性肿瘤病人衰弱与肌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雨 杨洋 +3 位作者 叶向红 傅晨晨 朱宁宁 朱冬梅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8-251,256,共5页
总结老年恶性肿瘤病人衰弱与肌少症的评估和诊断方法、衰弱与肌少症之间的相关性、衰弱与肌少症相关指标的关系,以期提高肿瘤医务工作者对衰弱与肌少症的认识,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并为制定个体化术前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 衰弱 肌少症 老年人 恶性肿瘤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医护人员对炎症性肠病病人家庭肠内营养管理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6
17
作者 傅晨晨 黄迎春 +4 位作者 叶向红 刘思彤 韩雨 朱宁宁 朱冬梅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消化内科和炎症性肠病治疗中心的医护人员对炎症性肠病病人家庭肠内营养管理的认知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炎症性肠病家庭肠内营养管理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 目的:了解江苏省消化内科和炎症性肠病治疗中心的医护人员对炎症性肠病病人家庭肠内营养管理的认知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炎症性肠病家庭肠内营养管理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20年9月至12月江苏省52所医院的消化内科或炎症性肠病治疗中心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对家庭肠内营养管理的认知、行为得分依次为(22.84±3.25)分、(30.29±7.80)分,得分率依次为91.36%、60.58%。单因素分析显示,职称、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科室是否成立营养支持团队是认知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职称、工作年限、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科室是否成立营养支持团队和认知得分是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护人员对IBD病人家庭肠内营养管理的认知较好,行为有待进一步加强,有必要加强相关培训和亟需构建一套规范化的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家庭肠内营养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肿瘤化疗患者对五阶梯营养干预的真实体验 被引量:18
18
作者 赵思雨 张爱琴 +1 位作者 陈俊杉 余金甜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化疗患者对五阶梯营养干预的感受,为营养干预有效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方法,对14例经过8个月五阶梯营养干预的胃肠肿瘤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Nvivo11软件,根据Colaizzi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化疗患者对五阶梯营养干预的感受,为营养干预有效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方法,对14例经过8个月五阶梯营养干预的胃肠肿瘤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Nvivo11软件,根据Colaizzi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分析提炼出4个主题:营养健康教育改变生活方式;分享健康饮食经验能促进社会功能改变;康复期膳食补充和替代医学困惑;认可五阶梯营养干预及健康教育模式。结论五阶梯营养干预能让患者意识到营养改善和调节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应重点关注生活方式改变的阻力因素、重视患者营养方面的补充和替代医学需求和帮助年轻患者融入社会,以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化疗 五阶梯营养干预 质性研究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