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原学、临床特点、感染控制及治疗 被引量:41
1
作者 于乐成 宋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63-1072,共10页
SARS冠状病毒2(SARS-CoV-2)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是继Alpha、Beta、Gamma及Delta变异株之后新出现的一种需关注的变异株,其抗原特别是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区(RBD)的氨基酸突变明显多于其他变异株,使得Omicron变异株的感染性、传播性及... SARS冠状病毒2(SARS-CoV-2)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是继Alpha、Beta、Gamma及Delta变异株之后新出现的一种需关注的变异株,其抗原特别是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区(RBD)的氨基酸突变明显多于其他变异株,使得Omicron变异株的感染性、传播性及免疫逃逸性明显增强,疫苗接种的保护效果下降,感染潜伏期明显缩短,但致病力也明显下降,绝大多数感染者表现为无症状或轻症;重症患者的病情加重多与原有基础疾病的进展相关。及时筛查并医学隔离感染者,做好各项个人防护措施以切断传播途径,积极推进疫苗接种以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疫情传播的重要举措。少部分患者可出现所谓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后COVID-19综合征或后COVID-19状态,应加强长期随访。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缩短感染进程及促进恢复,还有助于疫情控制,因此研发具有良好成本效益比且方便服用的抗病毒药物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SARS冠状病毒2 奥密克戎变异株 免疫逃逸 病原学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欧洲肝病学会血色病临床实践指南》摘译 被引量:7
2
作者 郝坤艳 汪勇 于乐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99-2004,共6页
2022年3月,欧洲肝病学会发布了关于血色病(haemochromatosis)的新版临床实践指南。血色病以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升高及主要累及肝脏的进行性铁负荷增加为主要特征,早期诊断及静脉放血疗法可阻止肝硬化、肝细胞癌、糖尿病、关节炎及其... 2022年3月,欧洲肝病学会发布了关于血色病(haemochromatosis)的新版临床实践指南。血色病以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升高及主要累及肝脏的进行性铁负荷增加为主要特征,早期诊断及静脉放血疗法可阻止肝硬化、肝细胞癌、糖尿病、关节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携带血色病基因HFE p.Cys282Tyr纯合突变的患者,若血清铁参数显示女性TSAT>45%、铁蛋白>200μg/L,或男性和绝经后女性TSAT>50%、铁蛋白>300μg/L,则足以诊断血色病。若虽有TSAT及铁蛋白升高,但属于其他HFE基因型,则需通过磁共振或肝活检证实肝脏铁过载。诊断时需仔细评估肝纤维化的阶段及其他脏器的损伤情况,这些将决定处置策略。对进展期肝脏纤维化患者,需筛查肝细胞癌。放血治疗的目标是在诱导期达到铁蛋白<50μg/L,在维持期铁蛋白<100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色病 欧洲 诊疗准则(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当前认识和未来需求 被引量:29
3
作者 于乐成 陈成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15-2524,共10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危险因素涉及人体因素(包括一般性非遗传因素和特异质性遗传及免疫因素)、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其发生机制可分为固有(直接)肝毒性、特异质肝毒性和间接肝毒性,此外还有某些药物对肝脏的致瘤与致癌性。不同类型肝... 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危险因素涉及人体因素(包括一般性非遗传因素和特异质性遗传及免疫因素)、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其发生机制可分为固有(直接)肝毒性、特异质肝毒性和间接肝毒性,此外还有某些药物对肝脏的致瘤与致癌性。不同类型肝毒性的发生机制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多环节的内在关联。以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为中心的三步机制进程模型和以肝细胞再生及肝组织修复能力为转归节点的两阶段机制进程模型,从不同视角展示了DILI的机制进程。阐明DILI复杂的发生机制,需要长期的病例积累和系统研究,这对于其科学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