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6)A mRNA修饰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映泉(综述) 钟勇(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75-779,共5页
N6-甲基腺苷(m 6 A)甲基化修饰受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和甲基化识别蛋白的动态调节,在表观遗传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通过调控mRNA修饰参与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多种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文章主要就m 6 A mRNA修饰对心血管衰老的... N6-甲基腺苷(m 6 A)甲基化修饰受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和甲基化识别蛋白的动态调节,在表观遗传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通过调控mRNA修饰参与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多种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文章主要就m 6 A mRNA修饰对心血管衰老的影响以及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作为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甲基腺苷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衰老 生物标志物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及红景天苷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宗晴晴 王煜(综述) 刘晶(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22-1327,共6页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及其有效成分红景天苷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抗心律失常,抗心脏毒性,抗心肌损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瘀证”,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抗心肌肥厚等多重药理作用有关。文章对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及其有效成分红景天苷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抗心律失常,抗心脏毒性,抗心肌损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瘀证”,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抗心肌肥厚等多重药理作用有关。文章对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及红景天苷关于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推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及红景天苷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机制研究及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红景天苷 心血管疾病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在心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正兵(综述) 丁世芳(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0-533,共4页
心血管病仍是全球发病率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HOX转录反义RNA(HOTAIR)是具有反式转录调控作用的长链非编码RNA,其表达或功能异常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OTAIR可能参与调节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有潜力成... 心血管病仍是全球发病率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HOX转录反义RNA(HOTAIR)是具有反式转录调控作用的长链非编码RNA,其表达或功能异常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OTAIR可能参与调节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有潜力成为心血管病诊断的生物标记物以及治疗靶标。文章就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在心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HOX转录反义RNA 心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miR-146b-5p和miR-222-5p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4
作者 李贺娟 刘正兵 +3 位作者 李翰卿 马赛 江振洲 刘晶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7-594,共8页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诊断和预后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法(RTPCR)验证大鼠心肌梗死组心肌组织和血清中mi RNAs芯片筛选出的差异表达的mi RNAs;在61名AMI患者、53名冠心病患者和56名健康对照中,检测其血...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诊断和预后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法(RTPCR)验证大鼠心肌梗死组心肌组织和血清中mi RNAs芯片筛选出的差异表达的mi RNAs;在61名AMI患者、53名冠心病患者和56名健康对照中,检测其血浆中选定mi RNAs的表达,并统计分析mi RNAs的诊断价值;最后对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365 d的预后随访分析。结果根据大鼠心肌梗死组织和血清的RT-PCR结果,筛选出mi R-146b-5p、miR-222-5p和mi R-490-5p用于在临床患者血浆中进行研究;患者血浆RT-PCR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相比,AMI患者血浆中mi R-146b-5p水平显著升高(P<0.01),miR-222-5p水平显著降低(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浆中mi R-146b-5p与c TNI显著相关(r=0.6151;P=0.0018),miR-222-5p与CK-MB显著相关(r=0.6277;P=0.0013)。ROC曲线分析显示,miR-146b-5p和mi R-222-5p对预测AMI均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经365d随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浆mi R-222-5p是AMI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重要预测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也表明,miR-222-5p可为术后不良事件提供预测价值(P<0.05)。结论血浆mi R-146b-5p和mi R-222-5p可能是临床诊断AMI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血浆mi R-222-5p可作为术后不良事件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和预后 生物标志物 miR-146b-5p miR-222-5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酸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进一 刘晶 +2 位作者 李翰卿 朱振龙 宫剑滨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是否通过调节Erk/NF-κB/NLRP3信号通路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巨噬细胞极化而减轻心肌纤维化。方法应用60μmol/L棕榈酸和33.3 mmol/L高糖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24 h,建立M1型极化模型。实验分为5组,分别是对照组、模型组、低(5... 目的探讨大黄酸是否通过调节Erk/NF-κB/NLRP3信号通路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巨噬细胞极化而减轻心肌纤维化。方法应用60μmol/L棕榈酸和33.3 mmol/L高糖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24 h,建立M1型极化模型。实验分为5组,分别是对照组、模型组、低(5μmol/L)、中(10μmol/L)、高(20μmol/L)3个给药剂量的大黄酸干预组。大黄酸干预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大黄酸预处理24 h后,再加入棕榈酸和高糖共处理2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蛋白i NOS、CD206、MMP-9、Erk1/2、p-Erk1/2、NF-κB P65、NF-κB p-P65、NLRP3、ASC、Caspase-1表达水平,qRT-PCR检测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在棕榈酸和高糖作用24 h后,巨噬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细胞形态变为具有多条伪足的梭形或不规则形状。与模型组相比,大黄酸(5、10、20μmol/L)干预48 h后显著改善恢复巨噬细胞活力[(75.03±3.85)%、(77.67±5.13)%、(83.07±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形态恢复(体积缩小,伪足减少);Western blot和q RT-PCR结果显示,高剂量大黄酸干预组能显著降低p-Erk1/2、NF-κB p-P65、NLRP3、Caspase-1、iNOS、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升高CD206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并显著降低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释放(P<0.05)。结论大黄酸能抑制糖尿病心肌病中的巨噬细胞M1型极化而改善炎症浸润和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Erk/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大黄酸 巨噬细胞极化 Erk/NF-κB/NLRP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诱发血糖异常的临床证据及机制
6
作者 陈文宇 顾颖(综述) +1 位作者 王磊 宫剑滨(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3-448,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居高不下,脂质代谢异常尤其高胆固醇血症仍是该类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作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抑制剂,在降胆固醇治疗及降低ASCVD风险方面证据充分,仍然是降脂...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居高不下,脂质代谢异常尤其高胆固醇血症仍是该类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作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抑制剂,在降胆固醇治疗及降低ASCVD风险方面证据充分,仍然是降脂治疗的一线药物,全世界有超过2亿患者在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但是长期服用会导致新发糖尿病风险增加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恶化。已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损害胰腺β细胞功能,增加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参与这些过程的机制包括胰腺β细胞分泌功能下降、干扰脂肪细胞代谢和胰岛素信号通路受损等。此外,也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表观遗传学造成一定影响。文章就他汀类药物治疗与血糖异常相关的证据和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新发糖尿病 血糖异常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改善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7
作者 宗晴晴 李翰卿 +1 位作者 朱静 刘晶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1-495,共5页
目的旨在探讨红景天苷(SAL)保护糖尿病心肌病(DCM)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33.3 mmol/L的葡萄糖刺激H9c2细胞72 h,分为对照组(NG组)、高糖组(HG组)、高糖+红景天苷组(HG+SAL组)及红景天苷给药组(SAL组)。通过CCK-8测定细胞活性、JC-1... 目的旨在探讨红景天苷(SAL)保护糖尿病心肌病(DCM)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33.3 mmol/L的葡萄糖刺激H9c2细胞72 h,分为对照组(NG组)、高糖组(HG组)、高糖+红景天苷组(HG+SAL组)及红景天苷给药组(SAL组)。通过CCK-8测定细胞活性、JC-1染色观察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分裂蛋白及凋亡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NG相比,HG组细胞活力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苏氨酸616位点磷酸化的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p-Drp1^(s616))/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rp1)、Bcl2相关X细胞凋亡调节因子(Bax)、剪切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蛋白(Cleaced-Caspase-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蛋白(Caspase-3)表达上调(P<0.01),B细胞淋巴瘤蛋白2(Bcl2)表达下调(P<0.01),而HG+SAL组可显著提高细胞活力和线粒体膜电位(P<0.05),下调p-Drp1^(s616)/Drp1、Bax、Cleaced-Caspase-3/Caspase-3表达水平(P<0.01),上调Bcl2表达水平(P<0.01)。结论SAL可能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降低细胞凋亡改善D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糖尿病心肌病 Drp1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控制督导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方舱医院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金金 李珊珊 +4 位作者 姜文迪 吕红利 方红梅 干振华 齐晓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99-1201,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上海新冠肺炎疫情局部暴发。文中通过人员队伍组织、岗位制度设定、工作流程建立、感染控制培训、视频督导监控、常态化检查落实等方面对于提升疫情管控质量,降低院内传染风险所发挥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上海新冠肺炎疫情局部暴发。文中通过人员队伍组织、岗位制度设定、工作流程建立、感染控制培训、视频督导监控、常态化检查落实等方面对于提升疫情管控质量,降低院内传染风险所发挥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以期为方舱医院院内感染控制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方舱医院 医院感染 感控督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在波动性高糖致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庄微 孔娜娜 +1 位作者 刘挺松 王磊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2-487,共6页
目的研究持续性高糖(CHG)和波动性高糖(IHG)环境下,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的细胞凋亡情况,并探索HCAECs细胞凋亡是否由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介导发生。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CAECs分为4组:①正常血糖组(CNG组,5 mmol/L葡萄... 目的研究持续性高糖(CHG)和波动性高糖(IHG)环境下,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的细胞凋亡情况,并探索HCAECs细胞凋亡是否由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介导发生。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CAECs分为4组:①正常血糖组(CNG组,5 mmol/L葡萄糖);②持续性高糖组(CHG组,20 mmol/L葡萄糖);③波动性高糖组(IHG组,5 mmol/L和20 mmol/L葡萄糖每8 h波动1次);④波动性甘露醇对照组(IM组,5 mmol/L和20 mmol/L甘露醇每8小时波动1次,保持与波动性高糖相同的波动性渗透压环境)。不同条件处理后的HCAECs,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HCAECs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Caspase-3、RAGE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qRT-PCR检测RAGE的转录水平变化情况。用靶向RAGE的shRNA慢病毒敲低HCAECs中RAGE的表达量,观察IHG中Caspase-3的活化表达情况。结果与CNG组相比,CHG组和IHG组细胞活力均降低(P<0.05),但IHG组细胞活力更低(P=0.035);IHG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28),Caspase-3活化状态(P=0.037)和RAGE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用靶向RAGE的shRNA慢病毒敲低RAGE表达水平,发现波动性高糖导致的细胞凋亡情况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波动性高糖可通过增强RAGE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引起HCAECs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性高糖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心室重构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燕 彭永平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心率变异性和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睡眠打鼾的400例住院患者。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对照(n=115例)、轻度(n=10...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心率变异性和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睡眠打鼾的400例住院患者。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对照(n=115例)、轻度(n=105例)和中重度(n=180例),分析所有患者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时域/频域性指标和M型超声心动图,并进行HRV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中重度OSAS患者RR间期的平均值标准差(SDANN)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低频功率(LF)值明显增加(P<0.05),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明显增厚,左心室心肌质量(LVM)和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明显增加(P<0.05)。多重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AHI对SDANN(P=0.003)和LF(P=0.001)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中重度OSAS患者为向心性肥厚(LVMI和RWT均超过正常)。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后,结果显示AHI对LVMI有影响(P=0.001)。中重度OSAS患者LF与LVPW和LVMI呈正相关(r=0.23、0.26,P<0.05)。结论中重度OSAS患者存在心率变异性降低和心室重构,而心率变异性降低可能会加剧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心率变异性 心室重构 向心性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京东 周昱和 +1 位作者 陈群 王立群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1-345,352,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病人资料,按照AGI评分进行分组,分为肠外营养组和早期...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病人资料,按照AGI评分进行分组,分为肠外营养组和早期肠内营养组,各43例,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病人一般人口学特征、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前白蛋白(PA)和血清白蛋白(ALB)]、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高射血分数率(PER)]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统计两组治疗预后转归情况,即ICU转至普通病房率及存活率。结果:两组治疗前营养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ALB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其中早期肠内营养组PA、ALB水平均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治疗后LVEF水平高于肠外营养组,LVESD和PER水平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两组治疗前NT-proBNP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治疗后NT-proBNP水平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治疗后早期肠内营养组ICU转至普通病房率及存活率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病人的营养状态,促进心功能恢复,增加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病变患者不同血运重建策略的比较 被引量:12
12
作者 胡闽鑫 宫剑滨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8-393,共6页
目的当前国内外关于是否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的研究鲜有报道。文中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的最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6... 目的当前国内外关于是否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的研究鲜有报道。文中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的最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STEMI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227例。根据针对非梗死相关血管的不同血运重建策略将研究对象分为仅处理罪犯病变(CO)组164例、立即多支再血管化(I-MVR)组39例以及分期多支再血管化(S-MVR)组24例。比较3组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顽固性心绞痛、心因性再入院以及全因死亡事件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经过45~80个月随访,CO组、I-MVR组及S-MVR组患者间MACE(39.6%vs 28.2%vs 12.5%,P=0.021)和心因性再入院(57.3%vs 43.6%vs 33.3%,P=0.043)事件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S-MVR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MACE中仅再次血运重建事件在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30.5%vs 20.5%vs 8.3%,P=0.047)。CO组顽固性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8);3组患者全因死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处理罪犯病变、女性、肾功能不全及三支病变是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STEMI合并多支病变患者首次PCI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相比不干预或立即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择期干预可降低MACE发生率和心因性再入院率,MACE风险的降低主要由较少的再次血运重建事件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非罪犯血管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酸对过氧化氢致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燕 黄进一 +1 位作者 宗晴晴 刘晶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91-795,共5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是否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保护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方法应用H_(2)O_(2)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不用H_(2)O_(2)处理)、H_(2)O_(2)组(以H_(2)O_(2)诱导心肌细胞H9c2损伤)、大黄酸组(H... 目的探讨大黄酸是否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保护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方法应用H_(2)O_(2)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不用H_(2)O_(2)处理)、H_(2)O_(2)组(以H_(2)O_(2)诱导心肌细胞H9c2损伤)、大黄酸组(H_(2)O_(2)刺激心肌细胞H9c2造模,1μg/mL大黄酸干预)。采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活力,电镜检测线粒体超微结构,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蛋白p-Drp1、Drp1、OPA1、Bax、Bcl-2及Caspase 3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_(2)O_(2)组能明显抑制细胞活力(P<0.05),大黄酸组中3个浓度均能显著增加细胞活力,大黄酸浓度为1μg/mL细胞活力最显著(P<0.01)。对照组线粒体轮廓完整,棱嵴清晰;H_(2)O_(2)组线粒体肿胀,轮廓模糊,棱嵴消失,可见空泡化改变;大黄酸组线粒体与H_(2)O_(2)组相比,形态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H_(2)O_(2)组细胞浆中绿色荧光增强、线粒体内红色荧光减弱;与H_(2)O_(2)组相比,大黄酸组线粒体内红色荧光增强、细胞浆中绿色荧光减弱。与对照组比较,H_(2)O_(2)组OPA1和Bcl-2表达降低,而p-Drp1、Bax和Caspase 3显著增加(P<0.05);大黄酸组OPA1、Bcl-2明显增加,而p-Drp1、Bax和Caspase 3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黄酸能够减轻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其可能是通过保护线粒体形态和功能,调节线粒体动力学蛋白,抑制凋亡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H_(2)O_(2) 线粒体 大黄酸 Drp1 OP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