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取栓治疗效果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查明明 李顺 +4 位作者 蔡浩荻 赵敏 袁康 刘锐 刘新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治疗的初步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卒中数据库中注册的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9例,均接受支架取栓治疗。19...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治疗的初步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卒中数据库中注册的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9例,均接受支架取栓治疗。19例患者中,男12例,女7例;年龄48~83岁,中位年龄69(51,75)岁;合并心房颤动9例,高血压病15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史4例,卒中史2例[此次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为1分],吸烟史8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28分,中位评分为15(11,22)分;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 3~10分,中位评分为8(6,9)分;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病因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9例,心源性栓塞10例。分析其取栓治疗前后NIHSS评分、手术方式、血管再通、颅内出血等情况,并分析术后90 d预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 TICI)分级2b~3级为血管成功再通; mRS评分0~2分为临床预后良好,mRS评分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19例患者发病至穿刺时间137~545 min,中位时间为265(184,347) min,穿刺至再通时间中位数为75(58,98) min; 17例患者仅使用取栓支架,2例患者联合使用球囊再通,中位取栓次数为1(1,2)次;成功再通占比为16/19,3例为m TICI分级2a级。术后24 h NIHSS评分1~30分,中位评分为17(4,21)分,出院时NIHSS评分1~30分,中位评分为11(2,15)分。7例患者发生颅内出血,其中1例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另12例未发生颅内出血。90 d时随访,19例患者中死亡3例,分别为脑疝形成、糖尿病肾病导致肾功能不全、脑出血各1例; mRS评分中位数为2(1,4)分,预后良好占比为11/19(包括成功再通者10例),预后不良占比为8/19(包括成功再通者6例)。结论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治疗效果进行初步分析认为安全、有效,但结论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中动脉 大脑中动脉M2段 支架取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取栓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晴雯 查明明 +4 位作者 黄抗默 蔡浩荻 吕秋石 刘锐 刘新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13-719,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取栓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Captor取栓支架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临床试验登记数据库,注册号:ChiCTR1900025256)中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取栓患...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取栓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Captor取栓支架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临床试验登记数据库,注册号:ChiCTR1900025256)中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取栓患者214例,接受了Captor或Solitaire FR急诊支架取栓治疗。根据取栓术后是否并发AKI,将214例患者分为AKI组(29例)和非AKI组(185例)。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手术、并发症)等相关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其中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心力衰竭、卒中史、心房颤动、吸烟史、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入院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术前血糖、术前血肌酐、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手术资料包括闭塞大血管(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术前溶栓治疗、取栓次数、闭塞血管成功再通、发病至治疗时间、手术时间、药物(抗血小板聚集、抗凝、他汀类药物);术后并发症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脑疝等。成功再通为术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3级。经变量的共线性检验和变量筛选,以发生AKI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向前法)。结果(1)急性缺血性卒中急诊支架取栓治疗患者AKI的发生率为13.6%(29/214)。AKI组糖尿病比例、术前血糖水平均高于非AKI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5%(10/29)比12.4%(23/185),χ^2=7.732;8.4(7.3,10.3)mmol/L比7.4(6.2,8.4)mmol/L,t=-2.901;均P<0.05];余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29例AKI组患者术前eGFR≥90、60~89、30~59、<30 ml/(min·1.73 m^2)者分别占37.9%(11例)、41.4%(12例)、13.8%(4例)、6.9%(2例);185例非AKI组患者术前eGFR≥90、60~89、30~59 ml/(min·1.73 m^2)者分别占44.9%(83例)、42.2%(78例)、13.0%(24例),无eGFR<30 ml/(min·1.73 m^2)者。两组患者术前eGFR分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16,P=0.046)。AKI组患者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的比例均高于非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1%(7/29)比5.9%(11/185),χ^2=8.538;31.0%(9/29)比8.6%(16/185),χ2=10.104;27.6%(8/29)比7.6%(14/185),χ^2=8.830;均P<0.05];余实验室资料、手术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965,95%CI:1.615~9.737,P=0.003),手术时间延长(OR=1.006,95%CI:1.000~1.012,P=0.042)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取栓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史和手术时间延长可能增加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急诊机械取栓患者术后发生AKI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 急性肾损伤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彭敏 汪玲 +3 位作者 邵华远 刘玉景 黄菲虹 徐格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42-346,共5页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9月至2015年4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行机械取栓患者257例,经头部CT或MRI确诊急性缺血性卒...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9月至2015年4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行机械取栓患者257例,经头部CT或MRI确诊急性缺血性卒中,并经头部CT血管成像或DSA证实存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根据90d时患者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将257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组。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及卒中史),临床资料包括入院随机血糖、术后糖化血红蛋白、机械取栓前溶栓、穿刺至再通时间、颅内出血、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采用应激性高血糖比率(SHR)评估应激性高血糖强度。以预后不良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所有P<0.1的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估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及入院NIHSS评分较高,男性比例较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0(61,76)岁比62(53,70)岁,18(15,21)分比14(11,17)分,53.1%(77/145)比66.1%(74/112);均P<0.05];余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入院随机血糖及SHR水平较高,mTICI分级2b^3级比例较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4(6.1,9.1)mmol/L比6.7(5.5,8.5)mmol/L,1.1(0.8,1.3)比1.0(0.8,1.2),80.7%(117/145)比91.1%(102/112);均P<0.05];余临床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HR≥1.1(OR=2.480,95%CI:1.427~4.311)、年龄(OR=1.027,95%CI:1.002~1.053)和基线NIHSS评分(OR=1.130,95%CI:1.070~1.192)为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可能影响急性前循环卒中患者机械取栓的预后,SHR可作为一种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糖 机械取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与卒中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晶晶 徐格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4-459,共6页
20世纪70年代,Framingham研究发现吸烟可增加卒中风险。之后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证实,烟草中的多种有害成分会损害血管内皮、干扰凝血机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液高凝状态,最终引发卒中。另外,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还会诱发高血压、糖尿病... 20世纪70年代,Framingham研究发现吸烟可增加卒中风险。之后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证实,烟草中的多种有害成分会损害血管内皮、干扰凝血机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液高凝状态,最终引发卒中。另外,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还会诱发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疾病,从而间接增加卒中风险。但在吸烟与卒中关系方面,仍然存在大量问题有待研究。文中将分析吸烟与卒中的相关性及其机制,同时探讨戒烟对于卒中预后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吸烟 血管内皮细胞 血液高凝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