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2所医院参研护士识别老年皮肤损伤知识现况及培训效果 被引量:11
1
作者 蒋琪霞 王祖晶 +12 位作者 康宙清 王学红 张燕双 潘迎春 高艳红 彭青 陈锐 王光扬 赵会莲 孙颖 王敏 刘相云 朱冬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0-644,共5页
目的老年人是皮肤损伤的高发群体,护士对皮肤损伤的识别能力是有效护理的关键,如何提高护士的识别能力是一个研究重点。文章分析、比较52所医院中参研护士掌握老年人皮肤损伤知识现况和培训效果。方法课题组对来自全国52所参与多中心研... 目的老年人是皮肤损伤的高发群体,护士对皮肤损伤的识别能力是有效护理的关键,如何提高护士的识别能力是一个研究重点。文章分析、比较52所医院中参研护士掌握老年人皮肤损伤知识现况和培训效果。方法课题组对来自全国52所参与多中心研究医院的1067名参研护士先线上测评其皮肤损伤知识,再采用线上统一培训和组织受训护士在1 h内对20张皮肤损伤照片为题干的60个问题进行在线答题和提交。采用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参研护士培训前得分(79.76±9.14)分,培训后得分(93.07±7.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0分优秀率83.13%,较培训前提高了25.21%。其中三级医院护士得分明显高于二级医院(P<0.01)。结论52所医院参研护士在培训前的皮肤损伤相关知识得分均偏低,线上培训可作为多中心研究中有效的同质化培训方法,能提升护士的相关知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职培训 多中心研究 伤口和损伤 皮肤护理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方舱医院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实践及探索 被引量:5
2
作者 齐晓林 干振华 +8 位作者 童智慧 夏文明 倪娟 于乐成 王磊 杨志洲 方红梅 苑小历 宋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68-871,共4页
2022年3月,以奥密克戎BA.2和BA.2.2变异株为主要流行株的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上海蔓延。为彻底、快速阻断疫情传播,上海市建造市区两级方舱医院,用于隔离收治轻型确诊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方舱医... 2022年3月,以奥密克戎BA.2和BA.2.2变异株为主要流行株的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上海蔓延。为彻底、快速阻断疫情传播,上海市建造市区两级方舱医院,用于隔离收治轻型确诊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方舱医院的发展沿革,进而结合上海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特点,着重介绍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第四分院的救治实践,分析救治中存在的床位规模大、收治任务重、老年患者疫苗接种率低、疫情初期防护物资紧缺、心理问题突出、医院感染风险高等主要问题,并介绍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为当前及今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提供宝贵经验,并对未来方舱医院的建设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肺炎 方舱医院 救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面治疗的多学科合作:历史、现状与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袁斯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09-1013,共5页
创面患者日益增多,病因多样化,治疗方法多元化。创面治疗中心是创面患者集中管理、系统治疗的平台,并担负制定常见创面诊疗指南和规范、促进创面诊疗标准化、推动创面治疗相关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任务。但当前大部分医院的创面患者分散在... 创面患者日益增多,病因多样化,治疗方法多元化。创面治疗中心是创面患者集中管理、系统治疗的平台,并担负制定常见创面诊疗指南和规范、促进创面诊疗标准化、推动创面治疗相关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任务。但当前大部分医院的创面患者分散在不同专科,诊疗缺少统一标准,治疗效果参差不齐,尚未形成规范、可复制的治疗体系。复杂难愈性创面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需要相关多个学科共同诊治。文中通过回顾创面治疗多学科合作的国内外发展历程,分析我国创面治疗的基本现状和烧整科治疗创面的优势,探讨优化创面治疗多学科合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治疗 多学科合作 烧伤整形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皮肤干燥症现患率及流行特征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蒋琪霞 白育瑄 +8 位作者 唐永利 郝改琳 翁亚娟 骆云霞 庞建喜 杨海燕 康宙清 李育梅 黄仕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82-1187,共6页
目的国外已开展老年皮肤干燥症流行病学相关研究;但我国尚缺相关数据。文章旨在探讨老年患者皮肤干燥症的现患率和流行特征,为有效干预皮肤干燥症提供参考。方法人选全国52所医院作为多中心研究单位,1067名护.士通过线上同质化培训并考... 目的国外已开展老年皮肤干燥症流行病学相关研究;但我国尚缺相关数据。文章旨在探讨老年患者皮肤干燥症的现患率和流行特征,为有效干预皮肤干燥症提供参考。方法人选全国52所医院作为多中心研究单位,1067名护.士通过线上同质化培训并考试合格后作为资料调研员。在统一时间、采用相同方法对≥60岁住院患者进行全身皮肤检查,皮肤干燥症采用国际标准进行计分,区分严重度;同时收集发生部位、伴随症状、健康状况、压疮发生风险等资料。结果共获14675例有效资料,男8268例(56.30%)、女6413例(43.70%),年龄60~102岁,平均(73.53±8.99)岁,发现皮肤干燥症总现患率38.78%(5691/14675),皮肤瘙痒总现患率9.78%(1435/14675)。临床特征:以轻度(51.59%)最多,其次为中度(30.01%);好发部位多见于下肢(5.46%),其次为下肢合并上肢(40.05%);皮肤干燥症伴瘙痒占22.60%(1286/5691),以重度干燥症的皮肤瘙痒率最高(31.05%),依次为中度(27.11%)和轻度(17.06%)。人口学特征:汉族老年皮肤干燥症现患率高于少数民族老年(39.04%vs 33.13%,P=0.002)。男性高于女性(39.75%6 vs 37.53%,P=0.006),>80岁组高于71~80岁组和60~70岁组(50.19%vs 40.43%vs 31.65%,P<0.001)。健康状况特征:住院时间>30d者皮肤干燥症现患率高于8~30d者和≤7d者(54.69%vs 35.68 ts 39.24%,P<0.001)。患有≥2种慢性病共病者皮肤干燥症现患率高于1种和无慢性疾病者(43.47%vs 34.79%vs 28.37%,P<0.01);使用≥2种药物者皮肤干燥症现患率高于使用1种和未用任何药物者(42.61%vs 35.84%vs27.03%,P<0.01)。低清蛋白血症者高于正常者(41.68%vs 37.73%,P<0.001);贫血者高于无贫血者(40.59%vs 37.81%,P=0.002)。结论我国住院老年皮肤干燥症现患率处于较高水平,以轻度和中度为主,好发于下肢,皮肤瘙痒是常见伴随症状,皮肤瘙痒率随干燥症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汉族、男性.慢性病共病、联合用药.低蛋白和贫血以及80岁以上高龄患者是预防皮肤干燥症的重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皮肤干燥症 横断面调研 现患率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外环境中便携式负压伤口治疗用于创伤伤口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蒋琪霞 周济宏 +2 位作者 董珊 彭青 黄秀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00-1305,共6页
目的负压伤口治疗在国外住院环境、家庭环境和战创伤救治中普遍使用。国内基本在医院内使用,而医院外环境使用的研究较少,证据不足,限制了其推广应用。文章评价院外环境中便携式负压伤口治疗处理创伤伤口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效果,... 目的负压伤口治疗在国外住院环境、家庭环境和战创伤救治中普遍使用。国内基本在医院内使用,而医院外环境使用的研究较少,证据不足,限制了其推广应用。文章评价院外环境中便携式负压伤口治疗处理创伤伤口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效果,为野外应用该技术处理创伤伤口提供借鉴依据。方法纳入各类创伤伤口患者82例,非随机分为对照组(医院治疗模式)34例和干预组(院外治疗模式)48例,2组均使用相同的治疗仪和参数,干预时间至少14 d,对照组患者在伤口门诊和病房接受负压治疗,干预组将调节好治疗参数的便携式负压治疗仪带回家接受治疗,每隔48~72 h到伤口门诊更换填充敷料和管道。负压治疗结束后为随访治疗,根据个体状况实施标准化湿性治疗至愈合或3个月止。观察两组患者脱落率和与负压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负压治疗前和后14 d面积、深度和体积、随访期末的治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脱落率8.82%(3/34)、干预组脱落率2.08%(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1例、干预组47例完成了预期的负压治疗和随访治疗,2组负压治疗时间接近[(15.41±5.92)d vs(16.48±4.97)d,P>0.05]。2组与负压治疗相关的伤口加深、湿性皮炎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发生相关性伤口出血和伤口并发症。干预组随访期末的愈合时间[(47.88±15.34)d]较对照组[(57.00±14.44)d]缩短(P<0.05)。结论院外环境中便携式负压伤口治疗能够安全、有效用于各类创伤性伤口,可借鉴用于野外战创伤伤口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治疗 创伤伤口 军事护理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装备所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特征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蒋琪霞 朱冬梅 +7 位作者 王桂玲 李丽 刘玉秀 刘海英 陈爱华 魏巍 薛嘉宇 翁志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50-854,共5页
目的长时间佩戴防护口罩导致大量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医护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压力性损伤或面部皮肤破溃。文中旨在分析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特征及相关因素,为采取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线上调查医护人员因穿戴防护装备所致... 目的长时间佩戴防护口罩导致大量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医护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压力性损伤或面部皮肤破溃。文中旨在分析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特征及相关因素,为采取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线上调查医护人员因穿戴防护装备所致的皮肤损伤情况。对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共获得2901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防护装备引起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6.34%,主要发生部位为鼻梁(20.41%)、面颊(20.23%)、耳廓(17.82%)和额头(8.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主要的关联因素中呈现增加风险的有出汗潮湿(OR=12.72,95%CI:8.36~17.30)、佩戴三级防护装备(OR=3.55,95%CI:2.47~5.08)和二级防护装备(OR=3.37,95%CI:2.47~4.60)、佩戴时间(OR=1.29,95%CI:1.05~1.58)以及医师职业(OR=1.57,95%CI:1.00~2.49)。结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装备所致的医护人员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出汗潮湿、佩戴三级和二级防护装备以及佩戴时间是引起医护人员面部压力性损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个人防护装备 压力性损伤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战伤合并海水浸泡的伤情特点和伤口处理要点 被引量:11
7
作者 蒋琪霞(综述) 袁斯明(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89-892,共4页
武器损伤和海洋生物伤等海战伤合并海水浸泡,是部队登岛作战中最常遇到的战创伤类型。海水具有低温、高盐、高渗、碱性、多细菌等特点,海水浸泡后伤口容易出现高渗性水肿、组织变性坏死和感染、延迟愈合等严重问题。文章就海战伤合并海... 武器损伤和海洋生物伤等海战伤合并海水浸泡,是部队登岛作战中最常遇到的战创伤类型。海水具有低温、高盐、高渗、碱性、多细菌等特点,海水浸泡后伤口容易出现高渗性水肿、组织变性坏死和感染、延迟愈合等严重问题。文章就海战伤合并海水浸泡的伤情特征和主要问题、现场处理和后续伤口护理的关键技术进行综述,旨在为有效处理此类战创伤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战伤 海洋生物伤 海水浸泡 伤口护理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损伤患者温水淋浴与伤口感染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8
作者 蒋琪霞 展颖颖 +3 位作者 魏巍 范丽华 刁品君 白育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34-839,共6页
目的伤后能否淋浴和如何淋浴成为国际争议的焦点。文中分析皮肤损伤患者伤后温水淋浴率及其特征,温水淋浴与伤口感染之间的关系以及伤口感染相关因素,为创伤后采取适宜的皮肤清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东部... 目的伤后能否淋浴和如何淋浴成为国际争议的焦点。文中分析皮肤损伤患者伤后温水淋浴率及其特征,温水淋浴与伤口感染之间的关系以及伤口感染相关因素,为创伤后采取适宜的皮肤清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392例皮肤损伤患者。评估、收集纳入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慢性病史、创伤特征、是否淋浴等资料。以入组时伤口是否存在感染作为结局指标,符合伤口感染临床诊断标准者纳入病例组,不符合感染者纳入对照组。分析伤口总体感染率、总体淋浴率、温水淋浴和不淋浴者的伤口感染率、病例和对照组的温水淋浴率,淋浴特征以及病例和对照组的人口学特征和创伤特征资料,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温水淋浴与伤口感染的关系。结果392例患者经评价纳入病例组166例、对照组226例。总体感染率43.35%(95%CI:37.40%~47.30%)。128例温水淋浴患者中的伤口感染率[30.47%(95%CI:22.40%%~38.40%)]低于264例不淋浴患者的伤口感染率[48.11%(95%CI:42.00%~5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4,P=0.001)。两组总体淋浴率[32.65%(95%CI:28.00%~37.30%)],其中病例组的温水淋浴率[24.49%(95%CI:17.00%~30.00%)]低于对照组的温水淋浴率[39.38%(95%CI:33.00%~4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温水淋浴与伤口感染存在负相关关系(r=-0.167,P=0.00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创伤深度(OR=4.24)、慢性病史(OR=23.02)、持续时间(OR=4.17)、伤口疼痛(40.35)和异味(OR=51.01~127.81)是伤口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皮肤损伤患者总体淋浴率较低。温水淋浴不增加伤口感染率,可作为皮肤损伤患者的适宜清洗方法。全皮层损伤、有慢性病史、伤口持续时间长、伤口有疼痛和异味会增加伤口感染风险,可以考虑采用温水淋浴方法保持皮肤和伤口清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病例对照研究 伤口感染 危险因素 皮肤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