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氨基水杨酸和免疫抑制剂药物预防上消化道型克罗恩病复发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媛媛 魏娟 +7 位作者 孙晓伟 杨钊 赵丽 陈春燕 吴琳 杨妙芳 汪芳裕 刘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2-257,共6页
目的目前关于上消化道克罗恩病(L4-CD)的药物治疗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比较5-氨基水杨酸(5-ASA)类药物与免疫抑制剂药物预防L4-CD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8例L4-CD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目前关于上消化道克罗恩病(L4-CD)的药物治疗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比较5-氨基水杨酸(5-ASA)类药物与免疫抑制剂药物预防L4-CD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8例L4-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用药分为5-ASA组(使用5-ASA,n=30)和免疫抑制剂组(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雷公藤,n=18)。在L4-CD的亚型中,屈氏韧带以上为L4-EGD者(n=28),屈氏韧带以下为L4-空肠与近端回肠者(n=20)。其中L4-EGD者分为5-ASA亚组(使用5-ASA,n=18),免疫亚组(使用免疫抑制剂,n=10);L4-空肠与近端回肠者分为5-ASA空回肠亚组(使用5-ASA,n=12),免疫空回肠亚组(使用免疫抑制剂,n=8)。分别记录在6、12、24个月的临床复发率、内镜复发率、手术复发率,并进行疾病行为(非狭窄非穿透、狭窄、穿透、肛周病变)的比较。结果5-ASA组6个月内内镜、临床复发率(30%、26.7%)较免疫抑制剂组(0%、0%)明显升高(P<0.05),12个月内内镜及临床复发率、24个月内内镜复发及临床复发与手术复发率亦明显升高(P<0.05)。L4-EGD组肛周病变多(P<0.05),L4-空肠与近端回肠组狭窄多(P<0.05)。L4-空肠与近端回肠者5-ASA空回肠亚组6个月内内镜、临床复发率显著高于免疫空回肠亚组(P<0.05),12月及24个月内镜、临床、手术复发率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免疫抑制剂治疗L4-CD较5-氨基水杨酸复发率低、疗效好,有助于维持临床缓解和延迟手术,从而改变疾病的进展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水杨酸 免疫抑制剂 上消化道克罗恩病 临床复发 内镜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吲|哚美辛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敏利 汪志明 +5 位作者 刘炯 郭美霞 王彬 吴晓尉 周俊明 张晓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73-1277,共5页
目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仍是临床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围手术期吲哚美辛给药剂量及时机选择,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文中旨在探讨不同剂量吲哚美辛术前和术后直肠给药在预防ERCP术后炎症反应及并发术后PEP的临床... 目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仍是临床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围手术期吲哚美辛给药剂量及时机选择,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文中旨在探讨不同剂量吲哚美辛术前和术后直肠给药在预防ERCP术后炎症反应及并发术后PE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消化科和普外科254例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微创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应用吲哚美辛以及剂量和时间分为:常规治疗组(ERCP常规治疗,术前及术后均未给予吲哚美辛处理,n=49)、术前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前30 min给予100 mg吲哚美辛栓剂纳肛,n=52)、术前200 mg吲哚美辛组(术前30 min给予200 mg吲哚美辛栓剂纳肛,n=48)、术后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后2 h给予100 mg吲哚美辛纳肛,n=50)、术后200 mg吲哚美辛组(术后2 h给予200 mg吲哚美辛纳肛,n=55)。观察各组患者术后6 h、24 h炎症指标(IL-1β、IL-6、TNF-α、CRP)、WBC、淀粉酶、脂肪酶指标、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PEP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 h、24 h,吲哚美辛各组ERCP血清WBC、CRP、淀粉酶、脂肪酶指标及血清IL-1β、IL-6、TNF-α指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术后6 h、24 h,术后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后200 mg吲哚美辛组血清WBC、CRP、淀粉酶、脂肪酶指标及IL-1β、IL-6、TNF-α指标较术前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前200 mg吲哚美辛组明显升高(P<0.05)。吲哚美辛各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低(P<0.05)。吲哚美辛各组24 h PEP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术后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后200 mg吲哚美辛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2.00%、20.00%)、PEP发生率(6.00%、5.45%)较术前100 mg吲哚美辛组(19.23%、3.85%)、术前200 mg吲哚美辛组(18.75%、2.08%)明显升高(P<0.05)。结论 ERCP术前直肠应用吲哚美辛可有效降低术后炎症反应程度以及PEP的发生,且术前用药效果明显优于术后用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高淀粉酶血症 吲哚美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系的APC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春燕 魏娟 +9 位作者 蒋康 刘炯 万海军 康颖 冯晓玥 姜琼 廖婉玉 蒋铭佐 刘雨 汪芳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79-1282,共4页
目的 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胚系突变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主要致病原因,文中旨在研究FAP患者的APC基因胚系突变情况,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3个FAP家系。提取家系成员... 目的 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胚系突变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主要致病原因,文中旨在研究FAP患者的APC基因胚系突变情况,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3个FAP家系。提取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应用二代测序(NGS)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基因检测,应用Sanger测序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分别进行变异位点的验证。结果 3个家系均检测到APC基因外显子的杂合性变异,分别为两种无义突变和一种移码突变,其中家系1为第14外显子c.1945C>T(p.Q649X)杂合变异;家系2为第15外显子c.3129_3130delAC(p.Q1044Kfs*2)杂合变异;家系3为第10外显子c.1363C>T(p.Q455X)杂合变异。结论 3个FAP家系均存在致病性APC基因病理性胚系突变,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基因检测可以帮助明确诊断,家系受累成员均应筛查肠镜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APC基因 胚系突变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慢性基础疾病的治疗管理 被引量:2
4
作者 傅点 王玉 +7 位作者 李傲梅 赵欣 姚瑶 侯煜 范杰梅 陈鑫 任艺 徐晓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74-976,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型传染性疾病,其重症患者中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居多。该患者群体通常有高龄、治疗困难、重症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因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基础疾病的管理极为重要。文中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各种基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型传染性疾病,其重症患者中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居多。该患者群体通常有高龄、治疗困难、重症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因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基础疾病的管理极为重要。文中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各种基础疾病的治疗和管理进行概述,以增加对疾病的认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慢性基础疾病 治疗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