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角度评价焦化污染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
1
作者
史涛
原慧聪
+3 位作者
桑义敏
王清玥
刘畅
张文毓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5,共7页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水平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生命周期评价软件eFootprint和工程案例,从环境影响角度评价了某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结果表明: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绿色可持续...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水平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生命周期评价软件eFootprint和工程案例,从环境影响角度评价了某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结果表明: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绿色可持续性总体较好,人体毒性(HT)、水资源消耗(WU)、生态毒性(ET)、全球增温潜势(GWP)、可吸入无机物(RI)、非生物质资源消耗潜值(ADP)、酸化潜值(AP)、初级能源消耗(PED)、竞争-土地使用(CLU)、富营养化潜值(EP)对环境影响相对较高且差别不大(贡献率为94.90%~100%),臭氧层消耗(ODP)对环境影响稍弱(贡献率为68.53%);影响环境(HT,WU,ET,GWP,RI,ADP)的主要物料清单因素为气体通入量、CO_(2)产生量、尿素投加量和风机耗电量。选择营养全面、含水率(w)大于10%的焦化场地,优化最小风量设计以及配备合适风机型号等措施可提升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研究结果可为有机污染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绿色可持续性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污染土壤
生物堆修复
生命周期评价
绿色可持续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生命周期的生物污泥好氧堆肥处理技术绿色可持续性评价
2
作者
史涛
原慧聪
+5 位作者
桑义敏
籍龙杰
刘畅
周冰雨
杨婷玉
朱玲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5-121,共7页
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环境治理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变得更为重要,而生物污泥好氧堆肥处理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评价鲜有报道。基于生命周期评价软件eFootprint和国内典型污水处理厂生物污泥好氧堆肥技术案例数据,从环境影响角度评价了...
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环境治理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变得更为重要,而生物污泥好氧堆肥处理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评价鲜有报道。基于生命周期评价软件eFootprint和国内典型污水处理厂生物污泥好氧堆肥技术案例数据,从环境影响角度评价了其绿色可持续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结果表明:(1)秸秆是初级能源消耗量(PED)、矿物资源消耗潜势(ADP)、水资源消耗量(WU)、臭氧消耗潜势(ODP)、竞争性土地利用(CLU)、酸化潜势(AP)、富营养化潜势(EP)、可吸入无机物量(RI)、光化学臭氧合成潜势(POFP)等9项生命周期评价指标的最主要贡献因子(贡献率为49.06%~99.95%);废液是人体非致癌毒性(HTnc)和人体致癌毒性(HTc)的最主要贡献因子(贡献率为81.09%~82.47%);全球增温潜势(GWP)的主要贡献因子依次是钙镁磷肥(贡献率31.10%)、麦麸(贡献率30.68%)和废液(贡献率18.18%)。(2)决定生物污泥好氧堆肥处理技术绿色可持续性的主要环境影响指标由大到小依次为ADP、PED、CLU、EP、RI、光化学臭氧合成潜势(POFP)、HTnc、HTc,它们的环境影响总贡献率分别为110.36%、103.25%、99.97%、97.65%、94.90%、93.29%、92.94%、92.63%。(3)可从降低秸秆和麦麸添加比例、少添加或不添加钙镁磷肥、加大废液循环再利用水平、减少废液排放等角度进一步提升生物污泥好氧堆肥处理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研究结果对改善生物污泥好氧堆肥处理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和技术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泥
好氧堆肥
生命周期评价
绿色可持续性
eFootpri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角度评价焦化污染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
1
作者
史涛
原慧聪
桑义敏
王清玥
刘畅
张文毓
机构
东营市生态环境局利津生态环境监控中心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环境
工程系
北京市
生态环境
保护科学研究院
出处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5,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802100)。
文摘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水平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生命周期评价软件eFootprint和工程案例,从环境影响角度评价了某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结果表明: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绿色可持续性总体较好,人体毒性(HT)、水资源消耗(WU)、生态毒性(ET)、全球增温潜势(GWP)、可吸入无机物(RI)、非生物质资源消耗潜值(ADP)、酸化潜值(AP)、初级能源消耗(PED)、竞争-土地使用(CLU)、富营养化潜值(EP)对环境影响相对较高且差别不大(贡献率为94.90%~100%),臭氧层消耗(ODP)对环境影响稍弱(贡献率为68.53%);影响环境(HT,WU,ET,GWP,RI,ADP)的主要物料清单因素为气体通入量、CO_(2)产生量、尿素投加量和风机耗电量。选择营养全面、含水率(w)大于10%的焦化场地,优化最小风量设计以及配备合适风机型号等措施可提升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研究结果可为有机污染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绿色可持续性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
焦化污染土壤
生物堆修复
生命周期评价
绿色可持续
环境影响
Keywords
coke-contaminated soil
bio-pile remediation
life cycle assessment
green sustainability
environmental impact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78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生命周期的生物污泥好氧堆肥处理技术绿色可持续性评价
2
作者
史涛
原慧聪
桑义敏
籍龙杰
刘畅
周冰雨
杨婷玉
朱玲
机构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环境
工程系
东营市生态环境局利津生态环境监控中心
北京建工
环境
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5-121,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8YFC1802100)。
文摘
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环境治理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变得更为重要,而生物污泥好氧堆肥处理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评价鲜有报道。基于生命周期评价软件eFootprint和国内典型污水处理厂生物污泥好氧堆肥技术案例数据,从环境影响角度评价了其绿色可持续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结果表明:(1)秸秆是初级能源消耗量(PED)、矿物资源消耗潜势(ADP)、水资源消耗量(WU)、臭氧消耗潜势(ODP)、竞争性土地利用(CLU)、酸化潜势(AP)、富营养化潜势(EP)、可吸入无机物量(RI)、光化学臭氧合成潜势(POFP)等9项生命周期评价指标的最主要贡献因子(贡献率为49.06%~99.95%);废液是人体非致癌毒性(HTnc)和人体致癌毒性(HTc)的最主要贡献因子(贡献率为81.09%~82.47%);全球增温潜势(GWP)的主要贡献因子依次是钙镁磷肥(贡献率31.10%)、麦麸(贡献率30.68%)和废液(贡献率18.18%)。(2)决定生物污泥好氧堆肥处理技术绿色可持续性的主要环境影响指标由大到小依次为ADP、PED、CLU、EP、RI、光化学臭氧合成潜势(POFP)、HTnc、HTc,它们的环境影响总贡献率分别为110.36%、103.25%、99.97%、97.65%、94.90%、93.29%、92.94%、92.63%。(3)可从降低秸秆和麦麸添加比例、少添加或不添加钙镁磷肥、加大废液循环再利用水平、减少废液排放等角度进一步提升生物污泥好氧堆肥处理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研究结果对改善生物污泥好氧堆肥处理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和技术参考价值。
关键词
生物污泥
好氧堆肥
生命周期评价
绿色可持续性
eFootprint
Keywords
biological sludge
aerobic composting
life cycle assessment
green sustainability
eFootprint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角度评价焦化污染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
史涛
原慧聪
桑义敏
王清玥
刘畅
张文毓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生命周期的生物污泥好氧堆肥处理技术绿色可持续性评价
史涛
原慧聪
桑义敏
籍龙杰
刘畅
周冰雨
杨婷玉
朱玲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