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临床危险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对心房颤动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魏晓慧 张怡 +1 位作者 李晓云 宋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9期1246-1251,共6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东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心房颤动患者253例,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77例和验证组76例。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东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心房颤动患者253例,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77例和验证组76例。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又分为单纯心房颤动组96例和脑卒中组8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tetic peptide,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Ⅰ等,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OR=1.205,95%CI:1.046~1.388,P=0.010)、RDW(OR=1.605,95%CI:1.138~2.263,P=0.007)、D-二聚体(OR=2.633,95%CI:1.229~5.640,P=0.013)、纤维蛋白原(OR=3.053,95%CI:1.312~7.108,P=0.010)、NT-proBNP(OR=1.005,95%CI:1.003~1.007,P=0.001)、高敏肌钙蛋白I(OR=1.129,95%CI:1.046~1.218,P=0.002)是心房颤动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建模组曲线下面积为0.926,95%CI:0.885~0.967,验证组曲线下面积为0.912,95%CI:0.847~0.978;H-L检验显示,建模组χ^(2)=8.005,P=0.433,验证组χ^(2)=2.590,P=0.957;DCA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