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制造新应用场景下现场工程师培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兰 梅阳寒 王志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3-21,共9页
随着科技革命和新型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制造业涌现出数字孪生、数字设计、智能检测,人机协同等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应用场景。新场景带来人才需求变革,能扎根生产一线、并创造性解决技术应用问题的智能制造现场工程师成为制约广大中小制... 随着科技革命和新型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制造业涌现出数字孪生、数字设计、智能检测,人机协同等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应用场景。新场景带来人才需求变革,能扎根生产一线、并创造性解决技术应用问题的智能制造现场工程师成为制约广大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关键。现阶段职业教育在培养现场工程师的过程中,存在协同育人平台不完善、课程体系亟待重构一体化育人全过程等现实困境。因此,通过重新梳理产业链—岗位链—流程链—能力链—专业链—课程链的链接逻辑,依照产业需求导向、项目任务驱动、职业能力递进、创新实践支撑理念,引领多主体协同打造产科教平台、推动系统化重构高本协同课程体系、促进产学研训赛创一体化实施,全方位落实智能制造现场工程师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智能制造 新应用场景 现场工程师 现实困境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具智能制造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燕琴 宋育程 王波群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3-78,共6页
介绍一个模具智能制造平台的建设思路、内容和技术特点。模云智能制造系统通过项目管理、智能设计、计划排产、智能制造等功能模块,完成数据采集、工序调度、车间排产、生产管控等功能优化,最终实现模具的智能制造。模云系统的开发与应... 介绍一个模具智能制造平台的建设思路、内容和技术特点。模云智能制造系统通过项目管理、智能设计、计划排产、智能制造等功能模块,完成数据采集、工序调度、车间排产、生产管控等功能优化,最终实现模具的智能制造。模云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实现了模具企业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可有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 智能制造 产品数据管理 智能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场域学习: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现场工程师培养路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兰 王志明 +1 位作者 孟鑫沛 梅阳寒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9,112,共11页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要素的不断渗透,制造业以及其他战略新兴行业衍生了大量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现场工程师作为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具备数字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逐渐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优化产业格局的关键力...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要素的不断渗透,制造业以及其他战略新兴行业衍生了大量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现场工程师作为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具备数字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逐渐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优化产业格局的关键力量。从工作场域学习理念来看,现阶段职业教育在培育这一类型人才时存在以下不足:契合现场工作场域学习的校内实训场所育人效度不强、匹配真实工作场域的校外实习基地范围不广、适应技能提升的工作场域内外联动不足等现实问题。由此提出具体人才培养路径:以识岗——跟岗——顶岗三阶段递进学习模式为核心,以校内实训场所为支点,构建初级工作场域,培育学生实操技能;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中心,塑造中级工作场域,夯实学生数字素养;以校内外场域联动为链条,创设高级工作场域,孵化学生创新精神。以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共同助力新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工作场域学习 新质生产力 数智化转型 人才培养 现场工程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量放大阀转向系统流量放大特性研究
4
作者 唐先军 唐方红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39,145,共6页
现阶段流量放大阀存在转向流量放大比不稳定的问题,以OSQB流量放大阀为研究对象,给出其转向系统工作原理,结合流量放大阀内部结构原理,对其转向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流量放大比进行了数学推导。基于AMESim搭建了放大阀转向系统仿真模... 现阶段流量放大阀存在转向流量放大比不稳定的问题,以OSQB流量放大阀为研究对象,给出其转向系统工作原理,结合流量放大阀内部结构原理,对其转向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流量放大比进行了数学推导。基于AMESim搭建了放大阀转向系统仿真模型,仿真了流量放大特性和放大比特性曲线,仿真了阻尼②、阻尼③、阻尼④、阻尼⑤对流量放大比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流量放大阀的转向流量理论放大比可等效为P→CL与L→CL对应的节流面积比;减小阻尼③、阻尼④,转向起点放大比冲击峰值降低幅度最大;阻尼②、阻尼③、阻尼④、阻尼⑤直径设置0.8 mm能获得较优的流量放大比特性曲线。该研究对流量放大阀国产化研究替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放大阀 转向 OSQB AMESIM 放大比 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能力理论视角下适应区域产业链发展的高水平专业群建构探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郭高萍 张燕琴 赖朝安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40-46,共7页
高职学校专业群建设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在客观分析高职学校专业群适应产业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目标、组织、路径、价值四个方面探讨运用动态能力理论研究专业群建构的适切性,并从感知环境、变革重构、... 高职学校专业群建设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在客观分析高职学校专业群适应产业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目标、组织、路径、价值四个方面探讨运用动态能力理论研究专业群建构的适切性,并从感知环境、变革重构、组织治理三个维度提出增强高职学校专业群对区域产业链适应性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校 高水平专业群 产业链 动态能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感知水果抓取及分拣控制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3
6
作者 郭联金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94,99,共7页
针对传统分拣机械手缺乏感知能力,且多为刚性抓取,导致作业对象(瓜果等农产品)适应性不足的问题,设计具有听觉、视觉和触觉功能的多感知柔性分拣系统。基于连杆式串联机械臂的结构及运动学分析,提出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以ATMEGA328P单片... 针对传统分拣机械手缺乏感知能力,且多为刚性抓取,导致作业对象(瓜果等农产品)适应性不足的问题,设计具有听觉、视觉和触觉功能的多感知柔性分拣系统。基于连杆式串联机械臂的结构及运动学分析,提出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以ATMEGA328P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对分拣系统的智能语音识别模块、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模块和压力检测模块等进行硬件、软件设计。以苹果、猕猴桃、橙子和梨作为目标对象进行分拣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可通过人机交互接收非特定人语音口令,机械臂在视觉引导下自主运动和定位,自适应抓取目标对象,并准确执行分拣任务,定位精度为0.3 mm,分拣的平均正确率为92%,实现分拣的智能化和柔性化。研究为提高分拣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环境适应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识别 视觉检测 柔性抓取 分拣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目视觉多目标分拣系统设计与测试 被引量:3
7
作者 范四立 刘涛 梅阳寒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05-110,共6页
针对人工包装USB组件效率低和分装错误率高的问题,开发一套集识别、选择和分选于一体的智能分拣系统。提出一种改进的分拣算法,利用边缘曲线等价方法确定工件形状,通过多目标形心图像区域分割快算方法确定各组件中心,采用Harris角点检... 针对人工包装USB组件效率低和分装错误率高的问题,开发一套集识别、选择和分选于一体的智能分拣系统。提出一种改进的分拣算法,利用边缘曲线等价方法确定工件形状,通过多目标形心图像区域分割快算方法确定各组件中心,采用Harris角点检测算法获取旋转角度。构建分选识别相机和旋转纠偏相机相结合的双目视觉智慧分选和包装模式。结果表明:最大旋转角度误差为0.75°,最大质心偏差为0.68 mm,测试成功率达99.5%以上,所构建的智能分拣系统对USB组件不同摆放位置模板匹配的误差和抓取误判率均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为智能化设备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B组件 双目视觉 智能分拣 旋转角度 轮廓形心 角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铣削表面形貌模型及工艺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先军 唐方红 宋跃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7-241,247,共6页
针对微细铣削表面形貌的各种影响因素,基于机床系统动态特性,建立了微细铣削表面形貌模型。采用响应耦合法得到铣刀的动态特性函数,并结合铣削力模型计算铣刀的动态挠度,将铣刀挠度引入微细铣削轨迹方程。设计了以主轴转速、进给速度、... 针对微细铣削表面形貌的各种影响因素,基于机床系统动态特性,建立了微细铣削表面形貌模型。采用响应耦合法得到铣刀的动态特性函数,并结合铣削力模型计算铣刀的动态挠度,将铣刀挠度引入微细铣削轨迹方程。设计了以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径向切削深度和铣削方式为主要影响因素的正交试验。通过实验结果和仿真模型分析了微细铣削对表面形貌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径向切削深度和铣削方式是影响微细铣削表面形貌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铣削 表面形貌 表面粗糙度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榫卯节点特征参数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张燕琴 刘强 刘方方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3-68,共6页
针对铝合金电动客车行驶环境中榫卯结构的疲劳强度问题,以铝合金榫卯节点为研究对象,开展三点弯曲疲劳仿真试验,并研究了榫梁夹持面间距、榫卯配比和加强片布置方式等特征参数对榫卯节点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小榫梁夹持面间... 针对铝合金电动客车行驶环境中榫卯结构的疲劳强度问题,以铝合金榫卯节点为研究对象,开展三点弯曲疲劳仿真试验,并研究了榫梁夹持面间距、榫卯配比和加强片布置方式等特征参数对榫卯节点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小榫梁夹持面间距可以有效提高节点疲劳寿命;当作用于卯梁上方的疲劳载荷高于18.0 kN时,榫卯配比h/H=0.60的节点疲劳寿命最长,当疲劳载荷低于10.7 kN时,榫卯配比h/H=0.73的节点疲劳寿命更稳定,综合疲劳性能更好;低载荷水平下,增加加强片数量能有效提高节点疲劳寿命,加强片对角布置的节点疲劳寿命比单边布置的疲劳寿命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客车 榫卯节点 特征参数 疲劳性能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固化3D打印制备PLA/β-TCP生物支架及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波群 揭晓华 +1 位作者 雷芳 李奖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38,共7页
为制备表面具有沟槽纹路结构、粗糙度可调控、压缩强度高的骨组织工程支架,解决传统的活塞挤出式3D打印难以获得具有可控纹路的纤维表面特征的问题,以光固化生物基聚乳酸(PLA),β-磷酸三钙(β-TCP)为原料,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 为制备表面具有沟槽纹路结构、粗糙度可调控、压缩强度高的骨组织工程支架,解决传统的活塞挤出式3D打印难以获得具有可控纹路的纤维表面特征的问题,以光固化生物基聚乳酸(PLA),β-磷酸三钙(β-TCP)为原料,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剂,采用球磨搅拌法制备β-TCP含量不同的PLA/β-TCP浆料,结合液晶显示器(LCD)式光固化3D打印技术制备多孔生物支架,采用旋转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选区电子衍射花样、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压缩试验等手段对制备的材料和支架进行了表征。并进行流变特性分析、孔隙率计算、断面形貌观察与X射线能谱成分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β-TCP含量的PLA/β-TCP浆料的流变性能与LCD光固化3D打印制备工艺,及对生物支架的表面形态、微观结构和压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β-TCP含量的增加,生物支架的孔隙率降低,PLA/β-TCP浆料中颗粒数量增加,导致低剪切速率下粗糙度和黏度增加;此外,支架纤维表面表现出不同规则的沟槽、粗糙表面特征,压缩强度随着β-TCP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β-TCP质量分数为10%时,支架压缩强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β-磷酸三钙 液晶显示器式光固化 3D打印 生物支架 结构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