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无需离心微孔板凝聚胺法应用于输血前检查效果评价
1
作者
刘景春
车嘉琳
+1 位作者
陆小梅
刘赴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707-1709,共3页
目的评价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在输血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传统的凝聚胺试管法和微柱凝胶卡技术3种方法同步对输血前检测标本按照规定进行相关检测,比较3种方法输血前检测时间的差异;对临床常见...
目的评价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在输血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传统的凝聚胺试管法和微柱凝胶卡技术3种方法同步对输血前检测标本按照规定进行相关检测,比较3种方法输血前检测时间的差异;对临床常见的9种抗体血清进行滴度分析,以及对已经鉴定的21例不规则抗体标本和40例红细胞亚型标本进行检测,比较对已知抗体的检出能力。结果3种方法中,检测时间总体上都是微柱凝胶卡技术最长;进行单个交叉配血标本检测时,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长于凝聚胺试管法(F=148.672,P<0.01),随着标本的增加,微孔板法明显短于其他2种方法(5个标本:F=310.661,P<0.01;9个标本:F=140.779,P<0.01);对抗体检出能力上,检测抗体滴度方面,3种方法两两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以前鉴定的抗体,微孔板凝聚胺法具有很好的检出能力。结论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无需试管及离心设备简便快速、经济有效,是一种可行的输血前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检查
凝聚胺法
微孔板法
离心
检查效果
检测标本
输血前检测
抗体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离心凝聚胺微孔板法的应用
2
作者
邹文涛
刘景春
+2 位作者
车嘉琳
陆小梅
刘赴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271-274,共4页
【目的】评价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在输血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传统的凝聚胺试管法和微柱凝胶卡技术3种方法同步对输血前检测标本按照规定进行相关检测,比较3种方法输血前检测时间的差异;对...
【目的】评价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在输血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传统的凝聚胺试管法和微柱凝胶卡技术3种方法同步对输血前检测标本按照规定进行相关检测,比较3种方法输血前检测时间的差异;对临床常见的9种抗体血清进行滴度分析,以及对已经鉴定的21例不规则抗体标本和40例红细胞亚型标本进行检测,比较对已知的抗体检出能力。【结果】三种方法中,检测时间总体上都是微柱凝胶卡技术最长;进行单个交叉配血标本检测时,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长于凝聚胺试管法(F=148.672,P=0.00),随着标本的增加,微孔板法明显短于其它2种方法(5个标本:F=310.661,P=0.00;9个标本:F=140.779,P=0.00);对抗体检出能力上,检测抗体滴度方面,3种方法两两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统计概率P值分别为0.068、0.753和0.674);对以前鉴定的抗体微孔板凝聚胺法具有很好的检出能力。【结论】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无需试管及离心设备,具有简便快速、经济有效等特点,是一种可行的输血前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胺
微孔板
无需离心
输血前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需离心微孔板凝聚胺法应用于输血前检查效果评价
1
作者
刘景春
车嘉琳
陆小梅
刘赴平
机构
东莞
市中心血站
东莞石龙博爱医院
出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707-1709,共3页
基金
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基金(2007105150171)~~
文摘
目的评价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在输血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传统的凝聚胺试管法和微柱凝胶卡技术3种方法同步对输血前检测标本按照规定进行相关检测,比较3种方法输血前检测时间的差异;对临床常见的9种抗体血清进行滴度分析,以及对已经鉴定的21例不规则抗体标本和40例红细胞亚型标本进行检测,比较对已知抗体的检出能力。结果3种方法中,检测时间总体上都是微柱凝胶卡技术最长;进行单个交叉配血标本检测时,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长于凝聚胺试管法(F=148.672,P<0.01),随着标本的增加,微孔板法明显短于其他2种方法(5个标本:F=310.661,P<0.01;9个标本:F=140.779,P<0.01);对抗体检出能力上,检测抗体滴度方面,3种方法两两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以前鉴定的抗体,微孔板凝聚胺法具有很好的检出能力。结论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无需试管及离心设备简便快速、经济有效,是一种可行的输血前检测方法。
关键词
输血前检查
凝聚胺法
微孔板法
离心
检查效果
检测标本
输血前检测
抗体血清
分类号
R457 [医药卫生—治疗学]
R446.11 [医药卫生—诊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离心凝聚胺微孔板法的应用
2
作者
邹文涛
刘景春
车嘉琳
陆小梅
刘赴平
机构
东莞
市中心血站
东莞石龙博爱医院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271-274,共4页
基金
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基金(2007105150171)
文摘
【目的】评价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在输血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传统的凝聚胺试管法和微柱凝胶卡技术3种方法同步对输血前检测标本按照规定进行相关检测,比较3种方法输血前检测时间的差异;对临床常见的9种抗体血清进行滴度分析,以及对已经鉴定的21例不规则抗体标本和40例红细胞亚型标本进行检测,比较对已知的抗体检出能力。【结果】三种方法中,检测时间总体上都是微柱凝胶卡技术最长;进行单个交叉配血标本检测时,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长于凝聚胺试管法(F=148.672,P=0.00),随着标本的增加,微孔板法明显短于其它2种方法(5个标本:F=310.661,P=0.00;9个标本:F=140.779,P=0.00);对抗体检出能力上,检测抗体滴度方面,3种方法两两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统计概率P值分别为0.068、0.753和0.674);对以前鉴定的抗体微孔板凝聚胺法具有很好的检出能力。【结论】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无需试管及离心设备,具有简便快速、经济有效等特点,是一种可行的输血前检测方法。
关键词
凝聚胺
微孔板
无需离心
输血前检查
分类号
R234.23 [医药卫生—中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无需离心微孔板凝聚胺法应用于输血前检查效果评价
刘景春
车嘉琳
陆小梅
刘赴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非离心凝聚胺微孔板法的应用
邹文涛
刘景春
车嘉琳
陆小梅
刘赴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