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莞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生态化管理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娜 吴鹏举 李翠丹 《林业调查规划》 2015年第2期62-67,114,共7页
东莞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人工修复重建型湿地的典型代表。针对湿地公园内植物构建成效,在实地调查和查找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湿地公园内植物的类型、分布以及植物构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湿地公园植物生态化管理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植物构建 生态化管理 植物管养 植物配置 分区管理 东莞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文明竞争力测度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以东莞市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娜 吴鹏举 李翠丹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6期1192-1197,共6页
依据生态文明、城市竞争力等基础理论,提出了生态文明竞争力内涵、组成与评价指标体系,用以分析评价区域生态文明竞争力和经济社会与环境生态协调发展水平。以东莞市为例,计算2000-2013年14年间东莞市以及2013年各对比城市的二级指标得... 依据生态文明、城市竞争力等基础理论,提出了生态文明竞争力内涵、组成与评价指标体系,用以分析评价区域生态文明竞争力和经济社会与环境生态协调发展水平。以东莞市为例,计算2000-2013年14年间东莞市以及2013年各对比城市的二级指标得分与综合生态文明竞争力得分。结果发现,东莞市生态文明竞争力总体呈上升趋势,至2013年达到中竞争力水平,但与深圳、广州、苏州等城市相比差距还比较明显,存在主要问题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滞后,造成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生态三者不协调和不同步。据此,提出了提升东莞市生态文明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竞争力 指标体系 东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景观回用系统中病原微生物消长的规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萍 吴鹏举 +1 位作者 钟敏 黄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5期350-353,共4页
再生水回用于城市景观系统,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威胁景观水环境的安全。采用滤膜培养法检测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两种病原微生物指示物在东莞城市湿地公园再生水景观回用系统中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紫外消毒和垂直流人工湿地对两种病... 再生水回用于城市景观系统,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威胁景观水环境的安全。采用滤膜培养法检测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两种病原微生物指示物在东莞城市湿地公园再生水景观回用系统中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紫外消毒和垂直流人工湿地对两种病原微生物指示生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和90%以上;两种病源微生物指示生物在景观水环境中有不同程度的复活和增殖现象,在水力停留时间较短的高位水池中总大肠菌群与粪大肠菌群的复活速率受营养盐浓度的影响比较小;在水力停留时间较长的景观河水体中总大肠菌群数的增长受水体中总氮和总磷浓度的影响比较大,粪大肠菌群数受总磷浓度的影响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 再生水 城市景观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水力负荷下人工湿地各单元净化污水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鹏举 黄娜 李翠丹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5期77-81,共5页
以东莞生态产业园内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系统内反硝化池、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单元在高温期和低温期的污水净化能力,探讨了系统建成运行3年后,2013—2015年在固定水力负荷下的污水处理效果。结果表... 以东莞生态产业园内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系统内反硝化池、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单元在高温期和低温期的污水净化能力,探讨了系统建成运行3年后,2013—2015年在固定水力负荷下的污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3年,净化能力保持稳定;相对于低温期,系统在高温期的污水处理效果不明显;反硝化池、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各单元的污水处理能力不同,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总磷、总氮的去除效果明显,反硝化池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表面流人工湿地相对于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各项水质指标值的去除效果不明显。作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应当重视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水力负荷 人工湿地 污水净化系统 反硝化池 垂直流人工湿地 表面流人工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植物覆盖度与水质净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廖凌娟 黄娜 吴鹏举 《广东林业科技》 2014年第3期30-34,共5页
湿地植物作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质净化、景观构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广东省东莞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按植物覆盖度层级(覆盖度分别为0,30%,40%,50%,80%及90%)划分6个样区,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因子指数法对湿地植物覆盖度与水质... 湿地植物作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质净化、景观构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广东省东莞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按植物覆盖度层级(覆盖度分别为0,30%,40%,50%,80%及90%)划分6个样区,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因子指数法对湿地植物覆盖度与水质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单因子指数法分析显示,水质指标值随植被覆盖度不同而发生变化;(2)植被覆盖度为50%时,总氮与NO3-浓度值最低,植被覆盖度为90%时总氮值达到最大;(3)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等指标随覆盖度增加变化不明显;(4)综合因子指数法显示,当湿地植物覆盖度维持在40%时,湿地水质相对保持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覆盖度 单因子指数法 综合因子指数法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