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生态世进程中流域水环境的复合污染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朝晖 关翔鸿 +6 位作者 田雨馨 韦庚锐 陈啊聪 汝旋 廖建波 邱光磊 韦朝海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9-1545,共17页
针对珠江10余年的数据跟踪调查,结合气候变暖、河流酸化的未来场景,模拟了未来80a营养元素比值和金属微量元素浓度的演变.发现未来自然水体可能存在3种重要变化:其一,碳源分配不足、营养素积累和生化效率下降;其二,酸化后的离子交换增... 针对珠江10余年的数据跟踪调查,结合气候变暖、河流酸化的未来场景,模拟了未来80a营养元素比值和金属微量元素浓度的演变.发现未来自然水体可能存在3种重要变化:其一,碳源分配不足、营养素积累和生化效率下降;其二,酸化后的离子交换增强以及微量元素的背景浓度升高;其三,水质变化诱导的重金属和微量有毒有害有机物的共同释放、相态分配的异化以及污染源的多环反馈.水体中溶液性质受物理场驱动的变化表现为浓度共振与共归趋效应的同步发生,复合污染是水体物化性质变化的不可逆表现,带来了地质背景值基线的10a级的快速更新,对天然水体评价阈值的计算将需要时代性的特征加以校正.人类面临着新生的水环境问题可能包括自然变化引发的元素暴露与活性演变、连续性输入排放的水质结构矛盾以及即将到来生态世对物种的公平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溶液性质 气候变暖 河流酸化 浓度共振 地质基准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溴系阻燃剂处理技术及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卫昆 赵丽嫦 +3 位作者 陈慕羽 黄皖唐 方嘉声 唐少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2,共14页
溴系阻燃剂(BFRs)作为一种新兴有机污染物,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释放到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对BFRs水环境污染现状、主要降解技术和毒性效应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BFRs在水环境中的分布具有来源依赖... 溴系阻燃剂(BFRs)作为一种新兴有机污染物,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释放到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对BFRs水环境污染现状、主要降解技术和毒性效应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BFRs在水环境中的分布具有来源依赖性,主要来源为生产场地和电子废物回收处置场地,目前在湖泊、河流和海洋等水环境中均能检测出BFRs。现有降解技术主要包括高级氧化技术、微生物降解技术、热解分离技术以及吸附技术等,其中高级氧化技术、热解分离技术和吸附技术降解速率快,但成本高;微生物降解技术成本低、污染少,但降解不彻底。BFRs主要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活性氧、损伤细胞膜、改变与抗氧化防御相关的生物反应及神经损伤等对生物体造成损害。未来仍需对BFRs高效处理技术及低浓度BFRs对生物体长期暴露毒理效应等方面开展探索和研究,以期为开发高效、经济的BFRs降解技术和评估BFRs生态环境风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系阻燃剂 水环境 降解技术 毒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连通性视角下面向水质改善的感潮河网生态流量研究
3
作者 张济显 艾丽莎 +2 位作者 杨盈 张宇健 徐志豪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7,共15页
研究面向水质改善的感潮河网生态流量阈值,探讨径潮耦合作用下水文连通性与水质响应机制,为感潮河网水质改善与生态流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以东江三角洲感潮河网为例,识别关键水质因子TN、TP,构建动态水文连通性指标,再运用MIKE HYD... 研究面向水质改善的感潮河网生态流量阈值,探讨径潮耦合作用下水文连通性与水质响应机制,为感潮河网水质改善与生态流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以东江三角洲感潮河网为例,识别关键水质因子TN、TP,构建动态水文连通性指标,再运用MIKE HYDRO River建立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不同径潮情景下的水文连通性与水质响应,最后采用Tennant法设置生态流量方案。结果表明:河网水文连通性对径流变化更敏感,其对径流变化的响应强度(27.7%)显著高于潮位变化(7.3%);流量对污染物的削减作用强于潮汐,潮汐在低流量时期易引发污染物振荡滞留;保障生态流量≥451.47 m^(3)/s(约多年平均径流的60%)可有效提升河网水文连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质;TN和TP的最优改善率分别约为8%和20%,但仅靠流量管理提升水质的空间有限。未来需结合污染源减排等综合措施以实现更高水平的水环境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网 水文连通性 水质改善 生态流量 东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磺胺甲恶唑电氧化降解技术研究——基于多孔Ti_(4)O_(7)电极的连续折流电催化氧化装置
4
作者 葛旭 钱煦斌 +3 位作者 徐磊 骆竹君 唐少宇 牛军峰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87-4397,共11页
通过真空等离子体喷涂技术成功制备多孔Ti_(4)O_(7)电极,并构建连续折流式电催化氧化装置,以实现水中磺胺甲恶唑(SMX)的有效降解.考察了操作条件对SMX降解效率的影响,计算了体系能耗,并评估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实际废水处理效果,同时推测了... 通过真空等离子体喷涂技术成功制备多孔Ti_(4)O_(7)电极,并构建连续折流式电催化氧化装置,以实现水中磺胺甲恶唑(SMX)的有效降解.考察了操作条件对SMX降解效率的影响,计算了体系能耗,并评估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实际废水处理效果,同时推测了SMX的电催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在10mg/L SMX初始浓度、5mmol/L电解质浓度、5mA/cm^(2)电流密度、27mL/min溶液流速的反应条件下,连续折流式电催化氧化装置对SMX的去除效率可达82.0%、降解能耗13.1kWh/m^(3)、矿化效率34.2%、矿化电流效率0.7%. SMX的主要降解机理为间接氧化,·OH和SO_(4)^(·-)在SMX降解反应中的贡献效率分别为76.1%和5.8%,其主要降解路径主要为羟基化、断键、氧化和耦合,最终生成小分子物质.对实验配水和实际废水的长期处理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SMX降解性能和运行稳定性,实际废水中SMX去除效率、TOC去除效率和COD去除效率等分别为100%、19.8%、72.2%,且经过电氧化处理后废水毒性降低.因此,基于多孔Ti_(4)O_(7)电极的连续折流式电催化氧化装置可实现对水中SMX的有效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氧化 磺胺甲恶唑 多孔Ti_(4)O_(7) 连续折流反应器 间接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县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以东莞市各镇区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姚焱中 李诗婷 +3 位作者 苏美蓉 廖乐乐 徐超 岳文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5998-6011,共14页
现有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多集中在城市及城市群层面,未能深入探究城市内部特征。鉴于此,聚焦区县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一步探究城市内部的健康分布特征;提出了“发展水平-服务功能-抵御干扰-自我维育”四维区县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框架,并... 现有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多集中在城市及城市群层面,未能深入探究城市内部特征。鉴于此,聚焦区县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一步探究城市内部的健康分布特征;提出了“发展水平-服务功能-抵御干扰-自我维育”四维区县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框架,并建立了相应的多层级指标体系,构建了区县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在分析区县生态系统健康变化过程及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识别区县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贡献因子。针对东莞各镇区的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5年间,各镇区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总体趋于恶化,其中西南地区生态系统的退化比东南地区更为明显。自我维育对各镇区生态系统健康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主要瓶颈在于快速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的稀缺及较低的利用效率。对区县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城市生态系统复杂的内部特征,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平衡区域发展、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四维评价框架 贡献因子 区县尺度 东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萃取-凝胶渗透色谱净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检测食用鱼肉中12种卤代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3
6
作者 祝亦哲 郑锐芬 +4 位作者 樊子昊 刘灵 叶靖瑶 王凯 唐才明 《色谱》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7,共10页
卤代有机污染物(HOPs)因具有持久性、生物积累性、毒性等而广受关注。本研究应用超声辅助萃取和凝胶渗透色谱净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建立了同时检测常见食用鱼肉中12种HOPs的方法。根据HOPs特性和鱼肉样品特点选择高效、可... 卤代有机污染物(HOPs)因具有持久性、生物积累性、毒性等而广受关注。本研究应用超声辅助萃取和凝胶渗透色谱净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建立了同时检测常见食用鱼肉中12种HOPs的方法。根据HOPs特性和鱼肉样品特点选择高效、可靠的前处理方法,优化了萃取净化方法和色谱-质谱参数。鱼肉通过甲醇-乙腈(1∶1,v/v)混合溶剂提取,低温高速离心,上清液经氮吹浓缩后转溶于乙酸乙酯-环己烷(1∶1,v/v)混合溶剂,过滤后由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洗脱液经氮吹浓缩后复溶,进样分析。液相色谱流动相为含2 mmol/L乙酸铵的水溶液和乙腈,通过梯度洗脱,离子源为电喷雾电离源,负离子模式,质谱数据采集方式为全扫描和数据依赖采集,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12种HOPs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限为0.5 ng/g。以混合鱼肉为基质,在4、40和400 ng/g加标水平下,12种HOPs的加标回收率为67.6%~133.8%,RSD为0.5%~15.6%。应用本方法对27份实际鱼肉样品进行检测,发现鱼肉中均含有HOPs,含量为未检出~4.52 ng/g。该方法灵敏度好,准确度高,可作为鱼肉中HOPs的高通量筛查和定量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渗透色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 卤代有机污染物 食用鱼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检测电子产品塑料中13种卤代有机添加剂
7
作者 郑锐芬 祝亦哲 +3 位作者 刘灵 马仕荣 何俊贤 唐才明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2-324,共13页
本研究建立了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LC-Q-Orbitrap-HRMS)法同时测定电子产品塑料中13种卤代有机添加剂(HOAs)。将电子产品塑料剪碎后研磨成粉末,用甲醇-乙腈(1:1,V/V)溶剂提取,联合涡旋超声处理以及低温高速离心净化... 本研究建立了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LC-Q-Orbitrap-HRMS)法同时测定电子产品塑料中13种卤代有机添加剂(HOAs)。将电子产品塑料剪碎后研磨成粉末,用甲醇-乙腈(1:1,V/V)溶剂提取,联合涡旋超声处理以及低温高速离心净化,上清液经氮吹浓缩后复溶,最后进行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LC-HRMS)分析。采用电喷雾电离源负离子模式(ESI-),全扫描和数据依赖采集模式采集数据,梯度洗脱,同位素内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1 000μg/L浓度范围内,各HOAs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0 9)。以多种电子产品塑料混合粉末为基质,在80、800和8 000 ng/g加标水平下,13种HOAs的加标回收率大部分在62.5%~107.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使用该方法测定11种常见的市售电子产品塑料中HOAs,发现均含有HOAs,含量在未检出~64 686.0 ng/g之间,其中,四溴双酚A的浓度和检出率(81.8%)最高。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可快速筛查和定量检测电子产品中HO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LC-HRMS) 卤代有机添加剂(HOAs) 电子产品 塑料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外东海赤潮暴发期间^(210)Po-^(210)Bi-^(210)Pb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研究
8
作者 周文清 钟强强 +3 位作者 周曰华 王求贵 王浩 杜娟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5,共11页
^(210)Bi-^(210)Pb核素对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可以示踪海洋颗粒物动力学过程的良好示踪剂。由于^(210)Bi半衰期较短以及分析难度较大等限制因素的存在,人们对海洋中^(210)Bi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如何以及是否存在^(210)Bi-^(210)Pb活度不... ^(210)Bi-^(210)Pb核素对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可以示踪海洋颗粒物动力学过程的良好示踪剂。由于^(210)Bi半衰期较短以及分析难度较大等限制因素的存在,人们对海洋中^(210)Bi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如何以及是否存在^(210)Bi-^(210)Pb活度不平衡现象这两个问题缺乏足够认知。本文于2017年5月5日至15日搭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春季航次对长江口外东海赤潮暴发期间水体中溶解态和颗粒态(溶解态+颗粒态=总态)^(210)Po、^(210)Bi和^(210)Pb活度浓度及核素活度比进行了现场观测。结果显示,总态^(210)Po/^(210)Pb活度比在0.20到2.08之间变化,平均值为0.82±0.58(n=15);总态^(210)Bi/^(210)Pb活度比在0.32到3.72之间变化,平均值为1.38±0.79(n=15),表明水体中普遍存在^(210)Po-^(210)Pb和^(210)Bi-^(210)Pb活度不平衡现象;而深层水体中存在明显的^(210)Po和^(210)Bi相对于^(210)Pb过剩的现象,表明^(210)Po和^(210)Bi伴随颗粒物在中-深层水体中发生再溶出现象。通过计算3种核素的分配系数和分馏因子,本文发现颗粒物在同时清除^(210)Po、^(210)Bi和^(210)Pb的过程中,倾向于优先清除^(210)Po和^(210)Bi;与^(210)Po类似,^(210)Bi表现出比^(210)Pb更强的海洋颗粒物亲和活性特征,浮游植物暴发(生物量的增加)能促进^(210)Bi与^(210)Pb之间的分馏行为,支持了^(210)Bi-^(210)Pb可用于示踪海洋颗粒物过程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 ^(210)Bi-^(210)Pb活度不平衡 赤潮暴发 分馏因子 生物地球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9
作者 徐匆 罗华建 +5 位作者 李艳芳 黄皓 梁卫驱 胡珊 胡楚维 罗鸿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116-123,共8页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自2000年被发明以来以其快速、灵敏、低耗等特点,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该技术在人、动物、植物、环境等相关微生物的检测、监控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应用,其检测灵敏度普遍高于传统PCR 。但是传统LAMP技术...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自2000年被发明以来以其快速、灵敏、低耗等特点,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该技术在人、动物、植物、环境等相关微生物的检测、监控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应用,其检测灵敏度普遍高于传统PCR 。但是传统LAMP技术对于产物检测存在耗时、易造成污染等问题,以及在野外或医疗点检测时存在判读不便的弊端。就LAMP技术与其他多种产物检测技术结合后的方法如目视LAMP、实时LAMP、微流控LAMP、横向流LAMP及电化学LAMP进行了总结、举例及讨论。目视LAMP具有费用低、适合多环境下使用的特点;实时LAMP、微流控及电化学LAMP法能够有效提高样品检测的准确度,且可减少检测时间;横向流LAMP具有可操作性强、便于判读等特点。根据目前LAMP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各技术优劣势的分析,预测 LAMP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可能为研发手持便携式检测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实时LAMP 微流控LAMP 横向流LAMP 电化学LA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近岸大气中的^(210)Po、^(210)Bi和^(210)Pb及其沉降入海通量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瑞阳 钟强强 +5 位作者 王浩 杜娟 刘文靖 张洁然 黄德坤 于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大气^(210)Po、^(210)Bi和^(210)Pb的沉降通量是海洋中核素示踪颗粒物动力学过程(颗粒有机碳输出、颗粒物输运)的基础参数,为揭示我国近海地区^(210)Po、^(210)Bi和^(210)Pb活度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估算其沉降入海通量,本文于2016年9... 大气^(210)Po、^(210)Bi和^(210)Pb的沉降通量是海洋中核素示踪颗粒物动力学过程(颗粒有机碳输出、颗粒物输运)的基础参数,为揭示我国近海地区^(210)Po、^(210)Bi和^(210)Pb活度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估算其沉降入海通量,本文于2016年9月至翌年2月和2021年9-11月分别对上海及厦门地区近地表大气气溶胶中^(210)Po、^(210)Pb和^(210)Bi的活度浓度进行了连续观测;基于^(210)Po-^(210)Pb活度比(^(210)Po/^(210)Pb)和^(210)Bi-^(210)Pb活度比(^(210)Bi/^(210)Pb)两种示踪法计算了气溶胶颗粒物的滞留时间,并利用一维简单气溶胶沉降速率模型估算了3种核素以大气沉降方式输入东海的通量。结果显示,2016年上海秋、冬两季^(210)Po、^(210)Bi、^(210)Pb 3种核素活度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1~1.27 m Bq/m^(3)、0.45~1.83 m Bq/m^(3)和1.12~6.10 m Bq/m^(3);2021年秋季厦门^(210)Po、^(210)Bi、^(210)Pb 3种核素活度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5~0.85 m Bq/m^(3)、0.83~2.52 m Bq/m^(3)和0.17~1.32 m Bq/m^(3),上海近地表气溶胶中3种核素的活度浓度秋季平均值比厦门地区高。利用^(210)Po/^(210)Pb和^(210)Bi/^(210)Pb计算得到上海和厦门近地面大气的气溶胶滞留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基于^(210)Po/^(210)Pb计算上海气溶胶滞留时间均值为(94±54)d,基于^(210)Bi/^(210)Pb计算上海气溶胶滞留时间均值为(6.4±4.8)d,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可能是两种示踪法本身具有的系统性差异。本文基于一维简易气溶胶沉降速率模型估算了上海地区的^(210)Pb、^(210)Bi和^(210)Po的大气沉降入东海的通量,其在秋季期间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26.35 Bq/(m^(2)·d)、0.04~7.91 Bq/(m^(2)·d)和0.01~5.49 Bq/(m^(2)·d)。基于模型估算的^(210)Po、^(210)Bi和^(210)Pb沉降通量与研究区域的实际观测值接近一致,表明利用一维简易气溶胶沉降速率模型间接估算法在替代观测站直测核素的沉降入海通量方面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近岸 ^(210)Po ^(210)Bi ^(210)Pb 滞留时间 沉降入海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发展思考:基于城市发展理念演变的分析
11
作者 张昊 余春雪 +1 位作者 辜智慧 苏美蓉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49,共8页
城市发展理念是引领城市前进方向的准则,也是人类对城市发展诉求的凝练。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应对特定的城市问题与诉求,出现了不同的城市发展理念。文章首先初步梳理了城市发展理念的演变历史,随后构建了4W城市发展理念演变特征分... 城市发展理念是引领城市前进方向的准则,也是人类对城市发展诉求的凝练。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应对特定的城市问题与诉求,出现了不同的城市发展理念。文章首先初步梳理了城市发展理念的演变历史,随后构建了4W城市发展理念演变特征分析框架,并从提出背景(Why)、发展阶段(When)、提出者(Who)和核心要义(What)4个角度,具体解析了城市发展理念提出的内在逻辑,以及在不同发展阶段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分析其主要提出国家/组织的类别。此外依据发展理念核心要义的侧重点将其划分为生态型与社会型两类理念,归纳其关键特征。最后,基于城市发展理念的历史演变特征,提出了管理建议和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理念 演变特征 4W框架 核心要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酸浸出锌窑渣过程中铜的浸出行为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曾涛 邓志敢 +5 位作者 张帆 樊刚 魏昶 李兴彬 李旻廷 刘慧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89-1500,共12页
基于湿法炼锌窑渣中含有大量未经利用的有价金属资源,锌冶炼行业产出的污酸酸度高,含有大量的砷及重金属离子,将窑渣与污酸进行联合处理,利用污酸浸出窑酸中的有价资源实现窑渣的资源化和污酸的清洁化处理;采用单因素浸出实验研究污酸... 基于湿法炼锌窑渣中含有大量未经利用的有价金属资源,锌冶炼行业产出的污酸酸度高,含有大量的砷及重金属离子,将窑渣与污酸进行联合处理,利用污酸浸出窑酸中的有价资源实现窑渣的资源化和污酸的清洁化处理;采用单因素浸出实验研究污酸浸出锌窑渣过程中铜的浸出行为规律,探讨液固比、反应温度、窑渣粒度、搅拌转速、氧分压等参数对铜浸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10 mL/g,温度为90℃,窑渣粒度为75~53μm,搅拌转速为400 r/min,氧分压为0.5 MPa条件下反应3 h,铜的浸出率达95.05%;铜的浸出过程符合固体膜层内扩散与界面化学反应混合控制的收缩核模型,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2.82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窑渣 污酸 浸出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一带一路”节点城市CO_2排放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孟凡鑫 李芬 +4 位作者 刘晓曼 蔡博峰 苏美蓉 胡俊梅 张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9,共8页
"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CO_2排放特征分析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和重要支撑。本文以我国"一带一路"沿线37个节点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国际上较为成熟和应用广泛的城市CO_2排放核算方法,编制了节点城... "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CO_2排放特征分析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和重要支撑。本文以我国"一带一路"沿线37个节点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国际上较为成熟和应用广泛的城市CO_2排放核算方法,编制了节点城市在2005、2012、2015三年的CO_2排放清单,包含工业能源排放、工业过程排放、农业排放、服务业排放、城镇生活排放、农村生活排放、交通排放7个部门的直接排放和外调电力引起的间接排放。本研究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从CO_2排放总量及结构、排放强度、空间聚类三个方面,对37个节点城市的CO_2排放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一带一路"节点城市CO_2排放在数量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排放前5的城市几乎比排放后5的城市的CO_2排放量高出两个数量级。2005—2015年间,"一带一路"节点城市CO_2直接排放总量以年均4. 71%的增长率快速增加,以西北地区节点城市增长最快,以服务业增幅最大。而在空间上始终保持沿海、内陆、东北、西北、西南节点城市的CO_2直接排放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不变,其中沿海地区节点城市占到45. 31%。工业能源消耗是"一带一路"节点城市CO_2直接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比在71%~78%之间。我国"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人均CO_2排放及单位GDP的CO_2排放,均低于节点城市所在区域的平均水平。"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西南和内陆地区节点城市单位GDP的CO_2排放水平逐渐提升,2015年呈现出内陆-西南-沿海-东北-西北节点城市的单位GDP的CO_2排放水平逐渐递增趋势。在人均CO_2排放和人均GDP二维空间上的城市聚类结果表明,近1/2节点城市处于"低排放、低经济"组,以西南地区节点城市为典型; 1/3节点城市处于"低排放、高经济"组,以沿海地区节点城市为典型,是比较理想的城市发展模式;仅3个西北地区节点城市位于"高排放、低经济"组;"高排放、高经济"组仅有舟山、宁波、呼和浩特3个节点城市。本研究结果为"一带一路"各节点城市找出各自的低碳发展路径和模式,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关的低碳政策建议提供了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节点城市 碳排放清单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钨酸负载锆基金属有机骨架PTA@MOF-808的制备及其吸附脱硫性能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诗 蔡阳 +1 位作者 李长平 李雪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22-1731,共10页
利用原位合成法将磷钨酸(PTA)负载于锆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上,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FT-IR)、氮气吸附-脱附、扫描电镜(SEM)以及热重(TG)等表征证实了PTA@MOF-808复合材料的成功制备。通过制备的PTA@MOF-808吸附剂在模型油中... 利用原位合成法将磷钨酸(PTA)负载于锆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上,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FT-IR)、氮气吸附-脱附、扫描电镜(SEM)以及热重(TG)等表征证实了PTA@MOF-808复合材料的成功制备。通过制备的PTA@MOF-808吸附剂在模型油中对苯并噻吩(BT)的静态吸附脱硫实验,考察了PTA负载量、温度、油剂比、模型油硫含量以及不同有机硫对复合材料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TA的引入致使MOF-808对正辛烷中BT的吸附量提高了约2倍。PTA@MOF-808吸附速率快、在300 s时基本吸附完全,并且其第6次循环使用吸附BT的吸附量为首次吸附量的86%。最后,通过PTA@MOF-808对BT吸附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包含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脱硫 磷钨酸 MOF-808 复合材料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河湖沼系统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春雪 苏吉凯 +1 位作者 郭倩 袁勇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共12页
研究中国河湖沼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迁移转换趋势,为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将全国划分为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东南诸河、西南诸河、西北诸河10个研究区,以199... 研究中国河湖沼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迁移转换趋势,为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将全国划分为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东南诸河、西南诸河、西北诸河10个研究区,以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全国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为基础,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法、转移矩阵等方法研究河湖沼系统水面率;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研究5项影响指标(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平均人口密度、GDP及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与河湖沼水面面积的相关关系以定量分析河湖沼系统的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1)河湖沼系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其中东北地区分布最为广泛,其次是长江区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2)我国河湖沼系统水面率1990-2010年基本保持在2%左右,2015年显著增加到2.7%,水面率总体上沼泽>湖泊>河流;(3)1990-2015年河湖沼主要与耕地、草地和林地之间发生地类的迁移转换,其中沼泽与草地间的迁移转化趋势更明显;(4)河湖沼系统面积与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及GDP相关显著,与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相关性较弱,而与人口密度的相关性最弱。人为因素与河湖沼系统变换相关性更显著,是河湖沼系统短期内时空变化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对河湖沼系统时空变化的影响持久且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沼系统 水资源 时空变化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典型国家贸易隐含碳转移研究 被引量:35
16
作者 孟凡鑫 苏美蓉 +2 位作者 胡元超 夏昕鸣 杨志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26,共9页
贸易将生产和消费连接起来,商品消费地可通过产品的跨地区调入,将与生产相关的碳排放与实际消费相分离,产生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转移的问题。本文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方法(MRIO),采用投入产出链接技术,将中国降尺度到30个省份(含4个直辖市)... 贸易将生产和消费连接起来,商品消费地可通过产品的跨地区调入,将与生产相关的碳排放与实际消费相分离,产生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转移的问题。本文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方法(MRIO),采用投入产出链接技术,将中国降尺度到30个省份(含4个直辖市),建立了“区域-国家-全球”多级尺度嵌套模型及相应的环境卫星矩阵数据库,评估了中国各区域及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典型国家商品和服务贸易中的碳排放,并对双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区域和行业流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典型国家进行贸易时,国内生产碳排放大于国内消费碳排放,是隐含碳净出口国,属于隐含碳的“国内承担、国外消费”模式。韩国、印度是中国隐含碳的主要出口国家,俄罗斯是主要隐含碳进口国。在中国内部,沿海、东北、内陆、西北及西南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隐含碳依次减少,隐含碳排放平衡性具有区域差异性。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典型国家贸易隐含碳行业结构的分析结果显示,公用事业(电力、热力和燃气)是最大的隐含碳净出口部门,建筑业是最大的隐含碳净进口部门。研究结果识别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关键地区和关键部门,可为宏观层面制定低碳策略提供定量决策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 隐含碳排放 进出口贸易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典型国家贸易虚拟水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孟凡鑫 夏昕鸣 +1 位作者 胡元超 杨志峰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2-99,共8页
本文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建立了全球多尺度嵌套模型及相应的环境卫星矩阵数据库,测算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典型国家商品和服务贸易的虚拟水量。总体来说,中国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典型国家进行贸易时,国内... 本文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建立了全球多尺度嵌套模型及相应的环境卫星矩阵数据库,测算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典型国家商品和服务贸易的虚拟水量。总体来说,中国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典型国家进行贸易时,国内生产耗水量小于国内消费虚拟水,属于虚拟水的"国内消费、国外承担"模式,是虚拟水净进口国。俄罗斯和韩国是中国虚拟水的主要出口国家,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是中国虚拟水的主要进口国。研究表明,中国沿海、内陆、东北、西北及西南地区的国内外出口贸易虚拟水依次减少,在贸易虚拟水足迹行业结构中,农林牧渔业是最大的虚拟水净出口部门,食品及烟草行业、建筑业、其他服务业是位于前三的虚拟水进口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 虚拟水足迹 进出口贸易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超声辅助电催化降解水中抗菌药氟康唑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准 孟欣欣 +4 位作者 钱煦斌 唐少宇 方程 徐磊 牛军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90-1600,共11页
采用低频超声(20kHz,78W)辅助电催化氧化(Ti/SnO_(2)-Sb/La-PbO_(2)阳极)去除水中氟康唑,并考察其降解机制.低频超声不能有效降解氟康唑,但低频超声辅助提高阳极表面•OH产率(81.95倍)、污染物的传质效率和电极微界面电子传递能力,进而... 采用低频超声(20kHz,78W)辅助电催化氧化(Ti/SnO_(2)-Sb/La-PbO_(2)阳极)去除水中氟康唑,并考察其降解机制.低频超声不能有效降解氟康唑,但低频超声辅助提高阳极表面•OH产率(81.95倍)、污染物的传质效率和电极微界面电子传递能力,进而使氟康唑电催化降解准一级动力学常数由0.134min−1提升至0.180min−1、矿化动力学常数提升29.03%.当超声功率从26W提高至130W时,氟康唑的降解动力学常数提高42.68%;电流密度从2mA/cm^(2)升至20mA/cm^(2),氟康唑的降解动力学常数提升24.00倍.氟康唑的主要降解机理为•OH间接氧化(贡献率:82.45%~85.71%),主要降解路径为脱氟、断键、环化和氧化,最终生成甲酸、草酸、NO_(3)^(-)和F^(−)等小分子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氧化 氟康唑 低频超声 动力学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活化过硫酸盐降解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利珠 尹华 +3 位作者 唐少宇 于晓龙 余元元 刘航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7-73,共7页
采用紫外活化过硫酸盐(UV/PS)去除水体中有机磷阻燃剂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TDCPP),探索不同因素对UV/PS降解TDCPP的影响及降解中间产物的转化机制,并考察UV/PS对实际水体中TDCP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TDCPP降解反应符合准1级动力... 采用紫外活化过硫酸盐(UV/PS)去除水体中有机磷阻燃剂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TDCPP),探索不同因素对UV/PS降解TDCPP的影响及降解中间产物的转化机制,并考察UV/PS对实际水体中TDCP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TDCPP降解反应符合准1级动力学模型,优化反应速率常数(kobs)为0.1222 min^-1;当PS投加量为50 mg/L、pH为7时,在30 min内TDCPP降解率高达97.9%;溶液中CO3^2-、NO3^-、Cl^-的存在均会降低UV/PS对TDCPP的去除效率,且抑制作用CO3^2->NO^3->Cl^-;此外,自由基淬灭实验表明SO4·-对TDCPP的降解起主导作用。采用液相串联高分辨质谱检测到2种稳定的降解产物。实验结果可为实际水体中有机磷阻燃剂的有效控制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过硫酸盐 磷酸三(1 3-二氯异丙基)酯 硫酸根自由基 动力学 中间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