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
杨万江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7
|
|
2
|
中国时尚文学与杜拉斯、村上春树、日本动漫 |
黄忠顺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3
|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探索 |
杨万江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4
|
“语素”说、“词素”说理由评析——兼论汉语语素的分类 |
宗世海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6
|
|
5
|
后现代视野中的“世界文学” |
陈庆祝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6
|
“词亡于明”的历史考察与反思 |
余意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7
|
晚明山人词人群及其清逸词风 |
余意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8
|
宋元明清韵书编纂中“助纽”的传承与演变 |
王进安
李绍群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9
|
当前城市户籍制度问题的文化分析 |
黄忠顺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0
|
明清戏曲境界论的美学意蕴 |
田根胜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
3
|
|
11
|
复古思潮与明代词学 |
余意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2
|
“六朝”风调与“花间”词统——论《花间集》与词体文学特征的历史形成 |
余意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3
|
白居易《长恨歌》创作中的盩厔因素 |
徐海容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4
|
唐代碑志文的盛世情结及书写模式——以初盛唐文本为考察中心 |
徐海容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5
|
近代京剧历史剧的民间传统 |
田根胜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6
|
论唐传奇对碑志的文体渗透 |
徐海容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7
|
属性类“名_1+(的)+名_2”对名_1、名_2的制约 |
李绍群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8
|
中国现当代同性恋题材小说略论 |
姜辉
黎保荣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2
|
|
19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创新 |
杨万江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20
|
论中国现代作家从启蒙者到被改造者的角色易位 |
靖辉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