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椰壳活性炭基超级电容器的研制与开发 被引量:39
1
作者 周鹏伟 李宝华 +1 位作者 康飞宇 曾毓群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5-131,共7页
为了开发体积小巧、大功率放电性能优良的超级电容器,选用比表面积1 660m2/g的椰壳活性炭,采用扣式电池结构,通过恒电流充放电、电化学阻抗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其用于超级电容器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选用椰壳活性炭的最... 为了开发体积小巧、大功率放电性能优良的超级电容器,选用比表面积1 660m2/g的椰壳活性炭,采用扣式电池结构,通过恒电流充放电、电化学阻抗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其用于超级电容器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选用椰壳活性炭的最大比容量为79F/g,大功率放电性能优良。继而采用该种椰壳活性炭为电极活性物质,以6m o l/L KOH为电解液,外包装采用涂覆防腐蚀尼龙层的铝箔袋软包装组装了1V、70F的超级电容器,外形尺寸为35mm×43mm×6mm。测试结果表明其比功率密度为170W/kg或330W/L,比能量密度1W h/kg,大功率放电特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超级电容器 双电层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浓度对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曾毓群 陈杰 +6 位作者 许瑞 赵丰刚 邱祎翎 杜鸿达 李宝华 康飞宇 陈立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41-1445,共5页
利用自制的膜电极组件和自行设计开发的模具,组装成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测量其在不同甲醇供给浓度下的放电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甲醇浓度的逐渐增加,被动式电池的放电性能先上升后下降,在浓度为2 mol/L时性能达到最佳。对其放电行为... 利用自制的膜电极组件和自行设计开发的模具,组装成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测量其在不同甲醇供给浓度下的放电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甲醇浓度的逐渐增加,被动式电池的放电性能先上升后下降,在浓度为2 mol/L时性能达到最佳。对其放电行为的分析表明,这一现象是阳极浓差极化和甲醇渗透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GC热导的方法,对甲醇溶液的浓度进行标定,结果表明只需微量样品就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出甲醇浓度。采用该方法对被动式单电池在长时间放电过程中燃料腔内的甲醇浓度的变化进行了检测,通过实验对此系统的法拉第效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该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法拉第效率可以达到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甲醇浓度 甲醇渗透 气相色谱热导检测 法拉第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气凝胶负载PtRu纳米颗粒用作甲醇氧化催化剂 被引量:3
3
作者 杜鸿达 李宝华 +3 位作者 干林 吴鹏 康飞宇 曾毓群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2,共5页
采用乙二醇还原法制备了以炭气凝胶(CA)为载体的PtRu纳米颗粒催化剂。透射电镜(TEM)观察得知:PtRu的粒径为3nm左右,且在载体CA表面均匀分散。循环伏安和恒电位测试表明:催化剂的甲醇氧化启动电位和载体的孔结构没有明显依赖关系。以平... 采用乙二醇还原法制备了以炭气凝胶(CA)为载体的PtRu纳米颗粒催化剂。透射电镜(TEM)观察得知:PtRu的粒径为3nm左右,且在载体CA表面均匀分散。循环伏安和恒电位测试表明:催化剂的甲醇氧化启动电位和载体的孔结构没有明显依赖关系。以平均孔径较大的炭气凝胶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拥有较高的甲醇氧化催化活性。可以认为催化剂活性的差异主要是由其不同的传质性能决定的。甲醇在较大的孔中扩散比较快,更容易到达PtRu颗粒的表面,从而提高了贵金属Pt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气凝胶 甲醇氧化 催化剂 燃料电池 液相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与安全性能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小虹 余兰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9-450,共2页
由于锂离子电池使用可燃的有机电解液,因此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也关系到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从优化电解液的组成和使用特殊溶剂、添加剂等方面论述了电解液与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关系。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非水电解液 安全性能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方法在平板准稳态法测量有机玻璃热物性实验中的应用
5
作者 曾文辉 周孑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4,共4页
利用数值方法对平板准稳态法实验获得的有机玻璃试样的导热率及比热容进行了修正。在修正的过程中,使用了步进法,以计算曲线的热、冷端温差及其热、冷端温升速率与实验曲线相等为计算终止条件,最终获得修正的导热率及比热容。其修正... 利用数值方法对平板准稳态法实验获得的有机玻璃试样的导热率及比热容进行了修正。在修正的过程中,使用了步进法,以计算曲线的热、冷端温差及其热、冷端温升速率与实验曲线相等为计算终止条件,最终获得修正的导热率及比热容。其修正幅度分别为1.7%和2.8%,且修正后的数值均在相关文献的报道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准稳态法 导热率 比热容 数值方法 有机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