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独立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彭扬国 欧耀芬 +1 位作者 李培 豆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52-953,共2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世界医学的难题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尽管在脊髓的再生、移植、基因治疗等方面有所发展,但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完全性脊髓损伤仍难以恢复;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也会残留不同程度的功能...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世界医学的难题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尽管在脊髓的再生、移植、基因治疗等方面有所发展,但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完全性脊髓损伤仍难以恢复;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也会残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因此正确而及时地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患者 早期康复训练 功能独立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世界医学 基因治疗 医疗水平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的形态特点与不稳定型骨折内固定治疗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翁阳华 吴显奎 +1 位作者 彭扬国 欧耀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0-472,共3页
目的探讨根据骨盆的形态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5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1例TileB型骨折经前入路,将耻骨联合或耻骨支复位用重建钢板固定,其中8例合并髂骨骨折经髂窝入路将之复位用重建钢... 目的探讨根据骨盆的形态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5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1例TileB型骨折经前入路,将耻骨联合或耻骨支复位用重建钢板固定,其中8例合并髂骨骨折经髂窝入路将之复位用重建钢板固定;34例TileC型骨折的前环损伤均采用与TileB型骨盆骨折相同的方法处理,后环损伤的固定方法:17例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之中,复位后在透视引导下从后方经皮骶髂螺钉固定11例,经髂骨的螺栓吲定4例,经后路在双侧髂骨后嵴之间用张力带钢板同定2例;9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之中,经皮骶髂螺钉固定6例,钢板同定3例;8例合并髋臼骨折行重建钢板内吲定。结果通过对术后骨盆X线测量骨折分离移位的最大距离,根据Matta评分标准:小于4mm为优,占86.1%(56例);4-10mm为良,占7.7%(5例);10~20mm为可,占6.2%(4例);大干20mm为差(0例)。本组骨盆X线测量结果总优良率为93.8%。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时尽早根据骨折的类型及骨盆的解剖形态特点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不稳定型 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螺钉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 被引量:6
3
作者 彭扬国 王京亮 +4 位作者 翁阳华 李忠辉 陈继宗 李培 欧耀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骶髂螺钉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15例,按照Tile分型均为C型骨折,C1型9例,C2型4例,C3型2例。结果:14例复位满意;... 目的:探讨经皮骶髂螺钉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15例,按照Tile分型均为C型骨折,C1型9例,C2型4例,C3型2例。结果:14例复位满意;1例未完全复位,纵向移位约0.8cm。骨折愈合时间8周~5月,平均3.4月,1例耻骨联合伤口发生浅表感染,经换药治愈。15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月~60个月,平均40个月,根据Majeed评估标准,优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6.7%,4例术前骶丛神经损伤患者全部于3月后恢复,1例诉腰骶部疼痛,1例诉耻骨联合处疼痛。结论:经皮骶髂螺钉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经皮螺钉 有限切开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赖晓敏 王素伟 +2 位作者 翁阳华 李忠辉 张洪亮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637-637,共1页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射频消融术对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性眩晕患者52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神经阻滞组(对照组)治疗26例,神经阻滞联合射频消融(联合组)治疗26例。结果:通过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后14 d,1年时DHI评分...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射频消融术对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性眩晕患者52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神经阻滞组(对照组)治疗26例,神经阻滞联合射频消融(联合组)治疗26例。结果:通过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后14 d,1年时DHI评分及有效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联合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微创,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神经阻滞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