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胸腰背部浅层与深层椎旁肌超声形态特征
1
作者
张珊珊
王艳君
+4 位作者
练志伟
许轶
杨斌斌
梁秋丽
王楚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6-375,共10页
目的:探讨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胸腰背部凸凹侧浅层与深层椎旁肌静息及收缩时的形态结构变化特征及其对侧凸角度影响,分析侧凸角度与椎旁肌形态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本院2020...
目的:探讨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胸腰背部凸凹侧浅层与深层椎旁肌静息及收缩时的形态结构变化特征及其对侧凸角度影响,分析侧凸角度与椎旁肌形态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本院2020年7月~2023年12月收治的21例Cobb角为20°~45°、胸段为主弯的S型AIS患者(男4例,女17例,年龄13.9±1.6岁)和21例健康对照组(男7例,女14例,年龄14.6±1.4岁),通过肌骨超声采集两组胸腰段椎旁肌形态学数据:AIS患者凸、凹侧(健康对照组为左、右侧)竖脊肌、多裂肌静息状态及最大随意等长收缩时肌肉厚度变化。分析两组间胸腰段浅层及深层椎旁肌的静息厚度、收缩厚度、收缩厚度变化率及椎旁肌总静息厚度与总收缩厚度(竖脊肌+多裂肌)等差异,并分析AIS凸侧、凹侧胸腰段椎旁肌结构特征差异。对胸腰段Cobb角与相应节段的竖脊肌、多裂肌的形态学指标(静息厚度、收缩厚度变化率)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分析侧凸严重程度对浅层与深层椎旁肌形态学的影响。结果:AIS患者主胸段Cobb角为31.62°±7.68°,腰段Cobb角为19.52°±6.48°。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IS患者胸段凸侧、凹侧椎旁肌的静息厚度、收缩厚度及厚度变化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患者胸段竖脊肌静息厚度凹侧小于凸侧,多裂肌静息厚度凸侧小于凹侧(P<0.01),S型AIS患者胸段多裂肌凸侧与凹侧的收缩厚度小于正常人(P<0.05),而胸段竖脊肌凸侧、凹侧的收缩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S患者胸段凸侧竖脊肌、凹侧多裂肌收缩厚度变化率明显变小(P<0.05)。AIS患者胸段(凸、凹侧)椎旁肌总静息厚度(竖脊肌+多裂肌)与对照组相应节段的数值(左、右侧)无明显差异(P>0.05),且AIS患者胸段椎旁肌总静息厚度凸侧与凹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S患者胸段(凸侧、凹侧)椎旁肌总收缩厚度(竖脊肌+多裂肌)小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IS患者腰段凸侧、凹侧多裂肌的静息厚度、收缩厚度及厚度变化率均显著减低(P<0.05),腰段凹侧竖脊肌收缩厚度变化率小于正常人(P<0.05)。AIS患者腰段凸侧与凹侧椎旁肌的静息厚度、收缩厚度变化率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AIS患者腰段(凸侧、凹侧)椎旁肌总静息厚度(竖脊肌+多裂肌)、总收缩厚度(竖脊肌+多裂肌)均小于对照组(P<0.05)。S型AIS患者主胸段Cobb角与胸段凹侧多裂肌静息厚度、胸段凸侧竖脊肌收缩厚度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3/-0.45,P<0.05),腰段Cobb角与腰段凸凹侧竖脊肌、多裂肌的静息厚度及收缩厚度变化率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中度S型AIS患者主胸弯凸侧与凹侧椎旁肌是存在不同的肌肉形态学改变,其中凹侧椎旁肌受侧凸畸形的影响更大;腰段双侧深层核心稳定肌收缩功能明显下降。浅层及深层椎旁肌萎缩及收缩力下降模式不同可能是AIS患者脊柱运动障碍和侧凸进展的关键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椎旁肌
竖脊肌
多裂肌
肌骨超声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胸腰背部浅层与深层椎旁肌超声形态特征
1
作者
张珊珊
王艳君
练志伟
许轶
杨斌斌
梁秋丽
王楚怀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康复医学
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
医院
康复医学
科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
医院
康复医学
科
东莞市莞城人民医院中医理疗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6-375,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2172548、82102677)
广东省财政厅项目(编号:C20478)。
文摘
目的:探讨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胸腰背部凸凹侧浅层与深层椎旁肌静息及收缩时的形态结构变化特征及其对侧凸角度影响,分析侧凸角度与椎旁肌形态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本院2020年7月~2023年12月收治的21例Cobb角为20°~45°、胸段为主弯的S型AIS患者(男4例,女17例,年龄13.9±1.6岁)和21例健康对照组(男7例,女14例,年龄14.6±1.4岁),通过肌骨超声采集两组胸腰段椎旁肌形态学数据:AIS患者凸、凹侧(健康对照组为左、右侧)竖脊肌、多裂肌静息状态及最大随意等长收缩时肌肉厚度变化。分析两组间胸腰段浅层及深层椎旁肌的静息厚度、收缩厚度、收缩厚度变化率及椎旁肌总静息厚度与总收缩厚度(竖脊肌+多裂肌)等差异,并分析AIS凸侧、凹侧胸腰段椎旁肌结构特征差异。对胸腰段Cobb角与相应节段的竖脊肌、多裂肌的形态学指标(静息厚度、收缩厚度变化率)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分析侧凸严重程度对浅层与深层椎旁肌形态学的影响。结果:AIS患者主胸段Cobb角为31.62°±7.68°,腰段Cobb角为19.52°±6.48°。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IS患者胸段凸侧、凹侧椎旁肌的静息厚度、收缩厚度及厚度变化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患者胸段竖脊肌静息厚度凹侧小于凸侧,多裂肌静息厚度凸侧小于凹侧(P<0.01),S型AIS患者胸段多裂肌凸侧与凹侧的收缩厚度小于正常人(P<0.05),而胸段竖脊肌凸侧、凹侧的收缩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S患者胸段凸侧竖脊肌、凹侧多裂肌收缩厚度变化率明显变小(P<0.05)。AIS患者胸段(凸、凹侧)椎旁肌总静息厚度(竖脊肌+多裂肌)与对照组相应节段的数值(左、右侧)无明显差异(P>0.05),且AIS患者胸段椎旁肌总静息厚度凸侧与凹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S患者胸段(凸侧、凹侧)椎旁肌总收缩厚度(竖脊肌+多裂肌)小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IS患者腰段凸侧、凹侧多裂肌的静息厚度、收缩厚度及厚度变化率均显著减低(P<0.05),腰段凹侧竖脊肌收缩厚度变化率小于正常人(P<0.05)。AIS患者腰段凸侧与凹侧椎旁肌的静息厚度、收缩厚度变化率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AIS患者腰段(凸侧、凹侧)椎旁肌总静息厚度(竖脊肌+多裂肌)、总收缩厚度(竖脊肌+多裂肌)均小于对照组(P<0.05)。S型AIS患者主胸段Cobb角与胸段凹侧多裂肌静息厚度、胸段凸侧竖脊肌收缩厚度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3/-0.45,P<0.05),腰段Cobb角与腰段凸凹侧竖脊肌、多裂肌的静息厚度及收缩厚度变化率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中度S型AIS患者主胸弯凸侧与凹侧椎旁肌是存在不同的肌肉形态学改变,其中凹侧椎旁肌受侧凸畸形的影响更大;腰段双侧深层核心稳定肌收缩功能明显下降。浅层及深层椎旁肌萎缩及收缩力下降模式不同可能是AIS患者脊柱运动障碍和侧凸进展的关键病因。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椎旁肌
竖脊肌
多裂肌
肌骨超声
形态学
Keywords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Paraspinal muscles
Erector spinae
Multifidus
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Morphology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胸腰背部浅层与深层椎旁肌超声形态特征
张珊珊
王艳君
练志伟
许轶
杨斌斌
梁秋丽
王楚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