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粒观的人教版初、高中化学教材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泳蓉 邓峰 吴来泳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7,共8页
采用内容分析法,建立微粒观分析类目,对人教版初、高中化学教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粒观组分在不同学段教材中的分布虽各有侧重,但共性是侧重在微粒符号观、微粒本体观、微粒作用观、微粒结构观;微粒观组分在不同阶段教材的发展呈现... 采用内容分析法,建立微粒观分析类目,对人教版初、高中化学教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粒观组分在不同学段教材中的分布虽各有侧重,但共性是侧重在微粒符号观、微粒本体观、微粒作用观、微粒结构观;微粒观组分在不同阶段教材的发展呈现出与化学思维对象联系广度进阶的特点。据此为基于微粒观开展教学实践提出三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观 化学教材 教材分析 观念进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教学中培养工程思维:内涵、必要性及实现途径 被引量:16
2
作者 邹国华 刘帅 +1 位作者 蔡小蔓 邓阳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6,11,共5页
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将化学学科知识运用于化工生产,需要运用工程思维,高中化学教学有必要培养工程思维。分析工程思维的内涵和教学中培养工程思维的必要性,探索高中阶段化学教学培养工程思维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工程思维 化学教学 思维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橘皮果胶酶高产菌株的筛选与产酶条件的优化
3
作者 罗群 李路娥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7期119-122,共4页
为合理利用橘皮进行工业化提取果胶酶,采用平板分离法进行果胶酶高产菌株的筛选与产酶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经过初筛和复筛分离得到1株果胶酶的高产菌株,根据形态特征观察初步鉴定其为黑曲霉。其固态发酵最优产酶条件为:橘皮粉0.5g,硫... 为合理利用橘皮进行工业化提取果胶酶,采用平板分离法进行果胶酶高产菌株的筛选与产酶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经过初筛和复筛分离得到1株果胶酶的高产菌株,根据形态特征观察初步鉴定其为黑曲霉。其固态发酵最优产酶条件为:橘皮粉0.5g,硫酸铵0.20g,麸皮10g,水10mL,28℃培养3d,在此条件下,该菌株的酶活力可达到1 447.86U·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酶 高产菌 筛选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一学生“氧化还原反应”观念结构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吴微 邓峰 +1 位作者 伍春雨 王西宇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35,共7页
基于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层次发展了观念结构评价框架,以流程图法获取高一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结构为评价对象,重点探查了高一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观念结构,结果表明:(1)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化学基本观念呈现单观念与多观念组合并... 基于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层次发展了观念结构评价框架,以流程图法获取高一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结构为评价对象,重点探查了高一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观念结构,结果表明:(1)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化学基本观念呈现单观念与多观念组合并存的特点,但各观念尚处于浅层次,横、纵向发展不均衡;(2)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结构变量与观念结构变量存在显著相关,知识结构的整体水平越高,越有利于观念结构的形成;(3)学生头脑中已形成氧化还原反应观念结构,各观念是以“模型观”为核心相互联系,实现结构化.据此对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及其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基本观念 观念结构 氧化还原反应 流程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化学环境思维的教学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帅 蔡小蔓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0-73,共4页
在有机物分子中,不同碳原子的化学环境是不同的。结合案例介绍了应用原子化学环境思维的方法,分析有机物分子中某个特定原子的周围原子和原子团,进而有利于深入理解有机物分子的真实立体结构以及化学性质,有效建立其宏微关系。实践表明... 在有机物分子中,不同碳原子的化学环境是不同的。结合案例介绍了应用原子化学环境思维的方法,分析有机物分子中某个特定原子的周围原子和原子团,进而有利于深入理解有机物分子的真实立体结构以及化学性质,有效建立其宏微关系。实践表明,这种动态的微观思维方法有助于有机化学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化学环境 构性思维 化学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图示技巧处理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 被引量:1
6
作者 覃纯乐 《地理教学》 2012年第17期18-21,共4页
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特点决定地理高考试题的最大特色是“无图不成题”或者“无图考图”。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解读地理题目中的图形信息,但这正是大部分学生感到困难之处,从而成为制约其解题的一大瓶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常常会... 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特点决定地理高考试题的最大特色是“无图不成题”或者“无图考图”。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解读地理题目中的图形信息,但这正是大部分学生感到困难之处,从而成为制约其解题的一大瓶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逻辑推理强、空间跨度远、理解难度大的一些问题,由于学生心理地图没有构建好,因而图文分家,地物分家,死记硬背,费时多、效率低,稍记即逝的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头脑中没有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空间概念模糊不清,学习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重视构建学生心理地图,利用地图发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在几年的教学中不断实践研究,认为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图示技巧来解决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教学 高中 图示 学生心理 课堂教学效率 高考试题 地理学科 图形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生态系统”专题概念构建的教学策略
7
作者 苏冬娜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23,共2页
本文尝试运用情境教学、构建概念模型等方法,利用新课和复习课来构建和强化"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核心概念,使学生从宏观方面去理解生命科学,形成生态意识。
关键词 情境教学 概念模型 教学策略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