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莞市林业科学园森林蔬菜资源分析
1
作者 刘志贤 叶耀雄 叶永昌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2期43-47,共5页
通过标本采集、鉴定并查阅相关文献,对东莞市林业科学园的森林蔬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东莞市林业科学园共有森林蔬菜88种,35科75属,菊科和唇形科在本区森林蔬菜中优势显著,森林蔬菜按生活型分主要有木本和草本植物,食用部位主要为叶。
关键词 森林蔬菜 食用部位 东莞市林业科学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市古树名木健康状况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颂颂 叶永昌 +4 位作者 朱纯 黄华枝 夏聪 吕浩荣 朱剑云 《广东园林》 2008年第1期55-56,共2页
通过对东莞市50株古树进行现场调查和应用PICUS弹性波树木断层画像诊断仪对树木内部健康状况进行检测,结合分析软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初步了解东莞市古树名木健康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复壮技术措施。
关键词 东莞市 古树名木 健康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的东莞市热岛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沈德才 杨燕琼 +2 位作者 吴振彪 陈跃洲 叶永昌 《广东林业科技》 2014年第6期20-24,共5页
以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Landsat 8卫星的热红外波段数据建立模型,反演东莞市地表温度,研究东莞市热岛效应分布情况,从优势度指数、分维数指数和形状指数来分析热力场景观格局,根据热岛效应的不同影响因素分析东莞市热岛现象的成因。结果表... 以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Landsat 8卫星的热红外波段数据建立模型,反演东莞市地表温度,研究东莞市热岛效应分布情况,从优势度指数、分维数指数和形状指数来分析热力场景观格局,根据热岛效应的不同影响因素分析东莞市热岛现象的成因。结果表明:Landsat 8卫星影像反演2014年东莞市地表温度是可行的;东莞市热力景观以中热岛为主,热岛效应不明显,分布呈西北偏高,中部地区和东南区域偏低;热力景观斑块较复杂、热力场呈条带状零星分布;受绿化、水体影响区域的热岛强度较小,而受人为热源、道路、城市下垫面和建筑等因素影响的区域,热岛强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8卫星 热岛效应 热力场景观格局 东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市森林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沈德才 周永东 +3 位作者 龙田养 朱剑云 叶永昌 陈跃洲 《广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3期1-6,共6页
应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广东省东莞市森林土壤有机质(0~1 m)的空间变异性和主要林分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莞市森林土壤有机质属中等变异性;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分布呈东西高、中北低的趋势;主要林分... 应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广东省东莞市森林土壤有机质(0~1 m)的空间变异性和主要林分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莞市森林土壤有机质属中等变异性;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分布呈东西高、中北低的趋势;主要林分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小至大依次为:荔枝林、桉树林、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马占相思林、阔叶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地理信息系统 土壤有机质 空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城市绿地群落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对乔木冠层结构等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海琪 严朝东 +2 位作者 潘丽婵 刘颂颂 胡桢健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为研究林下草本植物对维持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功能及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东莞市中心城区公园、社区、街头的75个典型城市绿地样地的乔木数据以及225个1 m×1 m林下草本样方的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东莞城市草本植物... 为研究林下草本植物对维持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功能及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东莞市中心城区公园、社区、街头的75个典型城市绿地样地的乔木数据以及225个1 m×1 m林下草本样方的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东莞城市草本植物多样性与乔木林冠结构以及林下光照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共有林下草本植物167种,分属42科,112属。不同绿地类型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公园、社区和街头。(2)乔木密度、林冠结构因子(透光比、叶面积指数、椭球体叶倾角、平均叶倾角和冠层覆盖度)与林下光照(林下散射辐射和林下直接辐射)共8个环境因子,对林下草本植物组成的解释变异量总和为11.68%,乔木密度是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物种组成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3)林下草本植物的6个多样性指数(个体数、Margalef指数、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与乔木密度表现出显著正相关,与叶面积指数表现出正相关;而透光比、椭球体叶倾角、林下光照直接辐射与这6个多样性指数表现出负相关。此外,冠层覆盖度与林下草本植物个体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出正相关。研究表明,东莞城市绿地乔木的结构和密度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着林下草本植物物种的组成。合理的城市绿地乔木层密度有助于维持林下草本植物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林下辐射 冠层结构 半球面影像技术 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市城市公园绿地乔木组成及冠层结构特征
6
作者 周海琪 严朝东 +2 位作者 胡桢健 刘婷 罗永光 《热带林业》 2024年第3期11-17,共7页
城市绿地尤其是其中的公园人居生态林在调节气温、优化居民的生活环境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探明城市公园的主要林型和优势树种构成、乔木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的关系,采用经典群落学调查方法和半球面影像技术,定量研究了东莞市区7个... 城市绿地尤其是其中的公园人居生态林在调节气温、优化居民的生活环境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探明城市公园的主要林型和优势树种构成、乔木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的关系,采用经典群落学调查方法和半球面影像技术,定量研究了东莞市区7个城市公园里的32个典型木本植物景观单元。结果表明:(1)目前东莞城市公园绿地树种组成可分为三种类型,以马占相思、台湾相思、尾叶桉、荔枝、龙眼、黄皮为主的人工低效林,以阴香、土沉香、水翁蒲桃、荷木、樟树为主的保护自然林,以黄花风铃木、南洋楹、羊蹄甲、白兰等观赏珍贵树种为主的观赏休憩林;(2)在研究中自然林冠层覆盖度以及叶面积指数最高,其次是低效林,观赏林最小但变异系数最大;(3)在东莞城市公园,不同乔木对冠层结构和林下光照的影响各不相同。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东莞市城市公园绿地的乔木冠层结构规律及其与林下光照动态变化及相关性,同时也为该区域城市公园绿地的树种搭配和游憩环境搭建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绿地 冠层结构 林下光照 光环境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市城区城市森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7
作者 沈德才 胡桢健 +1 位作者 黄久香 陈跃洲 《热带林业》 2024年第3期25-32,共8页
以东莞市中心城区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东莞市城区城市森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城市森林中维管植物426种,隶属于104科307属;乡土植物有82种,占比较小,仅有40.59%;木本植物67科可分为10个分布区类型,180属可分为13个... 以东莞市中心城区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东莞市城区城市森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城市森林中维管植物426种,隶属于104科307属;乡土植物有82种,占比较小,仅有40.59%;木本植物67科可分为10个分布区类型,180属可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均以热带性质为主,少数为温带性质类型;植物群落重要值上,乔木层小叶榕、窿缘桉、肉桂居前三,灌木层阴香、鹅掌柴、幌伞枫居前三,草本层地毯草、细叶结缕草和酢浆草居前三;物种多度方面阴香个体数量最多;城市森林空间结构上,乔木的平均胸径为14.44cm,和其他多数城市森林研究结果一致,平均高度为8.52m,平均冠幅为3.76m,城市森林结构有向上发展的潜力;乔木胸径与树高以及冠幅呈现正相关关系,阴香和四季桂的树高和冠幅受胸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莞市 城市森林 物种组成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市古树名木数量特征及分布格局 被引量:27
8
作者 吕浩荣 刘颂颂 +3 位作者 叶永昌 朱剑云 莫罗坚 李年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69,共5页
用网格法对东莞市古树名木的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数量特征.结果表明,东莞市现存的2066株古树名木隶属28科45属56种,以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柱果Mangifera indica、木棉Bombax ceiba、荔枝Litchi chinensis的株数最多... 用网格法对东莞市古树名木的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数量特征.结果表明,东莞市现存的2066株古树名木隶属28科45属56种,以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柱果Mangifera indica、木棉Bombax ceiba、荔枝Litchi chinensis的株数最多,分别占总株数的66.07%、6.49%、5.81%和3.05%.古树名木在91个网格中每网格的数量分布为0~107株,平均为22.62株,标准差为23.94;种类分布为0~11种,平均为3.86种,标准差为2.75.古树名木在纬度带的数量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0005),经度带则没有差异(P=0.0699);在种类分布方面,经度带(P=0.0258)和纬度带(P=0.0033)均具有显著差异.东经113.65°~114.00°和北纬23.00°~23.15°是东莞市古树名木分布的集聚地区,需要优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名木 数量特征 分布 DMAP 东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市古树名木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6
9
作者 孟先进 杨燕琼 +2 位作者 叶永昌 刘颂颂 沈德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6,109,共4页
以东莞市建成区古树名木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MapObjects组件、C#语言、Access数据库和NET开发环境等计算机技术,设计并开发了适合用户需求和贴近本行业的古树名木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古树名木属性数据的管理、空间信息的管理、数... 以东莞市建成区古树名木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MapObjects组件、C#语言、Access数据库和NET开发环境等计算机技术,设计并开发了适合用户需求和贴近本行业的古树名木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古树名木属性数据的管理、空间信息的管理、数据查询、数据导出、古树名木周围环境的了解等功能,为古树名木的管护、信息共享、数据导出、信息上报和管理决策等提供了一个数字化管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名木 组件式开发 管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树名木信息查询网站构建——以东莞市建成区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叶永昌 刘颂颂 +2 位作者 黄炜棠 杨燕琼 沈德才 《广东林业科技》 2008年第1期67-70,共4页
基于东莞市建成区古树名木的普查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构建古树名木的数据库查询网站。该网站适用性强,使用方便,具有古树名木信息查询、树木区图查询、图片展示、留言本等功能,是宣传古树名木的重要窗口,对东莞市古树名木... 基于东莞市建成区古树名木的普查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构建古树名木的数据库查询网站。该网站适用性强,使用方便,具有古树名木信息查询、树木区图查询、图片展示、留言本等功能,是宣传古树名木的重要窗口,对东莞市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询网站 数据库 古树名木 东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朱剑云 莫罗坚 +4 位作者 叶永昌 苏志尧 吕浩荣 刘刚 刘颂颂 《广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2期22-29,共8页
采用2 km×2 km的UTM网格取样法对广东省东莞市8个主要森林类型的植被碳库、凋落物碳库和土壤碳库等三大碳库的有机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了计量、比较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东莞森林碳储量总量为973.05×104 t,森林总平均碳密度为... 采用2 km×2 km的UTM网格取样法对广东省东莞市8个主要森林类型的植被碳库、凋落物碳库和土壤碳库等三大碳库的有机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了计量、比较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东莞森林碳储量总量为973.05×104 t,森林总平均碳密度为175.86 t.hm-2;其中森林植被总碳储量为161.48×104 t,平均碳密度为33.21 t.hm-2;凋落物碳储量为21.98×104 t,平均碳密度为4.29 t.hm-2;土壤有机碳储量为789.70×104 t,平均碳密度为138.90 t.hm-2。凋落物、植被、土壤三者碳储量之比约为1∶7∶36。8个主要林型中,总碳储量最大的是果林,阔叶混交林次之,竹林最小;各林型总碳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果林>阔叶混交林>桉树林>相思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疏林及灌木林>竹林。总平均碳密度最大的是阔叶混交林,最小的是竹林,总平均碳密度由大到小顺序为阔叶混交林>桉树林>针阔混交林>相思林>针叶林>果林>疏林及灌木林>竹林。东莞森林总平均碳密度低于全国平均值,但高于珠三角地区的平均碳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碳储量 碳密度 东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东莞市热岛效应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德才 杨燕琼 +1 位作者 陈跃洲 吴振彪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1期36-40,共5页
以2011年Landsat-5和2014年Landsat-8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建模反演东莞市地表温度,研究东莞市2011年和2014年热岛效应,结果表明:用Landsat-5、Landsat-8反演地表温度是可行的;东莞市热岛效应的分布与植被、水体及下垫面有重要关系;201... 以2011年Landsat-5和2014年Landsat-8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建模反演东莞市地表温度,研究东莞市2011年和2014年热岛效应,结果表明:用Landsat-5、Landsat-8反演地表温度是可行的;东莞市热岛效应的分布与植被、水体及下垫面有重要关系;2011年东莞市热岛强度以强热岛为主,2014年以中热岛为主;2014年与2011年相比,热岛效应总体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热岛效应 动态变化 东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东莞市古树名木健康评价体系 被引量:30
13
作者 苏纯兰 陈葵仙 +4 位作者 胡秋艳 叶永昌 李伟豪 张燕林 刘颂颂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2期57-62,共6页
文章从东莞市古树名木植株整体状况、树冠、树干和根部角度选取了树势、病虫害等14个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古树名木健康评价体系模型的构建。结果显示,权重值较高的3个指标分别是树势(0.192 3)、顶梢枯死(0.132... 文章从东莞市古树名木植株整体状况、树冠、树干和根部角度选取了树势、病虫害等14个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古树名木健康评价体系模型的构建。结果显示,权重值较高的3个指标分别是树势(0.192 3)、顶梢枯死(0.132 8)、内部腐烂和空洞(0.132 8),而权重值较低的指标是寄生(0.021 1)、根部损伤(0.021 1)和通气透水性(0.015 0);根据评价模型与评价方法,结合野外调查得出古树名木健康值,将古树名木健康等级分为5级。管理者可据此制定和调整与之相适应的古树名木养护措施,使古树名木发挥最大的生态与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名木 健康评价 层次分析法 东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市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苏纯兰 严朝东 +4 位作者 胡秋艳 陈灼康 刘颂颂 张浩 张柱森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5期64-72,共9页
基于东莞市古树名木普查数据,对东莞市古树名木资源的数量特征、种类组成、区系分布、结构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东莞市共有古树名木3859株,隶属36科68属85种,以豆科Leguminos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漆树科Anacardiaceae、樟... 基于东莞市古树名木普查数据,对东莞市古树名木资源的数量特征、种类组成、区系分布、结构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东莞市共有古树名木3859株,隶属36科68属85种,以豆科Leguminos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漆树科Anacardiaceae、樟科Lauraceae、桑科Moraceae、桃金娘科Myrtaceae为优势科,科分布具有较强的热带属性;以榕树Ficus microcarpa、杧果Mangifera indica、荔枝Litchi chinensis、木棉Bombax malabaricum和水翁Cleistocalyx operculatus等为优势种。东莞各域镇均有古树名木分布,尤以松山湖片区数量最多、物种最为丰富。从结构特征看,平均树高为12.34 m,主要集中在10-20 m;平均胸径为1.07 m,主要集中在0.5-1.5 m;平均冠幅13.07 m,且树高、胸径和冠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资源 东莞市 种类组成 结构特征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市古树名木无损诊断和健康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严朝东 苏纯兰 +3 位作者 孔爱冬 陈葵仙 陈灼康 刘颂颂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6期155-162,共8页
研究基于无损检测技术,用整体状况、树冠、树干、根部4个方面共14个指标,对东莞市50种、208株古树名木进行健康诊断。结果表明,调查的古树名木整体表现良好,大部分树种其树势旺盛,树干无倾斜和偏冠或倾斜角度较小;受枝叶病害、虫害、寄... 研究基于无损检测技术,用整体状况、树冠、树干、根部4个方面共14个指标,对东莞市50种、208株古树名木进行健康诊断。结果表明,调查的古树名木整体表现良好,大部分树种其树势旺盛,树干无倾斜和偏冠或倾斜角度较小;受枝叶病害、虫害、寄生及树干病虫害的影响较小;枯枝、腐枝、顶梢枯死、叶斑、变色等发生率较大;树干洞穴、树体空洞、树干损伤、根部损伤严重,根部通水透气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名木 无损诊断 健康评价 东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信息资源可视与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永东 陈跃洲 +4 位作者 沈德才 吴小芳 朱剑云 叶永昌 徐庆华 《广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1期23-27,共5页
文章应用GIS技术对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信息资源进行计算机图形化的管理,并通过电子地图的方式进行快速、高效关联,在此基础上,针对各类专题要素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地图符号进行表达,同时采用柱状、饼状等统计图表方式展示各类... 文章应用GIS技术对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信息资源进行计算机图形化的管理,并通过电子地图的方式进行快速、高效关联,在此基础上,针对各类专题要素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地图符号进行表达,同时采用柱状、饼状等统计图表方式展示各类统计数据,从而实现了对大岭山森林公园信息资源的可视化表达,直观再现了大岭山森林公园的景区、景点分布、森林资源统计分析、林班专题要素等,有效地辅助了大岭山森林公园的信息管理与决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专题图 统计图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市乡土植物保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7
作者 黎志庭 龙田养 +3 位作者 徐庆华 刘创新 吴振彪 沈德才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年第4期104-108,共5页
通过对东莞市乡土植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客户端和服务器模式的乡土植物保护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系统建立了乡土植物数据库,并实现了植物分类、植物养护和巡检等功能,应用射频技术和数据同步技术解决数据采集和存储问题... 通过对东莞市乡土植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客户端和服务器模式的乡土植物保护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系统建立了乡土植物数据库,并实现了植物分类、植物养护和巡检等功能,应用射频技术和数据同步技术解决数据采集和存储问题,提高了乡土植物保护管理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植物 射频技术 数据同步 移动客户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市国营大岭山林场典型桉树过熟林土壤有机碳与养分特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沈德才 冯英杰 +3 位作者 刘婷 赵新宇 龙凤玲 刘效东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4期99-107,共9页
研究以广东东莞市国营大岭山林场23年生桉树过熟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该典型桉树人工林土壤C、N、P、K含量与储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该桉树人工林土壤整体呈强酸性(pH:4.13±0.02)。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呈明显的表聚现象,0-20 cm... 研究以广东东莞市国营大岭山林场23年生桉树过熟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该典型桉树人工林土壤C、N、P、K含量与储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该桉树人工林土壤整体呈强酸性(pH:4.13±0.02)。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呈明显的表聚现象,0-20 cm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分别为:12.85±1.21 g·kg^(-1)和0.98±0.08 g·kg^(-1)。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均随土层的增加而下降。土壤化学计量特征除C:N(12.83±0.29)达到全国陆地土壤C:N的平均值水平外,C:P、N:P均未达到全国的相应平均水平。0-100 cm土层C与各养分储量大小表现为:C>K>N>P,其值分别为143.28 t·hm^(-2)、85.81 t·hm^(-2)、10.90t·hm^(-2)和3.54 t·hm^(-2),其中0~40 cm土壤碳储量占整体的57.6%。土壤C、N储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0~40 cm N储量占土壤整个剖面储量的55.3%。研究表明了桉树人工林0~40 cm土壤层较好地扮演着碳库与氮库的角色,但整体上土壤磷、钾含量相对偏低,建议后期经营管理中注意过熟林地表层土壤养分的保护,此外也可针对性的开展林分的综合改造,以期进一步提升桉树人工林的生态与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人工林 碳储量 养分特征 碳汇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的东莞市热环境变化动态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振彪 黄练忠 +1 位作者 徐庆华 沈德才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4期64-69,共6页
基于2014年和2017年的Landsat8影像,研究利用辐射传输方程反演了东莞市地表温度,并应用景观指数和转移矩阵分析了东莞市2014—2017年热环境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热强度指数大于0.25或小于等于-0.25的区域定为极温区,符合东莞市实际情况... 基于2014年和2017年的Landsat8影像,研究利用辐射传输方程反演了东莞市地表温度,并应用景观指数和转移矩阵分析了东莞市2014—2017年热环境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热强度指数大于0.25或小于等于-0.25的区域定为极温区,符合东莞市实际情况;东莞市相邻热环境区的地表温差从2.94℃减至2.77℃,热岛强度有所减弱;高温区对热环境格局的影响平稳地趋向缩减;各热环境区存在15.7%~29.4%面积变化,其向中温区方向转化的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8 城市热环境 转移矩阵 景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文化遗产——东莞市主要风水林群落简介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颂颂 吕浩荣 +2 位作者 叶永昌 朱剑云 莫罗坚 《广东园林》 2007年第B04期77-78,共2页
在古代东南中国之广大农村,缺少风水林几乎不形成村落。风水林是人们受风水理论的影响。认为对平安、长寿、多子、人丁兴旺、升官发财具有吉凶影响的人工培植或天然生长并严加保护的植物群落。是人们在路口、村后、庭院、坟墓周围等与... 在古代东南中国之广大农村,缺少风水林几乎不形成村落。风水林是人们受风水理论的影响。认为对平安、长寿、多子、人丁兴旺、升官发财具有吉凶影响的人工培植或天然生长并严加保护的植物群落。是人们在路口、村后、庭院、坟墓周围等与风水有关的地方所植的林木。它一般具有较长的历史,高大而茂密的树冠层,林下植物种类较多等特征。主要有村落宅基风水林、园墓地风水林、寺院风水林三种基本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理论 植物群落 文化遗产 东莞市 人工培植 植物种类 树冠层 村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