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超声造影特征及其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洪晓芳 许文平 +7 位作者 陈嘉慧 梁思宇 周琼娟 宋思仪 沈鸿源 李若兰 梁伟翔 刘韬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2-650,657,共10页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IUA)患者子宫内膜经静脉超声造影(CEUS)特征及其与美国生育协会(AF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71名IUA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了宫腔镜检查,根据宫腔镜检查结果及AF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IUA)患者子宫内膜经静脉超声造影(CEUS)特征及其与美国生育协会(AF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71名IUA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了宫腔镜检查,根据宫腔镜检查结果及AF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比较不同组间的患者一般资料、二维超声参数、血流指标参数及CEUS定量参数,并对CEUS定量参数与不同级别的AF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EUS定量参数对重度IUA患者的诊断效能的影响。结果:子宫动脉血流频谱搏动指数(PI)在AFS评分中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期最低流速(Vmin)、血流阻力指数(RI)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EUS中有44例显示宫腔分离,但其中31例二维超声未显示宫腔分离,6例CEUS显示宫腔分离程度较二维超声检查明显,7例CEUS显示宫腔分离程度同二维超声检查一致。在CEUS定量指标中,CEUS 3组之间内膜区达峰时间(TtoPK)、内膜下区TtoPK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内膜区及内膜下区TtoPK均显著快于重度组(P<0.05)。内膜下区TtoPK与AFS评分分组呈正相关(r=0.251,P<0.05)。ROC提示内膜下区TtoPK评估重度IU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95%CI为0.568~0.854,P<0.05),切点值为15.29,灵敏度为92.3%,特异性为43.6%。结论:多数IUA患者CEUS过程中会出现宫腔分离的改变。IUA患者不同AFS评分分组的子宫内膜CEUS特征具有差异性,且内膜下区TtoPK与AFS评分分组呈正相关,表明其能较为灵敏地提示重度IUA的发生的可能。CEUS对IUA的早期筛查及分组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超声造影 时间-强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影像学诊断及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丽燕 郭福庆 +2 位作者 倪树建 刘瑞可 王春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新生儿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的8 086例新生儿常规颅脑超声筛查,检出胼胝体发育不全确诊及可疑病例31例,对比其MRI检查结果,评... 目的评价超声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新生儿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的8 086例新生儿常规颅脑超声筛查,检出胼胝体发育不全确诊及可疑病例31例,对比其MRI检查结果,评价超声诊断准确性。结果 31例新生儿中,超声检查胼胝体完全缺如14例,MRI显示13例一致,1例为部分缺如;超声检查部分缺如16例,脑MRI显示15例一致,1例为无胼胝体;另有1例超声检查为胼胝体异常,MRI显示为部分缺如。MRI显示31例新生儿中合并其他颅脑畸形者14例。结论超声与MRI检查对诊断新生儿胼胝体发育不全具有高度一致性,故前者可作为新生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常规筛查手段,后者则能作为新生儿胼胝体发育不良及准确分类的确诊手段,结合二者对临床早期诊断及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诊断 胼胝体发育不全 超声 磁共振成像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