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LPA在产前诊断性染色体嵌合体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梁福笑 谢润桂 +2 位作者 何晓旋 魏顺娣 陈海珍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8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究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在产前诊断性染色体嵌合体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经核型分析或MLPA P095非整倍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发现的性染色体嵌合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11例。比较这... 目的探究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在产前诊断性染色体嵌合体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经核型分析或MLPA P095非整倍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发现的性染色体嵌合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11例。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验证性染色体嵌合体的真实性。结果 MLPA结果显示,11例标本中,有9例标本(病例9至病例17)MLPA与核型分析结果均是阳性,其中8例(病例9至病例16)两种结果一致,1例(病例17)结果有差异。有1例(病例18)MLPA检测结果为嵌合体,而核型分析正常,有1例(病例19)核型分析发现嵌合体,而MLPA检测结果正常。FISH检测:除病例16外,其余病例均为真性嵌合体。MLPA、核型分析诊断性染色体嵌合体的灵敏度为90%,符合率为81.82%。结论 MLPA对于产前诊断性染色体嵌合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 核型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FISH) 产前诊断 性染色体嵌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三体综合征胎儿产前超声诊断价值(附152例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吴斯瑶 陈秋妍 +4 位作者 谢润桂 林洋洋 郭红梅 徐秋红 朱荷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3期459-463,467,共6页
目的通过对152例21-三体综合征胎儿产前超声征像分析,探讨超声诊断胎儿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经本院产前诊断中心确诊的21-三体综合征胎儿,分析其不同孕期及不同级别产前超声特点。结果本文早孕超声筛查49例,超... 目的通过对152例21-三体综合征胎儿产前超声征像分析,探讨超声诊断胎儿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经本院产前诊断中心确诊的21-三体综合征胎儿,分析其不同孕期及不同级别产前超声特点。结果本文早孕超声筛查49例,超声异常45例(91.84%,45/49),主要征像是颈项透明层增厚35例(71.43%,35/49),鼻骨发育异常28例(57.14%,28/49);中孕胎儿畸形筛查61例(包括15例同时接受早、中孕两次筛查),超声异常47例(77.05%,47/61),主要征像包括鼻骨发育异常21例(34.43%,21/61),颈项软组织厚度增厚20例(32.79%,20/61),左心室强光斑18例(29.51%,18/61),小指第二指节发育不良12例(19.67%,12/61),股骨及肱骨短小11例(18.03%,11/61),上述超声软指标可合并以下结构畸形,包括心脏畸形8例(13.11%,8/61),十二指肠梗阻4例(6.56%,6/61),颈部淋巴水囊瘤1例(1.64%,1/61)。Ⅰ级一般产前超声检查57例,超声异常6例(10.53%,6/57)。早孕筛查组超声阳性率与中孕筛查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筛查组、中孕筛查组超声阳性率分别与Ⅰ级一般超声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21-三体综合征产前超声表现以发现多发软指标为主,部分病例可合并结构畸形,规范化产前超声筛查可提高21-三体胎儿诊断率,降低21-三体出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三体综合征 超声诊断 早孕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PCR法诊断梅毒螺旋体抗原和抗体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马秋林 郭义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5期116-118,共3页
目的建立免疫PCR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原和梅毒螺旋体抗体两种方法学,并比较两种方法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方法选择2011年我院梅毒血清学ELISA法检测者1520例并梅毒分期;建立免疫PCR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原和梅毒螺旋体抗体两种方... 目的建立免疫PCR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原和梅毒螺旋体抗体两种方法学,并比较两种方法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方法选择2011年我院梅毒血清学ELISA法检测者1520例并梅毒分期;建立免疫PCR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原和梅毒螺旋体抗体两种方法,然后对梅毒螺旋体血清学阳性标本10倍系列稀释,比较免疫PCR法敏感性;同时采用正常健康血清标本观察免疫PCR法特异性;最后采集梅毒阳性血液分装成两份标本,监测两种免疫PCR法试验批内和日间重复性。结果 1 520例患者中,梅毒患者136例。梅毒患者中女性占77.2%(105/136),孕妇占19.1%(26/136)。梅毒分期以一期梅毒感染为主,与其他期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PCR-Ag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原敏感性是ELISA法的104倍,TPPA和TRUST法的106。IPCR-Ab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敏感性是ELISA法的103倍,TPPA和TRUST法的105。两种免疫PCR法测检查正常健康人群梅毒螺旋体结果均为阴性。IPCR-Ab法试验批内CV为11.61%,日间CV为18.12%;IPCR-Ag法试验批内CV为18.61%,日间CV为22.24%,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PCR法检测梅毒螺旋体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重复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PCR法 梅毒螺旋体 TpN47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指标结合HD live技术对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预测分析
4
作者 曾秀梅 梁元豪 +4 位作者 林洋洋 张茜 王霞 朱荷香 郭红梅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9-1033,共5页
探究常规超声检查指标结合HD live技术对单绒毛膜(MC)双胎妊娠的预测价值,均于孕早期行常规超声检查获取胎儿常规超声指标[颈项透明层(NT)厚度、头臀长(CRL)],进行HD live技术检查获取静脉导管(DV)频谱异常、胎儿脐带异常情况。结果发现... 探究常规超声检查指标结合HD live技术对单绒毛膜(MC)双胎妊娠的预测价值,均于孕早期行常规超声检查获取胎儿常规超声指标[颈项透明层(NT)厚度、头臀长(CRL)],进行HD live技术检查获取静脉导管(DV)频谱异常、胎儿脐带异常情况。结果发现,208例(胎儿416例)MC双胎妊娠孕妇中,MC双羊膜囊双胎孕妇胎儿异常率为33.67%,MC单羊膜囊双胎孕妇胎儿异常率为58.33%;胎儿异常组孕早期双胎间NT差异、CRL差异、DV频谱异常率、胎儿脐带异常率均高于胎儿正常组(P<0.05);孕早期双胎间NT差异、CRL差异及DV频谱异常率、胎儿脐带异常率均与MC双胎妊娠胎儿异常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孕早期双胎间NT差异、CRL差异、DV频谱异常率、胎儿脐带异常率单独预测MC双胎妊娠发生胎儿异常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7,联合预测的AUC最大(0.922)。HD live技术检查MC双胎妊娠的解剖关系显示立体直观,与常规超声检查指标联合预测MC双胎妊娠发生胎儿异常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绒毛膜双胎妊娠 超声 HD live技术 胎儿异常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纸干血斑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筛查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5
作者 吴莉萍 高玲亮 +5 位作者 杨江涛 付有晴 刘彦慧 顾茂胜 何红琴 杨艳玲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第9期1-4,共4页
目的建立滤纸干血斑基因组DNA自动化提取方法及流程,并探索其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基因筛查中的应用。方法收集45份干血斑标本,采用打孔钳打孔后提取DNA,使用多重PCR结合荧光探针技术进行SMN1检测,考察最低起始干血斑用量。收集103份4... 目的建立滤纸干血斑基因组DNA自动化提取方法及流程,并探索其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基因筛查中的应用。方法收集45份干血斑标本,采用打孔钳打孔后提取DNA,使用多重PCR结合荧光探针技术进行SMN1检测,考察最低起始干血斑用量。收集103份4℃不同保存时长的新生儿干血斑和17份EDTA抗凝血制备的干血斑,使用最低起始量提取DNA并检测SMN1,考察运输与保存条件对基因检测结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最低1片直径4mm的干血斑所提取的DNA浓度2.54~5.71ng/μL、纯度1.676~1.984,可满足SMN1检测要求。4℃避光保存1~24个月的新生儿干血斑标本,新鲜采集并经冷链运输48~72h的EDTA抗凝血及-80℃超低温冷冻保存1~2年的EDTA抗凝血制备的干血斑标本均可稳定检出SMA基因型。结论1片直径4mm的干血斑即可满足SMN1检测要求,大大降低了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有利于开展大规模人群筛查,为现有新生儿筛查体系下增加SMA筛查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纸干血斑 脊髓性肌萎缩症 DNA提取 SMN1 新生儿筛查 最低起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