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精密级进冲压中的冲裁断面质量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黄珍媛 蔡志兴 +3 位作者 阮锋 郭雷 周驰 肖民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2,共4页
运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冲裁间隙、模具表面粗糙度、冲压速度对高速精密级进冲压中的冲裁断面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具表面粗糙度对冲裁断面质量的影响最大,模具表面精度越高,冲裁断面质量越好。因此,尽量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加工工... 运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冲裁间隙、模具表面粗糙度、冲压速度对高速精密级进冲压中的冲裁断面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具表面粗糙度对冲裁断面质量的影响最大,模具表面精度越高,冲裁断面质量越好。因此,尽量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以获得尽量高的凸、凹模表面加工精度,对于保证高速精密级进冲压中的冲裁断面质量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精密级进冲压 冲裁断面质量 模具表面粗糙度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板材回弹与曲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驰 周旭辉 +2 位作者 阮锋 朱寅 王建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9-131,共3页
目前主要采用位移量来评估板材冲压后的回弹,这种评估方法不能直接地反映回弹是由于弹性应变能释放而引起的曲率改变的物理本质,从而给回弹补偿和模面修改带来一定的困难。根据塑性弯曲理论,将膜力和弯矩引起的回弹分别用高斯曲率和平... 目前主要采用位移量来评估板材冲压后的回弹,这种评估方法不能直接地反映回弹是由于弹性应变能释放而引起的曲率改变的物理本质,从而给回弹补偿和模面修改带来一定的困难。根据塑性弯曲理论,将膜力和弯矩引起的回弹分别用高斯曲率和平均曲率表征,并对双曲率片回弹后的高斯曲率和平均曲率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用曲率评估方法可以较好地体现回弹的成因,有助于准确地预测回弹趋势,对实际生产加工中的修模、试模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材成形 回弹 局部曲率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注塑中熔体–型腔对流传热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殷素峰 阮育煌 阮锋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59,共6页
为了研究超薄注塑中熔体与型腔的传热对充模过程的影响,利用狭缝流变仪和自制0.3,0.4,0.5,0.6 mm的不同狭缝厚度口模,选择聚碳酸酯和聚苯乙烯作为试验材料,根据傅里叶热传导定律,测试了各口模在不同注射速度和不同型腔厚度下的熔体–型... 为了研究超薄注塑中熔体与型腔的传热对充模过程的影响,利用狭缝流变仪和自制0.3,0.4,0.5,0.6 mm的不同狭缝厚度口模,选择聚碳酸酯和聚苯乙烯作为试验材料,根据傅里叶热传导定律,测试了各口模在不同注射速度和不同型腔厚度下的熔体–型腔传热系数,结果显示熔体–型腔传热系数与注射速度成正比线性关系,与型腔厚度成反比指数关系。通过数据处理,拟合了熔体–型腔传热系数与注射速度和型腔厚度的关系曲线。基于Moldfl ow2012,分别采用熔体–型腔传热系数计算值(由上述关系曲线计算得到)与传统缺省值对超薄注塑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注塑结果进行对比,发现采用计算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际注塑结果有较高的吻合度,从而证实了研究过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注塑 对流传热系数 注射速度 型腔厚度 流变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平板塑件注射成型质量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殷素峰 阮育煌 阮锋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2-268,共7页
将翘曲度、平面度、尺寸精度作为超薄平板塑件质量管控目标,基于Kriging方法建立了各质量目标与工艺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并采用NSGA-II(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I)遗传算法获得质量多目标的Pareto解集,然后通过Vague评估方法,在Pareto解集... 将翘曲度、平面度、尺寸精度作为超薄平板塑件质量管控目标,基于Kriging方法建立了各质量目标与工艺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并采用NSGA-II(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I)遗传算法获得质量多目标的Pareto解集,然后通过Vague评估方法,在Pareto解集寻求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优解,实现了超薄塑件成形质量的多目标优化。将优化过程应用于超薄导光板生产实践,大幅度提高了产品成型精度,增强了生产过程的稳健性,证实了优化过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为超薄塑件的生产实践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成型 成型精度 优化 KRIGING模型 NSGA-II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注塑充模中的次相剪切效应
5
作者 殷素峰 阮锋 王建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8-63,85,共7页
为克服超薄注塑充模的困难,定义了主、次相剪切的概念,分析了超薄注塑剪切场.根据泊肃叶方程,通过狭缝流变实验,重点讨论了超薄注塑过程中次相剪切对表观黏度、表观剪应力的影响,分析了次相剪切与粘性升温、入口压力的关系,发现次相剪... 为克服超薄注塑充模的困难,定义了主、次相剪切的概念,分析了超薄注塑剪切场.根据泊肃叶方程,通过狭缝流变实验,重点讨论了超薄注塑过程中次相剪切对表观黏度、表观剪应力的影响,分析了次相剪切与粘性升温、入口压力的关系,发现次相剪切能有效改善超薄注塑中的熔体充模.文中还提出了超薄导光板的表面微特征混排设计方法,使熔体在流动平面内形成次相剪切,有效提高了制件填充率,验证了次相剪切效应的理论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注塑 次相剪切 流变实验 导光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