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1
作者 梁永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102眼)PAC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59眼)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照组40例(43眼)采用小...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102眼)PAC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59眼)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照组40例(43眼)采用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眼压、视力、房角形态等。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术后眼压分别为(14.5±3.0)mmHg(1kPa=7.5mmHg)、(16.7±2.7)mmHg,均较术前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视力分别为0.45±0.20、0.26±0.16,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chamber thickness,CCT)分别为(3.20±0.49)mm、(1.96±0.39)mm,术后角膜边缘前房深度分别为0.403CCT、0.290CCT,较术前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观察组CCT及角膜边缘前房深度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观察组房角开放>180°者59眼(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31眼(72.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在视力恢复及眼压控制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是治疗PACG的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周麻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梁永强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1期73-74,共2页
白内障手术及其它眼前段手术,传统而普遍采用的是球后阻滞麻醉加眼轮匝肌麻醉。因其并发症仍偶有发生,有时相当严重。眼科医生为寻找更加完善的麻醉方法,因而产生球周麻醉。作者自1994年应用球周麻醉行白内障手术300例,取得理想效果。1... 白内障手术及其它眼前段手术,传统而普遍采用的是球后阻滞麻醉加眼轮匝肌麻醉。因其并发症仍偶有发生,有时相当严重。眼科医生为寻找更加完善的麻醉方法,因而产生球周麻醉。作者自1994年应用球周麻醉行白内障手术300例,取得理想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周麻醉 白内障 眼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