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莞市绿道网大岭山森林公园段生态景观林带树种组成及群落特征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庆华 胡廉隆 周毅 《广东林业科技》 2012年第3期9-14,共6页
对广东省东莞市绿道网大岭山森林公园段生态景观林带树种组成及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研究,7种类型的样地调查结果表明:(1)主要乔木优势种为:人面子、大花紫薇、深山含笑、山杜英、木棉等。灌木优势种为灰莉、九里香、山瑞香、金脉爵床、红... 对广东省东莞市绿道网大岭山森林公园段生态景观林带树种组成及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研究,7种类型的样地调查结果表明:(1)主要乔木优势种为:人面子、大花紫薇、深山含笑、山杜英、木棉等。灌木优势种为灰莉、九里香、山瑞香、金脉爵床、红花檵木、红绒球等;(2)乔木层平均树高为6.40 m,最大值为11.0 m,为木荷,其它依次为铁刀木(10.9 m)、仪花(10.2 m)、木棉(9.8 m);(3)乔木层的H(Shannon-Wie-ner指数)、D(Simpson指数)、J(均匀度指数Evenness)分别为1.72、0.78、0.87;H最大值为2.10,出现在样地7;D最大值为0.83,出现在样地7;J最大值为0.90,出现在样地2、样地4、样地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道网 造林树种 林下植被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3
2
作者 袁财圣 温伟东 +5 位作者 郑海西 张语之 罗鹏飞 周春慧 张礼标 何向阳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4期49-60,共12页
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本底是各类自然保护地开展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为了掌握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现状,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利用样线法、红外相机监测法、专项调查法等,对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进行调查。调... 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本底是各类自然保护地开展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为了掌握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现状,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利用样线法、红外相机监测法、专项调查法等,对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大岭山森林公园共记录到脊椎动物126种,隶属于4纲19目57科103属,其中,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与2018年调查数据相比,增加了44种,其中,鸟类物种数增加最多,为21种,两栖类仅增加2种。(2)根据样线法调查结果,优势度指数最高的两栖类为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0.612)、爬行类为中国壁虎Gekko chinensis(0.190)、鸟类为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simplex(0.197);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lef丰富度指数均是鸟类最高(分别是3.103、8.085),Pielou均匀度指数则是爬行类最高(0.933)。(3)根据红外相机监测结果,拍摄到兽类6种、鸟类36种;兽类优势种为野猪Sus scrofa(RAI=3.07),网格占有率最高的则是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GOi=1.00);鸟类优势种为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6.90),网格占有率最高的则是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岭山森林公园 动物多样性 红外相机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市生态景观林林分改造效果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徐庆华 胡廉隆 《广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86-91,共6页
对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低效相思类林分进行改造,4.5 a生时采用样方法进行林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调查。结果表明:(1)选用的红锥、樟树、山苍子等几个树种生长表现最好,高、径生长都较快,其中红锥、樟树的表现尤其优秀;(2)改造... 对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低效相思类林分进行改造,4.5 a生时采用样方法进行林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调查。结果表明:(1)选用的红锥、樟树、山苍子等几个树种生长表现最好,高、径生长都较快,其中红锥、樟树的表现尤其优秀;(2)改造后的林分草本层物种达到了3.8~9.4种,平均为6.33种;多样性指数为0.80~1.92,平均为1.39;均匀度指数为0.61~0.87,平均为0.77;生态优势度0.30~0.58,平均为0.35,林分整体生物多样性较好;(3)林地表层土壤(0~25 cm)疏松,持水能力较强。林分最大持水深15 mm,其中林地土壤占98.24%。(4)在相思林下用2年生苗木进行套种改造,采用较高的造林措施,可以在2~3年内形成景观效果,林分复层林冠基本成型,林相有初步的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改造 造林树种 林下植被 物种多样性 土壤持水能力 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