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科重度低钾血症患者采取高浓度钾溶液外周静脉给药治疗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张新斌 肖玲霞 +3 位作者 姜椿法 邱全煌 谢伟山 黄春艳 《罕少疾病杂志》 2017年第2期63-64,6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微泵泵入高浓度钾治疗重度低钾血症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2例低钾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31例,予以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头静脉置管后,在床边心电监护、血钾监测指导下利用微泵泵入含钾液补钾;同样予以对照...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微泵泵入高浓度钾治疗重度低钾血症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2例低钾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31例,予以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头静脉置管后,在床边心电监护、血钾监测指导下利用微泵泵入含钾液补钾;同样予以对照组31例,经常规外周静脉补钾。结果不同时段相同时间实验组患者血钾、肌力、心电图好转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床边心电监护及血钾监测指导下,通过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头静脉置管后微泵补钾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低钾血症 肌力 床旁心电监护 血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低血压危险因素 被引量:18
2
作者 胡怀岭 李群 +1 位作者 姜椿法 邱全煌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分析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诊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5例分为术后低血压组和术后非低血压组两组,统计分析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 目的分析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诊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5例分为术后低血压组和术后非低血压组两组,统计分析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症、术前血压情况、心肌梗死病变位置等因素与低血压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65例急诊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PCI术后低血压发生率为38.8%。PCI术后低血压组中出现心肌缺血症状的患者显著低于PCI术后非低血压患者(21.9%vs 48.5%,P<0.01)。PCI术后低血压组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峰值显著高于非低血压组,(247.3±186.8)U/L vs(175.4±159.6)U/L(P<0.05)。PCI术后低血压患者下壁心肌梗死和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均明显高于非低血压患者(62.5%vs 28.7%,P<0.01;12.5%vs 4.0%,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PCI术后低血压患者中完全闭塞、近段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均高于术后非低血压患者(P<0.05)。PCI术后低血压患者术后TIMI分级<2级比例显著高于术后非低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88%vs 4.95%,P<0.05)。对PCI术后患者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肌缺血症状是PCI术后患者低血压的保护性因素,而右冠状动脉病变、近段病变、完全闭塞、术后TIMI分级<2级均为PCI术后患者低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出现心肌缺血症状是PCI术后低血压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而右冠状动脉病变、近段病变、完全闭塞、术后TIMI分级<2级均为PCI术后患者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低血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和利伐沙班治疗心房颤动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李群 陆首玲 +1 位作者 刘尚 刘斌 《内科》 2015年第4期463-465,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华法林和利伐沙班治疗心房颤动(AF,房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53例给予华法林治疗并适时进行相应剂量加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0~3.0范围内;观察组患... 目的观察比较华法林和利伐沙班治疗心房颤动(AF,房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53例给予华法林治疗并适时进行相应剂量加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0~3.0范围内;观察组患者153例给予利伐沙班(rivaroxaban)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NR达标率(81.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发生率(1.3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伐沙班治疗能显著提高心房颤动患者INR的达标率,有效降低患者出血发生率,使用安全、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利伐沙班 血栓栓塞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心肺复苏技术对院外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陈艳玲 胡怀岭 +2 位作者 黄春艳 李新城 蔡传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4期168-169,共2页
目的分析标准心肺复苏技术并综合干预措施对院外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东莞市厚街地区抢救的63例OHCSD患者为观察组,参与抢救人员经专业化培训;同时,选取2007年12月~2011年12月抢救的60例OHCSD患者为对照... 目的分析标准心肺复苏技术并综合干预措施对院外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东莞市厚街地区抢救的63例OHCSD患者为观察组,参与抢救人员经专业化培训;同时,选取2007年12月~2011年12月抢救的60例OHCSD患者为对照组,参与抢救人员未经专业化培训;均采用CPR联合AED技术以及高级生命支持措施抢救。对比两组发病至救治时间及抢救后患者的存活率、死亡率以及整体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病距离救治时间平均(9.3±1.7)min比对照组平均(14.2±2.3)min相对更短(P<0.05);观察组抢救后存活率28.6%,死亡率71.4%;对照组存活率13.3%,死亡率86.7%;观察组整体抢救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标准心肺复苏技术对OHCSD患者整体抢救效果比较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心肺复苏 综合干预 院外 心脏性猝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新斌 肖玲霞 +5 位作者 黄晓芸 姜椿法 钟新芳 胡怀岭 黄春艳 官少兵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1期69-71,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溶栓药物将其分为rt-PA组(40例)和UK组(40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溶栓药物将其分为rt-PA组(40例)和UK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与溶栓后2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治疗前、溶栓后24h和7d时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rt-PA组与UK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2h HR和MA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rt-PA组溶栓前、溶栓后24h和7d时与UK组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 NIHSS评分下降≥4分例数和溶栓后7d NIHSS评分下降≥4分患者例数与UK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rt-PA组与UK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rt-PA与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A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心肺复苏器抢救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陆首玲 姜椿法 +2 位作者 胡文彩 胡怀岭 邱全煌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7期1222-1223,1226,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器院前抢救心脏性猝死(SCD)的临床价值。方法SCD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40)采用WFS-01A便携式“自动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机”进行复苏,对照组(n=40)采用徒手心肺复苏术进行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复苏5min...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器院前抢救心脏性猝死(SCD)的临床价值。方法SCD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40)采用WFS-01A便携式“自动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机”进行复苏,对照组(n=40)采用徒手心肺复苏术进行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复苏5min、15min及30min时PaO2、PaCO2、SaO2等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和入院存活率;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即刻及自主循环恢复24h时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心肺复苏5min时PaO2、PaCO2、SaO2等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肺复苏15min、30min时动脉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肺复苏后ROSC、入院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主循环恢复即刻NSE、NT-proBNP、cTnI、H—FABP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24h时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器抢救SCD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徒手心肺复苏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 心肺复苏术 自主循环恢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6例城镇院前心源性心脏骤停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姜椿法 刘远山 +5 位作者 刘刚 黄子通 余涛 张新斌 黄春艳 伍远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9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珠三角地区城镇心源性心脏骤停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提高复苏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整理我院急诊科2013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的236例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院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病的年龄、性别、户籍以及发病时间、地点、... 目的探讨珠三角地区城镇心源性心脏骤停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提高复苏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整理我院急诊科2013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的236例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院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病的年龄、性别、户籍以及发病时间、地点、到院方式和救治效果。结果 23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0.4±15)岁,男/女比例为4:1,外地户籍/本地户籍为1.84:1,发病月份以1月份最多,日时间以8:00~10:00最多,在居住地发病者占61.4%,由救护车接回者占62.7%,抢救成功率为22.033%,与复苏失败组相比,有目击者启动EMSS和由最初发现者送院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珠三角地区城镇心源性心脏骤停以外地户籍、青壮年男性居多,院前急救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在群众中大力普及心肺复苏技术是提高城镇心源性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 院前 心源性心脏骤停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约束衣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春艳 张淑清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354-1354,共1页
关键词 约束衣 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心脏性猝死复苏因素及对策
9
作者 姜椿法 陆首玲 胡文彩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3期12-13,共2页
目的分析影响心脏性猝死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应对措施。方法分析106例心脏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原发疾病类型、心脏性猝死发生至实施心肺复苏间隔时间、心肺复苏实施场所等,记录相关数据并经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 106... 目的分析影响心脏性猝死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应对措施。方法分析106例心脏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原发疾病类型、心脏性猝死发生至实施心肺复苏间隔时间、心肺复苏实施场所等,记录相关数据并经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 106例心脏性猝死患者中仅28例心肺复苏成功(心肺复苏成功率26.42%);院外实施、实施心肺复苏人员专业素质较差、心脏性猝死发生至实施心肺复苏间隔时间较长、未使用急救药物、年龄较大、女性、存在除心脏以外其他重要脏器病变及未使用除颤器等因素降低了心肺复苏成功率(P<0.05)。结论抢救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接诊心脏性猝死患者后尽快给予心肺复苏处理,采取多种方式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