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旋聚乳酸输尿管支架管在家犬体内的降解变化及输尿管病理学表现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炜 李牧 +2 位作者 刘绍虔 徐缓 李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59-962,共4页
目的观察消旋聚乳酸输尿管支架管在家犬输尿管内的降解变化以及输尿管组织病理学表现。方法经手术将消旋聚乳酸输尿管支架管置于19只家犬输尿管内,每2周取出支架管在电镜下观察支架管材料结构的降解变化,并经凝胶渗透色谱仪测量支架管... 目的观察消旋聚乳酸输尿管支架管在家犬输尿管内的降解变化以及输尿管组织病理学表现。方法经手术将消旋聚乳酸输尿管支架管置于19只家犬输尿管内,每2周取出支架管在电镜下观察支架管材料结构的降解变化,并经凝胶渗透色谱仪测量支架管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同时切取输尿管组织在光镜下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支架管降解前相对分子质量为68900,第7周相对分子质量降解为8033,降解率达到88.3%。电镜下支架管表面的孔隙逐渐增多增大,材料不断被浸析降解。输尿管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无菌性炎症。结论消旋聚乳酸输尿管支架管具有良好的动物体内降解性能和组织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降解 输尿管 支架管 家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复发性乳糜尿 被引量:6
2
作者 孟祥军 米其武 +3 位作者 黄荏钊 罗道升 方少伟 莫俊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1期998-999,1018,共3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复发性乳糜尿的疗效。方法 2004年2月~2010年9月经后腹腔行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21例术后复发性乳糜尿。健侧卧位,游离肾及输尿管上段3~5 cm,于肾门处解剖出肾动、静脉,超声刀离断周围...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复发性乳糜尿的疗效。方法 2004年2月~2010年9月经后腹腔行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21例术后复发性乳糜尿。健侧卧位,游离肾及输尿管上段3~5 cm,于肾门处解剖出肾动、静脉,超声刀离断周围的脂肪、结缔组织及扩张的淋巴管,最后分离出动、静脉之间的淋巴管,仔细分束结扎并离断。结果 21例后腹腔镜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110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42~90 ml,平均58ml。术后12~48 h肠道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3~6 d,平均4.5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乳糜尿消失。19例随访l~3年,平均2.1年,乳糜尿试验阴性。结论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复发性乳糜尿安全有效,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尿 后腹腔镜 肾蒂淋巴管结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道内切开术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或闭锁55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若愚 李丰庆 米其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458-458,460,共2页
目的探讨尿道内切开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或闭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2003年1月我科采用尿道内切开术治疗55例男性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效果。结果手术一次成功率90.9%(50/55),2次治疗成功5例。47例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10例拔... 目的探讨尿道内切开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或闭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2003年1月我科采用尿道内切开术治疗55例男性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效果。结果手术一次成功率90.9%(50/55),2次治疗成功5例。47例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10例拔尿管后1周内行1次尿道扩张术,21例术后3个月内行3~5次尿道扩张术,16例术后3个月后行尿道扩张术。结论尿道内切开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或闭锁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狭窄 尿道闭锁 尿道内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华 李丰庆 张若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失败改行外科手术的原因。方法分析41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失败而改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发现结石有不同程度的粉碎,部分结石嵌顿于输尿管粘膜内。结论结石嵌顿于...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失败改行外科手术的原因。方法分析41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失败而改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发现结石有不同程度的粉碎,部分结石嵌顿于输尿管粘膜内。结论结石嵌顿于输尿管粘膜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后结石仍不能有效排出,应及时改用其他方法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逆行剥离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春明 米其武 +5 位作者 罗道升 王卫锋 孟祥军 张增强 张志刚 李牧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731-732,共2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逆行剥离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效果。方法2005年12月~2007年12月,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逆行剥离切除术治疗BPH68例。术前B超测量前列腺体积30~120ml,平均75ml;残...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逆行剥离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效果。方法2005年12月~2007年12月,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逆行剥离切除术治疗BPH68例。术前B超测量前列腺体积30~120ml,平均75ml;残余尿量(RU)60~250ml,平均89ml;最大尿流率(Qmax)3.5~6.9ml/s,平均5.1ml/s;IPSS评分19.8~23.5分,平均21.6分。结果68例均手术成功,切除的前列腺组织30~120g,其中>60g15例。手术时间35~85min,平均45min。术中失血50~100ml,平均60ml,无输血。无前列腺外科包膜破裂、静脉窦破裂、膀胱前列腺连续部穿孔。68例术后随访4~6个月,Qmax增至16.4~23.2ml/s(平均19.8ml/s),RU降至0~15ml(平均5ml),IPSS评分0~6.8分(平均4.2分),均恢复正常。无尿失禁。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逆行剥离切除术治疗BPH具有手术彻底、出血少、尿失禁发生率低等优点,手术相对简单,易于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等离子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逆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电生理诊断与治疗技术早期干预前列腺剜除术后尿失禁 被引量:4
6
作者 罗道升 卢健军 +4 位作者 梁威宁 邹演川 莫俊华 陈淑儿 邓春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78-883,共6页
【目的】总结可视化电生理诊断与治疗技术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TUERP)后早期干预对术后尿失禁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普济院区接受TUERP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86例作为治疗组,术后第6天拔除... 【目的】总结可视化电生理诊断与治疗技术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TUERP)后早期干预对术后尿失禁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普济院区接受TUERP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86例作为治疗组,术后第6天拔除尿管当天接受可视化电生理诊断及治疗;选取同期接受TUERP的BPH患者79例作为对照组,术后第6天拔除尿管不进行电生理技术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天、1个月及3个月的尿失禁比率。【结果】两组术前基数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6天拔除尿管出现尿失禁的比率分别为:治疗组13例(15.1%),对照组12例(15.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术后尿失禁发生率15.2%(25/165)。随访至术后1月时,治疗组尿失禁患者为4例(4.65%),对照组尿失禁患者为13例(16.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随访至术后3月时,治疗组无尿失禁患者,对照组仍有7例(8.86%)尿失禁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可视化电生理诊断与治疗技术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防治TUERP术后尿失禁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剜除术 尿失禁 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联合表观扩散系数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炤庭 邹玉坚 +5 位作者 袁灼彬 王朝阳 黄小兰 张坤林 陈祐君 梁桂锋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123,142,共7页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VIM)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对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PCa)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行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VIM)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对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PCa)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行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RI, mpMRI)检查患者74例,其中PCa 41例(外周带PCa 28例,移行带PCa 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33例。采用双指数模型拟合算法获得真实扩散系数(true diffusion coefficient, D)、伪扩散系数(pseudo-diffusion coefficient, D^(*))、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 f)、ADC值等定量参数。比较PCa与前列腺T2WI低信号、高信号增生结节的D值、D^(*)值、f值、ADC值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评价IVIM定量参数联合ADC对PCa的诊断效能。分析IVIM各定量参数、ADC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PCa的ADC值、D值及f值低于T2WI低信号、高信号增生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在鉴别PCa与前列腺T2WI低信号增生结节中的AUC最大,特异度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ADC值、D值、f值在鉴别PCa与T2WI低信号增生结节中的AUC、敏感度显著提高(分别为0.948、90.24%)。ADC值在鉴别PCa与T2WI高信号增生结节中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均非常高(分别为0.997、97.65%、100.00%)。ADC值、IVIM各定量参数与Gleason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68、0.455、0.822、0.297)。结论 IVIM定量参数联合ADC可显著提高对PCa与BPH的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表观扩散系数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的长期疗效随访 被引量:7
8
作者 袁明杰 王炜 +1 位作者 米其武 周亚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3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肾癌手术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3年1月至1999年12月不同病理分期和肿瘤大小的105例保留肾单位肾癌手术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以及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结果】105例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和肿瘤特异生存...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肾癌手术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3年1月至1999年12月不同病理分期和肿瘤大小的105例保留肾单位肾癌手术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以及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结果】105例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和肿瘤特异生存率分别为81.9%和88.1%。T1期患者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为93.5%,明显优于T3a期患者的68.0%(P=0.000),其它病理分期组间的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并无明显差异。肿瘤最大径≤4cm患者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明显优于>4 cm患者(P=0.004)。【结论】保留肾单位肾癌手术T1期患者术后生存率优异。病理分期和肿瘤大小是影响肾癌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保留肾单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磁场协同卟啉-葡聚糖磁性纳米微粒的光动力学对人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罗道升 米其武 +3 位作者 孟祥军 高勇 戴宇平 邓春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讨外磁场协同卟啉-葡聚糖磁性纳米微粒(porphyrin-dextran magnetic nanoparticles,PDMN)的光动力学作用对人膀胱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用化学共沉淀和氧化还原法制备PDMN,并检测其理化性质。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 目的:探讨外磁场协同卟啉-葡聚糖磁性纳米微粒(porphyrin-dextran magnetic nanoparticles,PDMN)的光动力学作用对人膀胱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用化学共沉淀和氧化还原法制备PDMN,并检测其理化性质。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脉冲电磁场协同PDMN的光动力学作用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PDMN的直径、比饱和磁化强度(saturation magnetization,Ms)分别为10~15 nm、0.20 emu/g,有效粒径为94.8 nm。PDMN光动力学作用可显著抑制BIU-87细胞增值,抑制率达(17.61±2.73)%,并诱导BIU-87细胞发生明显的凋亡,凋亡率为(24.53±5.74)%。脉冲外电磁场(5 mT)也可抑制BIU-87细胞增殖和诱导发生凋亡,且协同PDMN的光动力学作用对BIU-87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效应均显著增强,抑制率和凋亡率分别为(28.11±4.25)%、(24.53±5.74)%,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化学修饰后的PDMN的光动力学作用能有效地抑制人膀胱癌BIU-87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与恒定外磁场协同作用对BIU-87细胞的杀伤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微粒 膀胱肿瘤 细胞凋亡 卟啉类 葡聚糖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