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节性硬化合并脑室内肿瘤3例外科治疗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漆松涛 戴学军 +3 位作者 黄胜平 彭林 张喜安 宋敏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335-336,共2页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 合并症 脑室内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罗成焕 唐斌 +2 位作者 叶泽驹 覃建平 刘小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62-967,共6页
目的 对比分析神经内镜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的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65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分别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内镜组,19例)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 目的 对比分析神经内镜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的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65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分别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内镜组,19例)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46例),记录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术后气管切开率和术后30 d病死率,术后7 d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估意识状态,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神经功能预后。结果 内镜组患者血肿清除率(t=2.393,P=0.020)和术后7 d GCS评分(t=3.445,P=0.001)高于开颅组,手术时间(t=-13.318,P=0.000)、术中出血量(t=-7.823,P=0.000)、术后ICU住院时间(t=-4.183,P=0.000)、术后气管切开率(χ^(2)=5.277,P=0.022)和术后3个月mRS评分(t=-2.493,P=0.015)低于开颅组。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的血肿清除率更高,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和术后ICU住院时间更短,术后气管切开率更低,术后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预后更佳,值得临床尝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神经内窥镜检查 颅骨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滑脱病人站立位及侧卧位腰椎动力X线矢状位曲度比较 被引量:11
3
作者 莫新发 朱文雄 +3 位作者 程立明 李健 卓新明 刘先银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8-429,共2页
目的:为临床上诊断腰椎不稳或腰椎滑脱选择正确腰椎X线检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49例腰椎滑脱病人行腰椎站立位、侧卧位、中立位、最大伸位和屈位状态下侧位X线摄片,测量每例不同状态下的腰椎动力X线矢状位曲度,对所测量的不同状态下腰... 目的:为临床上诊断腰椎不稳或腰椎滑脱选择正确腰椎X线检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49例腰椎滑脱病人行腰椎站立位、侧卧位、中立位、最大伸位和屈位状态下侧位X线摄片,测量每例不同状态下的腰椎动力X线矢状位曲度,对所测量的不同状态下腰椎Cobb角度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49例腰椎滑脱病人三组站立位和卧位腰椎Cobb角:站中NSP(-56.43),卧中NLP(-52.23),t值为3.023,P值为0.006;站屈FSP(-11.87),卧屈FLP(-14.81),t值为-3.091,P值为0.005;站伸ESP(-70.15),卧伸ELP(-67.34),t值为4.284;P值为0.002。即腰椎滑脱Cobb角站立中立位大于侧卧中立位,站立位最大屈位小于侧卧最大屈位,站立位最大伸位大于侧卧最大伸位。结论:站立位的X线检查方法更能反映腰椎病变的实际情况,是临床上诊断腰椎不稳或腰椎滑脱的正确X线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X线片 腰椎滑脱 站立位 侧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伟阳 王厚强 +3 位作者 周建平 黎凤娟 周伟 叶志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975-2976,共2页
目的:总结胸腔镜肺减容术(LVR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间我院胸外科为44例COPD患者在胸腔镜下行LVRS,其中单侧LVRS(ULVRS)32例,双侧同期LVRS(BLVRS)12例,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 目的:总结胸腔镜肺减容术(LVR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间我院胸外科为44例COPD患者在胸腔镜下行LVRS,其中单侧LVRS(ULVRS)32例,双侧同期LVRS(BLVRS)12例,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胸腔镜专用切缝器(Endo-GIA)切除过度充气的肺组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并发急性呼吸衰竭5例(5/44,11.3%);肺部感染8例(8/44,18.1%);持续漏气>7d10例(10/44,22.7%);术后出血(>300mL)7例(7/32,15.9%);BLVRS术后并发症比ULVRS多。患者术后的呼吸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1s肺活量(FEV1)增加46.1%,肺总量(TLC)下降25.1%、残气量(RV)下降37.6%,6min步行距离(6-MWD)增加105%。结论:ULVRS与BLVRS可同样改善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状况,且单侧手术更安全,具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气肿 肺减容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9
5
作者 梁润林 朱文雄 +3 位作者 刘先银 何仲佳 郭建恩 周雪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29-1630,共2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采用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46例,对其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6例均获得随访,...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采用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46例,对其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6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6个月(9~43个月),术后椎间隙高度及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平均Cobb′s角(度)及平均椎管狭窄指数得到明显改善,Frankel分级提高1~3级。结论:经后路短节段的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椎弓根钉 胸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 被引量:12
6
作者 耿军 陈硕朗 +5 位作者 陈明振 蔡纪辕 姚树勋 黄志雄 蔡少明 陈国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0-41,共2页
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耿军,陈硕朗,陈明振,蔡纪辕姚树勋,黄志雄,蔡少明,陈国明我科在继经唇下鼻蝶人路和经鼻小柱蝶窦人路切除垂体腺瘤300余例的基础上,近二年又采用经单侧鼻孔蝶窦人路切除垂腺瘤20例,与前二种人... 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耿军,陈硕朗,陈明振,蔡纪辕姚树勋,黄志雄,蔡少明,陈国明我科在继经唇下鼻蝶人路和经鼻小柱蝶窦人路切除垂体腺瘤300余例的基础上,近二年又采用经单侧鼻孔蝶窦人路切除垂腺瘤20例,与前二种人路相比较,有一定的优越性.临床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腺瘤 外科手术 鼻孔蝶窦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对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7
作者 苏惠崧 贾青 +1 位作者 赵蓉 刘小红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5-237,共3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EN)制剂对预防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并发肺部感染、腹泻和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选择重度颅脑损伤病人132例,分为试验组(采用益生菌联合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的EN支持)和对照组(采用单纯EN支...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EN)制剂对预防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并发肺部感染、腹泻和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选择重度颅脑损伤病人132例,分为试验组(采用益生菌联合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的EN支持)和对照组(采用单纯EN支持),两组病人均由鼻胃管连续滴注EN液。并观察病人的菌群失调、肺部感染率和腹泻的发生率,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等。结果:试验组病人菌群失调发生率、肺部感染率、腹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状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的EN制剂,能调整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肠道菌群,降低肺部感染率和腹泻率,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肠内营养 重度颅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荭草苷对离体家兔主动脉平滑肌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9
8
作者 付晓春 李少鹏 王敏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9-543,共5页
目的:研究荭草苷对离体家兔主动脉平滑肌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离体主动脉平滑肌条浴槽实验方法,在内皮完整的动脉环中预先给予NG-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吲哚美辛、普萘洛尔、四乙胺和观察荭草苷对平滑肌的舒张作用;并观... 目的:研究荭草苷对离体家兔主动脉平滑肌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离体主动脉平滑肌条浴槽实验方法,在内皮完整的动脉环中预先给予NG-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吲哚美辛、普萘洛尔、四乙胺和观察荭草苷对平滑肌的舒张作用;并观察其对内皮细胞产生NO及对主动脉内cAMP及cGMP含量的影响。对于去内皮的血管条观察不同浓度荭草苷对去甲肾上腺素、CaCl2和KCl的量效曲线的影响及对苯肾上腺素引起的快速收缩及依赖性收缩反应的影响。结果:荭草苷对离体家兔主动脉平滑肌具有舒张作用,对内皮完整标本的舒张作用明显大于去内皮标本,IC50分别为5.2μmol/L和5.7μmol/L,其舒张血管作用部分通过NO-cGMP途径;荭草苷非竞争性抑制了去甲肾上腺素、CaCl2和KCl引起的去内皮血管收缩,并对苯肾上腺素引起的快速收缩及依赖性收缩反应均有抑制作用。结论:荭草苷对离体主动脉平滑肌的舒张作用与内皮有关,而与环氧化酶途径、β受体和钾离子通道无关。荭草苷抑制了血管平滑肌受体依赖性Ca2+通道及电压依赖性Ca2+通道,其抑制血管平滑肌依内钙与依外钙性收缩可能是荭草苷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荭草苷 血管舒张 内皮 一氧化氮 兔胸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厚强 辛军 +2 位作者 周伟 韩淦同 廖永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541-542,544,共3页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1996年10月~2004年10月将210例自发性气胸按手术方式分为VATS组和开胸组,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1996年10月~2004年10月将210例自发性气胸按手术方式分为VATS组和开胸组,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胸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VATS组手术时间(46±21)min显著短于开胸组(80±37)min(t=-8.209,P=0.000);术中出血量(41±23)ml显著少于开胸组(175±104)ml(t=-12.947,P=0.000);术后胸管放置时间(1.8±1.2)d显著短于开胸组(2.4±1.6)d(t=-3.078,P=0.000);术后住院时间(3.0±1.5)d显著短于开胸组(9.3±3.2)d(t=-18.322,P=0.000)。VATS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8/106,7.5%)显著低于开胸组(33/104,31.7%)(,=19.540,P=0.000)。VATS组无术后复发,开胸组复发2例(1.9%),2组均无死亡。VATS组手术费用(9562±782)元和住院费用(16036±914)元均显著高于开胸组(5165±671)元和(135374-826)元(t=43.692,P=0.000;t=20.775,P=0.000)。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手术效果好,对治疗自发性气胸应作为首选方法,缺点手术费用和住院总费用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电视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海辉 李知平 +4 位作者 张曙 李恒昌 许立新 杜魏 叶志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后处理联合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RI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8周龄,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依达拉奉后处理组(E组)、肢体RIP组(R...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后处理联合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RI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8周龄,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依达拉奉后处理组(E组)、肢体RIP组(R组)、联合处理组(ER组),每组15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min、再灌注180min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再灌注前15min,E组和ER组静脉注射依达拉奉5mg/kg,C组和R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ml;R组和ER组在结扎LAD 20min后用止血带结扎大鼠双后肢,持续10min实施RIP。再灌注后180min采集颈静脉血样,测定血浆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采用伊文蓝+1%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双重染色法分离坏死区与缺血区心肌评估心肌梗死面积(IS)。结果与C组比较,E组、R组及ER组各时点ST段抬高程度明显降低,IS、血清CK-MB活性、MDA含量及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E组和R组比较,ER组各时点ST段抬高程度明显降低,IS、血清CK-MB活性、MDA含量及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后处理或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联合应用的保护效果优于两者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远隔缺血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PRRX1通过p53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 被引量:15
11
作者 尹东亮 卢沛林 +2 位作者 尹润龙 黄会杰 林志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2-668,共7页
目的:探讨配对相关同源框1蛋白(PRRX1)过表达对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慢病毒介导PRRX1过表达载体(pGMLV-PRRX1)、空载质粒(Vector)感染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用qPCR和WB实验检测慢病毒感染后细胞中PRRX1 m... 目的:探讨配对相关同源框1蛋白(PRRX1)过表达对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慢病毒介导PRRX1过表达载体(pGMLV-PRRX1)、空载质粒(Vector)感染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用qPCR和WB实验检测慢病毒感染后细胞中PRR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用CCK-8法、Annexin-V 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PRRX1过表达对SMMC772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用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0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用caspase活性检测试剂盒(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中caspase-8和caspase-9酶活性,用WB实验检测细胞中p53、Bcl-2、Bax、Fas、Cleaved-caspase-3以及线粒体和细胞质中细胞色素C(Cty C)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PRRX1过表达的SMMC7721细胞株,感染细胞中PRR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与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PRRX1过表达组SMMC7721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Cleaved-caspase-3剪切水平显著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线粒体中Cty C蛋白表达下调、胞质中Cty C蛋白表达上调以及caspase-9酶活性升高(P<0.05或P<0.01),同时p53和Bax蛋白表达增加而Bcl-2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但Fas蛋白表达及caspase-8酶活性无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PRRX1过表达可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53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被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对相关同源框1蛋白 肝癌 SMMC7721细胞 P53 线粒体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的治疗及癌变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谢楚平 吴泽建 +2 位作者 叶伟坤 吴锡坤 莫燕霞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14-916,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324例电子结肠镜检查以及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结直肠息肉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1324例结直肠息肉中,338例有临床症状,110例存在癌变或同...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324例电子结肠镜检查以及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结直肠息肉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1324例结直肠息肉中,338例有临床症状,110例存在癌变或同时伴有肠癌,有症状息肉的癌变或伴有肠癌发生率为25.5%(338/1324)。经电子结肠镜电灼法切除868例(共1674粒息肉),开腹息肉切除术164例(共630粒息肉),行包括息肉的肠段切除8例,行结肠癌根治切除术97例,8例姑息性癌肿切除术。结论年龄≥61岁、直径≥2.0cm、多发息肉、广基分叶状、伴有下消化道症状的左半结肠腺瘤性息肉的癌变和伴发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单发的带蒂小息肉、分化良好以及明确良性者,经电子结肠镜切除是安全的,局部多发、直径较大、广基无蒂息肉应开腹手术,伴肠癌息肉、有癌变的较大息肉则应当按结直肠癌行肠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志强 俞武生 +3 位作者 王在国 叶振伟 胡夏荣 郭荣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根治性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Cox模型分析早、晚期复发病例临床病理因素与复发的关系。【结果】126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60%),早...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根治性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Cox模型分析早、晚期复发病例临床病理因素与复发的关系。【结果】126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60%),早期复发89例,占70.6%,以Ⅱ型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瘤体直径、血管侵犯、手术切缘、微转移灶和肿瘤分化程度与术后早期复发相关,血管侵犯、微转移灶和病理分级是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晚期复发37例,占29.4%,以Ⅰ型为主,肝硬化程度和术前ALT水平与术后晚期复发有关,肝硬化程度是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管侵犯、微转移灶和病理分级是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重要预后因素,肝癌伴有肝硬化患者晚期复发的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根治性切除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MRI表现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莫新发 郑晓林 +4 位作者 李佛保 卓新明 刘先银 曾昕明 郭建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73-574,共2页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术前 MRI 术后 神经功能恢复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排班结合责任制分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6
15
作者 王海英 伦丽芳 周柯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7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排班结合责任制分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传统分段式排班方式进行改革,实行连续性排班结合小组责任和层级管理,重建各班职责和各层级权限要求,并应用于科室临床护理工作。结果排班改革后,护理交班次数减少,护... 目的探讨连续性排班结合责任制分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传统分段式排班方式进行改革,实行连续性排班结合小组责任和层级管理,重建各班职责和各层级权限要求,并应用于科室临床护理工作。结果排班改革后,护理交班次数减少,护士和患者的夜间休息时间延长,护患满意度提高,尤其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排班方式改革能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排班 分段式排班 责任制分组 层级管理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楚平 吴泽建 +2 位作者 叶伟坤 李知平 吴锡坤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245-24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老年人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中行胆道镜取石、T 型管引流术或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结果】本组36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11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老年人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中行胆道镜取石、T 型管引流术或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结果】本组36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11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T 型管引流25例,其中术后胆道残余结石8例,1次胆道镜取尽结石3例,2次胆道镜取尽结石2例,3次胆道镜取尽结石2例,4次胆道镜取尽结石1例;手术全部取得成功。【结论】根据肝胆管结石的部位,选择不同的腹腔镜手术方式,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但术中取石仍是腹腔镜手术的难点所在,需要进一步探索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 胆道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套管的选择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丽静 伦丽芳 +2 位作者 张拔山 刘小红 李珍珍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8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应用不同类型气管套管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昏迷气管切开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不带气囊的金属气管套管;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低压气囊气管套管,均予气管切开术...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应用不同类型气管套管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昏迷气管切开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不带气囊的金属气管套管;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低压气囊气管套管,均予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两组分别在气管切开后第3天、第15天,从气管套管内留取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两组气管切开术后第15天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气管切开术后15d总菌株少于对照组(P<0.01);第3天与第15天总菌株比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低压气囊气管套管能有效降低昏迷气管切开术患者的肺部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气管切开 气管套管 肺部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巍 梁丽珍 +1 位作者 周巧玲 黄秋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5期434-435,共2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Tarlov评分法、免疫组化方法对各组动物后肢神经功能及脊髓组织NF-κB表达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促...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Tarlov评分法、免疫组化方法对各组动物后肢神经功能及脊髓组织NF-κB表达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提高(P<0.01),NF-κB表达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EPO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脊髓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缺血再灌注 促红细胞生成素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肱骨近端二部分和三部分移位骨折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莫新发 何仲佳 +4 位作者 卓新明 刘先银 曾昕明 郭建恩 周雪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80-1081,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肱骨近端二部分和三部分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老年肱骨近端二部分和三部分移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二部分骨折13例、三部分骨折6例,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治疗。结果二部分骨折术... 目的探讨老年人肱骨近端二部分和三部分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老年肱骨近端二部分和三部分移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二部分骨折13例、三部分骨折6例,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治疗。结果二部分骨折术后优良率为76.9%,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三部分骨折术后优良率为66.7%,肱骨头坏死率16.7%。结论老年人肱骨近端二部分和三部分骨折应尽量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选择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外科治疗 骨折固定术 肱骨头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骨基质明胶吸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文雄 李健 +1 位作者 程立明 李树浓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骨基质明胶吸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第5代(P5)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Hoeschst 33344(sigma)荧光杂料标记后,调配制成的1×106个/ml细胞浓度后与骨基质明胶(BMG)共同培养6 h,然... 目的:探讨大鼠骨基质明胶吸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第5代(P5)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Hoeschst 33344(sigma)荧光杂料标记后,调配制成的1×106个/ml细胞浓度后与骨基质明胶(BMG)共同培养6 h,然后植入SD大鼠双侧胫骨的实验性骨缺损中(A组),同时作胫骨骨缺损单纯BMG植入(B组),无植入物(C组)两组对照。术后8周处死,取骨缺损区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其中A组行荧光染料标记测定以确认骨缺损区的骨痂是否来源于MSCS。结果:①A组:胫骨骨缺损区可见大量新生不规则骨纤维组织、软骨及纤维骨痂填充,可见骨细胞、骨组织和骨小梁,已形成骨髓腔。②B组:胫骨骨缺损区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少量新生不规则骨纤维组织及骨骼肌组织,伴有多核巨细胞和少量炎性细胞,缺损区边缘带有骨痂组织。③C组:胫骨骨缺损区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及骨骼肌组织填充生长,伴有多核巨细胞和少量炎性细胞,缺损区边缘带有少量骨痂组织。荧光染色鉴定确认胫骨骨缺损区的骨痂来源于MSCs。结论:大鼠骨基质明胶吸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具有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基质明胶 骨缺损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