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唇鱼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敏 叶毅飞 +10 位作者 李永福 谢海燕 李鸿超 李春枝 李希国 李本旺 陈灼均 莫介化 卢伟华 朱燕秋 张险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2023年入夏以来,东莞市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自然保护区救护基地出现黄唇鱼发病和死亡病例,症状主要为食欲下降,体表发红、充血,眼球突出,角膜白浊溃烂,吻部溃烂;解剖后发现腹腔有大量腹水,肝肿大呈褐色。为确定其病因,针对性制... 2023年入夏以来,东莞市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自然保护区救护基地出现黄唇鱼发病和死亡病例,症状主要为食欲下降,体表发红、充血,眼球突出,角膜白浊溃烂,吻部溃烂;解剖后发现腹腔有大量腹水,肝肿大呈褐色。为确定其病因,针对性制定防治措施,采集死亡病鱼的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肠、鳃丝等组织样品。从病死鱼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株,命名为DG230920,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综合分析,鉴定该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鳃均有明显的炎症反应,肠出血、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脾淋巴细胞稀疏、内皮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管变性坏死,鳃见鳃丝脱落、出血。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分析,结果为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仅≤0.25 mg·mL^(-1);其次是厄他培南,最低抑菌质量浓度≤0.5 mg·mL^(-1)。结果表明,黄唇鱼发病原因可能是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分离菌株遗传序列稳定,对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均为敏感。研究提示,应加强黄唇鱼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的防治,选用敏感药物科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 迟缓爱德华氏菌 细菌分离鉴定 病理组织切片 药物敏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缓爱德华氏菌荧光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2
作者 叶毅飞 梁国华 +9 位作者 吴志鹏 殷进方 龙海鹰 周柱辉 莫钻兰 邓海燕 谢翠美 林其明 李敏 张险朋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9期89-96,共8页
为构建一种灵敏、特异、准确的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检测方法,以gyr B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过优化反应体系和退火温度,建立了迟缓爱德华氏菌荧光PCR方法。随后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评估,并... 为构建一种灵敏、特异、准确的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检测方法,以gyr B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过优化反应体系和退火温度,建立了迟缓爱德华氏菌荧光PCR方法。随后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评估,并应用该方法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当引物和探针浓度分别为250和200 nmol/L,退火温度为55℃时,建立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荧光PCR方法荧光曲线标准,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可达12.4 CFU/m L,且1 CFU/m L的细菌经35℃培养1 h后即可被检出;与猪链球菌2型以及无乳链球菌等14种常见水生动物病原体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0.95%;在100份临床样品中,检出阳性22份,与细菌分离鉴定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荧光PCR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为迟缓爱德华氏菌病的临床诊断和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爱德华氏菌 荧光PCR 线性关系 特异性 变异系数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