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海金沙孢子无菌萌发与原叶体生长条件的优化
- 1
-
-
作者
黄满霖
刘薇
童家赟
詹若挺
刘赛
-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东莞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院
岭南中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医药大学)
东莞市亚洲制药科技有限公司
-
出处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4-1234,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70400)
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种业振兴项目(2022-NJS-00-002)
东莞市科技特派员项目(2022441920000014)。
-
文摘
【目的】对海金沙孢子无菌萌发与原叶体生长条件进行优化,为海金沙快繁体系建立及规模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金沙孢子为试验材料,设不同孢子成熟度、NaClO溶液浓度与消毒时间组合、培养基无机盐含量、培养基琼脂浓度、培养基pH、接种孢子混悬液浓度、培养温度、暗处理时间、赤霉素(GA3)处理浓度,测定孢子萌发率和原叶体面积,筛选最适培养条件。【结果】同一孢子叶上的孢子成熟度不同,越早成熟散落的孢子萌发率越高,1~3 d散落的孢子培养15 d后最终萌发率达38.4%,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散落的孢子(P<0.05,下同),最佳的海金沙繁殖材料为孢子叶采收后1~3 d内自然散落的成熟孢子。不同NaClO溶液浓度与消毒时间处理的孢子在培养15 d内均未出现污染,但3%和5%的高浓度NaClO溶液消毒会抑制孢子萌发和原叶体生长,最适消毒方式为1%NaClO溶液消毒4 min。无机盐含量较低的Knop’s培养基有利于孢子萌发和原叶体生长;培养基琼脂浓度为7.5 g/L时,培养15 d后孢子最终萌发率和原叶体面积均显著高于8.5和9.5 g/L琼脂浓度;培养基为p H 5.8时孢子最终萌发率和原叶体面积均显著高于pH 5.4及pH 6.2;最适培养基配方为Knop’s培养基添加7.5 g/L琼脂和20.0 g/L蔗糖并调节pH为5.8。最佳的孢子接种步骤为采用1.0 mg/mL浓度孢子混悬液接种0.5 mL。最适培养温度为30℃恒温,培养3 d即启动萌发,培养15 d的最终萌发率可达52.5%,高于25℃恒温和20℃/30℃变温培养,原叶体面积也最大。暗处理15 d的孢子最终萌发率显著高于未经暗处理(0 d),但可能不符合大规模繁殖的效率要求。添加0.01 mg/L浓度GA3处理的孢子最终萌发率显著高于未经GA3处理(0 mg/L),但GA3浓度达100.00 mg/L时孢子最终萌发率显著低于未经GA3处理。【结论】筛选获得了海金沙孢子无菌萌发的最适培养条件,该培养条件也有利于原叶体的早期生长。
-
关键词
海金沙
孢子萌发
原叶体生长
无菌培养
-
Keywords
Lygodium japonicum
spore germination
prothallus growth
aseptic culture
-
分类号
S567.23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
-
题名海金沙幼孢子体生根壮苗条件的优化研究
- 2
-
-
作者
刘薇
童家赟
詹若挺
刘赛
-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岭南中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医药大学)
东莞市亚洲制药科技有限公司
-
出处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31-39,共9页
-
基金
广东省省级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种业振兴项目(2022-NJS-00-002、粤财农[2022]184号)
东莞市科技特派员项目。
-
文摘
为了筛选蕨类植物海金沙幼孢子体生根壮苗的最佳培养条件以获得优质的种苗,以无菌萌发培养得到的海金沙幼孢子体为材料,考察了不同培养密度(1、3、5、7个/瓶)、培养基无机盐(1/4MS、1/2MS、MS)、蔗糖(1%、2%、3%)、外源激素NAA和IBA(浓度0.1、0.3、0.5 mg/L、单因素或两两组合)对海金沙幼孢子体生根壮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密度为5~7个/瓶较为适宜,幼孢子体生长良好;幼孢子体生根壮苗的最佳培养基1/4MS+1%蔗糖+0.3 mg/L IBA+0.3 mg/L NAA,能显著提高幼孢子体的幼苗鲜重和干重;在培养90 d左右即可炼苗移栽,此时幼孢子体叶片较大、叶色较深、根系发育良好,移栽不宜太迟,否则会导致其营养不足,叶片发黄和枯萎。
-
关键词
海金沙
孢子体
无菌培养
生根壮苗
-
Keywords
Lygodium japonicum
Sporophyte
Aseptic culture
Rooting and seedling growth
-
分类号
Q914.8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