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莞东江水源地水质特性及成因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建锋 王晓昌 唐旭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9-270,273,共3页
根据近年来的监测,东莞市东江水源地水质具有酸性、偏软的特点。对东江源水主要离子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结合东江流域的河流特点、土壤特征和补给来源,对东江水的水质特性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饮用水处理技术,以期能够... 根据近年来的监测,东莞市东江水源地水质具有酸性、偏软的特点。对东江源水主要离子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结合东江流域的河流特点、土壤特征和补给来源,对东江水的水质特性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饮用水处理技术,以期能够改善东莞市的供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 化学特征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江水中典型致嗅物质的调查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勇 陈超 +4 位作者 张晓健 张晓慧 朱晓辉 戴吉胜 许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74-978,共5页
为去除由于运河排洪造成的东江饮用水中的嗅味,利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中试装置,分别对东江水、运河水、装置进水和出水取样,进行吹扫捕集–GC-MS谱图分析,通过水样的臭阈值和吹扫捕集-GC-MS谱图对比,确定了东江夏季排洪时的致嗅物质,... 为去除由于运河排洪造成的东江饮用水中的嗅味,利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中试装置,分别对东江水、运河水、装置进水和出水取样,进行吹扫捕集–GC-MS谱图分析,通过水样的臭阈值和吹扫捕集-GC-MS谱图对比,确定了东江夏季排洪时的致嗅物质,并分析了该江水中致嗅物质的组成特点.结果表明,东江水中致嗅物质来源于市内运河,其组成随季节不同变化较大,除了土嗅素和2-甲基异莰醇微生物代谢产物类致嗅物质外,以1-丙烯基-1-硫醇为主的硫醇、硫醚类厌氧分解产物是其夏季饮用水中主要的致嗅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味 致嗅物质 1-丙烯基-1-硫醇 硫醇 硫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陶瓷膜对生物活性炭工艺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郭建宁 陈磊 +3 位作者 张锡辉 王凌云 陶益 盛德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7-704,共8页
利用处理量为120m3/d的臭氧/陶瓷膜-生物活性炭(BAC)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对工艺性能和BAC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微污染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臭氧曝气提高了溶解氧浓度,改善了后续BAC... 利用处理量为120m3/d的臭氧/陶瓷膜-生物活性炭(BAC)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对工艺性能和BAC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微污染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臭氧曝气提高了溶解氧浓度,改善了后续BAC工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组合工艺对氨氮和CODMn的总去除率分别约为90%和84%,其中BAC在污染物的去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组合工艺和传统工艺中BAC床层共检测到36个门类的细菌.与传统BAC工艺相比,臭氧/陶瓷膜降低了后续BAC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均匀度.组合工艺BAC中存在丰度较高的亚硝化单胞菌属和硝化螺旋菌属,可能对氨氮的去除具有重要的作用.臭氧/陶瓷膜对后续BAC中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有很好的预处理和抑制作用,显著降低了其相对丰度,提高了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陶瓷膜 生物活性炭 微生物群落结构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对陶瓷膜超滤-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郭建宁 张锡辉 +3 位作者 张建国 盛德洋 胡江泳 陶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46-1952,共7页
利用处理量为3L/d的臭氧陶瓷膜-生物活性炭(BAC)(工艺Ⅰ)和陶瓷膜-BAC(工艺Ⅱ)2种组合工艺处理受污染的原水,研究了工艺对原水中浊度、氨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考察了臭氧对膜通量和BAC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投加臭氧和2.0mg/L... 利用处理量为3L/d的臭氧陶瓷膜-生物活性炭(BAC)(工艺Ⅰ)和陶瓷膜-BAC(工艺Ⅱ)2种组合工艺处理受污染的原水,研究了工艺对原水中浊度、氨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考察了臭氧对膜通量和BAC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投加臭氧和2.0mg/L臭氧投加量下,两种组合工艺可去除原水中96%以上的浊度.组合工艺均可去除原水中1.0-2.0mg/L的氨氮.提高溶解氧浓度至30mg/L可强化氨氮的去除能力,两种组合工艺可至少彻底去除5.5mg/L的氨氮.投加2mg/L臭氧后,工艺Ⅰ可去除原水中48.3%的总有机碳(TOC)和51.8%的UV254.工艺Ⅱ对TOC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1%和48.2%.臭氧对浊度的去除无影响,但臭氧可改变部分有机物的结构,减轻膜的有机物污染.与未投加臭氧的工艺Ⅱ相比,投加臭氧使工艺Ⅰ中的膜通量提高了25%-30%.但残留臭氧可能影响后续BAC中的微生物,对BAC去除氨氮和有机物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陶瓷膜 生物活性炭 超滤 污染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预氧化对不同孔径陶瓷膜过滤微污染饮用水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郭建宁 张锡辉 +3 位作者 王凌云 张建国 盛德洋 胡江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925-3932,共8页
利用臭氧陶瓷膜组合工艺处理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水,以膜通量、颗粒物和有机物为评价指标研究臭氧预氧化对不同孔径陶瓷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陶瓷膜单独过滤相比,添加1~5 mg/L臭氧后,孔径为200,100和10 nm的陶瓷膜通量分别提高34.... 利用臭氧陶瓷膜组合工艺处理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水,以膜通量、颗粒物和有机物为评价指标研究臭氧预氧化对不同孔径陶瓷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陶瓷膜单独过滤相比,添加1~5 mg/L臭氧后,孔径为200,100和10 nm的陶瓷膜通量分别提高34.2%~38.8%,29.2%~56.4%和7.2%~12.2%。集成工艺能够使浊度降低99%以上,并可去除粒度为2~3μm的颗粒物,孔径为200,100和10 nm陶瓷膜出水颗粒含量分别低于60,40和30个/mL。单独陶瓷膜过滤对原水中CODMn的去除率为15.1%~30.8%。臭氧预氧化后,孔径为10 nm的陶瓷膜对CODMn的去除率提高11.0%~16.7%,但仅5 mg/L臭氧预氧化可显著改善孔径为100和200 nm陶瓷膜去除CODMn的性能,预氧化后去除率分别提高11%和24%;当臭氧投加量低于3 mg/L时,臭氧预氧化导致膜出水中CODMn浓度略微升高;单独膜过滤可去除约10.0%的UV254,集成工艺可将此值提高至12.0%~49.9%。臭氧预氧化是去除UV254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陶瓷膜 饮用水 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潮对城镇供水水质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勇 陈超 +2 位作者 张晓健 戴吉胜 许欢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1-23,32,共4页
为应对咸潮对沿海城镇供水的危害,分析了咸潮的成因与危害,研究了咸潮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市政供水的影响,并根据咸潮期的水质特点,介绍了相应的对策。可为沿海流域水厂工艺的设计、咸潮时的工艺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城镇供水 水质 沿海地区 成潮 氯化物 溴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程混凝/臭氧化/陶瓷膜过滤新型净水集成工艺 被引量:2
7
作者 范小江 雷颖 +2 位作者 张锡辉 巢猛 野口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59,共6页
为研究半程混凝/臭氧化/陶瓷膜过滤新型净水集成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时膜污染的控制及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进行了小试实验,分别改变混凝剂和臭氧的投加量,考察不同工艺条件对跨膜压差及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程混凝和臭氧可... 为研究半程混凝/臭氧化/陶瓷膜过滤新型净水集成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时膜污染的控制及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进行了小试实验,分别改变混凝剂和臭氧的投加量,考察不同工艺条件对跨膜压差及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程混凝和臭氧可以有效降低膜污染,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的投加量为12.5mg/L时,跨膜压差由原水直接过膜时的-0.074MPa降低至-0.021MPa,臭氧的投加量从0mg/L增加至2mg/L时,跨膜压差由-0.068MPa降低至-0.049MPa;半程混凝/臭氧/陶瓷膜集成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工艺出水中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范围由原水的小于5ku缩小至小于3ku,一部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该工艺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60.00%和68.00%,对THMFP和HAAFP的去除率分别为57.59%和48.39%;集成工艺出水浊度低于0.05NTU,水中粒径大于2μm的颗粒数小于等于10CNT/mL,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数为0,出水的微生物安全得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水工艺 半程混凝 臭氧 陶瓷膜 跨膜压差 微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式PAC-UF工艺处理水厂待滤水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邵森林 梁恒 +2 位作者 谢观体 陈杰 李圭白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136,共6页
通过中试,研究一体式PAC-UF工艺取代传统砂滤池工艺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并将其与单独超滤和水厂砂滤池比较.结果表明,PAC-UF工艺平均出水浊度为(0.041±0.010)NTU,粒径>2μm的颗粒数平均为(13±8)/mL,可保证出水良好的生物安全... 通过中试,研究一体式PAC-UF工艺取代传统砂滤池工艺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并将其与单独超滤和水厂砂滤池比较.结果表明,PAC-UF工艺平均出水浊度为(0.041±0.010)NTU,粒径>2μm的颗粒数平均为(13±8)/mL,可保证出水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在PAC投加20 mg/L情况下,PAC-UF工艺对CODMn的去除率为(21.0±9.9)%,对不含亚硝酸盐部分CODMn的去除率为(33.7±11.1)%,对UV254的去除率为(51.0±10.7)%,PAC-UF工艺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砂滤.但PAC-UF工艺对NH4+-N去除效果不佳.在实验工况条件下,工艺能稳定运行,可以维持运行3个月左右化学清洗1次.PAC-UF工艺适用于高有机污染、低NH4+-N的原水水质,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水厂出水的生物安全性和化学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活性炭 浸没式超滤膜 膜污染 砂滤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没式超滤膜处理水厂沉后水中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谢观体 邵森林 +2 位作者 梁恒 陈杰 李圭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4-117,共4页
从常规砂滤池改造成膜池的角度出发,通过中试,研究了浸没式超滤工艺处理水厂沉后水的处理效能及其运行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超滤出水平均浊度为(0.050±0.014)NTU,粒径>2μm的颗粒数小于20个.mL-1,能有效保证出水的生物安全性;超... 从常规砂滤池改造成膜池的角度出发,通过中试,研究了浸没式超滤工艺处理水厂沉后水的处理效能及其运行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超滤出水平均浊度为(0.050±0.014)NTU,粒径>2μm的颗粒数小于20个.mL-1,能有效保证出水的生物安全性;超滤膜膜丝作为生物载体附着生长一定量的微生物,能去除少量氨氮;超滤对沉后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不高,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均为10%左右;在试验工况下,工艺稳定运行,化学清洗周期可达4个月;同时试验装置的等效滤速为8.6 m.h-1。因此,从除污染效能和基建用地上看,超滤膜可以替代传统砂滤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式超滤膜 沉后水 工艺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中挥发性卤代烃和氯苯 被引量:16
10
作者 巢猛 李慧 +1 位作者 曾东宝 许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25-927,共3页
提出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卤代烃和氯苯类化合物的方法。样品用TrapVocarb 3000及高纯氦吹扫、捕集及热解吸后,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测定,外标法定量。18种卤代烃和氯苯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提出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卤代烃和氯苯类化合物的方法。样品用TrapVocarb 3000及高纯氦吹扫、捕集及热解吸后,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测定,外标法定量。18种卤代烃和氯苯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小于0.06μg·L^(-1)。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2.6%~98.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均低于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卤代烃 氨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呋喃丹和甲萘威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健明 莫婉湫 陈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0-582,共3页
提出了测定水中呋喃丹和甲萘威的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水样经盐酸酸化至pH 3后,用0.45μm水性滤膜过滤,取200μL水样直接进样,用Waters Carbamate Analysis分析柱(3.9 mm×150 mm,5μm)和以甲醇-乙腈-水(1+1+3)混合液作... 提出了测定水中呋喃丹和甲萘威的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水样经盐酸酸化至pH 3后,用0.45μm水性滤膜过滤,取200μL水样直接进样,用Waters Carbamate Analysis分析柱(3.9 mm×150 mm,5μm)和以甲醇-乙腈-水(1+1+3)混合液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分离后用2 g·L-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水解,用每升中含邻苯二甲醛0.1 g、十水硼酸钠19.1 g及2-巯基乙醇0.5 mL的溶液进行衍生化,用荧光检测器在激发波长(eλx)为339 nm,发射波长(eλm)为445 nm处检测。方法检出限(3S/N)均为4×10-4mg·L-1。应用此方法测定了水厂出厂水和河水中呋喃丹和甲萘威,并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试验,测得其平均回收率依次为93.0%~98.0%之间和93.0%~99.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呋喃丹 甲萘威 柱后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硅烷化衍生-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2,4-滴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慧 戴晓莹 许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97-998,1001,共3页
2,4-滴的化学名为2,4-二氯苯氧乙酸,是常用的单子叶作物除草剂,中等毒性,人误服或经皮肤吸收后,可使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其在饮用水中的限值为0.03mg·L-1目前该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2,4-滴的化学名为2,4-二氯苯氧乙酸,是常用的单子叶作物除草剂,中等毒性,人误服或经皮肤吸收后,可使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其在饮用水中的限值为0.03mg·L-1目前该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等。2,4-滴为酸性除草剂,因其具有极性或强极性官能团,使得其用气相色谱法难于气化分离。欲实现该化合物的气相色谱法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气相色谱-质谱法 固相萃取 测定 硅烷化 气相色谱法 酸性除草剂 极性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处理水厂活性炭滤池氨氮去除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嘉莉 张晓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91,96,共4页
在水厂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对常规水厂活性炭滤池与深度处理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活性炭滤池长期运行过程中对氨氮的处理效果进行比较,从稳态生物膜模型与非稳态生物膜模型中形成的生物膜所需基质浓度方面做分析,研究进水氨氮浓度... 在水厂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对常规水厂活性炭滤池与深度处理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活性炭滤池长期运行过程中对氨氮的处理效果进行比较,从稳态生物膜模型与非稳态生物膜模型中形成的生物膜所需基质浓度方面做分析,研究进水氨氮浓度对滤料生物膜生长及去除氨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水厂活性炭滤池运行1个月后,活性炭滤池去除效果趋于稳定,平均去除率达93.63%,形成的非稳态生物膜,对低营养进水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并能应对浓度相对高的氨氮。深度处理水厂活性炭滤池进水一直维持较低氨氮水平,从连续5年的监测数据看,大部分的氨氮浓度月平均值<0.02 mg/L,导致活性炭滤池表面形成了稳态生物膜,生物量与活性趋于稳定,去除效果受限,无法应对低营养进水及突发性高氨氮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滤池 稳态生物膜 非稳态生物膜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高锰酸钾中7种元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莫婉湫 余素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0-262,共3页
水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等,不同的污染物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去除。选择污染物的处理方法不仅要考虑技术可行性,还要考虑经济合理性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高锰酸钾作为饮用水处理行业广泛使用的一种化学氧化剂... 水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等,不同的污染物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去除。选择污染物的处理方法不仅要考虑技术可行性,还要考虑经济合理性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高锰酸钾作为饮用水处理行业广泛使用的一种化学氧化剂,常用于水的除铁、除锰、除臭和除味等净水工艺中[1]。其成品中残留的少量重金属元素会随着药剂的投加进入饮用水中,给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物理化学法 净水工艺 水处理方法 人体健康 技术可行性 除铁 于水 仪器工作条件 内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4,4′-二氨基联苯 被引量:1
15
作者 莫婉湫 刘健明 陈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8-229,231,共3页
4,4'-二氨基联苯俗称联苯胺,是合成染料的中间体,可用于制造多种染料和颜料。作为联苯的衍生物之一,4,4'-二氨基联苯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可通过吸人、食入或透过皮肤吸收导致中毒,引起接触性皮炎,还会刺激黏膜,损害肝和肾脏,... 4,4'-二氨基联苯俗称联苯胺,是合成染料的中间体,可用于制造多种染料和颜料。作为联苯的衍生物之一,4,4'-二氨基联苯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可通过吸人、食入或透过皮肤吸收导致中毒,引起接触性皮炎,还会刺激黏膜,损害肝和肾脏,以及导致膀胱癌和胰腺癌。我国对水中4,4'-二氨基联苯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氨基联苯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合成染料 接触性皮炎 致癌作用 皮肤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板曝气-活性无烟煤滤池的生产性试验研究
16
作者 陈丽珠 巢猛 +2 位作者 丁卫 刘清华 陈卓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2-226,共5页
在5 000 m^3/d规模的生产性运行条件下,通过对微纳米陶瓷板曝气-活性无烟煤滤池与砂滤池在非排涝期和排涝期的运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非排涝期微纳米陶瓷板曝气-活性无烟煤滤池相比砂滤池,对臭和味、浊度、氨氮、有机物和消毒副产... 在5 000 m^3/d规模的生产性运行条件下,通过对微纳米陶瓷板曝气-活性无烟煤滤池与砂滤池在非排涝期和排涝期的运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非排涝期微纳米陶瓷板曝气-活性无烟煤滤池相比砂滤池,对臭和味、浊度、氨氮、有机物和消毒副产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增加;排涝期改造后的滤池相比砂滤池,臭和味明显减弱,基本察觉不到臭和味,滤池改造后并不影响浊度的去除效果,滤后水平均浊度维持在0.5 NTU左右,对氨氮的去除率提高30%以上,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提高约20%,三卤甲烷生成势降低约16%。非排涝期时改造滤池与普通石英砂滤池运行工况基本一致,无需启动微纳米曝气系统,不增加运行成本;排涝期时启动微纳米陶瓷板曝气系统,增加的水厂运行成本不高于0.1元/m3,运行效果良好,显著提升出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陶瓷板曝气 活性无烟煤滤池 改造 水厂 排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某给水深度处理中试基地工艺设计特点分析
17
作者 乔晋 张建国 苏景柱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4-86,共3页
针对珠江下游地区水源污染特性,建设了给水深度处理中试基地。分别从给水常规处理、多功能滤池过滤、臭氧-生物活性炭、膜技术深度处理及其组合技术等方面介绍了中试基地的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并对其工艺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中试基地... 针对珠江下游地区水源污染特性,建设了给水深度处理中试基地。分别从给水常规处理、多功能滤池过滤、臭氧-生物活性炭、膜技术深度处理及其组合技术等方面介绍了中试基地的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并对其工艺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中试基地采用多流路并联式工艺布局,选择先进、适宜、具有前瞻性的工艺路线,具有布局紧凑、技术先进、维护方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深度处理 臭氧氧化 生物活性炭 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