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期性张应力对牙周膜细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8和1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华先明 李雪 +1 位作者 韩光丽 岑玉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126-1129,共4页
目的:观察周期性张应力作用下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变化。方法:通过建立体外应力加载系统,对培养在弹性膜六孔板的HPDLC施加0.1Hz,硅胶膜形变率分别为6%、12%、18%的周期性... 目的:观察周期性张应力作用下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变化。方法:通过建立体外应力加载系统,对培养在弹性膜六孔板的HPDLC施加0.1Hz,硅胶膜形变率分别为6%、12%、18%的周期性张应力,分别在加载2、6、12h后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PDLC的MMP-8,MMP-13的表达变化。结果:HPDLC在加载周期性牵张力后,细胞生长方向顺应力方向而发生改变,MMP-8和MMP-13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周期性循环张力可诱导HPDLC中MMP-8、MMP-13表达增强,为MMP-8、MMP-13可能参与正畸力下牙周组织的改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膜细胞 周期性张应力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改良式GMD远中移动上颌磨牙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勇 赵计林 岑玉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2-294,共3页
远中移动上颌磨牙是不拔牙矫正安氏Ⅱ类磨牙关系的主要方法之一。应用改良式Greenfield磨牙远移矫治器(greenfield molar distalizer,GMD)克服了以往GMD磨牙远移器操作较为繁琐的缺点,更加高效、便捷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达到上下磨牙中... 远中移动上颌磨牙是不拔牙矫正安氏Ⅱ类磨牙关系的主要方法之一。应用改良式Greenfield磨牙远移矫治器(greenfield molar distalizer,GMD)克服了以往GMD磨牙远移器操作较为繁琐的缺点,更加高效、便捷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达到上下磨牙中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GMD Ⅱ类磨牙关系 远中移动上颌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帐篷螺丝技术在上前牙区连续缺失种植修复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呙誉东 周炼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评价帐篷螺丝植骨技术在上前牙区连续多牙缺失水平向骨增量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帐篷螺丝技术(screw-tent technique)对9例上前牙连续缺失(21个位点),骨缺损严重的患者进行水平向骨增量,6~9个月后行种植体植入术,植入术后... 目的:评价帐篷螺丝植骨技术在上前牙区连续多牙缺失水平向骨增量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帐篷螺丝技术(screw-tent technique)对9例上前牙连续缺失(21个位点),骨缺损严重的患者进行水平向骨增量,6~9个月后行种植体植入术,植入术后6个月行种植修复,并追踪观察修复后12个月的修复效果。结果:9例患者共植入21枚种植体,无一松动或者脱落,并获得较满意的修复效果。术前牙槽嵴宽度为(2.41±0.49)mm,术后6个月牙槽嵴宽度为(8.27±0.79)mm,对比植骨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完成后12个月牙槽嵴宽度为(7.74±0.52),对比种植术后和修复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丝技术在上前牙连续缺失的水平向骨增量中,可获得较理想的水平向骨增量效果及修复效果。但由于观察时间较短,其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帐篷螺丝技术 骨增量 前牙区 引导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前牙的原发性萌出不足1例
4
作者 周炼 鄢雷 +2 位作者 徐海涛 李旻泽 呙誉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1-682,共2页
本文报告1例原发性萌出不足。患者女,14岁,因左侧牙齿咀嚼困难就诊,诉有家族史。临床检查发现左侧上颌牙列存萌出不足,与对颌牙开牙合;曲面断层片示左上侧切牙、尖牙、双尖牙和磨牙均有累及,未见机械性阻碍。诊断为原发性萌出不足。
关键词 原发性萌出不足 机械性萌出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