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白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吴远军 吴勇 +5 位作者 李惠森 陈宝婵 刘艳 吴月勤 梁思远 梁美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07-1611,共5页
目的:探讨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WBC)及血红蛋白(Hb)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ELP或MNC程序,以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作为抗凝剂,对21例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共实施32次... 目的:探讨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WBC)及血红蛋白(Hb)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ELP或MNC程序,以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作为抗凝剂,对21例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共实施32次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每次治疗处理2.5-3.0倍总血容量(TBV),采集1/5-1/4倍TBV的血小板悬液。结果:单次治疗运行时间(212.53±41.54)min;处理血量(8812.63±2087.15)ml;采集血小板悬液容量(798.84±190.77)ml;悬液血小板数(Plt)4486.50(3058.50-5279.50)×10^9/L、血小板总数3455.50(2288.68-4226.71)×10^9;WBC 13.79(10.21-20.72)×10^9/L、白细胞总数11.90(7.81-14.40)×10^9;Hb水平(3.28±1.25)g/L,Hb总量(2.62±1.17)g。治疗前、后患者循环血液Plt分别为1263.00(1052.50-1807.50)×10^9/L、(778.83±247.25)×10^9/L(Z=4.94,P<0.01),WBC分别为9.96(6.44-14.01)×10^9/L、8.59(5.37-13.12)×10^9/L(Z=13.31,P<0.05),Hb水平分别为(112.63±24.56)g/L、(10^9.55±24.46)g/L(t=1.68,P>0.05)。结论: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术,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实施高量减除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体内血小板负荷,提高减除血小板治疗的采集效率;虽可导致患者WBC有所下降,但WBC仍可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对患者Hb水平没有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单采术 血红蛋白 白细胞数 血液成分分离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量减除白细胞治疗对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吴勇 吴远军 +4 位作者 李惠森 陈宝婵 刘艳 吴月勤 梁思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31-1336,共6页
目的:提高减除白细胞治疗的采集效率,探讨相对科学、客观的采集效果评价指标,观察高量减除白细胞治疗对患者血液细胞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对93例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共进行158次高量减除白细胞治... 目的:提高减除白细胞治疗的采集效率,探讨相对科学、客观的采集效果评价指标,观察高量减除白细胞治疗对患者血液细胞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对93例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共进行158次高量减除白细胞治疗(以患者总血容量1/5-1/4作为单次减除白细胞治疗采集白细胞悬液的目标值),采用减除白细胞总数、白细胞减除值、白细胞减除率、白细胞数减低值、白细胞数减低率、血红蛋白丢失量、血红蛋白丢失值、血红蛋白下降值、血小板丢失总数、血小板丢失值、血小板数下降值,综合评价减除白细胞治疗的采集效果及对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的影响;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浓度,观察减除白细胞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单次治疗采集白细胞悬液容量为793.01±214.23ml,减除白细胞总数为353.25(241.99-547.28)×10^(9),白细胞减除值为86.98(63.05-143.43)×10^(9)/L,白细胞减除率为44.24(28.37-70.48)%,白细胞数减低值为65.73(37.17-103.97)×10^(9)/L,白细胞数减低率为(35.67±23.08)%,血红蛋白丢失量为17.36(12.12-24.94)g,血红蛋白丢失值为4.31(3.01-6.12)g/L,血红蛋白下降值为4.80(-1.25-9.33)g/L,血小板丢失总数为222.79(67.03-578.31)×10^(9),血小板丢失值为54.45(17.29-139.08)×10^(9)/L,血小板数下降值为26.00(8.38-62.50)×10^(9)/L。单次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14.80(13.20-16.98)s、15.20(13.08-16.90)s(z=-1.520,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35.20(28.68-39.75)s、35.40(28.00-39.75)s(z=-2.058,P<0.05),凝血酶时间分别为17.50(16.30-18.80)s、17.70(16.70-19.10)s(z=-3.928,P<0.001),纤维蛋白原浓度分别为2.87±1.13 g/L、2.64±1.03 g/L(t=7.151,P<0.001)。结论:高量减除白细胞治疗可在保持患者循环血容量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提高减除白细胞治疗的效率,其对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纤维蛋白原浓度及反映患者内、外源性凝血活性的综合性凝血指标的影响程度均在机体代偿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白细胞单采术 血红蛋白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