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东胜精攻文化建构模式初探 被引量:3
1
作者 贾成学 刘其先 《华东经济管理》 200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胜利东胜精攻文化的产生有适应油公司管理模式的需求、整合员工队伍的需求、调整人企关系的需求、开发"难动用储量"的需求四个动因。胜利东胜精攻文化建构模式是"八力攻心,人企共进",即,坚持"人企共进"... 胜利东胜精攻文化的产生有适应油公司管理模式的需求、整合员工队伍的需求、调整人企关系的需求、开发"难动用储量"的需求四个动因。胜利东胜精攻文化建构模式是"八力攻心,人企共进",即,坚持"人企共进"的定位和方向,依靠理念系统的源动力,规章制度的策动力,文化监督的止动力,战略目标的牵动力,企业典故的感动力,经济利益的驱动力,传播网络的传动力,借助咨询机构的外动力,全力"攻心",渗透员工心灵,支配员工行动,并体现出于自身特色相适应的文化特征。依靠这样的文化建构模式和典型文化特色,东胜公司正在日渐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和较高文化品位的优秀油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田 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 企业文化 经营业绩 核心价值观 企业管理 学习型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林东地区中新统馆陶组网状河沉积特征及储层构型
2
作者 尹艳树 李建琴 +2 位作者 吴伟 王立鑫 谭先锋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共16页
基于现代沉积卫星图像类比,结合岩心、测井及开发动态等资料,对东营凹陷林东地区中新统馆陶组四段网状河的微相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储层砂体进行了刻画,建立了多元分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林东地区网状河可划分为河道、... 基于现代沉积卫星图像类比,结合岩心、测井及开发动态等资料,对东营凹陷林东地区中新统馆陶组四段网状河的微相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储层砂体进行了刻画,建立了多元分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林东地区网状河可划分为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河道间4种微相,河道砂体在平面上呈网状,单一段内河道弯曲度较小,交汇而成的网状河道为中高弯度,剖面上砂体呈顶平底凸的透镜状,局部叠置形成厚度大于10 m的“砂墙”;天然堤砂体分布于河道两侧,宽度为18~430 m,在剖面上呈楔形,厚度一般小于3 m;决口扇少量发育,平面上呈扇状展布,剖面上为楔形薄层(厚3~5 m);河道间大面积发育,占研究区面积的43%~70%。(2)研究区馆陶组网状河与现代嫩江网状河在沉积环境、沉积微相特征、水动力与地貌演化方面均有相似性;其河道砂体长轴为北西—南东走向,平面连片分布且连续性较好。(3)研究区单一河道规模较小,宽度为65~170 m,厚度一般小于5 m,主要发育河道-河道、河道-天然堤2类构型拼接样式。(4)注水后生产效果及示踪剂动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注采井发育单一河道砂体且沿NW—SE物源方向展布,水驱优势方向、示踪剂优势运移方向均与古河道延伸走向一致,河道间泥岩或天然堤低渗带形成渗流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河 储层构型 砂体连片叠置 透镜状砂体 馆陶组 中新统 林东地区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樊107块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技术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传鹏 林承焰 赵玉华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6期76-79,共4页
大芦湖油田樊107块为扇三角州前缘滑塌浊积形成的岩性油藏,具有埋藏深、渗透率低、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通过合理选择注采井网、恰当选择注水及层间、井间的接替时机,以及整体压裂改造、控制注采比注水等技术措施,实现了特低渗透油藏的... 大芦湖油田樊107块为扇三角州前缘滑塌浊积形成的岩性油藏,具有埋藏深、渗透率低、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通过合理选择注采井网、恰当选择注水及层间、井间的接替时机,以及整体压裂改造、控制注采比注水等技术措施,实现了特低渗透油藏的成功开发。樊107块注水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采出程度高、含水率低、剩余可采储量的采油速度高、地下存水率高。主要开发指标高于同类型油田,可为类似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芦湖油田 特低渗透油藏 开发方式 降压投注 开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声波方程数值模拟的时间-空间域隐式有限差分算子优化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东 梁文全 +1 位作者 辛维 杨长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91-1497,共7页
声波方程数值模拟已广泛应用于理论地震计算,同时构成了地震逆时偏移成像技术的基础.对于有限差分法而言,在满足一定的稳定性条件时,普遍存在着因网格化而形成的数值频散效应.如何有效地缓解或压制数值频散是有限差分方法研究的关键所在... 声波方程数值模拟已广泛应用于理论地震计算,同时构成了地震逆时偏移成像技术的基础.对于有限差分法而言,在满足一定的稳定性条件时,普遍存在着因网格化而形成的数值频散效应.如何有效地缓解或压制数值频散是有限差分方法研究的关键所在.有限差分格式分为显式有限差分和隐式有限差分.隐式有限差分能够进一步压制数值频散效应.因此本文提出了给定频率范围满足时间-空间域隐式有限差分频散关系的方法,并根据震源频率、波速和网格间距确定波数范围,在此基础上建立方程确定了相应的隐式有限差分系数,使得差分系数能在更大频率范围符合波场传播规律.通过频散分析和正演模拟,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正演 时间-空间域 隐格式有限差分 频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塌浊积砂体精细地层划分对比方法——以大芦湖油田樊107块沙三段中亚段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柳兴邦 史彦尧 陈绪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29,共4页
大芦湖油田樊107块沙三段中亚段滑塌浊积砂体纵横向上连通性差、相变快,加大了小层对比的难度。综合地质、测井和地震3方面的资料,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时沉积的观点,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首先在区域不整合... 大芦湖油田樊107块沙三段中亚段滑塌浊积砂体纵横向上连通性差、相变快,加大了小层对比的难度。综合地质、测井和地震3方面的资料,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时沉积的观点,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首先在区域不整合面识别的基础上,划分了长期基准面旋回;在井震精细标定标志层的基础上,在标志层的控制下,建立了中期基准面旋回等时地层格架;然后结合自旋回、相序递变规律进行短期基准面旋回识别,进而实现了沉积时间单元的划分与对比;最后在沉积时间单元内部结合沉积相研究了单砂体的连通方式。最终将大芦湖油田樊107块沙三段中亚段划分为4,5,6和7共4个砂层组,26个沉积时间单元,识别了5种单砂体连通类型,实现了单砂体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塌浊积砂体 精细地层划分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沙三段中亚段 樊107块 大芦湖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质辫状河储集层构型表征——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为例
6
作者 杜娟 尹艳树 +2 位作者 文斌 任丽 吴伟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7,共9页
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N1g45小层—N1g16小层为辫状河沉积,砂体内部构型复杂,需精细解剖储集层结构,揭示其对油气开发的影响。采用Miall构型要素分析法,以现代辫状河规模作为约束,进行砂体储集层构型表征,采用动静结合手段检验研究成果,... 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N1g45小层—N1g16小层为辫状河沉积,砂体内部构型复杂,需精细解剖储集层结构,揭示其对油气开发的影响。采用Miall构型要素分析法,以现代辫状河规模作为约束,进行砂体储集层构型表征,采用动静结合手段检验研究成果,总结储集层构型对注水开发和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为砂质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辫状河道、心滩、溢岸以及泛滥平原4种构型单元;辫流带宽度为150~750 m,宽厚比为47~74;在辫流带内,有辫状河道-辫状河道、心滩-心滩、辫状河道-心滩-辫状河道和心滩-辫状河道-心滩4类构型模式;心滩平均长度为250~350 m,平均宽度为110~140 m,长宽比为2.20~2.50,心滩与河道平面面积比为0.36~0.51;心滩内一般发育2~4个落淤层,落淤层延伸长度为70~150 m,产状近水平,背水面夹层倾角为0.9°~2.3°;生产动态揭示由于构型单元边部物性变差,构型拼接部位油气流动受阻,成为局部剩余油富集区;在构型单元主体部位,油藏连通性好,开发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馆陶组 储集层构型 辫状河 心滩 落淤层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东戈壁盆地万利特凹陷石油地质新认识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传鹏 李晓清 杨慧臣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7-31,共5页
万利特凹陷是蒙古国东戈壁盆地的一个规模较大的凹陷,此前,因勘探程度低,凹陷内部的地层层序和构造层不清楚,含油气远景不被看好。通过近期在凹陷内的一口深探钻井,对该凹陷的石油地质情况有了新的认识:万利特凹陷与二连盆地、宗巴音凹... 万利特凹陷是蒙古国东戈壁盆地的一个规模较大的凹陷,此前,因勘探程度低,凹陷内部的地层层序和构造层不清楚,含油气远景不被看好。通过近期在凹陷内的一口深探钻井,对该凹陷的石油地质情况有了新的认识:万利特凹陷与二连盆地、宗巴音凹陷具有相同的地层层序,凹陷的主体沉积为下白垩统陆相沉积,与邻近的宗巴音凹陷一样,具有较好的含油气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利特凹陷 古生物组合 地层层序 烃源岩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查干油田基本石油地质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姜本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47,共3页
通过对钻井、录井、岩心化验、试油等资料的研究,结合区域勘探成果,分析了查干油田的基本石油地质特征。研究表明,下宗巴音组下段发育200m左右的油泥岩和暗色泥岩,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镜质体反射率平均值为0.7%,生烃指标好,评价为优质烃... 通过对钻井、录井、岩心化验、试油等资料的研究,结合区域勘探成果,分析了查干油田的基本石油地质特征。研究表明,下宗巴音组下段发育200m左右的油泥岩和暗色泥岩,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镜质体反射率平均值为0.7%,生烃指标好,评价为优质烃源岩;查干油田处于"凹中隆"上,其西、北、东三面被生油洼陷环绕,成为捕捉油气最有利的场所。查干组和下宗巴音组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微相,查1和查27断块油藏储层物性好,为中孔中渗透储层;查14断块油藏为中孔低渗透储层。通过成藏特征分析认为,中央断裂背斜带因近油源、纵向上输导条件好而成为油气聚集的有利构造带,并且与良好的储集相带相匹配,为查干油田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潜力 储集条件 石油地质特征 查干油田 蒙古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东胜文化的建构思路与模式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晓明 《当代经济管理》 2004年第1期68-73,共6页
东胜文化建构基本框架包括“人企共进”的导向、理念体系的源动、传播体系的传动、监督体系的止动、制度体系的策动等五个方面,并体现出与自身特色相适应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 石油产业 企业文化 建构模式 东胜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开发过程中油藏废弃采油速度研究
10
作者 徐效平 苏映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70,84,共3页
在油田开发历程中可采储量是有限的,油田废弃时的产量如何是油田决策者和油藏工程师比较关心的实际问题。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了处于开发中后期油藏的废弃采油速度。通过大量的实例,求取了不同条件下油田的废弃采油速度,分析发现... 在油田开发历程中可采储量是有限的,油田废弃时的产量如何是油田决策者和油藏工程师比较关心的实际问题。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了处于开发中后期油藏的废弃采油速度。通过大量的实例,求取了不同条件下油田的废弃采油速度,分析发现油价越高油藏经济废弃采油速度越低,成本越高经济废弃采油速度越高,并得出相应的定量关系。对处于开发中后期的油藏如何合理确定废弃产量,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程度 可采储量 采出程度 技术废弃采油速度 经济废弃采油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股东持股与企业能源效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
11
作者 袁燚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9-104,共6页
通过手工整理2010—2019年沪深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能源消耗数据,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价上市公司能源效率,探究企业大股东持股因素对其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能源效率,降低其能... 通过手工整理2010—2019年沪深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能源消耗数据,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价上市公司能源效率,探究企业大股东持股因素对其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能源效率,降低其能源消耗强度,且这种影响在高两权分离度与国有企业中表现得相对较弱。该研究基于大股东持股的视角打开企业“暗箱”,揭示大股东行为对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拓展了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同时还从能源效率的视角丰富了大股东持股经济后果的经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股东持股 能源效率 两权分离度 国有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级管理在复杂高含水气田地质工程一体化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小波 周涌沂 +7 位作者 王智 雷涛 王翔 尤启东 曹桐生 陈奎 刘韬 于耀南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3期317-328,共12页
低品位、高含水、高成本等因素制约着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的效益开发,针对以上难点,首次提出了星级管理理念,即以储量价值和投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地质工程一体化为手段,从勘探、开发、钻井、工程、生产5个维度对井位井网、钻井方式... 低品位、高含水、高成本等因素制约着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的效益开发,针对以上难点,首次提出了星级管理理念,即以储量价值和投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地质工程一体化为手段,从勘探、开发、钻井、工程、生产5个维度对井位井网、钻井方式、压裂工艺、生产工艺等进行链条式优化,通过各个板块之间实时/适时反馈,实现从单井到区块再到全气田的全尺度迭代提升,最终以各单井的收益率作为星级评判标准排序实施。在此基础上,依托于智慧气田的建设,应用星级管理成果,将地下到地面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全气田整个生命周期内更高层次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取得以下主要成果:①形成了复杂高含水气藏精细描述方法,气层钻遇率提高20.8%;②建立了“分级约束”井网优化体系,储量动用率提高28%;③创新“井、震、测”一体化井壁稳定、井间协同防漏、小井眼窄间隙固井等技术,钻井周期缩短51%、投资成本降低31%;④采用“大排量、短时间、高砂比”压裂,直井、水平井产量增幅分别达56%和39%;⑤创新“多参数定量识别、两相耦合、泡排+、同井采注”技术组合,含气饱和度动用下限降至45%。“十三五”以来,东胜气田经济效益指标持续向好,形成了可量化、可操作、可评价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效益开发模式,具备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级管理 地质工程一体化 高含水气田 难动用储量 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混相驱技术在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的开发实践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小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3-119,共7页
正理庄油田樊142块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弹性开发递减快,采收率低。为研究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CO2混相驱的可行性,优选正理庄油田樊142块的樊142-7-斜4井组开展CO2混相驱先导试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CO2具有较好的降黏和膨... 正理庄油田樊142块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弹性开发递减快,采收率低。为研究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CO2混相驱的可行性,优选正理庄油田樊142块的樊142-7-斜4井组开展CO2混相驱先导试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CO2具有较好的降黏和膨胀地层原油的作用,能够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利用数值模拟,进行CO2驱恢复地层能量优化设计,井组采用反七点法井网、周期注采、合理地层压力保持在1.3MMP,可获得较好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现场试验效果证实,CO2具有较好的注入能力,井组地层压力显著恢复,井组混相阶段注气换油率为0.44 t/t,采收率提高6.2%,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可见CO2混相驱是提高特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CO2 混相驱 现场试验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油田“3+2”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内涵、机理及实践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勇 曹绪龙 +7 位作者 张世明 曹小朋 吕琦 元福卿 李绪明 季岩峰 赵方剑 孟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传统方式的化学驱项目一般采取“2+3”的协同方式,也就是先通过水驱井网调整一次到位,再实施化学驱,受剩余油认识和预测精度的影响,会出现部分低产低效井,化学驱含水谷底平台期短,提高采收率幅度有限。为此,胜利油田通过基础攻关和探索... 传统方式的化学驱项目一般采取“2+3”的协同方式,也就是先通过水驱井网调整一次到位,再实施化学驱,受剩余油认识和预测精度的影响,会出现部分低产低效井,化学驱含水谷底平台期短,提高采收率幅度有限。为此,胜利油田通过基础攻关和探索实践,创新提出了化学驱与动态优化调整加合增效的“3+2”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该技术是指在化学驱过程中,充分发挥和利用驱油体系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调整动态非均质性的特点,主动培育、壮大动态剩余油富集区(“油墙”),适时井网调整、重构流场、均衡注采,高效动用、采出“油墙”,最大程度延长化学驱含水谷底平台期,实现三次采油和二次采油(“3+2”)适配优化、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通过大量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明确了“井网-驱油剂-剩余油”适配优化提高采收率的机理。该技术在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5砂组进行了应用,通过优化“3+2”井网调整方式、驱油体系和注入参数等,预计区块含水谷底平台期从3 a延长至8 a,最终采收率为60.5%,比原方案采收率再提高7.5百分点。该技术是老油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可以为中外同类型油藏延长化学驱见效高峰期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动态优化调整 见效高峰期 加合增效 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储层缝内暂堵转向压裂裂缝扩展规律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述凯 郭天魁 +1 位作者 王海洋 陈铭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177,共9页
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储层渗流-应力-损伤耦合裂缝扩展数值模型,将模型结果与室内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基于该模型探讨了压裂液黏度、排量、水平地应力差以及储层岩石非均质性对缝内暂堵... 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储层渗流-应力-损伤耦合裂缝扩展数值模型,将模型结果与室内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基于该模型探讨了压裂液黏度、排量、水平地应力差以及储层岩石非均质性对缝内暂堵转向压裂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储层渗流-应力-损伤耦合裂缝扩展数值模型是联合流体流动控制方程与岩石变形方程形成整体控制方程,通过在初始裂缝扩展路径上某一区域人为设置高强度的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和较小的储层渗透率值,实现缝内暂堵的模拟。(2)缝内暂堵转向压裂裂缝扩展模型数值模拟的分支缝数量、主裂缝面积、主裂缝延伸方向等与室内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的结果基本一致,该模型可实现缝内暂堵后基质的破裂与新裂缝扩展模拟,对缝内暂堵转向压裂裂缝扩展情况也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3)压裂液的黏度和排量越大,缝内暂堵转向压裂裂缝长度、改造面积及偏转角度均明显增大,且逐渐由单一裂缝向复杂裂缝转变。当水平地应力差小于7.5 MPa时,缝内暂堵转向压裂的效果较好;当水平地应力差为10~15 MPa时,压裂效果变差;当水平地应力差大于15 MPa时,裂缝几乎不偏转;储层非均质性会影响裂缝局部的扩展路径,但对裂缝总体扩展趋势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缝内暂堵转向压裂 裂缝扩展数值模型 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 裂缝偏转 损伤力学 水平地应力差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部分封闭断层油藏水驱优势渗流通道演化规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小朋 于春磊 +1 位作者 赵文景 张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6,共9页
含部分封闭断层油藏作为一种常见的油藏类型,低序级断层引起的断层部分封闭导致其与完全封闭油藏具备不同的流体渗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现有技术难以定量刻画整个水驱进程中油藏深部的优势渗流通道演化规律,进而影响了该类油藏的高效开... 含部分封闭断层油藏作为一种常见的油藏类型,低序级断层引起的断层部分封闭导致其与完全封闭油藏具备不同的流体渗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现有技术难以定量刻画整个水驱进程中油藏深部的优势渗流通道演化规律,进而影响了该类油藏的高效开发。因此,设计制作了含部分封闭断层油藏物理模型并开展水驱油实验,根据模型参数及实验结果建立数值反演模型。基于标准化过流量算法定量表征优势渗流通道,利用数值反演模型与无断层油藏优势渗流通道演化规律进行对比,揭示了含部分封闭断层油藏物理模型优势渗流通道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断层遮挡区域采出井累积产油量较低、产油速度较慢,断层不连续处过流面积减小导致该处采出井见水最早。处于断层另一侧采出井虽初期产油量接近,但断层对注入水阻挡作用导致强阻挡区采出井分流率较高且后期产油速度最高。在无水采油期发育对驱油起积极作用的优势渗流区,该区域经过垂向均衡展布、“指状”展布发育形成油藏底部“纺锤体状”优势渗流通道。各井见水后除在强遮挡区外区域形成由注水井至生产井井底的优势渗流通道,随着注入量增大,该通道在垂向及采出井井周发育且对驱油起消极作用。与无断层油藏相比,部分封闭断层使优势渗流通道在强遮挡区发育滞后且强阻挡区注入水波及困难,导致各区域剩余油分布差异较大,集中分布于强遮挡区上部及强阻挡区断层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封闭断层 水驱 优势渗流通道 物理模拟 数值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地质工程一体化高效建产--以东营凹陷N25区块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任泽樱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6,共7页
东营凹陷低渗透油藏分布散、埋藏深、品位低,开发过程中注不进、采不出矛盾突出,效益建产面临单井产能低、自然递减大、采收率低等问题,高效开发难度大。以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段中亚段N25-42A低渗透浊积砂岩油藏为例,通过实施以储层... 东营凹陷低渗透油藏分布散、埋藏深、品位低,开发过程中注不进、采不出矛盾突出,效益建产面临单井产能低、自然递减大、采收率低等问题,高效开发难度大。以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段中亚段N25-42A低渗透浊积砂岩油藏为例,通过实施以储层精细刻画、复杂缝网压裂改造储层、正向压驱注水补能、钻井与地面工程优化设计施工为核心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建产方案,有效提高地质甜点刻画精度,大幅缩短钻井周期,形成复杂缝网提高波及体积,快速补充地层能量,改善驱油效果。N25区块实施地质工程一体化建产方案后,平均单井产油量增加0.6倍,单井控制可采储量增加6倍,实现少井高产,投资大幅缩减。实践证明,地质工程一体化开发技术对于提升断陷盆地低渗透油藏的动用率、推动低品质油藏的产能建设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地质工程一体化 储层甜点 压驱注水 效益开发 产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油光杆低温脆断机理及合金化增韧研究
18
作者 奚运涛 姜东波 +3 位作者 齐志翔 周超 赵培豪 伊丕丽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3-77,共5页
针对胜利油田东胜公司CO_(2)驱油生产中受效油井出现的抽油光杆低温脆裂问题,采用电火花元素分析、金相分析、夏比冲击实验等方法,开展了抽油光杆脆断机理研究,重点分析了合金成分和微观结构对抽油光杆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抽油光... 针对胜利油田东胜公司CO_(2)驱油生产中受效油井出现的抽油光杆低温脆裂问题,采用电火花元素分析、金相分析、夏比冲击实验等方法,开展了抽油光杆脆断机理研究,重点分析了合金成分和微观结构对抽油光杆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抽油光杆的韧脆转变温度在-40~-20℃之间,正好处于液态CO_(2)注采工况下的温度敏感区间,导致脆断发生。通过添加Ni、Ti、N等合金元素、表面淬火及形变强化等方法对抽油光杆进行合金化增韧,改进后抽油光杆的微观组织发生明显变化,韧脆转变温度降至-60℃左右,低温冲击韧性显著提高,满足了液态CO_(2)驱油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光杆 冲击韧性 低温 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锆石年代学在沉积物源研究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39
19
作者 郭佩 刘池洋 +1 位作者 王建强 李长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56,共11页
近年来,碎屑锆石U-Pb定年技术的不断突破极大地促进了沉积盆地物源分析的发展,该方法被进一步应用于分析古地理环境、沉积盆地演化以及物源区剥蚀速率等。在广泛应用的同时,国际学者逐渐意识到诸多不确定因素可影响分析结果、导致偏差... 近年来,碎屑锆石U-Pb定年技术的不断突破极大地促进了沉积盆地物源分析的发展,该方法被进一步应用于分析古地理环境、沉积盆地演化以及物源区剥蚀速率等。在广泛应用的同时,国际学者逐渐意识到诸多不确定因素可影响分析结果、导致偏差。在系统总结碎屑锆石年代学在沉积物源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的基础上,分析结果认为:1采样过程中要注意采样间隔和水动力对锆石的分选作用;2实验过程中合理地选择U-Pb定年方法,根据特定科学问题选定待测锆石和确定分析数量;3物源对比过程中不应简单地将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年龄谱与周缘造山带结晶岩体(包括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年龄进行对比,还应关注较老沉积岩提供的再旋回锆石、不同源岩的锆石产出能力、剥蚀区适当的隆升时间及碎屑锆石的"滞后时间"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碎屑锆石 U-PB定年 偏差 再旋回锆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建模方法 被引量:15
20
作者 林承焰 李辉 +4 位作者 马存飞 任丽华 陈仕臻 李师涛 梁书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33,共13页
针对构造裂缝发育的复杂性及展布的不均一性,以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三中亚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在裂缝发育地质模式指导下,基于岩石力学测试,采用随机建模与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综合岩相、构造部位和应力对裂缝空... 针对构造裂缝发育的复杂性及展布的不均一性,以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三中亚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在裂缝发育地质模式指导下,基于岩石力学测试,采用随机建模与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综合岩相、构造部位和应力对裂缝空间发育进行定量化预测,以离散裂缝网络建模方法建立裂缝模型,并通过生产动态数据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的水道前缘砂坝和朵叶体微相中,颗粒粒度小、孔隙度低、脆性高,裂缝较为发育;在内扇,以中粗砂岩和砂砾岩为主的辫状水道微相中,颗粒粒度大、孔隙度高、脆性低,裂缝不易发育;在断层上盘、高隆起、断层尖端、拐点部位,应力较为集中,裂缝发育;在断层下盘、远离断层、低隆起、地势平坦部位,应力分散,裂缝不易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裂缝 致密砂岩 应力场模拟 离散裂缝网络 密度体 岩石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