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柔性微机电系统传感阵列的形变重构实验设计
1
作者 王玉红 葛勇强 +1 位作者 陈家旺 金章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1,共6页
为研究柔性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阵列在海底地质变形监测中的形变重构性能,研制了MEMS传感阵列样缆,并构建其形变曲线重构模型。搭建了由实验台架、步进电动机和数据采集模块等组成的MEMS传感阵列的形变监测与重构实验系统。通过实验获... 为研究柔性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阵列在海底地质变形监测中的形变重构性能,研制了MEMS传感阵列样缆,并构建其形变曲线重构模型。搭建了由实验台架、步进电动机和数据采集模块等组成的MEMS传感阵列的形变监测与重构实验系统。通过实验获取不同状态下传感阵列形变曲线重构模型数据,结合实际形变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传感阵列的形变监测与重构能力。该实验的开展能够加深学生对MEMS设计、传感器信号采集与处理等知识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传感阵列 形变监测与重构 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含气土高应力加卸载变形特征与渗流规律
2
作者 宋杰 刘乐乐 +3 位作者 刘涛 张永超 杨磊 万义钊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5-558,共14页
含气土是一种结构特殊的土,具有力学强度低、压缩性高、膨胀性强和固结过程复杂等特点,在海洋工程建设中容易诱发多种形式的灾害.海洋含气土的力学性质变化受有效固结应力和孔隙压力的影响,但是目前针对更高有效固结应力条件下的海洋含... 含气土是一种结构特殊的土,具有力学强度低、压缩性高、膨胀性强和固结过程复杂等特点,在海洋工程建设中容易诱发多种形式的灾害.海洋含气土的力学性质变化受有效固结应力和孔隙压力的影响,但是目前针对更高有效固结应力条件下的海洋含气土力学性质试验研究还不够充分.文章首先对取自浙江舟山近海浅层气富集区的海洋沉积物进行了物理力学指标测试,然后重塑并借助沸石制备了含气土试样,最后在侧向完全受限条件下开展了循环加卸载试验,竖向载荷最高达到3200 kPa,揭示了海洋沉积物粒径级配、矿物组成、液限和塑限含水率等指标在去除盐分前后的变化机理,分析了含气量等因素对海洋含气土试样加卸载变形回弹与渗流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海洋含气土的体积压缩系数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减小,并且含气量越高则压缩指数与回弹指数均增大;孔隙水与气体主要在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的首轮排出,并且集中在首轮加载的初期;在首轮加载过程中,不含气饱和海洋土的渗透系数单调减小,而海洋含气土的渗透系数出现了明显的回升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气 含气土 固结试验 压缩指数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海深定压触发式序列保压采水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3
作者 王豪 周建玲 +2 位作者 张浩 林渊 陈家旺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06,共7页
针对深海特定层位海水样品的采集需求,研制了全海深压力触发式保压采水系统。系统设计工作压力为120MPa,包括采样模块、压力补偿模块、定压触发主控模块、供电单元等。系统还具备保压转移接口,以便后续在高压环境下对保压微生物样品开... 针对深海特定层位海水样品的采集需求,研制了全海深压力触发式保压采水系统。系统设计工作压力为120MPa,包括采样模块、压力补偿模块、定压触发主控模块、供电单元等。系统还具备保压转移接口,以便后续在高压环境下对保压微生物样品开展研究。首先对所研制的电动采样机构的密封特性进行了建模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采样驱动器的选型,使得其最大可产生超过160 MPa的密封接触压力。根据样品回收过程中的压力变化特性,对活塞式补偿器进行了设计,以提高样品的保压率。在120MPa高压环境下对保压采样系统进行了测试,样品保压率均在85%以上,能够实现定深采水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海深 压力触发 精准保压 压力补偿 水体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互模糊函数的MIMO雷达发射序列集与接收滤波器组联合设计
4
作者 文才 文淑 +2 位作者 张翔 肖浩 李章平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5-1516,共12页
具有良好相关特性的正交波形集可以提高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系统的目标检测性能和抗干扰能力。为此,该文提出主瓣增益和动态范围约束下最小化广义互模糊函数积分旁瓣(ISL)的发射序列集和接收滤波器组联合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最大块... 具有良好相关特性的正交波形集可以提高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系统的目标检测性能和抗干扰能力。为此,该文提出主瓣增益和动态范围约束下最小化广义互模糊函数积分旁瓣(ISL)的发射序列集和接收滤波器组联合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最大块改进算法(MBI)将非凸优化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再利用连续凸近似方法(SCA)迭代求解子问题。为了进一步降低运算量,该文还提出了具有并行实现潜力的交替方向惩罚法(ADPM)求解SCA的子问题。最后,通过仿真实验从收敛速度、积分旁瓣电平等方面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互模糊函数 积分旁瓣电平 最大块改进 连续凸近似 交替方向惩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力学测试的保真三轴试验装置设计
5
作者 王玉红 金章勇 +4 位作者 余振武 俞博桢 南立文 高巧玲 陈家旺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1,共7页
该文设计了一种船载天然气水合物保真三轴试验装置,用于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力学性质。装置包括样品转移系统、三轴主机、支架、数据采集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和保压系统等多个模块。通过精确控制试验过程中的原位压力和温度,确保了天... 该文设计了一种船载天然气水合物保真三轴试验装置,用于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力学性质。装置包括样品转移系统、三轴主机、支架、数据采集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和保压系统等多个模块。通过精确控制试验过程中的原位压力和温度,确保了天然气水合物状态的稳定性,从而模拟原位环境下的天然气水合物力学行为。使用ANSYS软件对装置应变柱结构进行模拟分析,确定了应变片的最佳粘贴位置,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该试验装置能有效地进行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准原位力学特性测试,为深海沉积物的力学性质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三轴试验 船载实验室 应力/应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金属Z-pin对复合材料开孔板压缩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宋小文 杜嘉成 +3 位作者 费少华 丁会明 王金良 高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通过开孔板压缩试验和建立的参数化多尺度有限元模型,获得微细(φ0.11 mm)金属Z-pin植入体积分数和排布方式对开孔板压缩力学性能和失效行为的影响规律.采用离散实体单元代表Z-pin,选用3D Hashin失效准则判断面内起始损伤,可以有效地模... 通过开孔板压缩试验和建立的参数化多尺度有限元模型,获得微细(φ0.11 mm)金属Z-pin植入体积分数和排布方式对开孔板压缩力学性能和失效行为的影响规律.采用离散实体单元代表Z-pin,选用3D Hashin失效准则判断面内起始损伤,可以有效地模拟结构失效过程中扭结现象的不稳定扩展.结果表明,所有加Z-pin开孔板的压缩强度均低于无Z-pin试样.随着Z-pin植入体积分数的增加,Z-pin与层合板之间的桥联作用增强,加Z-pin开孔层合板压缩强度增加,开孔周围分层损伤区域受到抑制,损伤区域面积最高减小了67%.在相同的体积分数下,Z-pin排布变化对开孔板压缩强度没有显著影响.加Z-pin开孔板有限元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为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PIN 复合材料 参数化建模 渐进损伤 开孔层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统计推断理论与应用初探
7
作者 朱渭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1-900,共10页
提出一种新的介于遥感分类(定性分析)与遥感反演(定量分析)之间的遥感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即遥感统计推断。遥感统计推断在理论上基于统计光学和概率分布变换,主要研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地物参数的概率分布特征(如土壤的湿度、温度,水... 提出一种新的介于遥感分类(定性分析)与遥感反演(定量分析)之间的遥感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即遥感统计推断。遥感统计推断在理论上基于统计光学和概率分布变换,主要研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地物参数的概率分布特征(如土壤的湿度、温度,水体盐度、叶绿素浓度等)如何改变和影响传感器所观测到的光学参数(如地表反射率、水体的遥感反射率等)的概率分布特征(称之为光谱概率分布),以及如何基于传感器观测到的光谱概率分布去反向推断地物参数在此区域内的统计分布特征,从而为刻画地物参数提供相应的定性与定量信息。相比于传统的遥感分类和反演,遥感统计推断的优点在于:(1)能够快速地获取地物参数的全局统计特征,如均值、方差、极值等等,而不需要反演分析每一个像素光谱,这一优点对于当前很多基于大数据、高分辨率的遥感应用尤为重要,因为有些应用部门的管理人员最感兴趣的往往是管理对象(如湖泊、水库、农田)的整体特征,他们并不需要知道在每一个像素处的地物参数的大小;(2)地物的光谱概率分布可以直接用于地物的分类研究,提供了一种有别于基于像素光谱签名特征的传统遥感分类的新分类方法,这种方法提供的是研究区域的整体分类(如一个湖泊的分类)而不是每个像素的分类(如水质的分类);(3)遥感统计推断可以为遥感反演建模提供辅助信息,基于这些信息调整反演模型的函数和/或参数,使得反演模型结果的统计特征与遥感统计推断的结果相匹配。该文简要介绍了遥感统计推断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其相较于遥感分类和反演的优势、推断的适用对象和面向推断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了国内主要湖泊水体的光谱概率分布特征,并基于杭州西湖实地采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展法(bootstrap-based)的用于推断关键统计分布参数(例如西湖悬浮颗粒浓度的平均值)的简易遥感统计推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统计推断 光谱概率分布 统计光学 水色遥感 自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的10 MW海上风力机故障传感器数据重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邱子琪 王立忠 +3 位作者 潘华林 张宝龙 王立林 洪义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42-349,共8页
为解决极端环境传感器故障导致监测数据不充足问题,该文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智能算法进行数据重构。鉴于海上风电监测数据稀缺,该文的研究依托数值仿真结果开展。基于作者团队开发的“气动-水动-结构-桩土-智能控制”一体化耦... 为解决极端环境传感器故障导致监测数据不充足问题,该文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智能算法进行数据重构。鉴于海上风电监测数据稀缺,该文的研究依托数值仿真结果开展。基于作者团队开发的“气动-水动-结构-桩土-智能控制”一体化耦合分析软件Zwind,首先开展10 MW大型风力机全工况仿真分析,并通过提取多个高度处的加速度和倾角响应构建数据库,用以模拟多种风力机塔筒传感器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状况。然后基于LSTM建立风力机塔筒加速度和倾角的数据重构模型,训练并验证所构建的数据重构模型的精度。最后在数个未布置传感器的位点上检验LSTM数据重构模型的泛化性能。结果表明:构建的LSTM故障传感器数据重构模型,可基于有限位点的正常服役传感器的监测数据高精度地重构故障传感器以及未测位点的塔筒响应数据;此外,基于倾角响应的重构结果比基于加速度响应的重构结果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结构健康监测 深度学习 故障传感器 数据重构 倾角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广东省森林火灾预测模型 被引量:8
9
作者 朱龙祥 王自法 +2 位作者 张昕 韩赟希 周良辰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7,共9页
森林火灾是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严重的森林资源破坏和社会经济损失。广东省是我国森林火灾高发区之一,针对该区域的森林火灾发生特点,准确预测可提供有效的防范措施。大多数森林火灾预测研究仅从气象因素或少数特征因素出发考虑,并未考... 森林火灾是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严重的森林资源破坏和社会经济损失。广东省是我国森林火灾高发区之一,针对该区域的森林火灾发生特点,准确预测可提供有效的防范措施。大多数森林火灾预测研究仅从气象因素或少数特征因素出发考虑,并未考虑到森林火灾的发生的复杂性以及预测准确率较低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GIS和机器学习结合的高准确率的森林火灾预测方法,将XGBoost(eXtreme gradent boosting,XGB)、Light GBM(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CatBoost(categorical boosting)、深度神经网络(DNN)、随机森林(RF)5种机器学习算法作为预测模型;基于气象数据、地形数据、植被数据、基础设施数据、社会和人类数据,选择了24个特征因素作为模型输入。从更多林火发生特征因素出发,构建广东省日尺度林火发生预测模型;同时引入基于Optuna框架的贝叶斯自动超参数优化方法,其自动超参数优化特性,在面对不同数据结构时可以自动优化参数组合,提升林火预测模型的准确率。结果表明,XGBoost模型最优,准确率为91.30%;利用2018年的数据验证林火预测模型,其验证准确率结果为87.81%;利用GIS绘制广东省森林火灾风险图,同时模型准确率明显优于其他研究的林火预测模型。本研究可为广东省林业防火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机器学习 GIS XGBoost Optuna超参数优化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电压对PEMFC膜电极衰退影响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耀文 姜攀星 +3 位作者 杜青 余婉秋 温小飞 詹志刚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4-986,共13页
为研究长期稳定运行条件下,工作电压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衰退状况的影响,建立了包含碳腐蚀、Pt氧化与溶解以及离聚物降解的PEMFC多物理场耦合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电压增加,阴极催化层中Pt溶解与碳腐蚀速率加... 为研究长期稳定运行条件下,工作电压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衰退状况的影响,建立了包含碳腐蚀、Pt氧化与溶解以及离聚物降解的PEMFC多物理场耦合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电压增加,阴极催化层中Pt溶解与碳腐蚀速率加快,500 h后Pt表面氧化的区域大幅增加,阴极催化层中团聚体半径与质子交换膜中磺酸基团浓度剧烈减小,衰退区域主要集中在阴极入口处且高电压下衰退程度急剧增加。电池在0.8 V下运行500 h后,阴极入口处阴极催化层与膜厚度显著减小,分别降低13.62%与35.30%;阴极催化层电化学活性面积和膜的离子电导率分别减小59.9%与6.9%,膜的当量质量增加7.4%,且上述指标前100 h内衰退剧烈,随后逐渐趋于平缓。可为膜电极材料设计与控制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膜电极 工作电压 计算流体力学 衰退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尼拉俯冲带地震海啸对华南沿海的概率性灾害影响
11
作者 刘金伟 赵文宇 +3 位作者 魏笑然 支泓欢 李培良 白晔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4-875,共12页
马尼拉俯冲带地震作为高风险海啸源对华南沿海地区构成严重威胁,开展概率性海啸灾害评估有助于全面了解马尼拉俯冲带地震海啸能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并指导南海海岸工程的设计及建设。本文针对马尼拉俯冲带五项不确定性参数的概率分布展开研... 马尼拉俯冲带地震作为高风险海啸源对华南沿海地区构成严重威胁,开展概率性海啸灾害评估有助于全面了解马尼拉俯冲带地震海啸能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并指导南海海岸工程的设计及建设。本文针对马尼拉俯冲带五项不确定性参数的概率分布展开研究,应用逻辑树法设计地震海啸样本集,使用非静压海啸数值模型对所有样本情景进行传播模拟,最后通过概率计算得到南海海域的海啸最大波幅超越概率曲线,并绘制了100年和500年回归周期下南海概率性海啸最大波幅的空间分布图。研究发现,100年一遇的海啸对中国大陆南部沿海影响较低,潜在海啸的最大波幅最高可达0.7 m,危险等级不超过Ⅱ级;500年一遇的海啸可能会对我国南部沿岸城市(如汕头、汕尾、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等)造成最大波幅为2.5 m左右的Ⅲ级海啸威胁,中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沿岸可能出现最大波幅为3.1 m的海啸活动,东沙群岛受到最大波幅有可能超过4.0 m的海啸威胁,这些地区海啸危险等级均高达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尼拉俯冲带 地震海啸 非静压数值模拟 概率性灾害评估 中国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群岛海域近十年波浪能资源评估
12
作者 周一帆 魏笑然 +4 位作者 支泓欢 周桑君 朱正涛 何方 白晔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0-1119,共10页
海洋波浪能资源储量巨大,前景广阔,充分做好波浪能评估工作有助于产业开发规划和能源持续供给。基于舟山近海单点长时间浮标观测资料,参考国际电工委员会海洋能技术委员会发布的波浪资源评估方法和技术规范(IEC TS 62600-101),应用第三... 海洋波浪能资源储量巨大,前景广阔,充分做好波浪能评估工作有助于产业开发规划和能源持续供给。基于舟山近海单点长时间浮标观测资料,参考国际电工委员会海洋能技术委员会发布的波浪资源评估方法和技术规范(IEC TS 62600-101),应用第三代近岸海浪谱模型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验证并执行了舟山群岛海域近10年的波浪场模拟计算,生成包括6项IEC评估参数在内的可用于描述资源分布特征的高精度波浪数据集,进而对舟山海域波浪能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估。研究表明,舟山群岛海域的波浪能资源受岛屿遮蔽的影响严重且季节性特征明显,资源量在空间上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分布状态;马鞍列岛东南岸、中奎岛东岸以及岱山-东福山岛屿群东半部分沿岸均为不错的波能开发选址地,后者最为理想。10年高精度波浪信息数据集可为舟山群岛的波浪能资源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近岸海浪谱模型SWAN 资源评估 舟山群岛 IEC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海洋热浪面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彭晓萌 于溢 +1 位作者 马文涛 闫运伟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3,共13页
本研究基于1990-2020年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海面温度数据,采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识别了南海海洋热浪面积,并探究了不同空间尺度南海海洋热浪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小尺度海洋热浪事件(Ⅰ类海洋热浪,面积<1.8×104 km 2)发生最为... 本研究基于1990-2020年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海面温度数据,采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识别了南海海洋热浪面积,并探究了不同空间尺度南海海洋热浪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小尺度海洋热浪事件(Ⅰ类海洋热浪,面积<1.8×104 km 2)发生最为频繁,占总发生次数的94.20%。大尺度海洋热浪事件(Ⅲ类海洋热浪,面积>1.2×10^(5) km^(2))在31年期间仅发生74次,其中面积最大的热浪事件发生在2015年。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面积海洋热浪的平均强度、持续时间以及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有显著差异性。相较于Ⅰ类海洋热浪,Ⅱ类海洋热浪(面积为1.8×10^(4)~1.2×10^(5)km^(2))平均强度超过1.5℃的空间范围明显增加。统计分析表明,南海海洋热浪面积增加,其平均强度和累积强度均增强,持续时间也随之变长。Ⅲ类海洋热浪事件累积强度的中位数分别是Ⅰ类的1.4倍,是Ⅱ类的1.2倍。进一步研究发现,厄尔尼诺时期Ⅰ~Ⅲ类海洋热浪的面积均显著增加,并且存在6~7个月的滞后关系。厄尔尼诺时期Ⅲ类海洋热浪事件持续时间比拉尼娜时期长2 d。本研究探究了南海海洋热浪面积的基本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海洋热浪的共性和差异性,为研究南海海洋热浪生消特征及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海洋热浪 海洋热浪识别 海洋热浪面积 南海海面温度 南海海面风场 厄尔尼诺 拉尼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数据的北极海水二氧化碳分压研究
14
作者 张思琪 陈鹏 +1 位作者 张镇华 潘德炉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7-405,共9页
星载激光雷达作为一种新型的主动遥感技术,为全球海洋昼夜以及极地冬季海水二氧化碳分压的研究提供了可能。研究通过使用云-气溶胶激光雷达与红外探路者卫星(CALIPSO)数据,对全球海表面叶绿素a(Chla)浓度进行了反演,并构建了基于激光数... 星载激光雷达作为一种新型的主动遥感技术,为全球海洋昼夜以及极地冬季海水二氧化碳分压的研究提供了可能。研究通过使用云-气溶胶激光雷达与红外探路者卫星(CALIPSO)数据,对全球海表面叶绿素a(Chla)浓度进行了反演,并构建了基于激光数据的前向神经网络模型(FNN-LID),重构了北冰洋海水二氧化碳分压(pCO_(2))昼/夜长时序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对基于主动遥感的极地海水Chla浓度和海水pCO_(2)数据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结果显示,基于该算法的反演产品,具有较高的数据质量,不论是和其他被动遥感的产品还是独立浮标观测数据集都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能够有效“填充”极地冬季的数据空白。在北冰洋海区,受陆源强烈影响的边缘海都表现为较高的海表Chla浓度。北冰洋海水pCO_(2)的空间格局表现出经向的差异,且pCO_(2)的季节变化十分剧烈,甚至超过80μatm。近20年来,北冰洋稳定地表现为大气二氧化碳的汇,而在东西伯利亚海和喀拉海等海冰显著衰退的地区,海面pCO_(2)的增长率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激光雷达反演 北冰洋 海水二氧化碳分压 极夜 长时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风电结构台风环境动力灾变与控制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立忠 洪义 +6 位作者 高洋洋 黄铭枫 国振 赖踊卿 朱嵘华 杨秦敏 何奔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7-587,共21页
开发海上风能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重要举措.海上风电的大型化是降本增效的主要途径,已成为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目前海上风电基础结构设计标准由欧洲领衔;区别于欧洲的海洋环境与地质条件,我国海上风电结构面临强台风... 开发海上风能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重要举措.海上风电的大型化是降本增效的主要途径,已成为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目前海上风电基础结构设计标准由欧洲领衔;区别于欧洲的海洋环境与地质条件,我国海上风电结构面临强台风、软弱土等挑战,极易发生动力灾变,大型化可能进一步加剧风电结构灾变风险.防灾降载的关键在于深入理解海上风电相关的空气动力学、水动力学、结构动力学、土动力学等的一体化耦合与智能控制.本文围绕台风环境风机动力灾变与控制相关领域的交叉力学问题,结合笔者团队近年研究成果,较为详细地评述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情况,主要包括:台风风场及其诱发的波浪场工程尺度性状,台风环境中风机气动、水动载荷及智能控制策略,风浪流多向载荷联合作用下基础失效模式与结构灾变机制,以及考虑风浪流-结构-基础-海床-风机控制耦合作用的一体化分析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建议了我国海上风电大型化进程中仍有待突破的研究重点:需更深入掌握台风风场工程尺度性状、台风和台风浪载荷特性,需探索台风环境中的风机控制策略,亟需建立台风环境中大型海上风电整机一体化设计理论并开发国产化工业软件.上述相关领域的突破,对于我国实现海上风能产业的全球引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机 台风环境 智能控制 桩-土作用 一体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太平洋典型岛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对汤加火山爆发的响应
16
作者 龚芳 朱伯仲 +4 位作者 李腾 王雨馨 李鸿喆 何贤强 张清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114,共14页
南太平洋岛国大多四面环海且国土面积狭小,多为生态环境脆弱区。基于此,本文利用多源卫星数据,对瑙鲁、帕劳、图瓦卢、马绍尔群岛四国的海洋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结果的回溯,分析了其时空变化,并对比分析了汤加火山爆发... 南太平洋岛国大多四面环海且国土面积狭小,多为生态环境脆弱区。基于此,本文利用多源卫星数据,对瑙鲁、帕劳、图瓦卢、马绍尔群岛四国的海洋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结果的回溯,分析了其时空变化,并对比分析了汤加火山爆发前后,各国生态环境是否发生显著变化。结果显示:1)在气候态时空分布上,南太平洋岛屿国家周边海域海表温度和透明度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叶绿素和净初级生产力则随离岸距离增加快速下降;2)升温、酸化和海平面升高是四个岛屿国家周边海域面临的共同问题;3)汤加火山的爆发对于南太平洋四岛国的沿岸悬浮物质量浓度、海表温度等无明显影响;4)火山爆发前半个月海岛地表温度以及周边海域悬浮物质量浓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对利用遥感手段进行灾害预警预报具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 南太平洋岛国 汤加火山爆发 遥感 Sentinel-2 Landsat-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算法和最优路径的海山地理实体边界划定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丙浩 吴自银 +4 位作者 赵荻能 阳凡林 刘志豪 姚宜斌 孙中苗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8-129,共12页
海底地理实体的划定与命名是当前国际海洋权益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然而,由于海底地理实体边界的量化界定技术缺乏,导致其界线确定不可避免地存在人为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P算法和最优路径的海底地理实体边界划定方法。将... 海底地理实体的划定与命名是当前国际海洋权益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然而,由于海底地理实体边界的量化界定技术缺乏,导致其界线确定不可避免地存在人为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P算法和最优路径的海底地理实体边界划定方法。将高分辨率水深模型转换为二维水深矩阵,从横向与纵向进行剖面分析,采用极值点简化和D-P算法进行二次简化的方法,通过坡度变化定位和基部高程定位等基本条件综合判断,从而实现了单体海山的山体与其基部的自动划分;在此基础上,采用路径寻优的方法实现了连体型海山的自动分割。该方法在南海海底地理实体划定中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实体 山脚点 D-P算法 路径寻优 边界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转速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任江 叶天壮 +2 位作者 曲云飞 胡鑫超 焦磊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36-1344,共9页
海水淡化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的转子转速最能直接体现装置的运转状态,但转子被外筒体完全包裹,转子转速无法直接测量。为此,对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振动频率与转子转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信号的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转子转速测量... 海水淡化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的转子转速最能直接体现装置的运转状态,但转子被外筒体完全包裹,转子转速无法直接测量。为此,对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振动频率与转子转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信号的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转子转速测量方法。首先,通过实验采集了不同流量下装置的振动和转速数据,并且对装置振动频率与转子转频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装置振动主要频率与转子8倍转频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建立了振动主频与转子转频的关系式;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从振动信号中获取转频信息的信号处理与转频计算方法,包括使用小波变换消除振动信号中的基线漂移,利用包络法进行了信号解调以凸显转频信息,为了准确地计算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转子的转速,通过振动能量估计了转频的范围;最后,为了对该转速测量方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在实验平台上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装置平稳运转状态下,该方法测量转速最大误差率为2.55%,在非平稳运转状态下的最大误差率为4.58%,能够满足在线、准确地测量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转子转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 转子转速测量方法 振动信号 基线漂移 信号包络解调 振动主频 转子转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海底地震仪探测碳泄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垚 牛雄伟 +4 位作者 虞嘉辉 宫文斐 董崇志 卫小冬 阮爱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2-410,共19页
海底碳封存是解决全球温室效应,提高碳汇的重要手段.然而,海底碳封存会存在碳泄漏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碳储层结构和海底碳泄漏进行监测.其中,一种有效的监测手段是海底地震仪(OBS)多波多分量地震探测.本文介绍了使用OBS探测技术对储层... 海底碳封存是解决全球温室效应,提高碳汇的重要手段.然而,海底碳封存会存在碳泄漏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碳储层结构和海底碳泄漏进行监测.其中,一种有效的监测手段是海底地震仪(OBS)多波多分量地震探测.本文介绍了使用OBS探测技术对储层结构和海底地壳内流体的探测实例:主要包括二维、三维台阵OBS试验,使用的方法为走时反演、各向异性分析以及微地震方法.使用OBS进行多波多分量地震探测有范围广、深度大、信噪比高、大偏移距的优点.然而,目前二维和三维OBS探测建立的碳储层和碳泄漏模型分辨率还有待提高,可以通过使用密集台阵的方式来提高观测精度,或布设更优化的台阵来获得最佳分辨率.随着碳中和目标的不断临近,各国碳封存的需求迫在眉睫.因此,尽快发展OBS海底碳泄漏监测技术,保证碳封存方案的实施是尤为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海底碳封存 海底地震仪 海底碳泄漏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潜式风电机组平台水动力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龙 翟恩地 +3 位作者 李荣富 赵子晗 邵昌盛 章丽骏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45-1156,共12页
针对某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机组运动响应受风载荷影响的问题,进行了缩尺模型的水池试验以及实尺模型的数值模拟计算:根据水池自由衰减试验得到的自由衰减曲线及衰减消灭曲线,对基于势流边界元建立的数值模型进行了必要的阻尼修正;用数值方... 针对某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机组运动响应受风载荷影响的问题,进行了缩尺模型的水池试验以及实尺模型的数值模拟计算:根据水池自由衰减试验得到的自由衰减曲线及衰减消灭曲线,对基于势流边界元建立的数值模型进行了必要的阻尼修正;用数值方法计算得到的平台运动RAO结果与水池试验生成白噪声非规则波时测量得到的平台运动响应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确保了所建立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同时验证了白噪声非规则波试验的可行性;通过时域及频域数值计算方法与试验方法相结合,对比研究了恒风条件下和无风条件下白噪声非规则波作用时平台的运动响应,以及相关的波浪载荷与风载荷的幅值与相位频谱.根据上述计算及研究结果,最终初步总结出了风载荷对风电平台半潜式浮式基础的运动响应的主要影响形式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风载荷对平台运动的影响与风、浪载荷主要频率成分处频率、幅值以及相位有关.在风载荷与波浪载荷的能量集中频率基本一致,且与平台运动固有频率相重叠时,风载荷的影响会得以显著体现(本文中差异约22%),而影响的形式(增强或削弱运动幅值)则取决于此时风载荷与波浪载荷的相位差:当风、浪载荷同相位时,联合载荷作用下相关自由度的运动幅值将显著增大,反之则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风电机组 运动响应 气动载荷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势流边界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