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品位锂云母焦硫酸钾焙烧改性提锂工艺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周朝锋 周林 +7 位作者 朱军强 章峰峰 孙毓 王忠兵 陈浩 胡文静 玉增蒙 王惠倩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50,共8页
以锂云母为原料,焦硫酸钾为改性剂,研究了各因素对锂云母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焦硫酸钾与锂云母的质量比为1∶1、焙烧温度900℃、保温90 min,可将锂云母矿中稳定态锂转化为可浸出态硫酸锂,锂提取率可达到95.57%以上。同时,推... 以锂云母为原料,焦硫酸钾为改性剂,研究了各因素对锂云母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焦硫酸钾与锂云母的质量比为1∶1、焙烧温度900℃、保温90 min,可将锂云母矿中稳定态锂转化为可浸出态硫酸锂,锂提取率可达到95.57%以上。同时,推测出锂焙烧改性机制过程为:随着温度升高,K2S2O7首先发生脱水反应,随后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吸附态SO2、SO3等活性气体微颗粒,这些活性气体微颗粒首先吸附在锂云母颗粒表面,在晶体结构中锂离子异性电子云牵引下,形成S—Li—O化学键,并晶型化形成硫酸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锂云母 焦硫酸钾 焙烧改性 硫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硫废渣催化热解高效脱硫工艺及机理研究
2
作者 陈浩 王振坤 +6 位作者 朱军强 周林 李伟奇 王忠兵 胡文静 玉增蒙 周朝锋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8,共7页
对高硫废渣开展了催化热解脱硫研究。结果表明,以Fe_(2)O_(3)为固硫剂,在热解温度600℃、热解时间90 min、固硫剂与废渣质量比1.5∶1条件下,总硫去除率为85%左右;废渣中易挥发性含硫复杂有机物转化成稳定的无机物,其中无定形硫可转化为... 对高硫废渣开展了催化热解脱硫研究。结果表明,以Fe_(2)O_(3)为固硫剂,在热解温度600℃、热解时间90 min、固硫剂与废渣质量比1.5∶1条件下,总硫去除率为85%左右;废渣中易挥发性含硫复杂有机物转化成稳定的无机物,其中无定形硫可转化为纯度大于95%的晶型硫;废渣热解脱硫后尾渣中残留物主要成分为硫酸钠、炭黑等无机盐;外排废气中主要成分为CH_(4)、C_(2)H_(4)等简单分子有机物,以及少量的CO、SO_(2)、CO_(2)、HCl等无机化合物。热解脱硫过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1)非晶单质硫首先发生气化,并发生晶化反应;(2)被有机物附着具有相对更稳定结构的单质硫与有机相的羟基或羧基键发生断裂,硫向外扩散溢出至大气中;(3)含硫有机相在亚甲基、次甲基位发生脱基团反应,生成HCl、H_(2)S和炭黑,并被固硫剂吸附转化为硫酸盐;(4)脱基团后造成氮杂环烃之间碳碳键不稳定,断裂成CH_(4)、C_(2)H_(4)等小分子有机物,以及炭黑和少量H_(2),C—N/C—NH_x键断裂成NO_(x)/NH_(3),C—S/C—SO_(3)H键断裂成H_(2)S、SO_(2),被固硫剂吸附并转化为硫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废渣 催化热解 脱硫 固硫剂 无害化 有机硫 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尾矿的处理及综合利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姚志通 李金惠 +2 位作者 刘丽丽 谢亨华 任玉森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0-63,66,共5页
黄金尾矿堆积量逐年增加,带来资源、环境、安全和土地等诸多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推进排放量大、堆存量大、污染严重的固体废弃物大宗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通过对黄金尾矿的特性分析,研究比较了目前黄金尾矿的处理... 黄金尾矿堆积量逐年增加,带来资源、环境、安全和土地等诸多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推进排放量大、堆存量大、污染严重的固体废弃物大宗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通过对黄金尾矿的特性分析,研究比较了目前黄金尾矿的处理及综合利用方法,为我国尾矿的处理提供重要参考,提升尾矿等大宗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尾矿 氰化提金 处理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碳纤维对水中喹啉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培 张小平 +1 位作者 方益民 兰永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9-213,共5页
采用活性碳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ACF)静态吸附模拟废水中的喹啉,考察了吸附时间、喹啉初始浓度、温度、pH值、有机物等对吸附速率与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CF对喹啉的吸附速率快,30 min内基本达到平衡,初始浓度较高时,最终... 采用活性碳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ACF)静态吸附模拟废水中的喹啉,考察了吸附时间、喹啉初始浓度、温度、pH值、有机物等对吸附速率与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CF对喹啉的吸附速率快,30 min内基本达到平衡,初始浓度较高时,最终吸附容量较大,达210 mg/g,低温和pH值小于7时,吸附效果较好,苯酚与喹啉产生竞争吸附,配水中的吸附行为能较好的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参数ΔH0、ΔG0为负值,表明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本研究为环境功能材料ACF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吸附实验以及实际焦化废水的吸附处理实验,同时ACF成本高及脱附再生等方面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碳纤维 喹啉 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路板蚀刻废液及其回收铜盐产品中PCBs污染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璞 梁勇 +3 位作者 许世爱 高仁富 李英明 张庆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0-465,共6页
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一类环境污染物.为研究工业过程中POPs的运转迁移,针对电路板蚀刻废液及其回收后生产的铜盐产品中7种指示性PCBs(多氯联苯)及CB-209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CBs在碱性废液和微蚀废液中未检出,... 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一类环境污染物.为研究工业过程中POPs的运转迁移,针对电路板蚀刻废液及其回收后生产的铜盐产品中7种指示性PCBs(多氯联苯)及CB-209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CBs在碱性废液和微蚀废液中未检出,而在酸性废液中有不同程度检出,ρ(∑8PCBs)在0.41~60.80 ng/L之间,其中ρ(∑7指示性PCBs)在0.24~58.00 ng/L之间.3种铜盐产品〔Cu Cl2、Cu2(OH)3Cl和Cu SO4〕中,Cu SO4中w(∑8PCBs)相对较高,在2.75~284.00 ng/kg之间;而Cu Cl2中w(∑8PCBs)在6.95~31.50 ng/kg之间;Cu2(OH)3Cl中w(∑8PCBs)在7.31~9.42 ng/kg之间.污染物指纹特征表明,酸性蚀刻废液及其铜盐产品中的PCBs具有十分相似的分布特征,CB-28是最主要的检出单体,并且w(CB-209)相对较高,表明铜盐产品中的PCBs主要来源于生产原料(酸性蚀刻废液)的携带,而酸性蚀刻废液中污染物来源须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蚀刻废液 铜盐产品 污染物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纤维吸附处理模拟焦化废水尾水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培 张小平 +1 位作者 兰永辉 韦朝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786-2790,共5页
采用活性炭纤维静态吸附苯酚模拟焦化废水尾水,考察了活性炭纤维用量、温度、pH值、无机物、有机物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从化学性质和热力学数据等方面来判断吸附类型。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对苯酚的吸附容量最大为107.11mg/g,吸附效... 采用活性炭纤维静态吸附苯酚模拟焦化废水尾水,考察了活性炭纤维用量、温度、pH值、无机物、有机物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从化学性质和热力学数据等方面来判断吸附类型。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对苯酚的吸附容量最大为107.11mg/g,吸附效果随温度升高有所下降,溶液pH>5时不利于吸附的进行,多组分的存在抑制苯酚的吸附。热力学参数ΔH0、ΔG0为负值,表明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苯酚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提取-荧光光谱法测定微藻油脂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晓晨 兰永辉 +1 位作者 张小平 刘人源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研究了溶剂提取-荧光测定微藻油脂的一种新的方法。通过与溶剂提取-水浴蒸干称重法比较,表明溶剂提取-荧光光谱法具有快速、简便、高效、灵敏、不受藻样不能长期保存而影响测定制约的特点,可测定藻体量较低时的低浓度油脂含量,而称重法... 研究了溶剂提取-荧光测定微藻油脂的一种新的方法。通过与溶剂提取-水浴蒸干称重法比较,表明溶剂提取-荧光光谱法具有快速、简便、高效、灵敏、不受藻样不能长期保存而影响测定制约的特点,可测定藻体量较低时的低浓度油脂含量,而称重法不能测得。利用藻密度、藻干重、藻液吸光度、荧光强度、油脂之间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溶剂提取-荧光光谱法,测得打捞的微藻油脂平均含量为10.45%,溶剂提取-水浴蒸干称重法测得微藻油脂平均含量为8.17%,结果表明溶剂提取-荧光测定法的结果比溶剂提取-水浴蒸干称重法测得值偏大,能更准确地反映真实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油脂 荧光光谱法 吸光度 碱法皂化 酸法甲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河污染底泥固化处理应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姚丽娟 黎韵 周冠晔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43,共5页
本研究以深圳河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污染底泥固化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浸出毒性进行分析,验证固化技术处理深圳污染底泥的有效性,同时为工程实施提供技术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污染底泥经固化后,其污染物浸出毒性降低,且低于GB 508... 本研究以深圳河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污染底泥固化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浸出毒性进行分析,验证固化技术处理深圳污染底泥的有效性,同时为工程实施提供技术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污染底泥经固化后,其污染物浸出毒性降低,且低于GB 5085.3的化学指标限值;固化后的底泥无侧限抗压强度高于1.0 MPa,可作为一般废弃物进行填埋处理。实际工程建议采用固化剂添加量为初始底泥重量(湿重)12.6%,养护周期为17-21 d进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河 污染底泥 固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调理脱水污泥热解残渣中重金属形态分布 被引量:7
9
作者 关若楠 时亚飞 +13 位作者 梁莎 虞文波 宋健 徐新宇 郦超 肖君 陈烨 胡久坤 何忠 喻文昊 叶楠 吴旭 胡敬平 杨家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78,共5页
市政污泥热解可实现无害化与能源转化,而了解重金属在热解残渣中的形态分布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原泥(RS)、复合调理剂深度脱水泥饼(FS)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不同温度(500、600、700、800和900℃)的热解实验,分析了污泥、热解残渣样品... 市政污泥热解可实现无害化与能源转化,而了解重金属在热解残渣中的形态分布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原泥(RS)、复合调理剂深度脱水泥饼(FS)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不同温度(500、600、700、800和900℃)的热解实验,分析了污泥、热解残渣样品中Cu、Zn、Cr、Pb、Cd 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采用Tessier形态逐级提取法进一步研究了污泥、热解残渣样品中重金属形态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污泥热解后,重金属在热解残渣中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原泥直接热解后Cu和Zn富集效果更明显,而FS中Cr、Pb和Cd富集作用更显著。热解残渣样品中各重金属元素(Cu、Zn、Cr、Pb、Cd)均比其在原泥中以更加稳定的形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热解 重金属 能源转化 重金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再生及湿法回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牛飞 徐文彬 +3 位作者 谭杰 朱军强 李重洋 杨幼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6-152,共7页
对现有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技术进行了总结,简要介绍了废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再生修复技术现状,重点评述了湿法冶金选择性浸出废旧磷酸铁锂技术原理和现有技术方案的研究进展,并对一些回收新技术进行了简述。通过对比不同技术方案的优劣... 对现有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技术进行了总结,简要介绍了废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再生修复技术现状,重点评述了湿法冶金选择性浸出废旧磷酸铁锂技术原理和现有技术方案的研究进展,并对一些回收新技术进行了简述。通过对比不同技术方案的优劣势,对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提锂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动力电池 磷酸铁锂 回收 资源化 正极材料 再生修复 酸浸 选择性提锂 机械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盐中有机物杂质脱除技术综述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赵宗文 王忠兵 +3 位作者 郭杏林 覃伟宁 龙江 徐文彬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3-677,共5页
针对工业废盐中有机物杂质脱除技术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了热解技术、高温氧化技术、萃取技术以及洗盐技术对有机物杂质的脱除研究状况。同时,对工业废盐中有机物脱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高级氧化技术、生物处理技术以及热处理装备... 针对工业废盐中有机物杂质脱除技术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了热解技术、高温氧化技术、萃取技术以及洗盐技术对有机物杂质的脱除研究状况。同时,对工业废盐中有机物脱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高级氧化技术、生物处理技术以及热处理装备制造技术是工业废盐中有机物脱除技术的潜在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盐 有机物杂质 脱除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硅缓解植物重金属胁迫及其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林翰志 陈涛 +5 位作者 蒋少军 周洋 黄祖率 肖贤明 徐文彬 晏波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5期243-251,共9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可抑制植物的正常生长并增加其在食物链传播的风险。硅是重要的植物营养元素,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植物生理、生化和代谢功能,在缓解植物的重金属胁迫及促进植物生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论文从活性硅促进组织结构发育、调节... 土壤重金属污染可抑制植物的正常生长并增加其在食物链传播的风险。硅是重要的植物营养元素,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植物生理、生化和代谢功能,在缓解植物的重金属胁迫及促进植物生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论文从活性硅促进组织结构发育、调节基因表达、增强抗氧化防御系统及建立重金属内部隔离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活性硅缓解植物重金属胁迫的生物学机制。建议针对硅材料的施加方式、自然条件下硅缓解复合重金属污染胁迫机制、硅材料在土壤中的老化机理等方面,系统开展长期田间实验,以阐明活性硅缓解植物重金属胁迫作用机制并应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重金属胁迫 缓解机制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碳对土壤中农药呋喃丹吸附与解吸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小兵 陶然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06-309,共4页
为了考察黑碳对土壤中呋喃丹吸附与解吸行为的影响,选取小麦秸秆,分别在250℃、450℃和850℃下制备黑碳,测定了黑碳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采用批处理振荡法测定了呋喃丹在人工添加黑碳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随制备温度升高,黑... 为了考察黑碳对土壤中呋喃丹吸附与解吸行为的影响,选取小麦秸秆,分别在250℃、450℃和850℃下制备黑碳,测定了黑碳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采用批处理振荡法测定了呋喃丹在人工添加黑碳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随制备温度升高,黑碳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微孔率增大;人工添加黑碳的土壤对呋喃丹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强度随黑碳添加量增加而逐步增加,吸附和解吸等温线的非线性也逐步明显。添加高温制备黑碳的土壤比添加低温制备黑碳的土壤吸附容量、吸附和解吸的非线性均增加。吸附农药的解吸迟滞作用与土壤中黑碳的质量分数密切相关,添加高温制备黑碳的土壤解吸迟滞现象明显。因此,土壤中添加黑碳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土壤使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呋喃丹 黑碳 土壤 吸附/解吸 迟滞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Floyd算法的转向机拆卸序列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玉娟 易朋兴 +1 位作者 胡玖坤 罗璐琴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16-920,共5页
针对循环球式转向机拆卸方向多,组件需作为整体拆卸,难以规划拆卸序列的问题,提出了拆卸网络图和改进Floyd算法相结合的拆卸序列规划方法。首先建立了循环球式转向机的拆卸网络图,基于方法时间衡量(MTM)法得到了每个拆卸步骤的拆卸耗时... 针对循环球式转向机拆卸方向多,组件需作为整体拆卸,难以规划拆卸序列的问题,提出了拆卸网络图和改进Floyd算法相结合的拆卸序列规划方法。首先建立了循环球式转向机的拆卸网络图,基于方法时间衡量(MTM)法得到了每个拆卸步骤的拆卸耗时,从而得到了拆卸网络图的赋值矩阵;比较了已有的两种改进Floyd算法的计算效率和适用范围,通过融合两种算法的改进思想得到了新的改进Floyd算法,大幅减少了循环次数和算法复杂度;最后用改进后的Floyd算法在Matlab软件中仿真得到了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拆卸网络图和改进Floyd算法的有效结合,能减少计算量,提高运算效率,从而更有效地得到转向机基于完全拆解下的最优拆卸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卸序列规化 MTM法 改进Floyd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氧化法处理稀土矿山氨氮废水工程实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覃伟宁 肖羽堂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采用两级氧化法处理某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开采方式所产生的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效果非常稳定,出水氨氮在15 mg/L以下,完全满足《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1—2011)表2排放标准。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工艺、特点及主要设... 采用两级氧化法处理某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开采方式所产生的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效果非常稳定,出水氨氮在15 mg/L以下,完全满足《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1—2011)表2排放标准。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工艺、特点及主要设备参数,该方法具有处理效果稳定、操作简单方便、占地面积小、系统建设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法 离子型稀土矿 氨氮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直接滴定测定镍 被引量:7
16
作者 韩平学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8期42-43,共2页
参考磷酸在345~356℃时有强腐蚀性的特点,采有硫磷混合酸消解矿样.能使样品消解完全。本方法经加标校核证明.检测结果重现性好,准确度高。
关键词 EDTA滴定测定低冰镍 硫磷混合酸溶样 氟化钠除铁 过硫酸铵除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沉淀耦合H_(2)O_(2)氧化深度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水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文彬 周凯 +2 位作者 张艳华 何龙 杨林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29,共6页
为解决广东某电镀厂含氰废水达标排放问题,针对含氰废水中铁氰络合物浓度高的特点,采用两步沉淀耦合H_(2)O_(2)氧化工艺深度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水,重点考察了沉淀剂及H_(2)O_(2)投加量、反应pH等因素对总氰、游离氰、重金属离子去除效果... 为解决广东某电镀厂含氰废水达标排放问题,针对含氰废水中铁氰络合物浓度高的特点,采用两步沉淀耦合H_(2)O_(2)氧化工艺深度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水,重点考察了沉淀剂及H_(2)O_(2)投加量、反应pH等因素对总氰、游离氰、重金属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亚铁实际投加量与理论投加量之比(质量比)为1.5、反应pH=8,氯化锌实际投加量与理论投加量之比(质量比)为2、反应pH=6时,高浓度含氰废水经硫酸亚铁和氯化锌两步沉淀处理后,废水总氰质量浓度从51400 mg/L降低至1.65 mg/L;两步沉淀处理后的含氰废水进一步经H_(2)O_(2)深度氧化,H_(2)O_(2)实际投加量与理论投加量之比(质量比)为1.8、反应pH=9,处理后总氰质量浓度可降至低于0.5 mg/L,总氰综合去除率接近100%;铜、铬、锌等重金属离子可分别处理至<0.3、<0.5、<1 mg/L,该工艺对重金属离子也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后的废水主要指标能够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步沉淀 深度处理 铁氰络合物 含氰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蚀刻废液生产碱式氯化铜过程中二英类污染物的去除
18
作者 兰永辉 高仁富 +2 位作者 许世爱 王璞 张庆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44-1749,共6页
针对蚀刻废液及其回收后生产的碱式氯化铜产品中二英(PCDD/Fs)和二英类多氯联苯(dl-PCBs)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比较了采用去除工艺前后两类污染物含量水平的变化特征.利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对样品中PCDD/Fs和dl-PCBs进行分析,结果... 针对蚀刻废液及其回收后生产的碱式氯化铜产品中二英(PCDD/Fs)和二英类多氯联苯(dl-PCBs)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比较了采用去除工艺前后两类污染物含量水平的变化特征.利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对样品中PCDD/Fs和dl-PCB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氯化铜废液中PCDD/Fs和dl-PCBs的平均总浓度分别为264、139 pg·mL-1,而铜氨液中浓度分别为0.09、0.50 pg·mL-1;碱式氯化铜产品中浓度分别为106 pg·g-1(2.79 pg WHO-TEQ2005·g-1)和27.8 pg·g-1(0.69 pg WHO-TEQ2005·g-1);而经过吸附和过滤等去除工艺后,产品中PCDD/Fs和dl-PCBs的TEQ浓度水平分别降低至0.10—0.25 pg WHO-TEQ2005·g-1和0.05—0.72 pg WHO-TEQ2005·g-1,满足欧盟对于矿物源性饲料添加剂中PCDD/Fs和dl-PCBs的限量标准要求.研究表明该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利用蚀刻废液生产碱式氯化铜过程中的二英类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英 多氯联苯 蚀刻废液 碱式氯化铜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市政污泥联合厌氧消化处理技术 被引量:12
19
作者 邓国平 任玉森 +1 位作者 李杰伟 孙业政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79-182,共4页
餐厨垃圾有机质浓度高,在厌氧消化处理过程中容易致系统酸化而导致消化系统中止。采用餐厨垃圾与市政污泥联合厌氧消化技术解决餐厨垃圾消化条件难控制的问题。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时,在进料总固体(TS)浓度为10%左右,水力停留时间(HRT... 餐厨垃圾有机质浓度高,在厌氧消化处理过程中容易致系统酸化而导致消化系统中止。采用餐厨垃圾与市政污泥联合厌氧消化技术解决餐厨垃圾消化条件难控制的问题。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时,在进料总固体(TS)浓度为10%左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0d,碱度控制在6000~8000mg/L时,餐厨垃圾与市政污泥联合厌氧消化能稳定运行,且有机负荷达到5.29g/(L·d),沼气产量达1.03L/g〔以挥发性固体(VS)计〕,沼气中的甲烷浓度在5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市政污泥 联合厌氧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废杂铜制备碱式碳酸铜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富强 朱兆华 邓华利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7-359,共3页
以废杂铜为原料,用稀硝酸浸出硝酸铜溶液,与碳酸氢钠反应得到碱式碳酸铜粗品,漂洗后得到高纯度碱式碳酸铜。实验结果表明,废杂铜与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反应,开始比较平缓,后期反应剧烈,有少量红棕色的NO_2生成,采用碱液吸收方式处理生成... 以废杂铜为原料,用稀硝酸浸出硝酸铜溶液,与碳酸氢钠反应得到碱式碳酸铜粗品,漂洗后得到高纯度碱式碳酸铜。实验结果表明,废杂铜与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反应,开始比较平缓,后期反应剧烈,有少量红棕色的NO_2生成,采用碱液吸收方式处理生成的 NO_2可减少其对大气的污染。碳酸氢钠与硝酸铜进行合成反应,反应温度50~80℃,反应液 pH 6.5~7.0,产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55%~56%,产品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杂铜 碱式碳酸铜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