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担保行业风险管理引入外部信用评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4
1
作者 徐承远 李海菠 吴金友 《征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18,共6页
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为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做担保时,同样也存在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致使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着一定的信用风险,进而妨碍银保合作关系... 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为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做担保时,同样也存在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致使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着一定的信用风险,进而妨碍银保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因此,如何有效缓解银保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决定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综合运用市场均衡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等相关经济理论,分析融资性担保行业信用风险管理和监管引入外部信用评级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结合融资性担保机构外部信用评级的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供监管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性担保行业 外部信用评级 信用风险管理 监管 信息经济学 博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持续性研究——基于2000-2012年的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 被引量:34
2
作者 陆岷峰 汪祖刚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5年第3期100-111,共12页
中国商业银行过去十余年间盈利持续性状况所依赖的"旧常态"已发生或正在发生重大改变。通过建立动态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利用两阶段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定量研究并系统回顾了中国商业银行2000-2012年间盈利能力持续... 中国商业银行过去十余年间盈利持续性状况所依赖的"旧常态"已发生或正在发生重大改变。通过建立动态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利用两阶段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定量研究并系统回顾了中国商业银行2000-2012年间盈利能力持续性状况。通过选取不同代理变量进行反复实证研究发现,近十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表现出了一定的持续性特征,其中局部盈利指标NIM的持续性最强,整体盈利指标ROAA和ROAE的持续性大小与美国银行业相近。顺应"新常态"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内在要求,运用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自身经营效率,增强自主风险定价能力,重塑核心竞争力,通过集约化发展路径来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并保持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盈利能力 动态面板模型 广义矩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华外资研发机构本地绩效的评价因子研究
3
作者 祝影 李茜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6-31,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日益增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外资研发机构的数量成为各地政府追求的主要考评指标,纷纷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研发机构进驻,却并不关注个体外资研发机构...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日益增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外资研发机构的数量成为各地政府追求的主要考评指标,纷纷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研发机构进驻,却并不关注个体外资研发机构的本地绩效。而事实上,在华外资研发机构规模不一、质量素质不等,对本地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利弊影响各不相同。利用SPSS软件对31个机构18个指标构建的数据库进行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应从投资主体研发实力、机构自身研发条件和对当地的贡献度三个因子评价外资研发机构的本地绩效,从因子得分情况可以归纳不同绩效机构的一些共同特征,从而为中国政府实现对在华外资研发机构的综合评价和分类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研发机构 地区绩效 评价因子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交易银行发展态势分析及其对策 被引量:13
4
作者 陆岷峰 汪祖刚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0-46,共7页
交易银行凭借其突出的优势将成为中资商业银行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多重影响,积极寻求对公业务转型实践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通过SWOT分析法对中资商业银行打造交易银行目标模式... 交易银行凭借其突出的优势将成为中资商业银行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多重影响,积极寻求对公业务转型实践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通过SWOT分析法对中资商业银行打造交易银行目标模式的优势、不足、机遇及挑战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将互联网五大思维植入到交易银行目标模式中,以期构建出中资商业银行实施交易银行战略的理论框架和发展脉络,实现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商业银行 交易银行 互联网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