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携带IL-24的溶瘤腺病毒作用于乳腺癌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朱玮 秦新裕 +3 位作者 张宏伟 陈君雪 吴红平 钱其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构建携带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CNHK600-IL-24,评估CNHK600-IL-24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方法将IL-24基因插入腺病毒穿梭载体SG502-ΔCR2,与5型腺病毒骨架载体pPE3共转染至人胚肾293细胞,获得溶瘤腺病毒CNHK600-IL-24。荧... 目的构建携带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CNHK600-IL-24,评估CNHK600-IL-24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方法将IL-24基因插入腺病毒穿梭载体SG502-ΔCR2,与5型腺病毒骨架载体pPE3共转染至人胚肾293细胞,获得溶瘤腺病毒CNHK600-IL-24。荧光显微镜观测及病毒体外增殖实验测评病毒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正常成纤维细胞MRC-5中的增殖情况;MTT法检测不同MOI值的病毒对两种细胞的抑制效应;ELISA法检测病毒感染细胞后上清液中IL-24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的IL-24蛋白;流式细胞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CNHK600-IL-24经测序及PCR鉴定,病毒滴度为1.9×1010pfu/mL。CNHK600-IL-24感染MDA-MB-231细胞后表现出强大的增殖、复制能力,而在MRC-5细胞内增殖并不明显;CNHK600-IL-24在很低的浓度就能对MDA-MB-231细胞产生明显的杀伤效应,而对MRC-5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减弱;CNHK600-IL-24感染MDA-MB-231细胞后,IL-24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而感染MRC-5细胞后产生的IL-24维持在很低的水平。流式细胞检测发现,病毒引起的MDA-MB-231细胞明显凋亡而MRC-5细胞的凋亡率很低。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高滴度的溶瘤腺病毒CNHK600-IL-24,该病毒具有在乳腺癌细胞中特异性增殖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瘤腺病毒 IL-24 乳腺癌 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 正常成纤维细胞株MRC-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p53基因增殖性腺病毒影响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段纪成 钱其军 +3 位作者 岳海燕 沈丽 丁光辉 杨家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8-630,共3页
目的:研究携带p53基因增殖性腺病毒CNHK600-p53载体能否增加肝癌细胞株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构建携带p53基因增殖性腺病毒CNHK600-p53载体,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ethylthiazolyl tetrazolium assay,MTT),观察并比较单用化疗药物[5... 目的:研究携带p53基因增殖性腺病毒CNHK600-p53载体能否增加肝癌细胞株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构建携带p53基因增殖性腺病毒CNHK600-p53载体,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ethylthiazolyl tetrazolium assay,MTT),观察并比较单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丝裂霉素(mitomycin,MMC)和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单用CNHK600-p53和CNHK600-p53联合上述化疗药物对肝癌细胞株BEL-7404的杀伤效应。结果:肝癌细胞株BEL-7404在5-Fu浓度为100μg/ml时细胞抑制率为(47±3)%,MMC浓度为1μg/ml时细胞抑制率为(20±4)%,EPI浓度为2.5μg/ml时细胞抑制率为(73±2)%,联合CNHK600-p53(MOI=10)后上述浓度的化疗药物细胞抑制率分别增高为(59±4)%、(44±4)%和(86±2)%(率的U检验,P<0.01)。结论:携带p53基因的CNHK600-p53能提高肝癌细胞株BEL-7404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CNHK600-p53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可望开辟克服肝癌耐药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肝肿瘤 抗药性 肿瘤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依赖性降解结构域-RANTES融合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体外趋化活性观察
3
作者 黎江 吴红平 +4 位作者 李林芳 刘辉 王春红 金华君 钱其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94-997,共4页
目的:构建携带活化T细胞表达和分泌调节因子(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CCL5)基因及氧依赖性降解结构域(oxygen-dependent degradation domain,ODD)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观察其体外趋... 目的:构建携带活化T细胞表达和分泌调节因子(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CCL5)基因及氧依赖性降解结构域(oxygen-dependent degradation domain,ODD)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观察其体外趋化活性。方法:PCR法将人RANTES基因与ODD融合,构建携带该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SG511-CCL5-ODD;增殖实验观察重组腺病毒增殖特性,ELISA法观察常氧和缺氧条件下RANTES蛋白的表达;趋化试验观察重组腺病毒感染肝癌细胞后的趋化活性。结果:成功构建携带人RANTES-ODD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SG511-CCL5-ODD;增殖实验表明重组腺病毒具有肿瘤选择性复制的特性;缺氧条件下重组病毒转染肝癌细胞后RANTES蛋白表达量均比常氧条件下高(P<0.05),显示ODD可有效调节RANTES蛋白表达;趋化试验表明重组腺病毒感染肝癌细胞具有趋化NK92细胞的作用。结论:重组腺病毒SG511-CCL5-ODD体外能有效感染肝癌细胞株HepG2和Hep3B,并在ODD调控下表达RANTES蛋白,有效发挥体外趋化NK92细胞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TES 氧依赖性降解结构域 腺病毒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型腺病毒载体介导mIL-12基因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薛绪潮 方国恩 +4 位作者 张琪 薛惠斌 毕建威 曹贵松 钱其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 :观察增殖型腺病毒载体介导的 m IL - 1 2基因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方法 :利用携带 m IL - 1 2基因的增殖型腺病毒转染胃癌细胞株 SGC- 790 1 ,通过病毒增殖实验、细胞病理效应、酶链免疫反应等分别观察病毒复制能力、病毒对胃... 目的 :观察增殖型腺病毒载体介导的 m IL - 1 2基因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方法 :利用携带 m IL - 1 2基因的增殖型腺病毒转染胃癌细胞株 SGC- 790 1 ,通过病毒增殖实验、细胞病理效应、酶链免疫反应等分别观察病毒复制能力、病毒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 m IL - 1 2表达水平。结果 :携带 m IL - 1 2基因的增殖型腺病毒转染胃癌细胞株 SGC- 790 1具有肿瘤增殖型腺病毒 ONYX- 0 1 5的相似作用 ,可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增殖并杀死肿瘤细胞 ,而并不能在正常细胞内复制及增殖。该病毒在肿瘤细胞内的增殖能力是传统载体的近千倍。该载体携带的 m IL - 1 2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传统基因治疗的腺病毒载体体系 ,是传统基因治疗表达量的百倍。 结论 :CNHK2 0 0 - m IL - 1 2能在胃癌细胞中增殖并杀死胃癌细胞 ,并提高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型腺病毒载体 MIL-12 胃癌 癌细胞 杀伤作用 基因疗法 白细胞介素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体外转染心肌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裕东 张宝仁 +5 位作者 黄盛东 梅举 吴红萍 李林芳 肖海波 王晓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5-488,共4页
目的: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转染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检测VEGF的表达。万法:将人源性的VEGF165 cDNA正向插入到腺病毒载体PDC315,构建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共转染293细胞,经同源重组获得携带人VEGF16... 目的: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转染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检测VEGF的表达。万法:将人源性的VEGF165 cDNA正向插入到腺病毒载体PDC315,构建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共转染293细胞,经同源重组获得携带人VEGF16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通过PCR扩增法鉴定所构建的腺病毒,扩增并测定滴度后,体外转染培养的心肌细胞,利用ELISA、Western印迹分析等方法检测VEGF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人VEGF165cDNA成功地正向插入到PDC315载体中,以重组病毒基因组DNA为模板,同时扩增出了610 bp的VEGF165cDNA基因片段,证实了所构建病毒的正确性,病毒滴度为2.8×108pfu/ml,Ad VEGF165体外转染心肌细胞3 d后,在培养细胞的上清液及细胞内检测到了VEGF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人VEGF165基因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心肌细胞后能够满意表达VEGF,为基因治疗心肌缺血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介导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染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体外靶向性转染心肌细胞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裕东 张宝仁 +8 位作者 梅举 陈兰英 刘红 黄盛东 钱其军 吴红平 李林芳 肖海波 王晓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59-762,共4页
目的 :构建以鼠心肌轻链蛋白基因 (mlc- 2 v)为启动子、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h VEGF1 6 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检测该重组腺病毒载体对心肌细胞转染的靶向性。 方法 :酶切腺病毒载体 PDC31 5自身启动子 CMV,构建腺病毒载体PDC31 7... 目的 :构建以鼠心肌轻链蛋白基因 (mlc- 2 v)为启动子、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h VEGF1 6 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检测该重组腺病毒载体对心肌细胞转染的靶向性。 方法 :酶切腺病毒载体 PDC31 5自身启动子 CMV,构建腺病毒载体PDC31 7,分别接入 h VEGF1 6 5、mlc- 2 v基因 ,构建腺病毒载体 PDC- mlc- h VEGF1 6 5。鉴定正确后 ,将 PDC- mlc- h VEGF1 6 5与 L ipo-fectam ine共转染至 2 93细胞 ,经同源重组获得以 m lc- 2 v为启动子、携带 h VEGF1 6 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Ad- m lc- h VEGF1 6 5,同步构建无靶向性的重组腺病毒 Ad- h VEGF1 6 5。扩增并测定滴度后 ,Ad- h VEGF1 6 5、Ad- mlc- h VEGF1 6 5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及平滑肌细胞 ,利用 EL ISA、Western印迹分析等方法检测 Ad- mlc- h VEGF1 6 5转染心肌细胞的靶向性。 结果 :构建的病毒正确 ,病毒滴度为 2 .8× 1 0 9pfu/ ml。转染 3d后 ,Ad- h VEGF1 6 5组在各培养细胞的上清液及细胞内均检测到 VEGF的表达 ,而 Ad- mlc- h VEGF1 6 5组仅在心肌细胞中有 VEGF的表达 ,且 Ad- m lc- h VEGF1 6 5组心肌细胞分泌的 VEGF要少于 Ad-h VEGF1 6 5组。结论 :成功构建了以 mlc- 2 v为启动子、携带人 VE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Ad- m 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心肌轻链蛋白启动子 转染 腺病毒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RGD多肽的嵌合型腺病毒载体AD11-RGD-4C-EGFP的构建及其感染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辉 王春红 +5 位作者 陈亚龙 李林芳 吴红平 钱炎珍 姜梨华 钱其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在嵌合型腺病毒的fiber中插入具有整合素特异性的RGD肽,构建可提高腺病毒感染效率的腺病毒载体,观察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BEL-7404以及成纤维细胞BJ的感染效率。方法将RGD-4C插入到AD5/11嵌合型腺病毒载体fiber的HI区,与腺病毒... 目的在嵌合型腺病毒的fiber中插入具有整合素特异性的RGD肽,构建可提高腺病毒感染效率的腺病毒载体,观察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BEL-7404以及成纤维细胞BJ的感染效率。方法将RGD-4C插入到AD5/11嵌合型腺病毒载体fiber的HI区,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PE3共转染大肠杆菌BJ5183,同源重组产生腺病毒重组质粒(pPE3-F11-RGD-4C),该重组质粒与PDC328-EF1-EGFP共转染人胚肾293细胞进行包装,产生重组腺病毒(AD11-RGD-4C-EG-FP)。用该重组腺病毒感染HepG2、BEL-7404以及BJ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效率。结果所构建的重组腺病毒PCR扩增出1 123 bp包含目的片段的基因片段。同时,制备了高滴度的重组病毒,纯化后病毒滴度为1.3×1010pfu/ml。当MOI=10,48 h时该重组病毒对HepG2、BEL-7404及BJ细胞的感染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腺病毒(AD11-EGFP)。结论成功构建了可提高腺病毒感染效率的嵌合型腺病毒(AD11-RGD-4C-EGFP),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D-4C HI环 腺病毒载体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杆状病毒系统制备8型腺相关病毒
8
作者 范丽 徐增辉 +4 位作者 金华君 徐凤青 丁娜 严淋 钱其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建立应用杆状病毒系统制备8型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的技术体系,并初步检测所制备病毒的感染活力。方法采用杆状病毒生产系统包装rAAV8-EGFP,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取并纯化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病毒滴度,通过观... 目的建立应用杆状病毒系统制备8型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的技术体系,并初步检测所制备病毒的感染活力。方法采用杆状病毒生产系统包装rAAV8-EGFP,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取并纯化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病毒滴度,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强度来检测rAAV8-EGFP对HEK-293细胞的感染活力。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成功制备高滴度rAAV8-EGFP,滴度可达1.5×1012vg/ml,100ml摇瓶共得到1.5×1013vg rAAV8-EGFP病毒颗粒;感染后的HEK-293细胞具有较强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论应用杆状病毒系统成功制备高滴度、高活力的重组腺相关病毒,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系统 腺相关病毒 昆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向和反向SV40 poly(A)信号序列对上游基因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侯兵 金华君 +2 位作者 刘文超 钱其军 吕赛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0-633,共4页
目的研究正向和反向SV40poly(A)信号在3种常用细胞株中对上游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为基因表达研究中载体poly(A)信号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F-Luc与R-Luc两种荧光素酶基因插入同一质粒,构建带有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载体Dual-Luc。在F-Lu... 目的研究正向和反向SV40poly(A)信号在3种常用细胞株中对上游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为基因表达研究中载体poly(A)信号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F-Luc与R-Luc两种荧光素酶基因插入同一质粒,构建带有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载体Dual-Luc。在F-Luc基因后分别插入正向和反向互补的SV40poly(A)信号序列,得到2个带有不同SV40poly(A)信号的载体Dual-Luc2、Dual-Luc3。将其分别转染常用的3类细胞株293、L-02和HeLa细胞,应用双荧光素酶标仪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报告基因(F-Luc)的表达量,以R-Luc基因的表达量作对照。结果成功构建携带正向和反向互补SV40poly(A)序列的双荧光素酶载体Dual-Luc2、Dual-Luc3;双荧光素酶标仪检测表明,在293细胞中,Dual-Luc2、Dual-Luc3的F-Luc/R-Luc比值分别为3.25±0.43、3.03±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02细胞中,Dual-Luc2、Dual-Luc3的F-Luc/R-Luc比值分别为6.16±0.39、3.8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eLa细胞中,Dual-Luc2、Dual-Luc3的F-Luc/R-Luc比值分别为1.21±0.10、0.66±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与荧光素酶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不同细胞中poly(A)信号序列对上游基因的调控作用存在差异;poly(A)信号对上游基因的调控作用主要发生于转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40poly(A)加尾信号序列 基因表达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EGFR与HER2双抗体融合蛋白腺病毒载体研究
10
作者 侯兵 钱其军 +1 位作者 金华君 范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0期2171-2176,共6页
构建携带Cetuximab全长抗体与Herstatin C末端79个氨基酸(Herin)融合蛋白的腺病毒,探讨其在体外表达情况,及其与EGFR和HER2的结合能力。通过PCR,将抗体cetuximab基因与编码Herstatin C末端79个氨基酸(Herin)的序列融合,构建携带西妥昔... 构建携带Cetuximab全长抗体与Herstatin C末端79个氨基酸(Herin)融合蛋白的腺病毒,探讨其在体外表达情况,及其与EGFR和HER2的结合能力。通过PCR,将抗体cetuximab基因与编码Herstatin C末端79个氨基酸(Herin)的序列融合,构建携带西妥昔单抗全长基因与Herin融合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载体pDC339-AT2-Herin,并在293细胞内包装成重组病毒Ad5-AT2-Herin。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d5-AT2-Herin表达全长抗体融合蛋白的体外表达量;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所表达全长抗体轻重链的完整性及均衡性;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与EGFR(+)Her2(-)的A431细胞,以及EGFR(-)Her2(+)的SK-OV-3细胞膜结合的特异性。ELISA检测分析表明,Ad5-AT2-Herin在293细胞中的表达量为209.3 ng/mL—317.3 ng/mL;Western blot显示轻重链表达平衡,大小符合预期;间接免疫荧光(IFA)显示腺病毒表达的融合蛋白与A431细胞表面受体EGFR及SK-OV-3细胞表面受体Her2均能特异性结合。成功构建携带EGFR和HER2双特异性抗体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5-AT2-Herin,该载体在体外能高效表达双特异性抗体蛋白AT2-Herin,而且AT2-Herin蛋白能在体外与EGFR和HER2特异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TUXIMAB Herstatin 融合蛋白 腺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癌细胞系EH-H1的建立及其相关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钱炎珍 黎江 +7 位作者 李林芳 刘辉 刘韬 姜梨华 施乐华 苏长青 吴孟超 钱其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建立一株人肝癌细胞系EH-H1,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方法:将取自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组织标本分离成单细胞悬液,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在普通显微镜以及电子... 目的: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建立一株人肝癌细胞系EH-H1,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方法:将取自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组织标本分离成单细胞悬液,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在普通显微镜以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并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系AFP和HBV的含量,采用染色体G显带方法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裸鼠皮下接种细胞检测该细胞的成瘤能力。结果:成功建立一株新的人肝癌细胞系,命名为EH-H1。EH-H1细胞体外连续传代80代以上,细胞形态不变,生长周期恒定在24 h。放射免疫检测EH-H1各代细胞HBV均为阴性,AFP分泌微量(0.6μg/L)。染色体G带显示,EH-H1细胞染色体为非整倍体,以超2倍体为主。该细胞经皮下接种可使裸鼠致瘤(10/10),移植瘤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与肝细胞癌一致。结论:通过原代培养建立的肝癌细胞系EH-H1与原发癌保持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可望成为一个稳定的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系 原代培养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HBV、HBx定向敲入p53位点大鼠胚胎干细胞株的建立
12
作者 王艳 叶真龙 +3 位作者 金华君 刘韬 李林芳 钱其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45-949,共5页
目的建立人HBV、HBx定向敲入p53位点的大鼠胚胎干细胞株,为建立相关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出人p53基因上下游同源臂、HBV全基因组序列、HBV的X蛋白编码基因(HBx),将其插入本实验室自主构建的基因打靶通用载体pKO中,分... 目的建立人HBV、HBx定向敲入p53位点的大鼠胚胎干细胞株,为建立相关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出人p53基因上下游同源臂、HBV全基因组序列、HBV的X蛋白编码基因(HBx),将其插入本实验室自主构建的基因打靶通用载体pKO中,分别构建pKO-gHBV及pKO-X打靶载体。载体经SalⅠ酶切线性化后,电转入状态良好的大鼠胚胎干细胞株中,经3轮药物筛选,获得单细胞克隆。通过PCR技术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克隆,并进行支原体污染鉴定和核型分析。结果成功构建pKO-gHBV及pKO-X打靶载体;电转大鼠胚胎干细胞株,经3轮药物筛选,分别挑取若干细胞克隆,其中2个pKO-X细胞克隆和1个pKO-gHBV细胞克隆经PCR鉴定、支原体检测和核型分析确定结果正确。结论成功建立了人HBV、HBx定向敲入p53位点的大鼠胚胎干细胞株,为后续建立动物模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X基因 P53基因 胚胎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肿瘤细胞株CD133抗体的筛查
13
作者 周育宏 方国恩 +2 位作者 薛绪潮 钱其军 姜梨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66-1367,共2页
目的对42个常见的肿瘤细胞株进行筛选,明确细胞株中是否存在CD133+可能的肿瘤干细胞。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株,CD133抗体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CD133+细胞的比例。结果 42个肿瘤细胞株中,肝癌细胞株SK-HEP-1、HepG2、Hep3B... 目的对42个常见的肿瘤细胞株进行筛选,明确细胞株中是否存在CD133+可能的肿瘤干细胞。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株,CD133抗体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CD133+细胞的比例。结果 42个肿瘤细胞株中,肝癌细胞株SK-HEP-1、HepG2、Hep3B、L2-2-15、PLC/PRF5,胰腺癌细胞株PANC-1、BXPC-1,结肠癌细胞株SW620、HT29,鼻咽癌细胞株CNE-2,共10个细胞株CD133+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42个肿瘤细胞株中检出10个细胞株存在CD133+可能的肿瘤干细胞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系 CD133 筛选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经米非司酮诱导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14
作者 陈坚 薛绪潮 +2 位作者 方国恩 苏长青 钱其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构建一种可经米非司酮诱导的真核表达载体,并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鉴定其调控作用。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萤火虫荧光素酶LUC基因和启动子,以及米非司酮调控系统构建成单一的质粒载体pDC—RULUC,为减少两个转录单元之间的潜在干... 目的:构建一种可经米非司酮诱导的真核表达载体,并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鉴定其调控作用。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萤火虫荧光素酶LUC基因和启动子,以及米非司酮调控系统构建成单一的质粒载体pDC—RULUC,为减少两个转录单元之间的潜在干扰,加入了1.2 kb的绝缘子。通过PCR扩增和限制性酶切及测序分析鉴定载体的正确性。利用Lipo- fectamine2000试剂盒转染载体pDC—RULUC至体外培养的SW620细胞,将载体pGL3-Control和pGL3-Basic的转染分别设为阳性和阴性对照组,各组均同时转染pRL-TK载体作为内参照。实验组细胞在不同浓度(0、1×10^(-5)、1×10^(-6)、1×10^(-7)、1×10^(-8)、1×10^(-9)、1×10^(-10)mol/L)的米非司酮培养液中孵育48 h后,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试系统检测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复孔组则予去除培养液中的米非司酮并继续孵育48 h后行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检测。结果:PCR和限制性酶切及测序均证实了载体的正确性。加入诱导剂米非司酮后,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随着培养液中米非司酮的浓度增高而增加,当米非司酮浓度达到1×10^(-6)mol/L时,最高可以实现荧光素酶的50余倍的表达,而去除诱导剂米非司酮后,几乎检测不到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新型的米非司酮诱导调控系统载体,可以在体外实现对目的基因表达的有效调控,为进一步的基因调控研究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诱导表达 调控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FLT1-CAR的Jurkat细胞的筛选及其对VEGF的趋向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洋洋 刘辉 +2 位作者 王颖 汪毕 钱其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9-564,共6页
目的:通过慢病毒介导获得表达针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VEGFR1/FLT1)的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的Jurkat细胞,探讨其对VEGF的趋向性。方法:合成针对VEGFR1的C... 目的:通过慢病毒介导获得表达针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VEGFR1/FLT1)的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的Jurkat细胞,探讨其对VEGF的趋向性。方法:合成针对VEGFR1的CAR(FLT1-CAR),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LV-gn-FLT1-CAR,并感染Jurkat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株;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株中FLT1-CAR mRNA及蛋白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细胞株对VEGF的趋化效果。结果:重组慢病毒LV-gn-FLT1-CAR成功构建;FLT1-CAR成功整合到Jurkat细胞中并稳定表达FLT1-CAR蛋白。筛选的细胞株Jurkatgn-FLT1-CAR-1、Jurkat-gn-FLT1-CAR-2对VEGF有显著趋化效果,100 ng/ml VEGF处理后,Jurkat-gn-FLT1-CAR-1细胞趋化数为(62±8)个,显著高于对照组Jurkat趋化细胞数的(18±5)个(P<0.01)。结论:成功筛选到稳定表达FLT1-CAR的Jurkat细胞克隆,其对VEGF有明显的趋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CXC趋化因子受体3 嵌合抗原受体 JURKAT细胞 趋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Oct4与细胞穿膜肽融合蛋白的表达
16
作者 周承亮 徐凤青 +3 位作者 王春红 刘韬 彭新荣 钱其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9-493,共5页
目的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人Oct4(hOct4)与细胞穿膜肽融合蛋白,优化其表达方法并观察其穿膜效果。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了pET原核表达载体,利用BL21(DE3)和Rosetta2(DE3)蛋白表达菌表达蛋白。Ni亲和纯化方法纯化蛋白,蛋白质印迹分析检... 目的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人Oct4(hOct4)与细胞穿膜肽融合蛋白,优化其表达方法并观察其穿膜效果。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了pET原核表达载体,利用BL21(DE3)和Rosetta2(DE3)蛋白表达菌表达蛋白。Ni亲和纯化方法纯化蛋白,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融合蛋白组成。将融合蛋白用罗丹明染色后加入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株BJ观察其穿膜进入细胞情况。结果构建了pET21a(+)-hOct4-11R-His和pET21a(+)-EGFP-11R-His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中后诱导获得了hOct4-11R-His和EGFP-11R-His融合蛋白,经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表明融合蛋白正确。经BJ细胞测试,观察到融合蛋白进入细胞中。结论成功获得了hOct4-11R-His和EGFP-11R-His融合蛋白,且融合蛋白能够高效进入BJ细胞并聚集于细胞核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聚体转录因子3 细胞穿膜肽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