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电纺聚氨酯纳米纤维膜对复合材料Ⅰ型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
1
作者 付亚菲 吴海亮 +1 位作者 杨忠 吴晓青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86-91,98,共7页
使用静电纺聚氨酯(TPU)纳米纤维膜作为插层材料,研究其对复合材料Ⅰ型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TPU纳米纤维膜插层增韧单向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Ⅰ型层间断裂韧性随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加,112.50μm厚TPU增韧的G_(IC-ini)和G_(IC-prop)达... 使用静电纺聚氨酯(TPU)纳米纤维膜作为插层材料,研究其对复合材料Ⅰ型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TPU纳米纤维膜插层增韧单向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Ⅰ型层间断裂韧性随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加,112.50μm厚TPU增韧的G_(IC-ini)和G_(IC-prop)达到1.622 kJ/m^(2)和2.587 kJ/m^(2),相对未增韧试样分别提高了467.13%和265.91%;TPU纳米纤维膜对多轴向玻璃纤维、单向碳纤维和缎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断裂韧性都有很好的提高作用,G_(IC-ini)相对未增韧试样分别提高了135.91%、332.22%和404.27%,G_(IC-prop)相对未增韧试样分别提高了24.27%、197.09%和68.38%。表明TPU插层增韧对单向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改善作用及抵抗层间破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纳米纤维膜 Ⅰ型层间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造孔法制备高强度硬碳泡沫的结构与性能
2
作者 何玉鑫 贾建刚 +2 位作者 刘第强 高康博 臧树俊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32-440,共9页
由于原料和制备工艺限制,酚醛树脂衍生的碳泡沫强度较低,从而限制了应用。本文以酚醛树脂为碳源,以SiO_(2)粉末为造孔剂,通过模板造孔法制备出一系列孔隙率不同的高强度碳泡沫,研究了不同比例的SiO_(2)对碳泡沫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 由于原料和制备工艺限制,酚醛树脂衍生的碳泡沫强度较低,从而限制了应用。本文以酚醛树脂为碳源,以SiO_(2)粉末为造孔剂,通过模板造孔法制备出一系列孔隙率不同的高强度碳泡沫,研究了不同比例的SiO_(2)对碳泡沫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iO_(2)含量增加,碳泡沫的孔隙率增加,体积密度降低。抗压强度随密度降低而降低,当树脂与SiO_(2)比例为3∶1时,抗压强度最高为79.7 MPa。当两者比例从3∶1变到1∶2时,碳泡沫的密度从0.691 g·cm^(-3)降到0.287 g·cm^(-3),抗压强度从79.7 MPa下降到23.8 MPa。其中,密度为0.287 g·cm^(-3)的碳泡沫具有较低的热导率(0.223 W·m^(-1)·K^(-1)),有望成为一种高(比)强度轻质隔热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泡沫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片结构对纤维解离质量及能耗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旭 张成旭 +1 位作者 花军 陈光伟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8-134,共7页
近些年来,为了提高纤维分离质量和降低能耗,磨片结构研究成为热点关注领域之一。国内外许多学者就磨片结构对纤维解离质量及能耗影响,展开了数学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但基于传热学理论对上述关系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传热学理论为基... 近些年来,为了提高纤维分离质量和降低能耗,磨片结构研究成为热点关注领域之一。国内外许多学者就磨片结构对纤维解离质量及能耗影响,展开了数学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但基于传热学理论对上述关系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传热学理论为基础展开研究。由于磨片处于高温高压的复杂工作环境中,不便于以实验的形式探究磨片的工作状态,故以传热学理论为依据,对现有磨片的工作状态进行理论和建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原料特点后,提出磨片结构的改进方案:改变破碎区磨齿齿形;减小粗磨区和精磨区磨齿齿倾角;减少粗磨区磨齿数量,降低周向齿齿高;在破碎区和粗磨区间,粗磨区和精磨区间分别设置缓冲区域。将现有和改进型磨片建模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磨片结构对纤维解离质量及能耗有较大的影响,改进型磨片不同区域温度场及热通量分布差异及平均值减小,受到的热应力较小,研磨工况较稳定;摩擦作用减弱,磨片热稳定性提高,纤维解离质量提高,因摩擦产生的能耗降低22.7%,验证了改进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片结构 纤维解离 建模分析 热稳定性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