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胆碱基DES在EOR及CCUS中的应用与展望
1
作者
白佳佳
陈掌星
+2 位作者
康毅力
陈明君
陶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6,共11页
深共晶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具有低饱和蒸气压、不易燃、不易爆、无毒、易降解、电化学和热稳定性好等优点。DES具有很好的表面活性,DES中的氢键网络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协同驱油作用。关于DES与常用表面活性...
深共晶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具有低饱和蒸气压、不易燃、不易爆、无毒、易降解、电化学和热稳定性好等优点。DES具有很好的表面活性,DES中的氢键网络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协同驱油作用。关于DES与常用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二者复配体系提高采收率(Enhanced Oil Recovery,EOR)机理尚不明确。在全面分析归纳总结胆碱基DES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探究了DES及其与阴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EOR机理,揭示了DES吸收二氧化碳机理,提出了DES在稠油油藏、低渗透油藏EOR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中的应用建议。研究结果对DES在EOR和CCUS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胆碱基深共晶溶剂
化学驱
氢键
提高采收率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AUV接驳系统水下系泊悬浮运动建模与分析
2
作者
谭桦
辛传龙
郑荣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90-101,共12页
水下对接是自主水下航行器(AUV)能量补充和数据交换的关键技术,为提升对接成功率,针对拖曳式导向罩对接方法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新型开合式接驳装置。分析该装置是否满足对接要求,本文基于机构质心位移分析和Newton-Euler动力学理论建...
水下对接是自主水下航行器(AUV)能量补充和数据交换的关键技术,为提升对接成功率,针对拖曳式导向罩对接方法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新型开合式接驳装置。分析该装置是否满足对接要求,本文基于机构质心位移分析和Newton-Euler动力学理论建立具有变质心特性的接驳装置水下六自由度运动模型,系绳简化为一变刚度——阻尼轻质弹簧模型,结合系绳运动和受力边界条件建立系统缆-体耦合运动模型;并使用CFD软件STARCCM+对系泊悬浮接驳系统建立动态仿真模型。通过拖曳实验验证2种方法的有效性,其中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相关性更好,相关性系数最高时可达0.936 7。最后利用动态仿真模型详细分析外界水流和波浪干扰以及接驳装置拖点变化、导向罩开合对接驳装置运动状态的影响,波浪幅值不宜超过0.2 m,拖曳架固定时接驳装置更有利,导向罩开合时对接驳装置的姿态角影响较小,对其位置的变化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对接
自主水下航行器
水下接驳装置
水下悬浮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页岩气有机质和无机质吸附能力定量表征
被引量:
4
3
作者
陈掌星
冯东
+4 位作者
吴克柳
李靖
彭岩
贾新峰
东晓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75,共11页
以PR状态方程和CH 4分子与孔隙壁面作用势能为基础,通过引入局部密度函数理论,表征纳米孔隙中CH 4分布特征,进一步耦合页岩有机质和无机质的孔径分布特征及与CH 4相互作用的差异性,建立考虑页岩非均质性的CH 4吸附评价模型,并将模型预...
以PR状态方程和CH 4分子与孔隙壁面作用势能为基础,通过引入局部密度函数理论,表征纳米孔隙中CH 4分布特征,进一步耦合页岩有机质和无机质的孔径分布特征及与CH 4相互作用的差异性,建立考虑页岩非均质性的CH 4吸附评价模型,并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有机质孔的吸附能力强于无机质孔,两类孔隙中吸附相的比例以及差异随孔隙尺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孔径为2 nm的孔隙中,有机质孔和无机质孔中吸附气占比分别为80%和62%;在孔径为20 nm的孔隙中,比例分别降至13%和10%;此外,有机质和无机质对吸附气的贡献不仅受孔隙表面性质的影响,而且受孔径分布特征特别是小孔隙(孔径小于20 nm)发育程度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吸附
有机质
无机质
孔径分布特征
局部密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胆碱基DES在EOR及CCUS中的应用与展望
1
作者
白佳佳
陈掌星
康毅力
陈明君
陶磊
机构
常州大学石油
工
程学院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化学与石油
工
程系
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
工
程全国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6,共11页
基金
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BK20230646)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2022年开放基金(PLN2022-11)。
文摘
深共晶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具有低饱和蒸气压、不易燃、不易爆、无毒、易降解、电化学和热稳定性好等优点。DES具有很好的表面活性,DES中的氢键网络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协同驱油作用。关于DES与常用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二者复配体系提高采收率(Enhanced Oil Recovery,EOR)机理尚不明确。在全面分析归纳总结胆碱基DES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探究了DES及其与阴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EOR机理,揭示了DES吸收二氧化碳机理,提出了DES在稠油油藏、低渗透油藏EOR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中的应用建议。研究结果对DES在EOR和CCUS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氯化胆碱基深共晶溶剂
化学驱
氢键
提高采收率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Keywords
choline chloride deep eutectic solvent
chemical flooding
hydrogen bond
EOR
CCUS
分类号
TE3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AUV接驳系统水下系泊悬浮运动建模与分析
2
作者
谭桦
辛传龙
郑荣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
研究
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
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
出处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90-101,共12页
基金
国防基础科研计划资助项目(JCKY2019207A019-2)。
文摘
水下对接是自主水下航行器(AUV)能量补充和数据交换的关键技术,为提升对接成功率,针对拖曳式导向罩对接方法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新型开合式接驳装置。分析该装置是否满足对接要求,本文基于机构质心位移分析和Newton-Euler动力学理论建立具有变质心特性的接驳装置水下六自由度运动模型,系绳简化为一变刚度——阻尼轻质弹簧模型,结合系绳运动和受力边界条件建立系统缆-体耦合运动模型;并使用CFD软件STARCCM+对系泊悬浮接驳系统建立动态仿真模型。通过拖曳实验验证2种方法的有效性,其中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相关性更好,相关性系数最高时可达0.936 7。最后利用动态仿真模型详细分析外界水流和波浪干扰以及接驳装置拖点变化、导向罩开合对接驳装置运动状态的影响,波浪幅值不宜超过0.2 m,拖曳架固定时接驳装置更有利,导向罩开合时对接驳装置的姿态角影响较小,对其位置的变化影响较大。
关键词
水下对接
自主水下航行器
水下接驳装置
水下悬浮对接
Keywords
underwater docking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
underwater docking system
underwater suspension docking
分类号
U662.3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页岩气有机质和无机质吸附能力定量表征
被引量:
4
3
作者
陈掌星
冯东
吴克柳
李靖
彭岩
贾新峰
东晓虎
机构
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
工
程学院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化学与石油
工
程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75,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04058,52174041,52104051)
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BX20220350)。
文摘
以PR状态方程和CH 4分子与孔隙壁面作用势能为基础,通过引入局部密度函数理论,表征纳米孔隙中CH 4分布特征,进一步耦合页岩有机质和无机质的孔径分布特征及与CH 4相互作用的差异性,建立考虑页岩非均质性的CH 4吸附评价模型,并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有机质孔的吸附能力强于无机质孔,两类孔隙中吸附相的比例以及差异随孔隙尺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孔径为2 nm的孔隙中,有机质孔和无机质孔中吸附气占比分别为80%和62%;在孔径为20 nm的孔隙中,比例分别降至13%和10%;此外,有机质和无机质对吸附气的贡献不仅受孔隙表面性质的影响,而且受孔径分布特征特别是小孔隙(孔径小于20 nm)发育程度的约束。
关键词
页岩气吸附
有机质
无机质
孔径分布特征
局部密度函数
Keywords
shale gas adsorption
organic matter
inorganic matter
pore size distribution
simplified local density approach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胆碱基DES在EOR及CCUS中的应用与展望
白佳佳
陈掌星
康毅力
陈明君
陶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AUV接驳系统水下系泊悬浮运动建模与分析
谭桦
辛传龙
郑荣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页岩气有机质和无机质吸附能力定量表征
陈掌星
冯东
吴克柳
李靖
彭岩
贾新峰
东晓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