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rcRNA_0025039及CircRNA_0084043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1
作者 徐海燕 蒙积丽 +1 位作者 符韶曲 李菲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_0025039及CircRNA_0084043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59例恶性黑素瘤患者和35例色素痣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恶性黑素瘤及色素痣CircRNA_0025039和...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_0025039及CircRNA_0084043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59例恶性黑素瘤患者和35例色素痣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恶性黑素瘤及色素痣CircRNA_0025039和CircRNA_0084043的表达水平,分析CircRNA_0025039和CircRNA_0084043表达水平与恶性黑素瘤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ircRNA_0025039和CircRNA_0084043预测恶性黑素瘤淋巴结转移的价值。Pearso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恶性黑素瘤组织中CircRNA_0025039(5.06±2.42 vs.1.47±0.58)和CircRNA_0084043(2.60±1.15 vs.0.87±0.31)表达水平均高于色素痣组织(P<0.001)。恶性黑素瘤患者CircRNA_0025039和CircRNA_0084043表达水平升高与组织分级Ⅲ~Ⅳ级、肿瘤部位、低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1)。ROC曲线显示,CircRNA_0025039和CircRNA_0084043二项联合预测恶性黑素瘤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961(95%CI:0.902~0.997),其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85.2%。相关分析显示,恶性黑素瘤组织CircRNA_0025039水平与CircRNA_0084043呈正相关(r=0.825,P<0.001)。结论:恶性黑素瘤组织中CircRNA_0025039和CircRNA_0084043水平明显升高,二项联合对预测恶性黑素瘤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素瘤 circRNA_0025039 circRNA_0084043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西部地区莱姆病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朱雄 侯学霞 +6 位作者 于莉 张琳 陈运优 苗广青 陈婷 郝琴 何吕芬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316,319,共5页
目的了解海南省西部地区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的莱姆病感染状况。方法在东方市收集莱姆病疑似病例血清400份,儋州市收集莱姆病疑似病例血清500份,均为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血清标本进行莱姆病抗体初筛检... 目的了解海南省西部地区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的莱姆病感染状况。方法在东方市收集莱姆病疑似病例血清400份,儋州市收集莱姆病疑似病例血清500份,均为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血清标本进行莱姆病抗体初筛检测;并采用免疫印迹法(WB)对IFA检测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确诊实验。结果IFA方法检测血清样本900份,35份阳性,阳性率为3.89%。应用WB法对上述35份IFA阳性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15份阳性,阳性率为1.67%。不同年龄人群均有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其中,≤20岁阳性率最高,为11.76%(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08,P<0.001);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在性别和症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5;χ^2=0.011,P=0.917)。结论证实了海南省西部地区人群中存在莱姆病,建议当地医生在诊治关节炎和神经性疾病患者时,应排除莱姆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抗体检测 血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稳定性冠心病主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岳晓荷 莫宏强 +1 位作者 赵莲 盛国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7-841,共5页
目的 分析血清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与稳定性冠心病(SCAD)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东方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因慢性冠心病和突发胸痛首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疑似老年冠心病患者365例,其中SCAD组... 目的 分析血清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与稳定性冠心病(SCAD)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东方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因慢性冠心病和突发胸痛首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疑似老年冠心病患者365例,其中SCAD组241例,对照组12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FABP水平。采用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分析SCAD患者动脉硬化程度。结果 SCAD组血清A-FA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19(4.09,14.93)μg/L vs 1.78(1.22,3.37)μg/L,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FABP水平诊断SCAD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血清A-FABP≥5.95μg/L是SCAD患者发生主动脉僵硬的独立临床因素(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SCAD患者血清A-FABP水平与cfPWV、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1β、TG、SYNTAX评分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1)。血清A-FABP水平是SCAD患者SYNTAX评分中重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SCAD患者血清A-FABP水平普遍升高,高血清A-FABP水平与SCAD患者主动脉僵硬度增加独立相关,且预示着SCAD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动脉硬化 血管造影术 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 SYNTAX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昌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以287例尿酸正常的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439例单纯尿酸增高患者为观察组1,397例尿酸增高合并C反应蛋白增高患者为观察组2,研究3组高血压与冠心病发生率;对比分析98例原发性高血压与74...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以287例尿酸正常的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439例单纯尿酸增高患者为观察组1,397例尿酸增高合并C反应蛋白增高患者为观察组2,研究3组高血压与冠心病发生率;对比分析98例原发性高血压与74例继发性高血压尿酸异常水平。结果:3组高血压、冠心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尿酸异常率分别为84.7%、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尤其合并C反应蛋白增高与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率有密切的关系,高尿酸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C反应蛋白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