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2021年海南地区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流行情况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邓茜 谭惠 +5 位作者 张雪梅 万科成 陆雄富 朱厚才 杨子江 霍开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9-344,共6页
目的分析海南省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ARTI)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诊治儿童AR TI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21年12月在海南省多家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ARTI患儿,采用间接免疫... 目的分析海南省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ARTI)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诊治儿童AR TI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21年12月在海南省多家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ARTI患儿,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血清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Flu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嗜肺军团菌(Lp)、Q热立克次体(COX)9种病原体的IgM抗体,某种病原体IgM抗体阳性定义为该种病原体感染,对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符合入选条件患儿共59312例,IgM阳性患儿检出率为37.69%(22357/59312)。FluA、FluB、RSV、ADV、PIV的IgM阳性占总阳性率的35.23%(9953/28255);前3位病原体Mp、FluB、PIV阳性占IgM总阳性率86.54%(24451/28255),其检出率分别为28.58%(16953/59312)、9.50%(5636/59312)、3.14%(1862/59312)。4039例检出双重病原体,最常见的组合为Mp+FluB。各季节间比较,FluA、FluB、ADV、Cp和Lp在春季检出率最高,在秋季检出率最低;PIV、Mp和COX在夏季检出率最高,在冬季检出率最低。RSV在夏季检出率最高,在秋季检出率最低。2012—2021年期间2013年IgM阳性检出率最高(78.65%),2021年最低(15.72%),10年间各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海南地区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各有其季节性,可以针对其流行特征制订相应的防护措施,应对儿童高发季节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急性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原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督和胃针法在中风后中枢性面瘫中的应用
2
作者 文人锋 招启萌 王宇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究调督和胃针法对中风后中枢性面瘫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中风后中枢性面瘫患者109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 目的探究调督和胃针法对中风后中枢性面瘫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中风后中枢性面瘫患者109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调督和胃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面部神经功能、口唇微循环状态变化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面瘫中医证候(急躁易怒、面色黯滞/淡白、少言懒语、疼痛及舌淡黯)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夹形血管、排列整齐血管、线型流态血管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ouse-Brackmann量表(H-B)评分以及面部肌电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面部肌电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和胃针法联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值得推广。在治疗中风后中枢性面瘫方面,该疗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肌肉麻痹,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中枢性面瘫 调督和胃针法 温胆汤加减 疗效 口唇微循环状态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RNA_0025039及CircRNA_0084043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3
作者 徐海燕 蒙积丽 +1 位作者 符韶曲 李菲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_0025039及CircRNA_0084043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59例恶性黑素瘤患者和35例色素痣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恶性黑素瘤及色素痣CircRNA_0025039和...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_0025039及CircRNA_0084043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59例恶性黑素瘤患者和35例色素痣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恶性黑素瘤及色素痣CircRNA_0025039和CircRNA_0084043的表达水平,分析CircRNA_0025039和CircRNA_0084043表达水平与恶性黑素瘤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ircRNA_0025039和CircRNA_0084043预测恶性黑素瘤淋巴结转移的价值。Pearso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恶性黑素瘤组织中CircRNA_0025039(5.06±2.42 vs.1.47±0.58)和CircRNA_0084043(2.60±1.15 vs.0.87±0.31)表达水平均高于色素痣组织(P<0.001)。恶性黑素瘤患者CircRNA_0025039和CircRNA_0084043表达水平升高与组织分级Ⅲ~Ⅳ级、肿瘤部位、低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1)。ROC曲线显示,CircRNA_0025039和CircRNA_0084043二项联合预测恶性黑素瘤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961(95%CI:0.902~0.997),其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85.2%。相关分析显示,恶性黑素瘤组织CircRNA_0025039水平与CircRNA_0084043呈正相关(r=0.825,P<0.001)。结论:恶性黑素瘤组织中CircRNA_0025039和CircRNA_0084043水平明显升高,二项联合对预测恶性黑素瘤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素瘤 circRNA_0025039 circRNA_0084043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5
4
作者 文朝 王昌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02-204,208,共4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测定其急性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平均血小板体...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测定其急性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将急性期水平与67例非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对照进行比较,并从脑梗死患者中选取83例,测定其恢复期相关指标水平,与急性期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T和APTT低于对照组,FIB、DD和MPV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患者恢复期的PT和APTT水平高于急性期,FIB和DD水平低于急性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和MPV的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APTT、PT、FIB、D-二聚体和MPV异常,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可为脑梗死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D一二聚体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平均血小板体积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西部地区莱姆病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4
5
作者 朱雄 侯学霞 +6 位作者 于莉 张琳 陈运优 苗广青 陈婷 郝琴 何吕芬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316,319,共5页
目的了解海南省西部地区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的莱姆病感染状况。方法在东方市收集莱姆病疑似病例血清400份,儋州市收集莱姆病疑似病例血清500份,均为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血清标本进行莱姆病抗体初筛检... 目的了解海南省西部地区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的莱姆病感染状况。方法在东方市收集莱姆病疑似病例血清400份,儋州市收集莱姆病疑似病例血清500份,均为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血清标本进行莱姆病抗体初筛检测;并采用免疫印迹法(WB)对IFA检测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确诊实验。结果IFA方法检测血清样本900份,35份阳性,阳性率为3.89%。应用WB法对上述35份IFA阳性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15份阳性,阳性率为1.67%。不同年龄人群均有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其中,≤20岁阳性率最高,为11.76%(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08,P<0.001);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在性别和症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5;χ^2=0.011,P=0.917)。结论证实了海南省西部地区人群中存在莱姆病,建议当地医生在诊治关节炎和神经性疾病患者时,应排除莱姆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抗体检测 血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泮托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伍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1420-1421,共2页
目的:通过与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比较,观察泮托拉唑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60例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活动期并经活检取材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确定Hp阳性的患者分为两组:泮托拉唑胶囊试验组(PAC组)和... 目的:通过与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比较,观察泮托拉唑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60例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活动期并经活检取材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确定Hp阳性的患者分为两组:泮托拉唑胶囊试验组(PAC组)和奥美拉唑胶囊对照组(OAC组)。两组均先予四联治疗:泮托拉唑肠溶片40mg或奥美拉唑胶囊20mg联合阿莫西林胶囊250mg、克拉霉素片500mg、胶体果胶铋胶囊3片,每天2次,连续7d,胶体果胶铋胶囊再加服1周,然后单独给予泮托拉唑40mg,每日1次或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连续3周。治疗共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溃疡愈合程度及Hp根除率。结果: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组愈合率分别为93.3%、90.0%;Hp根除率分别为90.0%、86.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与奥美拉唑相当疗效,有较高的愈合率和Hp根除率,且不良反应很少,患者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 四联疗法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汀新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1004-1005,1015,共3页
目的:观察洛汀新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80例高血压患者经询问病史、体检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高血压1~2级,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30mg,每日1次;治疗组给予口服洛汀新10.0mg,每日1次,服药2周... 目的:观察洛汀新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80例高血压患者经询问病史、体检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高血压1~2级,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30mg,每日1次;治疗组给予口服洛汀新10.0mg,每日1次,服药2周后降压效果不佳,增至20mg,每日1次,总疗程4周。对治疗前、后两组间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室检查的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尿素氮、肌酐的调节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洛汀新是治疗高血压较为理想的药物,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汀新 高血压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170-1171,1176,共3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脂血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血脂康片,每次2片,3次/d;治疗组给予晚餐后顿服辛伐他汀20mg,1次/d,总疗程8周,观察两组血脂变化。结果:治疗...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脂血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血脂康片,每次2片,3次/d;治疗组给予晚餐后顿服辛伐他汀20mg,1次/d,总疗程8周,观察两组血脂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辛伐他汀降血脂作用明显、快速、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高脂血症 血脂康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家系的PTCH1基因突变检测
9
作者 叶莉华 王丽 +7 位作者 田振 陈庆东 于伟玲 林道志 陈佳 方欧 李才华 张正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91-395,共5页
目的:检测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家系中先证者和12个家系成员的PTCH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先证者和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其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PTCH1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和侧翼序列,测序明确突变位点... 目的:检测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家系中先证者和12个家系成员的PTCH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先证者和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其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PTCH1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和侧翼序列,测序明确突变位点。结果:Sanger测序发现先证者和家系中2个患病成员均携带PTCH1基因9号外显子的第1 341位碱基A发生重复的移码突变(c.1341dupA),导致其编码的448位氨基酸发生移码突变(p.L448fs)。结论:PTCH1基因的检测为该家系提供分子诊断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PTCH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吉训宁 邢波 苏庆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不规则趋化因子(FKN)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东方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8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不规则趋化因子(FKN)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东方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8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42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0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6例(AMI)组。同期收集我院健康体检者54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NT-proBNP、MCP-1和FKN水平,并且评价各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P组、UAP组和AMI组血清NT-proBNP、MCP-1和FK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AP组比较,UAP组和AMI组血清NT-proBNP、MCP-1和FK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AP组比较,AMI组血清NT-proBNP、MCP-1和FK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准确率明显高于分别单独检测血清NT-proBNP、MCP-1和FK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68%vs 77.97%、75.42%、76.27%,P=0.010;91.28%vs 79.07%、77.91%、76.74%,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NT-proBNP、MCP-1和FKN水平可反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冠心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趋化因子CCL2 趋化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K_2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及血清组织蛋白酶K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庄焕雄 陈东峰 +2 位作者 徐孟凡 苏其朱 董天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7-630,651,共5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K_2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及血清组织蛋白酶K(cathe K)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我院骨质疏松患者,共有120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为维生素K_2组、雷奈酸锶组和空白对照组(各N=40)。... 目的研究维生素K_2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及血清组织蛋白酶K(cathe K)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我院骨质疏松患者,共有120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为维生素K_2组、雷奈酸锶组和空白对照组(各N=40)。雷奈酸锶组每天口服2 g雷奈酸锶。维生素K_2组给予固力康胶囊:每次15 mg,每天3次。药物治疗前、术后6个月检测其骨密度,同时测量血清中血清骨钙素(BG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血清组织蛋白酶K(cathe K)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水平。结果药物治疗前后,各组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和cathepsin K均有不同的变化;相对空白对照组,维生素K_2组、雷奈酸锶组髋部及腰椎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雷奈酸锶组骨密度变化更明显,和其他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雷奈酸锶组破骨活性(β-crosslaps、TRAP)最低,成骨活性(BGP、PINP)较高,而维生素E组破骨活性降低(β-crosslaps、TRAP),成骨活性(BGP、PINP)也增高,各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其他组,雷奈酸锶组cathepsin K下降的最明显,各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量维生素K_2可以通过促进成骨活性,降低破骨活性及cathepsin K表达来改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髋部及腰部的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雷奈酸锶 维生素K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 被引量:3
12
作者 邢智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187-4187,共1页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反复发生易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或加重,并且左房血流紊乱易致左房血栓形成。其导致中风严重致残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无房颤患者的两倍。因此积极的治疗.尽可能恢复并维...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反复发生易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或加重,并且左房血流紊乱易致左房血栓形成。其导致中风严重致残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无房颤患者的两倍。因此积极的治疗.尽可能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长期预防其反复发作,仍是临床中治疗的难题之一.本研究主要观察美托洛尔加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并与普罗帕酮进行疗效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联合治疗 美托洛尔 疗效比较 胺碘酮 血流动力学障碍 左房血栓形成 维持窦性心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2
13
作者 麦胡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256-2257,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切开复位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骨折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实验组患... 目的:对比分析切开复位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骨折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实验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实施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恢复用时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耗时、恢复用时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孕周的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三维超声产前诊断及预后评估 被引量:25
14
作者 吴灵兰 符吉芬 吴海莲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的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三维超声产前诊断及预后评估。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产前检查的128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二维、三维超声检查,分娩或引产后进行确诊。结果:1288例孕妇共分娩或引产1307例胎...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的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三维超声产前诊断及预后评估。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产前检查的128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二维、三维超声检查,分娩或引产后进行确诊。结果:1288例孕妇共分娩或引产1307例胎儿,根据引产尸检或分娩后确诊检查以及随访结果,发现泌尿系统畸形共35例,引产或新生儿死亡17例,出生19例。二维超声对重复肾、肾缺如的诊断符合率可达100%,泌尿系统畸形诊断总符合率为60%。三维超声对肾积水、多囊性发育不良肾、重复肾、肾缺如、异位肾、马蹄肾的诊断符合率可达100%,泌尿系统畸形诊断总符合率为91.43%,三维超声总符合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03,P<0.05)。孕中期(18~27+6周)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检出率高,三维超声在孕早期(11~17+6周)和孕中期(18~27+6周)对胎儿的泌尿系统畸形诊断率高于二维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超声对孕晚期(28~40+6周)的泌尿系畸形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二维超声相比,三维超声应用于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筛查具有更加高效、准确、全面的优势,且应用于孕早期和孕中期的泌尿系统畸形筛查能够提高检出率,及时有效地诊断疾病和评估胎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先天畸形 超声检查 产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稳定性冠心病主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岳晓荷 莫宏强 +1 位作者 赵莲 盛国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7-841,共5页
目的 分析血清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与稳定性冠心病(SCAD)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东方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因慢性冠心病和突发胸痛首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疑似老年冠心病患者365例,其中SCAD组... 目的 分析血清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与稳定性冠心病(SCAD)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东方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因慢性冠心病和突发胸痛首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疑似老年冠心病患者365例,其中SCAD组241例,对照组12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FABP水平。采用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分析SCAD患者动脉硬化程度。结果 SCAD组血清A-FA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19(4.09,14.93)μg/L vs 1.78(1.22,3.37)μg/L,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FABP水平诊断SCAD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血清A-FABP≥5.95μg/L是SCAD患者发生主动脉僵硬的独立临床因素(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SCAD患者血清A-FABP水平与cfPWV、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1β、TG、SYNTAX评分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1)。血清A-FABP水平是SCAD患者SYNTAX评分中重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SCAD患者血清A-FABP水平普遍升高,高血清A-FABP水平与SCAD患者主动脉僵硬度增加独立相关,且预示着SCAD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动脉硬化 血管造影术 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 SYNTAX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鞘膜内和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吉家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1147-1148,1151,共3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LISH)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2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妇产科2007年6月~2008年12月分别行LISH和LAVH的140例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等方面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 目的:评价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LISH)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2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妇产科2007年6月~2008年12月分别行LISH和LAVH的140例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等方面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性欲降低方面LISH组与LAVH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及术后恢复日常活动时间LISH组与LAVH组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H和LAVH两种术式均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的有效术式,且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切除术 子宫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昌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以287例尿酸正常的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439例单纯尿酸增高患者为观察组1,397例尿酸增高合并C反应蛋白增高患者为观察组2,研究3组高血压与冠心病发生率;对比分析98例原发性高血压与74...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以287例尿酸正常的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439例单纯尿酸增高患者为观察组1,397例尿酸增高合并C反应蛋白增高患者为观察组2,研究3组高血压与冠心病发生率;对比分析98例原发性高血压与74例继发性高血压尿酸异常水平。结果:3组高血压、冠心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尿酸异常率分别为84.7%、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尤其合并C反应蛋白增高与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率有密切的关系,高尿酸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C反应蛋白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