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效混叠地震采集实时质控技术 被引量:6
1
作者 孙哲 杜清波 +4 位作者 翟金浩 王秋成 刘进宝 靳恒杰 接铭丽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7-185,共9页
可控震源超高效混叠地震采集在数据量、记录特征、作业方式等方面均较以往其它高效采集技术存在较大差异,这给野外实时质控技术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研发了一套适应于超高效混叠地震采集作业方式的实时质控技术。通过搭建光纤网络环境... 可控震源超高效混叠地震采集在数据量、记录特征、作业方式等方面均较以往其它高效采集技术存在较大差异,这给野外实时质控技术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研发了一套适应于超高效混叠地震采集作业方式的实时质控技术。通过搭建光纤网络环境,分析连续记录的数据特征,搭建基于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的局域网,并分析问题排列出现的时空位置与炮点的对应关系,实现了数据文件的高效传输,连续记录的数据质控,排列状态与质控信息传输以及问题炮信息的实时反馈。融合以上方法形成了超高效混叠地震采集实时质控技术,该实时质控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快速、准确地监测出数万道有线检波器采集的排列和数据质量问题,以及受此影响的不合格炮点,弥补了以往技术不能适应超高效混叠地震采集作业方式的不足,满足了现场对质控精度和效率的要求,达到了及时提醒野外整改排列和补炮的目的,提高了野外施工质量和效率,节约了勘探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 超高效 混叠地震采集 连续记录 实时质控 用户数据报协议 问题排列 问题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磁数据融合的青格里底区块火成岩岩性识别
2
作者 徐凯军 刘鑫 +1 位作者 于会臻 石双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5-233,272,共10页
火成岩对地震波有屏蔽和吸收作用,造成火成岩下伏地层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不同岩性的火成岩具有明显的密度和磁化率差异,因而可利用重磁数据识别火成岩岩性。基于重磁数据联合,开展了基于逻辑函数的重磁数据融合方法研究。将该方法应... 火成岩对地震波有屏蔽和吸收作用,造成火成岩下伏地层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不同岩性的火成岩具有明显的密度和磁化率差异,因而可利用重磁数据识别火成岩岩性。基于重磁数据联合,开展了基于逻辑函数的重磁数据融合方法研究。将该方法应用于青格里底工区,以提高火成岩识别结果的可靠性。首先,基于地震约束进行重磁数据三维反演,获得研究区火成岩的密度和磁化率分布;然后,利用改进的逻辑函数实现重、磁反演数据融合,对火成岩岩性进行成像,识别出了四组火成岩单元,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解释,解释结果与钻井信息一致。通过逻辑函数有效融合了火成岩重磁多参数信息,火成岩岩性识别结果更加全面和准确,表明文中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三维反演 反演融合 逻辑函数 综合解释 岩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的四边形网格优化方法
3
作者 邓飞 杨少辉 +2 位作者 吕盼盼 罗开云 彭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2-391,共10页
随着中国油气勘探不断深入发展,地质条件日趋复杂,谱元法作为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于油气勘探的需求逐渐迫切。正演模拟中,谱元法对四边形有限元网格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针对复杂地质模型生成高质量的四边形网格模型,是谱元法顺利... 随着中国油气勘探不断深入发展,地质条件日趋复杂,谱元法作为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于油气勘探的需求逐渐迫切。正演模拟中,谱元法对四边形有限元网格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针对复杂地质模型生成高质量的四边形网格模型,是谱元法顺利应用于地震勘探领域的重要技术问题。利用Frontal-Delaunay算法和Blossom-Quad算法分别对生成三角形网格和合并三角形生成四边形网格的过程进行优化,可间接生成较优的初始四边形网格模型,然而对于复杂地质模型,生成的初始四边形网格还存在拓扑错误、凹四边形等问题。为此需要研究一种对初始四边形网络进一步优化的二次优化算法,针对网格中的畸变结点,确定其解空间和优化损失函数,在解空间中初始化粒子群,通过迭代修正畸变结点的位置,实现四边形网格的整体优化。复杂地质模型的实验结果表明,二次优化算法可以完全消除初始四边形网格中存在的拓扑错误或退化四边形,且优化后四边形边长更加均匀,网格最短边长得到提升,可显著提高正演算法的效率,为谱元法在地震勘探技术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四边形网格 谱元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互相关目标函数和贝叶斯理论的纵波和转换波联合AVO反演方法
4
作者 董子龙 刘洋 +2 位作者 孙宇航 田文彬 邸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1-774,共14页
纵波、转换波联合AVO反演目标函数通常基于L2范数构建,效果受地震资料信噪比影响较大。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纵波、转换波联合AVO反演方法。该方法基于贝叶斯理论,联合纵波、转换波地震数据,利用归一化零延迟互相关算法构建目标函数进行... 纵波、转换波联合AVO反演目标函数通常基于L2范数构建,效果受地震资料信噪比影响较大。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纵波、转换波联合AVO反演方法。该方法基于贝叶斯理论,联合纵波、转换波地震数据,利用归一化零延迟互相关算法构建目标函数进行反演。纵波和转换波地震数据的联合可以增强反演算法的稳定性,地震数据的归一化策略和互相关目标函数可以增强反演算法的抗噪能力。因此,文中方法可以从较低信噪比地震数据中反演得到精度较高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参数。信噪比分别为7、1 dB的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测试结果均表明,文中方法能够实现较低信噪比地震数据的高精度反演。与基于L2范数目标函数的联合反演对比表明,文中方法误差更小、抗噪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波和转换波 联合反演 AVO 反演 归一化零延迟互相关目标函数 贝叶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射模型约束的初至波走时层析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马青坡 李培明 +3 位作者 吕景峰 何永清 冯发全 赵薇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9,共8页
折射和初至波走时层析是两种主要的近地表建模和静校正方法,广泛应用于地震数据处理。折射技术在折射层相对稳定的地区应用效果较好,但提供的模型是层状模型,无法直接应用到叠前深度偏移。初至波走时层析可以较好地反映近地表结构的纵... 折射和初至波走时层析是两种主要的近地表建模和静校正方法,广泛应用于地震数据处理。折射技术在折射层相对稳定的地区应用效果较好,但提供的模型是层状模型,无法直接应用到叠前深度偏移。初至波走时层析可以较好地反映近地表结构的纵、横向变化趋势,但受限于实际数据采样不足、地形剧烈起伏等诸多因素,存在反演模型精度不高、局部模型不合理等问题。为此,提出了折射模型约束的初至波走时层析方法。首先,利用折射法计算延迟时和折射速度,结合表层调查、初至、近地表结构等多种信息建立一个符合地质意义的折射模型;然后,结合实际表层速度纵、横向变化规律,按照垂直时间等效原则将该折射模型离散化,用于约束层析建立最终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理论模型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反演的近地表速度模型更合理,应用效果好于无约束层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校正 折射模型 走时 约束层析 多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单元剖分、电导率分块双二次插值的2.5维直流电阻率测深有限单元数值模拟
6
作者 王紫郡 张旭亮 +3 位作者 邬龙 杨云见 刘云 李雨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528,共14页
传统的有限单元数值模拟通常假定物性参数在单元内是常数。为了适应野外实际电导率连续变化的情况,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提出电导率在单元内连续双二次变化的2.5维直流电阻率测深有限单元数值模拟方法。首先,给出波数域点源直流电场的变... 传统的有限单元数值模拟通常假定物性参数在单元内是常数。为了适应野外实际电导率连续变化的情况,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提出电导率在单元内连续双二次变化的2.5维直流电阻率测深有限单元数值模拟方法。首先,给出波数域点源直流电场的变分问题;然后,设计三角单元网格以模拟起伏地形,在单元内对电导率和电位进行双二次插值,推导出一组新的插值系数,生成系数矩阵,将第三类远边界条件简化为第二类齐次边界条件,从而简化计算过程;最后,采用Cholesky分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到波数域电位,根据最优化方法选取一组Fourier反变换的系数和加权系数,对波数域电位做Fourier反变换,得到空间域电位。通过对比两种边界条件下水平层状模型的模拟结果,简化的第二类边界条件既能保证计算精度又能提高计算效率。模型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单元法 起伏地形 双二次插值 点源直流电场 正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海域观测系统自动化避障方法及应用
7
作者 胡斌 门哲 +3 位作者 侯昆鹏 杨剑 睢永平 白志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2-309,共8页
在海洋OBN地震采集设计中,密集的钻井平台、珊瑚礁、船坞、管道等障碍物导致大量炮检点需要避障,规划避障路线成为了海洋勘探成败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避障方法及路线规划方案,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障碍物对施工区域面元属性的影响,避免无效... 在海洋OBN地震采集设计中,密集的钻井平台、珊瑚礁、船坞、管道等障碍物导致大量炮检点需要避障,规划避障路线成为了海洋勘探成败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避障方法及路线规划方案,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障碍物对施工区域面元属性的影响,避免无效工作量并降低施工风险。传统避障方法往往把障碍物区域内的炮检点横向移到障碍物区域外,不考虑震源船的转弯半径及扩展器宽度等参数的影响,手工避障方法则会导致避障效率低、误差大、覆盖范围缺失严重等技术问题,且船只转弯半径设计不准确可能引起安全隐患。因此,文中提出复杂海域观测系统自动化避障方法,将观测系统的炮线拟合航迹理论,并与多障碍逐航迹切圆、障碍物合并、动态反馈航迹修正等算法相结合,形成基于回溯算法、可实时计算并调整各种参数的自动避障技术,使避障效率及精度得到了大幅提升。生产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复杂海域勘探效率与精度,为海洋复杂障碍区实现安全高效勘探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N 转弯半径 手工避障 动态反馈 回溯法 自动避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震源动态扫描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肖虎 唐东磊 +3 位作者 杨国平 王井富 吴永国 樊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3-499,483,共8页
交替扫描、滑动扫描和距离分离同步扫描是现今最常用三种可控震源高效扫描技术,且各有其优势和适用条件。由于三种扫描方式的技术特点、施工组织方式和资源需求量差别较大,以往采集施工时只能单独选用其中一种方式,制约了优势技术应用... 交替扫描、滑动扫描和距离分离同步扫描是现今最常用三种可控震源高效扫描技术,且各有其优势和适用条件。由于三种扫描方式的技术特点、施工组织方式和资源需求量差别较大,以往采集施工时只能单独选用其中一种方式,制约了优势技术应用范围和施工效率的提高。为此,研发了可控震源动态扫描技术,它突破了以往可控震源激发仅考虑时间域变化的局限,首次引入空间域理念,通过建立时空关系联合时间域与空间域,从而将交替扫描、滑动扫描及距离分离同步扫描等方式综合考虑并运用,即可根据预设时空关系自由编组并切换扫描方式,使采集作业方式更灵活,施工效率显著提高,且进一步拓展了可控震源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 动态扫描 时空关系 变间隔滑动扫描 固定间隔滑动扫描 同步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线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9
作者 何宝庆 谢小碧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0-511,483,共13页
宽线地震是一种介于二维与三维之间的方法。本文从理论和数值实验两方面对宽线地震方法进行研究:先给出单频和宽带信号下宽线采集系统对来自地下不同方向地震信号的响应函数,计算得到不同采集参数对响应函数的影响;为模拟宽线地震数据... 宽线地震是一种介于二维与三维之间的方法。本文从理论和数值实验两方面对宽线地震方法进行研究:先给出单频和宽带信号下宽线采集系统对来自地下不同方向地震信号的响应函数,计算得到不同采集参数对响应函数的影响;为模拟宽线地震数据采集及处理过程,针对三维速度模型运用全波方法产生窄方位三维数据,经宽线方法叠加后做二维逆时偏移成像;在模型中设置水平反射面、倾斜反射面及浅部小尺度非均匀层,模拟对侧向反射信号和近地表散射干扰的压制作用;充分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的高度灵活性,在很大范围内改变速度结构和宽线采集参数,得到不同采集组合对噪声压制及成像质量的影响;重点剖析了线距、线数、孔径、信号频率等参数增强有效信号、压制侧向干扰及浅部散射噪声的机理。理论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20~200m孔径、3~5线的宽线接收系统最有利于压制侧向干扰,这为更高效地利用宽线地震方法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线地震采集 近地表散射 散射噪声衰减 地震成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项高效的折射静校正技术 被引量:7
10
作者 肖永新 杨海申 +3 位作者 崔士天 徐丽军 赵薇薇 马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8-774,I0008,共8页
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折射静校正已成为一种非常成熟稳定的静校正技术。基于传统折射静校正方法机理,本文提出一套针对当前海量地震数据的技术策略:以高效的数据管理方式快捷读、写或调用初至数据;通过孔径约束方法显著减少查找数据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折射静校正已成为一种非常成熟稳定的静校正技术。基于传统折射静校正方法机理,本文提出一套针对当前海量地震数据的技术策略:以高效的数据管理方式快捷读、写或调用初至数据;通过孔径约束方法显著减少查找数据的耗时,采用并行算法高速计算折射速度;利用优化迭代算法高效计算延迟时。从理论模型测试可知,在保证计算精度前提下,本文方法大幅度地提高了折射静校正的计算效率;实际数据应用表明,在硬件及所用数据量相同条件下,本文方法的效率是某商用软件的200~36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静校正 折射速度 延迟时 孔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高效混叠采集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培明 宋家文 +3 位作者 柳兴刚 马竹 马渊明 王文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7-715,699,共10页
高效混叠采集(简称高效混采)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地震采集效率,是目前高精度、高密度地震勘探广泛采用的一项技术。但高效混采数据中存在严重的邻炮干扰,需进行后续数据分离处理。混叠采集参数直接影响混叠噪声的分布及数据分离效果,而目... 高效混叠采集(简称高效混采)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地震采集效率,是目前高精度、高密度地震勘探广泛采用的一项技术。但高效混采数据中存在严重的邻炮干扰,需进行后续数据分离处理。混叠采集参数直接影响混叠噪声的分布及数据分离效果,而目前尚无成熟的基于混采分离效果的采集参数论证设计方法。高效混叠采集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利用实际/模拟数据进行人工混叠模拟和数据分离,优选理想的最小同步激发船间距离、激发颤动时间等采集参数。其主要步骤包括:根据投入的激发与接收装备数量划分作业片区、规划行进轨迹;设计混采的模拟激发时间;将无混叠数据进行混叠模拟,形成混叠模拟数据;根据混叠模拟数据分离后的结果及与无混叠数据的差异,分析并优选采集参数。通过海上实际数据模拟分析与实际应用,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为海上高效混采的施工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混采 混叠模拟采集参数设计 同步激发源间距 颤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以往地震数据的观测系统炮点加密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银坡 宋强功 +3 位作者 潘英杰 倪宇东 邹雪峰 余建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0-1230,1161,共12页
提高复杂构造目的层阴影区成像质量的常规方法是,基于射线追踪和波动方程地震波照明结果,分析目的层阴影区照射能量的分布情况,根据待加密炮对目的层阴影区照明能量的贡献布设加密炮点。地质构造的复杂性造成无法准确构建地质模型,进而... 提高复杂构造目的层阴影区成像质量的常规方法是,基于射线追踪和波动方程地震波照明结果,分析目的层阴影区照射能量的分布情况,根据待加密炮对目的层阴影区照明能量的贡献布设加密炮点。地质构造的复杂性造成无法准确构建地质模型,进而影响针对复杂目的层的照明分析,最终导致加密炮点难以提高复杂构造目标区的成像质量。为此,基于局部相似属性理论,提出依托以往地震数据的提高目的层阴影区成像质量的方法:首先根据探区地质任务拟定观测系统,尽量选择较小的炮点距(或炮线距);计算探区已有数据的共成像点(CIP)道集每道的局部相似属性,在叠后数据上拾取目的层,得到已有炮(集数据)所有道目的层的局部相似属性;然后利用空间内插计算拟定观测系统所有炮的局部相似属性和正常炮对目的层的贡献值,建立每个CIP道集的局部相似属性与空间位置的关系曲线(曲面),确定局部相似属性低值区;最后以目的层局部相似属性均匀性为指标,确立加密炮的位置和密度。理论数据和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便捷地选择最经济、适用的加密炮参数,能显著改善具有高陡构造、逆掩推覆构造及其他横向速度变化剧烈地区目的层阴影区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系统 加密炮点 CIP道集 局部相似属性 叠后数据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地电磁二维反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凯军 卢炎 +1 位作者 王大勇 石双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4-1183,共10页
为了解决传统卷积神经网络反演由于层数过多而影响准确度的问题,开展了基于残差神经网络的大地电磁二维反演研究。通过大地电磁二维正演建立大量数据集,以TE和TM模式下的视电阻率和相位数据作为四通道网络输入,以对应的地电模型作为标... 为了解决传统卷积神经网络反演由于层数过多而影响准确度的问题,开展了基于残差神经网络的大地电磁二维反演研究。通过大地电磁二维正演建立大量数据集,以TE和TM模式下的视电阻率和相位数据作为四通道网络输入,以对应的地电模型作为标签及输出进行有监督的学习,利用残差神经网络实现二维大地电磁反演。不同噪声水平的地电模型反演结果表明残差网络不仅可以很好地消除层数过多带来的准确度下降问题,还具有很强的抗噪作用。对冀中坳陷实测电磁资料进行反演,获得深部碳酸盐岩电阻率分布,据此分析了工区热储构造特征。理论模型和实测数据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抗噪性能,反演效果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测深法 残差网络 深度学习反演 地热勘探 冀中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种注意力机制U-Net的地震数据去噪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曹静杰 高康富 +3 位作者 许银坡 王乃建 张纯 朱跃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4-735,共12页
受野外采集过程中设备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地震数据中往往存在表面波、鬼波、随机噪声等各种噪声,影响了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以其计算效率高、数值效果好等优点成为地震数据去噪的研究热点... 受野外采集过程中设备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地震数据中往往存在表面波、鬼波、随机噪声等各种噪声,影响了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以其计算效率高、数值效果好等优点成为地震数据去噪的研究热点。U型网络(U-Net)是一种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常用于图像分割任务;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AM)是一种能够让模型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关注特定区域或特征的技术。通过在U-Net网络中添加AM模块,构建了一种具有注意力功能的U型网络(AU-Net),并将其运用到地震数据去噪。为解决去噪过程中产生的边界效应,使用膨胀填充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切分,该方法通用性较高,可以用于其他网络模型。AU-Net和U-Net的去噪试验结果表明:AU-Net网络去噪的效果比U-Net更好,可更好地保留弱信号;同时,通过迁移学习使AU-Net去噪方法更具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深度学习 U型网络 地震数据去噪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散模型的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压制方法
15
作者 吴迪 文武 +1 位作者 门哲 马一凡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2-1259,共8页
地震数据中的随机噪声毫无规律,常规去噪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影响后续的地震数据解释和分析。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扩散模型的地震信号去噪方法。该方法的前向扩散过程是通过对地震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噪,将地震数据变成存在大量各向... 地震数据中的随机噪声毫无规律,常规去噪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影响后续的地震数据解释和分析。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扩散模型的地震信号去噪方法。该方法的前向扩散过程是通过对地震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噪,将地震数据变成存在大量各向同性的高斯噪声的含噪地震数据,再利用训练后的扩散模型对含噪数据进行重建,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预测网络部分是基于改进的U-Net网络,该网络中引入了注意力模块和ResNet模块,以提高网络对重要区域的关注度,避免深度网络中的梯度消失问题。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应用结果均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去噪效果远超FX滤波、SVD等传统去噪方法,同时也比经典的深度学习网络CNN、GAN更加优秀,能够完整地保留有效信号,极大提升地震数据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噪声压制 扩散模型 残差模块 注意力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图像语义分割网络的微地震事件识别和初至拾取方法 被引量:12
16
作者 邓飞 蒋沛凡 +2 位作者 蒋先艺 帅鹏飞 唐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1-1019,I0001,共10页
微地震初至精确拾取是目前微地震监测关键环节之一,传统的人工拾取方法耗时长、效率低,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导致无法及时预警等问题。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LSTM)常用于微地震初至拾取,但在低信噪比环境下拾取准确率较... 微地震初至精确拾取是目前微地震监测关键环节之一,传统的人工拾取方法耗时长、效率低,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导致无法及时预警等问题。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LSTM)常用于微地震初至拾取,但在低信噪比环境下拾取准确率较低,且忽视了微地震数据中相邻道初至之间的关联性。针对上述问题,将微地震初至发生前、后看作是图像二分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图像语义分割网络的微地震事件识别和初至自动拾取方法。应用在矿井中采集的实际微地震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对包含岩石破裂、工程爆破等多类型微地震事件,该方法的识别准确率较现有的深度学习方法明显提高,平均拾取误差大幅降低,特别是低信噪比数据的平均拾取误差远小于LSTM法,因而具有良好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微地震初至 拾取 图像语义分割 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初至折射波静校正算法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范华 徐广民 +1 位作者 贺涌 苏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5-481,共7页
采用时间项技术的三维初至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在求解大型方程组时由于方程组的病态性质将遇到困难。本文利用折叠技术 ,将地震采集初至数据进行折叠处理 ,能基本消除高速层顶面旅行时的影响 ,再通过 SIRT方法求解 ,不仅可以消除方程组的... 采用时间项技术的三维初至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在求解大型方程组时由于方程组的病态性质将遇到困难。本文利用折叠技术 ,将地震采集初至数据进行折叠处理 ,能基本消除高速层顶面旅行时的影响 ,再通过 SIRT方法求解 ,不仅可以消除方程组的病态问题 ,而且可以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大幅度地减少方程的数目 ,显著提高求解的速度。经过理论资料和实际资料分别进行不同静校正量的处理效果对比 ,验证了此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初至折射波 静校正算法 时间项 方程组求解 病态矩阵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量叠加初至波定位方法及精度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海申 徐丽军 +2 位作者 马洁 侯昆鹏 肖永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6,I0009,共9页
海上勘探的海底电缆或节点检波器沉放过程中,因受洋流、潮汐、缆绳等因素影响,沉放位置会发生漂移现象,故有必要对检波点进行二次定位以确定其在海底的准确位置。为此,文中提出矢量叠加初至波定位方法。通过构建每个炮检对的位置矢量,... 海上勘探的海底电缆或节点检波器沉放过程中,因受洋流、潮汐、缆绳等因素影响,沉放位置会发生漂移现象,故有必要对检波点进行二次定位以确定其在海底的准确位置。为此,文中提出矢量叠加初至波定位方法。通过构建每个炮检对的位置矢量,进行矢量叠加,得到检波点的准确坐标位置,并给出定位精度的量化评价指标,形成了一套从初至拾取、定位计算到定位精度评价的完整定位方法。实际数据应用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得到海底电缆或节点检波器准确的二次定位结果,还可对定位精度做出定量评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勘探 初至波定位 矢量叠加 定位精度评价 线性动校正(LM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排列片横纵比的方法——85%法则再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华 王梅生 +3 位作者 李康虎 宁宏晓 韩志雄 辜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7-953,I0007,共8页
在满足地质任务前提下,为使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排列片设计更加高效、便捷,本文提出一种确定排列片尺寸和横纵比的方法。以排列片中心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以空间坐标(x,y)为自变量,以设计论证的最大炮检距为半径画圆,落在圆内检波点... 在满足地质任务前提下,为使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排列片设计更加高效、便捷,本文提出一种确定排列片尺寸和横纵比的方法。以排列片中心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以空间坐标(x,y)为自变量,以设计论证的最大炮检距为半径画圆,落在圆内检波点为有效信息,落在圆外检波点为无效信息;以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及其相对变化信息为因变量,计算出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等因素随空间坐标位置变化的函数关系;空间坐标决定了三维排列片长宽和比例,即排列片尺寸和横纵比;生成排列片横纵参数选择的量板和表格。该方法便捷、灵活,可供在三维地震采集设计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纵比 85%法则 数学模型 数学分析 面积积分 方向导数 两宽一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纵波地震资料在高石梯地区灯四段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丁博钊 孙赞东 +3 位作者 蔡加铭 王亚静 朱兴卉 徐丽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4-863,703-704,共12页
与常规叠加地震资料相比,纯纵波地震资料能够提供更接近于零入射角(自激自收)的反射信息,可以消除AVO效应,避免由于资料多次覆盖、叠加而造成的振幅失真现象。纯纵波资料还可以减小动校拉伸的影响,恢复地震资料本身固有的分辨率,更真实... 与常规叠加地震资料相比,纯纵波地震资料能够提供更接近于零入射角(自激自收)的反射信息,可以消除AVO效应,避免由于资料多次覆盖、叠加而造成的振幅失真现象。纯纵波资料还可以减小动校拉伸的影响,恢复地震资料本身固有的分辨率,更真实地反映沉积现象。为此,从地震资料中提取纯纵波信息并应用于川中高石梯地区灯四段(灯影组四段)储层研究。结果表明:①纯纵波地震资料能正确反映储、盖层的阻抗差异;②能揭示筇竹寺组(盖层)双向交错、叠置的沉积现象,准确划分盖层高速区、低速区,实现对下伏储层的准确识别;③可以清晰刻画灯四段储层上、下亚段之间的分界面,揭示海侵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之间的岩性差异,由台缘向台内方向,灯四段上亚段厚度具逐渐变薄的生物丘滩相沉积特征。研究成果为高石梯地区开发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纵波地震资料 高石梯地区 灯四段 盖层分区 层序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