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岩石物理建模的页岩气地层压力地震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石学文 王畅 +3 位作者 张洞君 冯艳雯 王群武 曾勇坚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6,共8页
通常地层压实背景趋势是直接通过井上趋势拟合得到,往往存在较大的误差,导致地层压力预测不准。四川盆地渝西区块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区的储层中普遍存在地层超压现象,常规的地层压力地震预测方法难以准确地获取地层压实背景趋势。... 通常地层压实背景趋势是直接通过井上趋势拟合得到,往往存在较大的误差,导致地层压力预测不准。四川盆地渝西区块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区的储层中普遍存在地层超压现象,常规的地层压力地震预测方法难以准确地获取地层压实背景趋势。通过实际测井分析,基于岩石物理理论,利用岩石物理模型构建了地层压实背景趋势,有效提高了地层压实背景趋势的建模精度。将岩石物理建模构建的正常压实背景趋势与实测参数代入体积模量方程中,实现了渝西区块地层压力的地震预测。对比结果表明,预测的地层压力参数与多口井的地层压力实测参数较为吻合,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页岩气 压实背景趋势 岩石物理建模 地层压力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北段逆掩推覆构造三维地球物理模型构建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勤耕 胡善政 +3 位作者 黄有晖 杜均国 何伟 周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59-1364,共6页
四川盆地龙门山北段发育典型的逆掩推覆构造,油气勘探潜力大。为了获得高品质的原始地震资料,需要根据三维模型正演成果优化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其中三维地球物理模型的构建是关键。为此,综合已有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近地表调查... 四川盆地龙门山北段发育典型的逆掩推覆构造,油气勘探潜力大。为了获得高品质的原始地震资料,需要根据三维模型正演成果优化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其中三维地球物理模型的构建是关键。为此,综合已有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近地表调查资料等,依据不同分区的地质、地震反射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构建地质模型;利用微测井调查结果、VSP资料等对模型进行速度赋值;利用三维弹性波动方程数值模拟验证所构建三维地球物理模型的准确性。利用该方法所建的三维地球物理模型比较直观、准确地反映了近地表结构及地下速度场变化,模拟单炮记录与野外采集单炮吻合度高,为观测系统参数论证提供了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北段 逆掩推覆构造 三维地球物理模型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新进展与攻关方向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少华 邓小江 +3 位作者 冯许魁 巫芙蓉 杨晓 管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8-248,共11页
四川盆地川南地区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资源丰富,但地质、工程条件复杂,如何发挥地球物理技术在页岩气高效勘探开发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复杂山地地震资料采集效率及其品质、分辨率不高,“甜点”和微断裂难以准确预测,以及压裂... 四川盆地川南地区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资源丰富,但地质、工程条件复杂,如何发挥地球物理技术在页岩气高效勘探开发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复杂山地地震资料采集效率及其品质、分辨率不高,“甜点”和微断裂难以准确预测,以及压裂改造精准监测难等问题,系统总结了适用于该区的深层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最新进展,同时提出了下一步的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节点仪与智能化地震队可以有效提升地震资料采集效率,动态井深泥岩追踪和井炮可控震源联合激发可以提高原始单炮和地震资料品质;(2)井驱高分辨处理和真地表T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提高了地震资料成像精度;(3)地质统计学反演、GeoEast智能裂缝预测、地震地应力预测等技术分别提高了薄储层、裂缝和地应力等的预测精度;(4)爬行器带动检波器实现了全水平段的微地震监测,激发电磁法压裂监测技术为压裂监测及效果评估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而基于DAS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储层改造更为精准的监测;(5)深层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是针对四川盆地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储层,还需要在DAS联合立体勘探、高保真偏移成像、基于DAS的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服务方面加强技术攻关,才能形成适合于中国南方复杂山地的深层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配套技术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地区 龙马溪组 深层页岩气 地应力 智能裂缝预测 微地震监测 DAS—储层改造精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世栖霞期—茅口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大军 陈洪德 +3 位作者 侯明才 徐胜林 庞崇友 郭海洋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14-1134,共21页
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岩心、钻测井资料与区域地震大剖面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岩石地层划分中的段为研究单元,编制了四川盆地栖霞期—茅口期6张岩相古地理图,详细剖析了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时空演化,并系统讨论了其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 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岩心、钻测井资料与区域地震大剖面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岩石地层划分中的段为研究单元,编制了四川盆地栖霞期—茅口期6张岩相古地理图,详细剖析了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时空演化,并系统讨论了其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中二叠世栖霞期—茅口期总体为一套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古地理格局总体上表现为西南高、北东低,由西南向北东依次发育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陆棚相.岩相古地理环境受峨眉地幔柱、海平面升降变化综合作用的影响,其演化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阶段性.栖霞期早期以开阔台地相为主,华蓥山—云阳、安边—宜宾—营昌一带发育深水陆棚;栖霞期晚期的海退作用造就了早期陆棚的萎缩和生屑滩的大面积发育.栖霞期,围绕深水陆棚的台地边缘高部位区域以及沿彭州—江油—广元地区是台缘滩大面积发育的区域.茅口期早期受峨眉地幔柱隆升而在外缘形成张性作用带和全球性海泛事件的双重影响,成为台棚分异的重要时期,发育多个深水陆棚;随后,因峨眉地幔柱持续、快速隆升及其诱发隐伏基底断裂的复活作用,海平面快速下降,早期陆棚持续萎缩,茅口期中-晚期成为了碳酸盐岩滩相储层发育的主要时期,围绕深水陆棚的台地边缘地形较高部位发育大量生屑滩,是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地球动力学 中二叠世 峨眉地幔柱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点“盲采”配套单炮资料实时质控技术及应用
5
作者 罗文 王勤耕 +3 位作者 李明翼 张孟 孙健 何岳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0-878,共9页
随着节点在地震勘探中的广泛应用,其质控问题越发突出。节点在“盲采”模式下缺乏实时数据传输能力,无法对单炮数据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和有效分析,导致地震采集数据合成分析滞后,影响数据质控时效性和勘探决策响应。因此,在有线监控排列... 随着节点在地震勘探中的广泛应用,其质控问题越发突出。节点在“盲采”模式下缺乏实时数据传输能力,无法对单炮数据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和有效分析,导致地震采集数据合成分析滞后,影响数据质控时效性和勘探决策响应。因此,在有线监控排列与节点相结合的单炮采集模式基础上,针对监控排列地震数据特点,提出了节点“盲采”配套单炮资料实时质控技术。首先,基于球面扩散原理计算单炮能量,实现对单炮能量的准确分析;其次,采用基于干扰道数的环境噪声分析技术,通过计算干扰道占比评估环境噪声;最后,配套开发了实时监控软件,实现单炮激发能量和噪声的实时监控。在四川盆地NCB全节点三维地震采集项目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监控排列能量与完整炮能量高度相关,干扰道比例吻合率较高,显著提高了地震勘探效率和资料质量,为节点盲采地震资料实时质控提供了一个有效方法,且在节点5G数据实时传输的商业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 盲采 单炮资料 实时监控 激发能量 外界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长城岭锑铅锌矿床方解石Sm-Nd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雷 许嘉劲 +2 位作者 任雯琪 朱恩异 蒋宗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3-952,共20页
长城岭矿区位于南岭成矿带与钦杭成矿带的叠合部位,发育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同时产出锑铅锌多金属矿床和铷等稀有金属矿床,锑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对与锑铅锌矿共生的脉石矿物方解石开展Sm-Nd同位素年代学... 长城岭矿区位于南岭成矿带与钦杭成矿带的叠合部位,发育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同时产出锑铅锌多金属矿床和铷等稀有金属矿床,锑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对与锑铅锌矿共生的脉石矿物方解石开展Sm-Nd同位素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C-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①方解石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51.5±3.2 Ma,表明锑铅锌矿是南岭燕山期成矿大爆发产物,与矿区内花岗斑岩型铷矿(222.5±1.8 Ma)属于两期不同成矿作用的产物;②方解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Y/Ho-La/Ho分布特征显示方解石为同源热液产物;不同矿物组合的方解石稀土元素变化特征表明,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的稀土元素总量随成矿作用进行而减少;较负的Eu异常值指示,原始成矿流体亏损Eu元素;③热液方解石δ13CPDB值为−5.12‰~−0.63‰,δ18OSMOW值为3.80‰~12.69‰,具有明显较低的δ18OSMOW值,表明成矿CO_(2)源于深源地幔。εNd(t)值为−12.48~−12.37,表明成矿物质来自于地壳与地幔的部分熔融。综合研究表明,锑铅锌矿床与铷矿床形成时代不同,二者具有两期叠合成矿特点,推测矿区存在燕山期隐伏的岩浆岩,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成矿带 方解石 Sm-Nd同位素年代学 C-O同位素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灰岩出露区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优化设计及应用
7
作者 王晓阳 王勤耕 +3 位作者 巫芙蓉 刁永波 张孟 李一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1-869,共9页
川东灰岩出露区地下发育高陡构造,常规观测系统方案存在照明不均匀、局部照明能量不足等问题,围绕川东高陡构造高精度地震成像,地震照明分析是高效指导该区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优化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文中结合川东灰岩出露区地表与地下... 川东灰岩出露区地下发育高陡构造,常规观测系统方案存在照明不均匀、局部照明能量不足等问题,围绕川东高陡构造高精度地震成像,地震照明分析是高效指导该区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优化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文中结合川东灰岩出露区地表与地下地质条件,建立了基于地震照明分析的观测系统加密论证技术及流程。通过对灰岩出露区下伏构造加密设计论证,有效提升了地质目标的局部阴影区地震照明能量。首先,利用二维正演模型反向照明分析以确定地面加密范围;然后,通过三维模型正演照明并结合实际地震资料分析,获得适用于川东灰岩出露区的采集观测系统加密方案。技术实施及应用结果均表明,在构造顶部加密接收线可有效改善川东高陡复杂构造区地震成像效果,可获得技术有效、经济可行的观测系统加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 灰岩出露区 高精度 地震照明 观测系统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地区页岩气地震采集逐点激发井深设计优化及应用效果——以NJ-RC区块为例
8
作者 隆季原 赵容容 +3 位作者 李玉雯 苟恺文 马政嘉 卢轶伦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678,共12页
随着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勘探环境愈发复杂,为获得更高品质的地震采集资料,提高激发井深设计的精度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的室内设计仅圈定了激发井深的动态范围,实际钻井深度还依赖于钻井工人对井底岩性的识别,严重影... 随着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勘探环境愈发复杂,为获得更高品质的地震采集资料,提高激发井深设计的精度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的室内设计仅圈定了激发井深的动态范围,实际钻井深度还依赖于钻井工人对井底岩性的识别,严重影响了激发井深的准确性。为此,提出了一种在NJ-RC区块采用逐点激发井深设计的方法。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合理的井深范围,并利用对比实验明确了泥岩的最佳激发层段,将泥岩中部深度作为获取全区最佳激发面的基础数据;然后,结合地质统计学思想完善设计流程,对4种插值方法进行原理分析、效果对比、全区和局部的实际资料验证,兼顾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沉积岩性约束,提出最小曲率插值法在研究区的适用性最佳。实际资料验证及应用结果均表明,优化后的逐点激发井深设计方法能够确定全区的最佳激发面,明确每个激发点的最佳激发深度,有效提升了井深设计的精度,使地震资料品质显著提高,为类似区块的采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逐点激发井深设计 最小曲率法 地质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下二叠统栖霞组斑马状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过程——以ST18井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利超 周杨 +3 位作者 胡林辉 张亚 王柏智 乔艳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7-654,共8页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栖霞组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近年来,川西北地区在栖霞组取得了重大的油气勘探突破,其中优质储层主要位于白云岩层位。然而,有关该区栖霞组白云岩的成因至今仍有争议。ST18井钻遇栖霞组,岩心观察发现特殊的斑马状白云...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栖霞组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近年来,川西北地区在栖霞组取得了重大的油气勘探突破,其中优质储层主要位于白云岩层位。然而,有关该区栖霞组白云岩的成因至今仍有争议。ST18井钻遇栖霞组,岩心观察发现特殊的斑马状白云岩。针对斑马结构中的亮带和暗带,系统开展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对比研究。斑马结构中亮带由中粗晶—鞍形白云石组成,阴极发光呈亮红色;而暗带则由中—细晶白云石组成,阴极发光呈暗红色。亮带和暗带白云石的δ^(13)C值均在同时期海水δ^(13)C值范围内,而δ^(18)O值较同时期海水偏负,表明白云石化流体来源于海水,且受到较高温度的影响,使得氧同位素发生分馏。亮、暗带白云石有序度均较高,推测是在后期埋藏作用下发生了调整,使得有序度增加到同一水平。此外,热液矿物黄铁矿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白云岩形成过程中热液流体的参与。研究表明,ST18井栖霞组斑马状白云岩的形成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流体沿着构造裂缝溶蚀—交代原始灰岩,形成暗带白云石;(2)热流体沉淀形成亮带白云石;(3)深埋藏环境下亮暗带白云石均发生调整,形成有序度较高的斑马状白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白云岩 白云石有序度 斑马结构 栖霞组 下二叠统 川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源位置-速度模型联合反演在地震勘探野外干扰源调查中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陈 罗文 +5 位作者 敬龙江 王晓阳 熊财富 艾刚 段卓 韩福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7-1998,共12页
"降本提质增效"是油气二维/三维地震勘探的重要目标,而地震资料高品质采集是三维地震勘探质控的重要环节.四川盆地人口众多,城镇聚集,工业生产活动频繁,使得三维地震勘探野外资料高品质采集面临巨大挑战.人类生活/工程活动激... "降本提质增效"是油气二维/三维地震勘探的重要目标,而地震资料高品质采集是三维地震勘探质控的重要环节.四川盆地人口众多,城镇聚集,工业生产活动频繁,使得三维地震勘探野外资料高品质采集面临巨大挑战.人类生活/工程活动激发的地震波与人工震源激发地震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近似,从而在野外地震勘探质控中降低地震资料品质.面对上千平方公里的勘探区域,快速定位并协停干扰源对地震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地震波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建立了一种震源位置-速度模型联合反演方法,根据人工单炮震源理论及工区外近/远场干扰源的定位分析,其定位精度最高达10 m级别,可极大地缩小干扰源搜寻范围.同时,联合反演速度亦有利于干扰源类型的确定,从而为二维/三维地震勘探"降本提质增效"提供现场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位置 干扰源 速度模型 地震勘探 天然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性数据重构的叠前快速反演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雄 李玉雯 +3 位作者 关旭 隆季原 熊艳 张菁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1154,共14页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是致密气核心建产区,其中侏罗系沙溪庙组是近几年致密气藏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由于沙溪庙组河道砂体横向变化快、纵向叠置关系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导致叠后波阻抗岩性反演方法的精度低,而叠前岩性反演计算流程繁杂...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是致密气核心建产区,其中侏罗系沙溪庙组是近几年致密气藏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由于沙溪庙组河道砂体横向变化快、纵向叠置关系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导致叠后波阻抗岩性反演方法的精度低,而叠前岩性反演计算流程繁杂、耗时长,无法满足快速增储上产的需求。为此,提出了基于岩性数据重构的叠前快速反演技术。首先,利用纵、横波阻抗结合地质先验信息,重构岩性阻抗测井曲线,明确岩性识别门槛值,并建立岩性阻抗解析式;其次,开展AVO属性分析,推导出以截距P与梯度G表征的岩性阻抗反射数据表达式,并重构地震响应特征明显的目标岩性阻抗反射数据;最后,利用叠后反演快速获取高精度三维岩相体,作为后续相控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的三维空间约束项。在川中金秋区块1.3×10^(4) km^(2)连片三维的应用表明,该技术在减少耗时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反演流程的平稳性和可靠性,反演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分辨率,储层刻画与实钻井吻合率达90%以上,探井实施成功率达100%,推动了沙溪庙组致密气藏的高效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AVO 属性 岩性反演 岩相体 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混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宋金民 张亚雄 +8 位作者 尹柯惟 刘树根 陈宗于 李智武 田艳红 孙玮 刘颖 金鑫 赵玲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7-638,701,共13页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混合沉积较发育,但相关的研究和认识尚显薄弱。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和岩石学分析,对川中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混合沉积特征和地质意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龙王庙组混合沉积主要为混积型碳酸盐岩...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混合沉积较发育,但相关的研究和认识尚显薄弱。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和岩石学分析,对川中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混合沉积特征和地质意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龙王庙组混合沉积主要为混积型碳酸盐岩,发育碳酸盐岩-混积岩层系与混积岩层系,具有渐变式混积和复合式Ⅱ型混积两种类型。纵向上,混合沉积受海平面变化控制,主要发育在三级海平面旋回的海侵期和海退早期,与风暴事件密切相关,且海侵期混积程度明显高于海退期;横向上,高石梯地区混积强度大于磨溪地区。通过四川盆地中部与北部地区龙王庙组混合沉积特征的对比,发现川北地区与古秦岭洋、摩天岭古陆相接,混积强度与混积颗粒粒度均大于川中地区,指示风暴潮流携带陆源碎屑经川北进入川中地区。四川盆地中部地区龙王庙组混积岩指示高石梯地区处于古地貌斜坡部位,粉砂级石英颗粒卸载形成混积中心。龙王庙组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弱混积或未混积颗粒滩微相中,混合沉积不利于优质储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沉积 沉积环境 地质意义 龙王庙组 寒武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敏感识别因子的建立及直接提取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刚 杨亚华 +3 位作者 赵彬 段宏亮 王晓阳 魏亚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9-1338,1347,I0012,共12页
大量文献证明敏感识别因子已成功用于储层的岩性、流体、岩石脆性等的预测,但研究砂岩敏感识别因子的建立及直接提取方法相对较少。为此,根据黄珏地区浅层砂岩纵、横波速度相对较高、密度较低情况,设计砂岩敏感识别因子SF4,避免了大部... 大量文献证明敏感识别因子已成功用于储层的岩性、流体、岩石脆性等的预测,但研究砂岩敏感识别因子的建立及直接提取方法相对较少。为此,根据黄珏地区浅层砂岩纵、横波速度相对较高、密度较低情况,设计砂岩敏感识别因子SF4,避免了大部分常规岩性识别因子(速度与密度乘积形式)预测的砂、泥岩数值重叠现象;为避免二次计算产生的累计误差,推导了包含砂岩敏感识别因子的AVO近似式,引入低频软约束项补偿反演的低频信息,结合Downton的参数协方差矩阵特征分解去相关思路,利用贝叶斯参数反演方法直接估算该因子。数值试验与实际应用均证明了砂岩敏感识别因子建立与直接提取方法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提取 岩性识别 AVO近似式 贝叶斯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北寒武系鲁家坪组泥页岩裂缝特征及其页岩气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明 张渝苹 +4 位作者 陆廷清 胡峰 汪星 冯桂莲 王秉合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6-143,共8页
在泥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泥页岩裂缝发育情况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指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渝东北地区区域地质概况,收集并统计野外露头裂缝和岩心裂缝数据,探求该地区泥页岩裂缝发育特征,总结裂缝发育规律,分析泥页岩裂缝对页岩气... 在泥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泥页岩裂缝发育情况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指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渝东北地区区域地质概况,收集并统计野外露头裂缝和岩心裂缝数据,探求该地区泥页岩裂缝发育特征,总结裂缝发育规律,分析泥页岩裂缝对页岩气藏含气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区寒武系鲁家坪组页岩脆性矿物体积分数均值高达75.9%,其脆性程度较高,有利于储层压裂改造;该区域中、小型裂缝较为发育,约占全部裂缝90%;泥页岩中小型裂缝越发育,压裂过程中形成的天然裂缝网格面积越大,页岩含气量越大,而大型裂缝结论相反。运用该结论最终优选出城页1井页岩含气量高井段1 362~1 45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裂缝 寒武系 渝东北 鲁家坪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ACC编程模型的逆时偏移多级并行的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虎 武泗海 +2 位作者 尹成 唐泽凯 贾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07-1313,1325,I0008,I0009,共10页
OpenCL和CUDA等GPU并行编程模型在波场数值模拟、偏移成像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二者都破坏原有的串行代码而重新设计并行算法,会增加并行实现的难度和工作量。本文将一种新的GPU并行编程模型OpenACC应用于逆时偏移计算,通过添加编... OpenCL和CUDA等GPU并行编程模型在波场数值模拟、偏移成像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二者都破坏原有的串行代码而重新设计并行算法,会增加并行实现的难度和工作量。本文将一种新的GPU并行编程模型OpenACC应用于逆时偏移计算,通过添加编译指令实现节点间/节点内的进程/线程级的多级并行方案,是一种更便捷、高效的异构并行技术。对多级并行的数据通信进行优化,实现了叠前偏移成像的多级异构并行加速。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文中多级并行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逆时偏移计算量大和存储量大的问题;经过数据通信的优化后,可以显著提高逆时偏移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U编程 OpenACC 逆时偏移 多级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地震采集检波器体耦合埋置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聪 李明翼 +7 位作者 赵容容 赵晓红 房平超 王书彦 王轶 雍云乔 黎书琴 何艳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8-108,共1页
1.目的。随着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目标向隐蔽性地质目标转移,对地震资料保真度和分辨率提出更高要求。地震检波器是油气地震勘探关键设备之一,直接关系到地震资料品质的优劣。理想条件下,检波器接收到的信号反映了表土真实的机械振动情况,... 1.目的。随着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目标向隐蔽性地质目标转移,对地震资料保真度和分辨率提出更高要求。地震检波器是油气地震勘探关键设备之一,直接关系到地震资料品质的优劣。理想条件下,检波器接收到的信号反映了表土真实的机械振动情况,但实际的地震波接收过程受检波器自身性能及检波器表土耦合问题的制约,会影响接收到的地震波动力学特征信号。因此,笔者基于外界噪声投射原理、检波器与表土耦合响应影响因子分析,提出了四川盆地地震采集检波器“体耦合”埋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采集 地震检波器 地震勘探 机械振动 四川盆地 特征信号 接收过程 外界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壁圆筒过盈结合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冯春宇 刘远日 +2 位作者 梁栋 郑斯桐 季宏伟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3-49,共7页
针对天然气井口节流阀阀杆柱塞被拔出这一失效问题,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并结合实际工况,对阀杆与柱塞过盈配合的热装过程进行理论和仿真分析,并运用控制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法分别对不同屈服强度的材料、配合长度、阀杆与柱塞的配合直径、... 针对天然气井口节流阀阀杆柱塞被拔出这一失效问题,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并结合实际工况,对阀杆与柱塞过盈配合的热装过程进行理论和仿真分析,并运用控制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法分别对不同屈服强度的材料、配合长度、阀杆与柱塞的配合直径、过盈量和摩擦系数等因素进行仿真模拟,讨论各因素对过盈结合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因素中,材料的屈服强度、配合长度和配合面的粗糙程度都与结合力有较好的线性正相关;而配合直径在由小变大的过程中,结合力呈抛物线变化;过盈量在由小变大的过程中,过盈结合力随过盈量的增加而增大,当过盈量达到0.18mm后,结合力趋于稳定不变。基于仿真结果设计的阀杆与柱塞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壁圆筒 仿真模拟 单一变量 热装 过盈配合 结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复杂地表地震采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晓阳 张晓斌 +7 位作者 赵晓红 胡峰 任聪 王光银 黎书琴 孙偲轶 王书彦 罗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23,共9页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效果差、采集施工难度大。为了支撑该盆地复杂地表地震勘探项目的高质量运行,近年来针对复杂地表地震采集技术瓶颈问题持续攻关,通过技术创新有效地推进了采集技术与施工作业...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效果差、采集施工难度大。为了支撑该盆地复杂地表地震勘探项目的高质量运行,近年来针对复杂地表地震采集技术瓶颈问题持续攻关,通过技术创新有效地推进了采集技术与施工作业能力升级,形成了一系列复杂地表地震采集关键技术。该系列技术的应用结果表明:①基于声波方程正演和实际资料与叠前偏移成像相结合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不同采集方案对复杂目标叠前成像效果的影响,地震采集方案更加经济有效;②通过智能提取地形风险及地表障碍物信息,结合野外精细踏勘,开展地形风险识别与分级评价、室内智能优化布设井炮物理点,形成了复杂地表区GIS+炮点智能布设技术,有效地降低了施工作业风险;③采用降低爆炸脉冲初始压力和延长炸药爆炸作用时间的空腔激发技术,可以提高岩石激发能量的有效弹性波能量转化率、提高反射能量和地震单炮资料品质;④研发所形成的山地地震野外资料质量自动评价技术与KL-GMLiveQC 1.0软件相结合,可以提高评价效率、节约评价成本,保证了复杂地表地震资料的高质量获取。结论认为,上述系列地震采集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与分辨率,为精细储层预测奠定了基础,确保了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气藏、页岩气藏、火山岩气藏、浅层致密砂岩气藏4大领域的天然气立体勘探开发工作持续取得重要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复杂地表 观测系统优化设计 炮点智能布设 空腔激发 质控与评价 资料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江—梁平海槽西侧中东段长兴组台缘储层特征及差异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唐雨 张云峰 +5 位作者 胡林辉 唐洪明 徐亮 陈思锜 刘冬玺 钟平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93-1608,共16页
将开江—梁平海槽西侧中东段长兴组台缘划分为龙岗主体和龙岗东两个地区来探讨其储层基本特征、成因、演化模式及差异性。龙岗主体为陡坡型台缘,礁滩体呈山脊线状、紧靠台缘外带生长,垂向呈多期次加积;龙岗东为缓坡型台缘,礁滩体宽缓,... 将开江—梁平海槽西侧中东段长兴组台缘划分为龙岗主体和龙岗东两个地区来探讨其储层基本特征、成因、演化模式及差异性。龙岗主体为陡坡型台缘,礁滩体呈山脊线状、紧靠台缘外带生长,垂向呈多期次加积;龙岗东为缓坡型台缘,礁滩体宽缓,垂向侧积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前者以组构选择性的粒内溶孔、粒间溶孔等和非组构选择性的溶蚀缝洞和构造裂缝并存为特征,后者以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构造溶蚀缝等为主;前者为低孔低渗的孔隙型储层,后者为特低孔特低渗的裂缝型—孔隙型储层。龙岗主体台缘礁滩储层受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回流渗透白云化、早成岩近地表岩溶及埋藏溶蚀、埋藏白云化等的综合控制;龙岗东地区由于水体相对较深,同生阶段的大气淡水溶蚀和早成岩期近地表溶蚀较弱,优质储层更受裂缝及埋藏溶蚀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复合体 储层特征 储层演化 长兴组 开江—梁平海槽西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盐下冲断带构造变换特征 被引量:15
20
作者 能源 李勇 +2 位作者 谢会文 石奎太 任承豪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60,共7页
库车前陆盆地是发育在南天山山前的中—新生代含盐前陆盆地,受造山作用、基底先存构造、盐岩分布等要素的影响,盆地内部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变形特征,特别是位于库车前陆盆地北部克拉苏含盐前陆冲断带内发育多种类型构造变换... 库车前陆盆地是发育在南天山山前的中—新生代含盐前陆盆地,受造山作用、基底先存构造、盐岩分布等要素的影响,盆地内部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变形特征,特别是位于库车前陆盆地北部克拉苏含盐前陆冲断带内发育多种类型构造变换带。利用最新的二维和三维地震及钻井、野外露头资料,分析总结了库车前陆盆地内前陆冲断带的变形样式及构造变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自南天山至盆地内部,库车前陆盆地具垂向分层变形特征,其中盐下冲断带主要集中于南天山至拜城凹陷,根据变形方式可以划分为3个变形带,分别为垂向抬升断褶带、斜向冲断楔形带及近水平挤压滑脱带;库车前陆盆地盐下冲断带可以分为乌什段、阿瓦特段、博孜段、大北段、克深段及克拉3段6个构造段,共发育走滑型、边缘型、生长型及混合型4类变换带。总体上看,东西向一级变换带多为走滑型及混合型,控制了构造带的分布,二级变换带多为边缘型及走滑型,控制了构造带内各构造段的差异分布,三级变换带多为生长型,控制了局部构造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盆地 盐下冲断带 构造变换带 分段变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