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频电磁(TFEM)技术——油气检测原理与方法
1
作者 何展翔 陈涛 +3 位作者 陈本池 石艳玲 刘雪军 陈晓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2-1045,共14页
本文主要基于频率域理论分析了激电效应与电磁感应的分离方法及相关施工方法技术,但相关理论及方法技术同样适用于时间域电磁相关问题。电磁法在识别深部目标是否含流体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研究高精度储层流体电磁检测技术对油气田勘探开... 本文主要基于频率域理论分析了激电效应与电磁感应的分离方法及相关施工方法技术,但相关理论及方法技术同样适用于时间域电磁相关问题。电磁法在识别深部目标是否含流体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研究高精度储层流体电磁检测技术对油气田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毛管模型与电化学理论,认为极化电场与流体浓度以及微观电荷迁移和积累密切相关,且具有时间依赖性和频率依赖性。通过电扩散假说和薄膜极化理论,可以解释极化效应的本质。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等效复电阻率模型,导出电磁油气检测的基本公式,进一步分析了相关参数对准确表征油气储层的电性异常,特别是与储层含油气相关的激发极化效应在电磁场振幅和相位曲线的表现。实际工作中需要通过优化收发距、频率等施工参数,有效提取激发极化效应,从而识别油气储层的分布。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激发极化效应在电磁场相位及微分曲线上的特征,与理论数学表征相呼应,提出了适用于储层激发极化效应的数据采集有效参数和临界频率的计算方法。最后,讨论了该方法在流体检测中的适用性,提出了基于特征曲线的施工方法和技术,为电磁法油气检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电磁法 油气检测 参数优化 激发极化效应 双电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单元剖分、电导率分块双二次插值的2.5维直流电阻率测深有限单元数值模拟
2
作者 王紫郡 张旭亮 +3 位作者 邬龙 杨云见 刘云 李雨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528,共14页
传统的有限单元数值模拟通常假定物性参数在单元内是常数。为了适应野外实际电导率连续变化的情况,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提出电导率在单元内连续双二次变化的2.5维直流电阻率测深有限单元数值模拟方法。首先,给出波数域点源直流电场的变... 传统的有限单元数值模拟通常假定物性参数在单元内是常数。为了适应野外实际电导率连续变化的情况,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提出电导率在单元内连续双二次变化的2.5维直流电阻率测深有限单元数值模拟方法。首先,给出波数域点源直流电场的变分问题;然后,设计三角单元网格以模拟起伏地形,在单元内对电导率和电位进行双二次插值,推导出一组新的插值系数,生成系数矩阵,将第三类远边界条件简化为第二类齐次边界条件,从而简化计算过程;最后,采用Cholesky分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到波数域电位,根据最优化方法选取一组Fourier反变换的系数和加权系数,对波数域电位做Fourier反变换,得到空间域电位。通过对比两种边界条件下水平层状模型的模拟结果,简化的第二类边界条件既能保证计算精度又能提高计算效率。模型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单元法 起伏地形 双二次插值 点源直流电场 正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高稳定性固体不极化电极研制与测试
3
作者 李双双 韩鹏 +3 位作者 莫淳淯 陶德强 王志刚 何展翔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4-242,共9页
地电场测量是大地电磁、自然电位等地球物理勘探的重要步骤,长期高稳定性的电场传感器(电极)是高精度地电场观测的基础。实际应用中,电极性能对观测精度和勘探结果准确度的影响显著,如何保持测量电极的长期高稳定性是一个难题。为此,从... 地电场测量是大地电磁、自然电位等地球物理勘探的重要步骤,长期高稳定性的电场传感器(电极)是高精度地电场观测的基础。实际应用中,电极性能对观测精度和勘探结果准确度的影响显著,如何保持测量电极的长期高稳定性是一个难题。为此,从电极反应原理出发,首先通过加入微量纳米气相二氧化硅制备凝胶提升电解质的持水性和均匀性,增强不极化电极的稳定性;然后,在结构上改进了电极内部腔体小通道的尺寸和位置,进一步提升电极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同时增加了可拆卸的养护筒以满足恶劣环境的使用需求。通过反复试验测试,最终研制出了具有长期高稳定性的NPE(non-polarizing electrode)系列固体不极化电极。对新研制的NPE系列电极的内阻、极化电位差、稳定性、自噪声水平、温度及频率响应等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其任意电极对极差小于0.1 mV,内阻小于200Ω,24小时极差漂移小于0.05 mV,1个月的极差漂移小于0.1 mV,温度系数小于25μV/℃,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国际行业水平。本项研究为地电场的测量提供了一款新型、高精度国产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极 电解质 极差稳定性 温度系数 频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非一致性网格和高阶有限元的井地电磁三维各向异性正演算法
4
作者 秦策 付文亮 +3 位作者 王绪本 米晓利 杨云见 赵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0-1419,共10页
地下介质通常表现为电各向异性,增加了井地电磁法响应的复杂性。因此,针对各向异性介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并总结规律,对于正确解释电磁勘探的观测数据至关重要。目前,对复杂三维地质模型进行精确建模是正演中的难点之一。本文使用一种基... 地下介质通常表现为电各向异性,增加了井地电磁法响应的复杂性。因此,针对各向异性介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并总结规律,对于正确解释电磁勘探的观测数据至关重要。目前,对复杂三维地质模型进行精确建模是正演中的难点之一。本文使用一种基于八叉树网格的高精度建模方法,通过将六面体单元划分为八个较小的单元来局部细化网格,能够使用较少数量单元的同时保证建模的精度,从而降低计算成本。此外,为提高数值解的精度,在计算时使用高阶形函数。结合八叉树网格和高阶形函数实现了井地电磁法三维各向异性正演方法。通过对比各向异性层状模型的数值解与解析解,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使用八叉树网格实现复杂各向异性油气模型精确建模,将异常体设置不同的水平和垂直电阻率,计算结果表明垂直电阻率对响应的影响大于水平电阻率。研究成果对实际的野外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为进一步进行各向异性介质的三维反演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八叉树 有限单元法 高阶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频电磁法在深层页岩气有利区预测中的应用
5
作者 杨俊 刘雪军 +3 位作者 王财富 胡祖志 何展翔 吴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7-1457,共11页
时频电磁法基于时—频域、电—磁场一体化探测理念,实现了多信息联合,弥补了传统电磁方法抗干扰能力不足的缺点,集成了可控源电磁法的优点:探测深度大,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在四川泸州地区开展时频电磁勘探,结合岩石物理和测井数据,对... 时频电磁法基于时—频域、电—磁场一体化探测理念,实现了多信息联合,弥补了传统电磁方法抗干扰能力不足的缺点,集成了可控源电磁法的优点:探测深度大,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在四川泸州地区开展时频电磁勘探,结合岩石物理和测井数据,对宝藏—云锦向斜的志留系五峰组—奥陶系龙马溪组页岩层系进行页岩气有利区预测。对本区外露头信息和电阻率测井数据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页岩含气性与电阻率具有相关性,高电阻率页岩段普遍表现出较高的含气性,本区具有开展电法勘探的物性基础。研究区不同地层之间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纵向可划分为高、低相间的6套电性层,其中页岩气主力产层五峰—龙马溪组与上、下围岩电阻率差异明显。从时频电磁勘探原理出发,利用一维有限元和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并根据正演结果设计最佳采集参数。在围绕目的层进行针对性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采用自主研发的重、磁、电处理解释系统GeoGME进行数据处理解释,通过弱异常信息提取和井震双控约束反演等关键技术,探明了龙一1亚段各小层的电阻率和极化率分布特征。综合考虑目标页岩层段电阻率异常和极化率异常,预测出页岩气勘探有利区4个,为下一步该区域页岩气钻井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表明时频电磁法是进行深层页岩气有利区预测的有效勘探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法勘探 五峰—龙马溪组 弱信息提取 井震双控 电阻率 极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